- 首页
- 医藏
- 外科精要
外科精要
[卷中]生白痂切护勿触论第三十四
伍氏曰:痈溃之后,败肉渐去,新肉渐生,日见堆阜,方成白膜新肉,当滋养平复无虞。大凡疮口未可速合,日用猪蹄汤洗去恶浊,外敷生肌膏、神异膏,毒脓出尽,可用圣效散以合疮口,更慎起居,节饮食,戒七情,否则虚症蜂起,多致不救。慎之!
愚按:
前症,败肉去而新肉生者,须先微赤,四沿渐生白膜者,此胃中生气也,用四君子汤以培补之。若赤甚者,血虚而有火也,用四物加参、、白术以调补之,若赤而不生膜者,气虚也,用四君加当归、黄,若色白而无神者,气血俱虚也,用十全大补加姜、桂。
如不应,急加附子。大凡疮疽溃后,败肉渐去,新肉渐生,此乃脾胃之气充实也。若恶浊已一去,宜用当归膏。
[卷中]体察爱护论第三十五
伍氏曰:痈疽一症,病患当自体察。凡初作,先以墨围患处,却视浮沉聚散,脓出视其多少,肉生视其阔狭,饮食视其美恶,脏腑防其秘泄,疮口防其奢裂。宜戒怒节劳,调补元气,保爱体察,慎不可忽。
愚按:
前论,即丹溪先生所云,痈疽当先助胃壮气,使根本坚固。东垣先生教人以饮食有节,起居有时。素问反复言之,可不慎哉。太凡泄泻,易损元气,肿疡犯之,不能成脓,溃疡犯之,不能生肌,患者慎之。
附治验
太守朱阳山之内,年五十二,四月四日,背当心生疽如栗,三日渐大,根盘五寸许,不肿痛,不寒热,脉微而沉。余曰:实则痛,虚则痒,不发不治,溃而不敛亦不治。乃与大补阳气之剂,色白而黯,疮势如故,神疲食减,小便淋涩。乃与大补气血,加姜、桂二剂,疮亦不起。十五日涉怒呕泻并作,复与大补药一剂,疮仍不起,留前药二剂,昏愦不服。或劝之,省悟,根据方连进七剂,十六日疮起而溃,色红而淡。十九日与大补二十余剂,后因劳自汗,口干舌强,太阳发际、脑顶俱胀,此血气俱虚,肝胆火上炎,用补中益气加山栀、芍药,顿愈。但内热少睡,手足发热,不时霍热,用逍遥散加山栀,热退,复用归脾汤,疮亦愈。计疮发及敛,凡四十二日,未尝一用攻疮之药。
江阴举人陈鸣岐,寓京患背疽,用大补之剂而愈。翌日欲回,先期设席作谢,对谈如常。是晚得家信,大拂其意,恼怒发热作渴,食梨子少许,至夜连泻数次,早促余视,脉已脱矣,竟至不起。夫梨者,利也,利下行之物,凡脾胃虚寒,产妇金疮者,皆当忌之。
[卷中]用香药调治论第三十六
伍氏曰:气血闻香则行,闻臭则逆。大抵疮疡多因营气不从,逆于肉理,郁聚为脓,得香味,则气血流行。故当多服五香连翘汤、万金散、金粉散。凡疮本腥秽,又闻臭触则愈甚,若毒入胃则咳逆,古人用之,可谓有理。且如饮食调令香美以益脾土,养其真元,可保无虞矣。
愚按:
前症说见第十八、十九。
[卷中]饮食居处戒忌第三十七
李氏云:病疽之人,当戒酒面炙爆腌腊法酒、生冷油腻鸡鹅鱼腥之类,起居七情,尤当深戒。卧室洁净馨香,使气血流畅,仍忌僧道孝子、产妇经妇、鸡犬猫畜。若背疽难于隐几,宜用绿豆十斗作一袋,隐伏其上,解毒凉心也。
愚按:
前论,慎起居,薄滋味,恐病者好动四体,甘嗜性热性寒之物,使火益炽而胃气益衰,则所患淹滞不愈,又谁咎哉?不若预为之防,当以古人之言为戒。如绿豆性寒,主丹毒烦热风疹,或金石所发,实热烦渴,饮食如常,症属纯阳者宜用,否则不可用也。
[卷中]论医者更易良方第三十八
李氏云:常见世间医者,每有妙方,秘而不传,或更改以惑人,诚可恶也。余思西华麦饭石膏,守死不传,其立心私刻,君子责之矣。昔赵公宣教,字季修,来宰龙泉,兼程而进,患鼻衄,日出数升,时家兄教以服藕汁地黄膏。赵叩诸医云,此为戒服之剂,乃数易医无效。家兄阴馈前汁,服三日而疾愈。兄曰:此即前所献之方。赵惊叹曰:向非医者谲计以惑我,早信此方,岂久受困耶。今以屡试屡验,不可易者,如因热毒冲心而呕,用内托散(一名万全散);因脾胃虚弱而呕,嘉禾散;热毒肿痛,麦饭石膏;阴虚作渴,加减八味丸。
此四方屡为医人眩惑,使人勿用,深悯患者之受苦,故举赵公之事以例之。
愚窃以为方者,仿也,仿病因以立方,非谓《内经》无方也。若执古方以治今疾,犹拆旧宇以对新宇,其长短大小,岂有舍匠氏之手,而能合者乎?设或有合,以为亘古不易之方,此又先王普济之神术,奚必秘而私之耶。余观太无先生,治滇南一僧,远游江浙,思亲成疾;先生惠之以饮食药饵,复赠金一镒以资其归,此固我医道之当然也。今之医者,或泥古,或吝秘,或嗜利以惑人,其得罪于名教多矣。
神仙追毒丸
(一名圣后丹,一名玉枢丹,又名解毒丹,又名万病丸,又名紫金锭。)治症见后。
文蛤(即五倍子槌破洗焙末三钱)山茨菇(去皮净末二两)麝香(三钱另研)千金子(一名续随子去壳研去油取霜一两)红牙大戟(去芦焙干末一两半)上用糯米煮浓饮为丸,分为四十粒,每服一粒,用井花水或薄荷汤磨服,利一二次,用粥止之。合时用端午、七夕、重阳,或天德月德日,须净室焚香修置,效验不可尽述。凡人出入,不可无此药。两广山谷间有草曰胡梦,又曰断肠,亦有感蛇毒致生恶菌,名为定年药。有淫妇与北人交好者,别时阴以药置饮食中,仍戒之曰:子必某时来。若根据期而至,彼复以药解之,若过期不往必死,故谓之定年药。如服前药一粒,其病即瘥。昔有一女,久病痨瘵,为尸虫所噬,磨服一粒,吐下小虫甚众,更服苏合香丸,遂愈。如菌蕈菰子、砒石毒药、死牛马、河鱼,及时行温疫、山岚瘴气、喉闭喉风、自缢、溺水、扑死,但心头微温,未隔宿者,生姜蜜水磨灌一粒即苏。痈疽恶疮汤火蛇虫犬兽所伤,东流水磨涂并服,颠邪鬼气鬼胎,暖酒磨服,无不效者。愚意此药果能有积毒中毒,毒虫缠滞深固,诚有神效。
若病自内出者,尤当审其虚实而用之。
转毒散
治一切痈疽,利去毒根,以免传变之症。
车螫(紫背光浓者以盐泥固济赤净末一两)轻粉(五分)甘草(一分)上每服四钱,栝蒌一枚杵细煎酒,五更初调服,下恶物为度,未应,再服。功在五香连翘之上,缓用五香连翘汤,急用神仙截法。
愚按:
前二方,果积毒于内,元气不虚,宜用。仍当审之。
孙真人单煮大黄汤
宣热拔毒,治大便秘结,热毒蓄于内。
锦纹大黄(酒浸去皮)上水煎服,此快利要法也。
愚按:
前方,寒凉祛毒之剂,仍审元气虚实,症属内外而用之。
附治验
佥宪申天益兄,背患疽,脉沉而实,肿硬木闷,大便秘结,此毒蓄于内。用大黄、白芷,名万全散,一服,去瘀血,疮顿消。
邝进士,患痈将痊,大便秘结,服大黄等药,反废饮食。余用补气血之剂加桃仁、麻仁,未效,更以猪胆汁深纳谷道,续以养血气而愈。
神仙截法
治痈疽发背,一切恶疮,预服,则毒瓦斯不入内。
真麻油(一斤银石器内煎熬十数沸候冷)上用酒两碗,入油五盏,通口热服,一日用尽,缓则数日服之。吴安世云:吾家三世用之,无有不验。又闻猎者云:凡中药箭,急饮麻油,药毒即消。郑学谕德甫,屡用之甚验。
愚按:
麻油下三焦热毒,通大小肠滞气,若疮疡初起,毒蓄于内,大便秘结者,用之以通其毒,诚为良法。若大便不实,三焦虚热,恐非所宜,用者审之。
秘传连翘汤
连翘升麻朴硝(各一两)玄参芍药白蔹防风射干(各八分)大黄(一两二钱)甘草(炙五钱)杏仁(八十个去皮尖同面炒黄另研)上每服四钱,水煎服,下恶物后,服内托散之类。
漏芦汤
治痈疽发背,丹,时行热毒,赤肿痛。
漏芦白芨黄芩麻黄(去节)白薇枳壳(麸皮炒)升麻芍药粉草(炙各二两)大黄(炙三两)上每服四钱,水煎服,以利为度,若实热而便秘倍加之。
千金漏芦汤
漏芦黄芩白蔹连翘枳壳(去穣麸炒)升麻粉草麻黄(去节)大黄(湿纸包煨)朴硝(各一两)上每服五钱,姜水煎,去,空心服,下恶物为妙。
愚按:
三方发表攻里行气解毒之剂,想当时因有是症而用是药也。
六味车螫散
车螫(四个黄泥固济火)灯心(三十茎)甘草节(二钱)栝蒌(一个杵)上用酒二盏,煎八分,入蜜一匙,车螫二钱,腻粉少许,空心服,下恶血为妙。
愚按:
前方,疮疡积毒于内,大便秘结,元气充实者宜用。
止痛灵宝散
鬼系腰(生于阴湿竹篱石岸络石而生者,其藤柔细两叶相对形生三角用藤叶一两洗净晒干)皂角刺(一两锉新瓦上炒黄)栝蒌(大者一个杵炒用仁)甘草节(五分)没药明乳香(各三钱另研)上每服一两,水酒各半煎。
愚按:
前方治肿疡毒瓦斯凝聚作痛之药,溃后慎之。鬼系腰即薜萝也,又名络石。
神效麻仁丸
火麻仁(研细)大黄(煨三钱)人参(二钱)诃子(煨肉一两)上为末,入麻仁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滚水送下。
愚按:
前方润大肠结燥之药,血液枯涸者,不可用,虽有人参、诃子,亦难倚仗。
清心内固金粉散
(一名金花散)辰砂(另研)白茯苓人参甘草(各三钱)绿豆(四两)雄黄(一钱)朴硝(另研)豆蔻仁(各五钱)脑子麝香(另研各一钱)上为末,每服一钱半,蜜汤调。
愚按:
前方若热肿痛,饮食如常者,乃可用之。
猪蹄汤
治一切溃疡,消热毒,去恶肉,解秽恶,甚效。
白芷甘草羌活露蜂房(有蜂儿者)赤芍药当归(各等分)上先将猪蹄一双,以水五碗,煎取清汤,入前药三五两,煎数沸,去洗患处。
洗药神效散
蛇床子(二两)朴硝(一两)上每用五钱,水二碗煎数沸,洗净拭干,糁后散。
圣效散
黄柏(炒黑)穿山甲(炒黄一两)槟榔木香鸡内金(二枚)上为末,每用少许,搽疮口内,日五七次,方效。
愚按:
前方若毒瓦斯已尽宜用之,否则反益其邪,用当归膏为善。
神秘陷脉散
黄人参川芎当归(酒洗)赤芍药粉草地骨皮五加皮忍冬叶橘红(各一两)乳香没药(各五钱)上每服五七钱,水酒各半煎,连进五七服,甚效。
愚按:
前方乃托里消毒行气破血之剂也,若曰补益之功实少焉。
骑竹马灸法图沉麝汤内托散五香汤五香连翘汤漏芦汤柞木饮国老膏阿胶饮万金散牛胶饮远志酒黄矾丸以上方见上卷
卷下
[卷下]论痈疽用麦饭石膏治效第三十九
李氏云:麦饭石膏,治发背痈疽神妙,惜世罕知。有患者,因脓不溃,以毒药罨之,其势益甚,毒延咽喉、脚膝,皆为不治。余用此膏,一夕顿溃,凡疽得脓,其毒始解。或有不溃者,须用此膏。故录之,俾精择修合,以取十全之功也。
愚按:
前症属腑属阳,而气血未损者,用前膏敷之,固无不愈。然亦有属脏属阴,而气血有亏者,当审其因,而调治其内,可也。大凡疮阳之作,由胃气不从,疮疡之溃,由胃气腐化,疮疡之敛,由胃气营养。余尝治初结未成脓者,托而散之,已成欲作脓者,托而腐之,脓成未溃者,托而开之,脓已溃者,托而敛之。东垣先生云:胃气乃生发之源,为人身之本。丹溪先生亦谓:治疮当助胃壮气,使根本坚固,厥有旨哉(详见附录用药加减之法)。
麦饭石膏
白麦饭石(炭火醋淬数次研极细二两)鹿角(生取带脑骨者断之用炭火烧烟尽研极细四两)上用米醋调和,入砂器煎,以竹片不住手搅熬成膏。先以猪蹄汤洗净,以鹅翎拂涂四围,干则以醋润之。若腐烂用布帛摊贴之。
[卷下]论痈疽敷神异膏功用第四十
凡疽症先以麦饭石膏涂之,俟疮根渐收,却敷神异膏敛之。夫痈疽之发有浅深,故收敛之功有迟速,断不可早用收口之药,恐毒瓦斯未尽,后必复发,为患匪轻。但麦饭膏难于修合,用神异膏亦效。
愚按:
前症若毒已解而不生肌收敛者,元气虚也。用六君子汤壮其脾胃,则肌肉自生,设有余毒,亦能自解。(详见附录用药关键)。
神异膏
露蜂虏(蜂儿多者一两)玄参(五钱)蛇蜕(盐水洗一两)黄丹(水飞炒五两)麻油(一斤)乱发(男子者如鸡子大)杏仁(一两)上先将麻油入砂器煎发熔尽,下杏仁更煎黑,入蜂房、蛇蜕仍煎黑,滤去,入黄丹急搅,试软硬得中,即成膏矣。其丹不必拘定前数。凡膏药用日久必老硬,煎时预取嫩膏少许,如硬,量和之。
愚按:
神异膏乃解毒生肌之良剂。若毒既解而肌不生,当治其内,不可泥为有余之症,率用攻伐,以致毒在内者不能发散,在外者不能收敛,其为祸不浅。夫有余者热毒也、虚火也;不足者阴虚也、营气也。疮毒特其形耳:
家藏神验血竭膏
当归(酒洗)白芷大黄(生用)黄连黄木鳖子(去壳)皂角杏仁露蜂房(各一两)乳香没药血竭(各三两)乱发(男子者一两)黄丹(水飞细者炒晒)麻油上除乳、没、血竭,余入油煎焦,去入发,熔化下丹,将柳枝不住手搅,候软硬得中,入乳香等搅匀,即成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