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卷四 不分部位小疵

  无名肿毒

  鱼脊疮初生小泡如鱼脊。久则溃流黄水。由脏冷督脉经虚。宜托里消毒散。(见首卷)

  卷四 不分部位小疵

  无名肿毒

  骨痿疮初生如粟如豆。渐生如梅如李。血不出。脓不生。痛不止。久则延及遍身。治如疔法。

  卷四 不分部位小疵

  无名肿毒

  红丝疮。肌肤有红丝贯串。痒痛不常。由心经积热所致。治如红丝疔法。

  卷四 不分部位小疵

  无名肿毒

  天蛇疮。肌肤似癞非癞。由草中花蜘蛛螫伤。仍被露水所搭所致。宜秦艽汤。

  秦艽汤

  奏艽一味。煎汤饮之。

  卷四 不分部位小疵

  无名肿毒

  风疳形如风癣。破流黄水。遍体浸淫。由风湿客于谷道也。搽如圣膏。

  用麻油(半斤) 当归(五钱) 巴豆仁(三钱)枯去渣。入黄蜡三两溶化。离火。将凝。入轻粉二钱。和匀搽之。

  血疳形如紫疥。痒痛多血。由风热闭塞腠理也。宜清肌渗湿汤。(见前寒疮)

  卷四 不分部位小疵

  无名肿毒

  白 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 。俗呼蛇风。由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宜搜风顺气丸、神应养真丹加白蛇之类。

  搜风顺气丸

  (见癞疯门)

  神应养真丹

  (见股部)

  卷四 不分部位小疵

  无名肿毒

  漆疮初时发痒。形如瘾疹。次则头面虚肿。遍体破烂。流水。作痛似癞。甚则寒热交作。由新漆辛热有毒。

  入之秉质有偏。腠理不密。感其气而生也。宜服化斑解毒汤。再杵生蟹冲酒。滤去渣饮之。已溃成疮。流水处用生柳叶三斤水煎洗之。或干荷叶一斤煎汤洗之。或白矾四五两水化浸洗之。其未破处发红斑作痒者。用二味消毒散揩之。

  化斑解毒汤

  (见丹毒门)

  二味消毒散

  (见首卷敷贴门)

  卷四 不分部位小疵

  无名肿毒

  血箭由心火炽盛。逼血从毛孔中射出也。急用龙眼壳半个。烙平。盛京墨汁覆于患处。扎紧。过三五日方可去之。内用麻迪三二两。好酒和服。或用生姜汁饮之。立愈。次服清心凉血等药。如失血过多者。宜黄补血汤。

  黄 补血汤

  治失血过多筋无荣养。四肢拘挛。口噤如痉者。

  黄 (一两) 当归(五钱如挟风兼破伤风者归 等分加) 羌活 防风(各一钱) 荆芥穗(二钱五分)俱水煎服。

  卷四 不分部位小疵

  无名肿毒

  血痣者初起色红如痣。渐大如豆。揩之流血不止。由肝经郁火血热所致。用枯药拈去其痣。次以生肌散收口。内热甚者。服清肝凉血等药。

  卷四 不分部位小疵

  无名肿毒

  脉经曰。颠扑内有血则腹胀满。脉坚强者生。小弱者死。跌扑不分十二经络。血必归肝留于胁下。痛甚则必自汗。汗由风化也。治则先逐恶血。通经络。次和血止痛。然后调气养血。补益胃气。自能获效。

  如腹痛按之痛甚者瘀也。下之。下而痛不止。按之仍痛者。瘀未尽也。复元活血汤调之。腹痛按之不痛者。血气伤也。四物汤加参、 、白术。补而和之。用大黄等药。血不下。反胸胀气喘者。宜顺其气。用肉桂、木香、等分二钱酒服。即下黑血。及前所服之药而苏。弱者用下药。亦加木香肉桂同煎。借其热以行其气。然服行气药。反胸痞气促。食少体倦。及色黯脓清者。形气虚也。补之。

  胸腹胀痛。大便不通。喘咳吐血者。瘀滞也。当归导滞汤通之。下而胸腹反痛者。肝血伤也。四君子汤加芎、归补之。下而发热。阴血伤也。四物汤加参、术补之。下而恶寒。阳气伤也。十全大补汤补之。下而欲呕。胃气伤也。六君子汤加当归补之。下而泄泻。脾肾伤也。六君子汤加肉果、破故纸补之。下后手足冷。昏愦出汗。阳气虚寒也。参附汤温之。吐泻肢冷甲青者。虚寒甚也。参附汤倍用之。若口噤撒手。

  遗尿唇青。痰盛体冷者。虚极之坏症也。投大剂参附汤。多有得生者。

  脉浮紧。发寒热。身体痛者。挟外邪也。治宜发散。春用五积散、香苏饮。夏用香苏饮。秋用正气散。冬用和解散。再宜随症加减。

  患处或诸窍出血者。肝火也加味逍遥散。中气不足。血无所附者。补中益气汤。元气内脱。不能摄血者。

  独参汤加炮姜。如不应。加附子。血蕴于内而呕血者。四物汤加芩、柴。伤重昏愦者。虽有瘀血。切不可下。

  急以独参汤补之。花蕊石散化之。恐因泻而亡阳也。

  凡损伤劳碌。怒气腹胀。误服大黄等药者。伤阳络则为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症。伤阴络则为血块、血积、肌肉青黯。此脏腑亏损。经脉失职。急补脾肺。亦有得生者。但恐患者不悟此理。不用此法。惜哉。

  凡伤重气绝不语者。以热童便灌之。不问壮弱。及瘀血有无。并胁胀作痛。发热烦躁口干者服之绝胜他药。有推陈致新之功。神效莫测。打血药内。加之立验。上部伤者。再加韭汁。迷闷者。乌金丸。用红花酒加童便化服。

  骨断皮破者。药宜水煎。皮不破者。药宜酒煎。然必加童便。以活其瘀。纯用酒煎。反能作胀。同损药服。反能涩秘。(酒用无灰酒不论赤白)跌扑停瘀。先利二便。不可待秘。恐成重疾。然下之太过。则脉愈坚大。妄为瘀滞而更下之。因而夭折者多矣。

  损伤忌服草药。服之所生之骨。必大。不能入臼。自然铜虽有接骨之功。其性燥。宜量用。伤轻者勿用。

  无名异为末酒服。能散毒血于四肢。跌损不可无乳、没。惟降真香可代。亦可代血竭。肿痛乃血瘀所致用热药煎汤淋洗。瘀肿不消者砭之。否则愈后遇天阴作痛。忌梨并生冷。恐凝血。忌食牛肉。

  食则痛不止。忌火灸忌见风。

  肠破脂出孔小者。以手劈去其脂。不可复入。入则为害。骨断筋连者。不急剪去其筋。则浸好肉为不治。

  肠出者。令患者手搭医者之肩。随其左右收起。用大麦煮粥取汤洗肠净。以麻油抹手并疮口。即吹通关散取嚏。令肠自入。用桑皮搓线。以鸡血涂之。再以花蕊石散掺之。缝须缝里皮。留外皮开口。涂鸡血。

  搽生肌等药。如肠损以灯照之。有气射出者不治。

  阴囊破者涂鸡子黄油。掺金毛狗脊毛。以紫苏叶煎汤洗之。内服止痛药。有瘀者用破血药。

  齿伤动者。用蒺藜根烧存性揩之。久用自牢。

  眼胞受伤。青黑肿痛者。用紫金皮用童便浸七日晒干余处伤者不必制与生地等分为末。茶汤调敷。

  腰伤作痛。诸药罔效者。白芍、赤芍、威灵仙、乳香、没药等分为末。酒服即减。

  慈救散

  治跌扑骨折至死。但胸前有暖气者。亦效。

  山楂(八钱) 通草(三钱) 降香(末) 穿山甲 丹皮(各二钱) 赤芍 香附(酒炒)红曲 陈皮 麦芽(炒各二钱) 当归(八分) 青皮 红花(各七分) 桔梗(五分) 痛加乳香 没药(各一钱)用水三碗。煎一碗服。

  玉灵丹

  治跌打损伤。

  香附 苏子(各四两) 苏木 萝卜子 桃仁 当归 降香 红花 枳实 青皮(各一两) 沉香木香 官桂(各五钱) 乳香 没药 藿香 陈皮 槟榔 蓬术 白豆蔻(各三钱)各为末。和匀。用童便、黄酒、黑砂糖各一碗。合一处。煎如膏。和药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黄酒化下。或用赤砂糖汤化下。

  复元活血汤

  治坠下胁痛。

  柴胡(二钱五分) 当归(二钱) 穿山甲(炒) 栝蒌仁 红花(各七分) 桃仁(十七个)甘草(五分) 大黄(三钱)水二分。酒一分。煎一钟。食远服。以利为度。

  五加四灵散

  治跌扑损伤。

  五加皮 骨碎补 川续断 葳灵仁(各三钱五分)陈酒二碗。煎一碗服。

  五加三皮散

  五加皮(二两) 桂皮(一两) 绵皮(一钱五分) 良姜(五钱) 砂仁(五钱) 如骨碎。加丹皮(一两) 乳香 没药 血竭(各一钱)上为末。每服三茶匙。黄酒调服。

  琼花散

  闹羊花洗净焙干为末。每服三五分。黄酒调服。随饮至醉为度。盖卧避风。

  接骨金丹

  亦可代杖。

  土鳖(阴干听用另加) 乳香 没药 龙骨 自然铜( 醋淬七次等分) 麝香(少许)共为末。每服三分。取土鳖一个为末。加入和匀。黄酒调服。先须整骨而后服之。否则骨接错矣。

  一用土鳖、象房者佳。倒碓虫。俱银碓内炙。各为末。每服用鳖末五厘。虫末二厘。共七厘。和匀。安舌下。

  急以黄酒送下。一只用鳖末五七厘。烧酒下。

  截血膏

  敷伤处四围。能化血破瘀。止痛消肿。

  天花粉(三两) 姜黄 赤芍 白芷(各一两)上为末。用茶清调敷。如伤头面血出不止者。药涂颈上周遭。伤手足者药涂胫臂周遭。伤余处药涂疮口周遭。能截其血不来。

  如金疮着水则疮口如番花者。用韭菜汁调敷疮口四围。次以微火灸之。又用早稻烟熏之。疮口水出即愈。如无水出。即风袭也。倍加南星和敷。

  如疮口肉硬不消者。风袭之也。加独活。用热酒调敷。如不消。风入深也。加紫金皮和敷。自消。

  跌损瘀血淋漓者。嚼三七罨之即止。青肿即消。

  整骨麻药

  可以整骨。可以开取箭头。

  川乌 草乌 佛茄子 闹羊花 麻黄 姜黄(等分)上为末。每服三分。茶酒任下。甘草汤解。

  又整骨方

  蟾酥 川乌 花椒 胡椒(各一钱五分) 荜茇(一钱) 闹羊花 生半夏(各六分)为末。每服半分。黄酒下。

  要开大。加白酒药一丸涂患处。亦佳。

  四物汤 四君子汤 六君子汤 十全大补汤 补中益气汤

  (俱见首卷)

  加味逍遥散

  (见瘰 )重者折骨伤筋脱臼。必兼手法。此则另有专门。故不赘。

  卷四 不分部位小疵

  无名肿毒

  金疮者失血症也。如出血太多。脉宜虚细。为症脉合符。故云。脉沉小者生。浮大者死。宜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补之。甚者独参汤。素有热者。兼以凉血。因于怒者。兼以清肝。再烦渴昏愦者。补脾。筋骨拘挛者。滋肾。

  初伤出血。即以自己小便淋洗之。如伤久欲换敷药者。亦以小便淋洗之。功能止痛不溃。即见水无碍。

  次用碧螺散、黄龙等散掺之。如伤久溃烂者。七真膏贴之。久烂生蛆者。矾红末掺之。血出作痛者。活血定痛汤。破伤风。肢厥腹痛者。古方玉贞散。

  金疮神效散

  文蛤 降真香(俱炒焦虚加) 人参(等分)上为末。干掺伤处。须扎紧。

  鸡儿王家刀疮药

  龙骨 白芨(等分)为末掺之。干用水调。

  碧螺散

  丝瓜(取皮搭于锻石墙上阴干)为末。干掺。干用水调。如经风见水。伤处发肿者。水调敷之。其肿立消。

  二龙散

  补缺唇。救自刎血流如注者。敷三时则口合。

  枯矾(七钱) 乳香(三钱) 共末。名白龙散。

  枯矾(七钱) 松香(三钱) 共末。名黄龙散。

  活血定痛汤

  治血出作痛。

  红花 乳香(各三钱)水酒煎。加童便服。

  乌金丸

  治血瘀为患。伤处赤肿。或攻头面四肢者。每用一丸。煎红花酒化服。

  败弩筋散

  治筋被弓弩伤。不能屈伸者。

  败弩筋(烧存性) 秦艽(去苗) 杜仲 熟地 续断(各五钱) 当归 大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共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服。日三次。

  古方玉贞散

  理刃伤并破伤风。

  生南星 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一钱。黄酒下。

  一童被牛伤肠出。用桑皮线缝之。黄龙散敷之。愈数日后。肢厥腹痛。服此散立验。

  金疮中风掣痛。并手足不仁者。用艾叶揉作团。入瓦器内点着。上盖。留一孔。以孔对患处熏之。良久自效。

  疮口着水。肉如番花者。着风。肉硬不消者。用截血膏敷之。(见跌扑门)

  蝼蛄散

  治中矢在咽喉胸膈不出者。铅子入肉不出者。针误刺肉不出者。

  用蝼蛄一个。焙为末。黄酒调服。少时作痒。自动自出。再用蝼蛄末香油调涂疮口。或煎浓汁滴患处。

  如鲜者取脑涂之。立出。

  又衣针入腹入肉者。用黄蜡、灵磁石等分。溶合。捻如针大。以凉水送下。药裹针自大便而下。

  酸枣核数十枚煎汤服。针从原孔出。外以双仁杏仁研如泥。以车脂调涂伤处。自出。

  绣针刺足。针已出而作痛者。用黄泥罨之。

  又 等伤。危重几绝者。急剖水牛腹。将伤者入牛腹中。良久即苏。按此以气血补气血之良法也。业医者守一定之方而治无穷之病。愧矣。

  八珍汤 十全大补汤

  (见首卷)

  七真膏

  (见杖丹门)

  乌金丸

  卷四 不分部位小疵

  无名肿毒

  杖伤形伤症也。凡夫杖之时。用受杖丹等服之。能令血不攻心。已杖后。不问已破未破。即服琼液散。力能化瘀除疔。止痛消肿而不溃。且易于结痂。功胜他药多矣。气质弱者继之大补。以培其元。使脾胃健。

  自能营达于下也。外则未破者砭之。已破者玄珠膏涂之。去瘀甚速。次以莹玉膏、七真膏等生肌。如肉满而不生皮者。青黛珍珠散。如刑重肉糜。黯肿昏愦者。剥黑羊皮乘热贴之。热童便灌之。继以独参汤补之。

  代杖散

  野红花(即小蓟,半斤)用烧酒四斤半。浸之晒之。以干为度。临刑时。绢包三钱。含口内咽其汁。任刑不知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