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启玄


  日晒疮方见图。

  虎噬疮方见图。

  玉真散

  治破伤风强直。

  南星 防风(各等)上为细末醋调敷疮口上。再童便调二三钱酒服。

  治疯犬咬伤方

  斑蝥(炒去足翅同米熟) 雄黄(各等分)上细末温酒调送下神效。去红发。说在图。

  治鼠咬疮方

  用猫尿洗之瘥。取猫尿以生姜捣烂一撮。敷在猫鼻子上即出。

  马汗蜇疮方在图。

  火 疮方在图。

  炙火疮方在图。

  汗淅疮方在图。

  独骨疮方在图。

  伤水疮方在图。

  毒蛇咬伤疮方

  马兰头(不拘多少)捣敷患处。亦解酒疽鼻衄金疮血痢。

  蜈蚣蜂蝎等虫咬伤方

  治二十七般毒虫咬疮肿痛不已者。

  麝香 雄黄 乳香 砂(各二钱) 土蜂窝 露蜂窝(各一个烧灰存性)上为末米醋糊为锭子。如遇此等伤疮磨涂之即瘥。

  如有恶疮疼痛不已。以涂之更妙。

  虫蠼 咬疮方在图。

  人咬疮方在图。

  中砒毒方在图。

  水渍疮方在图。

  脚丫烂疮方在图。

  HT HT 疮方在图。

  担肩方在图。

  眼丹方在图。

  偷针眼方在图。

  骨 喉方

  咳咯不出。渐渐成疮。饮食不下。以象牙磨水服之。即出愈。

  天蛇疮毒方

  此疮似癞非癞。即草间黄花蜘蛛螫伤。仍被露所答。乃成此疮。

  秦皮(一斤)煮汁一斗旋旋饮尽立瘥。

  中蜘蛛毒咬疮方

  其人一身生蛛丝。不知人事者。以艾烟熏之。以羊乳灌之立瘥。

  误吞麦芒 喉疮方

  先以乱丝或绒扎于如意骨上。如无则以柳条刮净。以火逼湾如意样。以丝绒扎上入喉中。上下搅之。

  待取出芒为妙。后以青黛吹之效。

  误吞针钩有线者

  即以汗衫竹节子穿在在线。推的竹节只抵钩子根。以线硬倒往里推。其钩即出为妙。

  痘科保元汤加减前后十二日秘法俱见前论。

  群方加减法

  四君子汤

  治痘已齐气虚无他症。

  人参(五钱) 白术(一两) 茯苓(一两) 甘草(三钱)上咀大人每服四五钱。小儿二三钱。水煎加大枣煎热服。

  小水不利加灯心。 自汗本方去茯苓加黄 。 渴加麦门冬五味。

  四物汤

  治痘已齐。有血虚症用之。

  当归 川芎(各一两) 白芍药(一两五钱) 熟地黄(一两五钱)上咀大人每服一两。水煎服。小儿三五钱煎服。

  如浆已成。色淡加黄 人乳好酒。

  黑靥倒陷加黄 。

  如男妇阴虚加知母黄柏肉苁蓉俱酒制。

  如痘色紫乃血热。加生地黄红花。

  八珍汤

  治痘已齐。兼气血俱虚症用之。

  人参 砂仁 茯苓 甘草 当归 川芎 白芷 熟地黄上咀水煎服。

  生脉散

  治起壮时发渴咳嗽脉虚。

  人参 麦门冬 北五味上咀水煎服。

  犀角地黄汤

  治痘发时大便秘蓄血。

  犀牛屑(一两) 生地黄(八钱) 芍药 牡丹皮(一两)上咀水煎服。 热甚发狂加黄芩。

  橘皮汤

  治吐泻并作。

  人参 陈皮上咀姜一片水煎服。

  如泻甚加猪苓泽泻赤茯苓。

  如吐甚加藿香木香白术山楂。

  甘桔汤

  治咽痛。

  桔梗(八分) 甘草(钱半) 射干 牛蒡子(炒各六分) 防风 玄参上咀水煎服。

  如热甚加黄芩知母荆芥穗。

  紫草木通汤

  治痘已成血泡不食乃发不愈。

  紫草 木通 茯苓 白术 甘草上水煎加糯米一撮服。

  预治痘疹神方

  治初觉发热。服此则不出。见标者即稀。稀者即无。陷者服之即起神验。

  川芎 当归 升麻 甘草(各六两)用东流水三碗煮取碗半。如煎三次取之一半。好朱砂四两。绢袋盛悬罐内煎服。水煮干为度。焙干为末听用。

  引经散

  用元米二三合。湿纸包紧。外用黄泥裹固。入火 红。冷取出米黄色者拣用为末。凡小儿一岁以砂末一分。米末一分。以蜜酒各一匙入沸汤调服。如三五岁加之。此药后三日内不可服他药。

  紫草膏

  能退 起痘。又五六日大热甚。灯心汤下妙。

  麻黄 紫草(各一两) 全蝎(酒洗焙) 姜蚕(酒洗) 粉草 红花 白附子(各五钱)上为末蜜丸龙眼大。热甚灯心汤下。冷症酒下。

  灵砂丹

  治黑靥及蛇皮灰白淡色豆。

  辰砂(二两荔枝壳水煮绢袋盛悬罐内煮干为末听用) 天灵盖(三钱以麝香三分入内同捣细蜜和黄泥固火 红冷定为末)老丝瓜(近蒂半节火 为末二两于腊八日以兔血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酒下大神效。此仙方。秘之。

  托毒汤

  治痘后毒未尽。复作肿毒疼。

  白芷 薄荷 防风 赤芍药 蒺藜 荆芥 角刺 金银花 连翘 生地 甘草上同水煎服之。

  如疮痛加芩连栀子。

  如痒加参 白术蝉蜕。

  如在头面加川芎升麻桔梗。

  如在足加香附木瓜。

  如在臀加紫胡黄柏。

  如在膝加牛膝木通。

  四圣丹

  能点疔毒。即刻回生。内再服保元汤加芎桂。

  牛黄(一钱二分) 朱砂(八分) 珍珠(二分)儿茶(一钱七分)上末用口嚼胭脂点之均点上妙。

  珍珠膏

  治痘不发。必有痘疔黑而大臭者。宜急点之。

  珍珠(五颗) 菀豆(四十九粒) 发(一钱烧灰)共末以胭脂汁调成膏拨疔点之。黑疔即变红活矣。

  猪尾膏

  治血不活透。心经闷乱者。

  辰砂(末一两)每服看大人或一钱或五分。猪尾尖血调成膏。用紫草汤送下。

  南金散

  治毒盛血滞不活痒 者。

  紫背荷叶(霜后贴水紫色的) 白姜蚕(直的炒各八分)上为末每服一钱。芫荽酒下或米饮下即起。

  二神散

  治痘正发时遇大寒。变为阴症。

  丁香(九粒) 干姜(一钱炒)上末每五分白汤下。少刻痘红活为正。

  活血散

  治痘根窠红散而不附者。

  白芍药(一两) 茜根(五钱酒洗)上咀水酒煎服之。血即附根上为正。

  安胎如圣散

  治孕妇忽出痘疮。恐热伤胎。加减白术 当归 黄芩 砂仁 枳壳(炒) 陈皮 甘草 大腹皮 黑豆上咀各等分每服五钱水煎服。

  如初发热加升麻葛根连翘。

  如出盛加黄连大力子连翘。

  如不起加人参川芎炒桂。

  如渴甚加天花粉麦门冬。

  如腹中滞气加青皮木香。

  谷精散

  治痘入目。恐伤睛。宜此服之。

  谷精草 海蛤粉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入猪肉内。以箬叶包水煮熟。先熏目。次服之。十日共十服痊。

  痘疳方

  治牙龈蚀断或落齿骨。

  枯矾(七分) 麝香(一分) 白毡灰(二分) 人中白(一分 )共末吹搽患处效。

  雄黄散

  治小儿痘牙疳。

  雄黄(一钱) 铜绿(二钱)共末掺之效。

  前胡枳壳汤

  治痘疹痰实壮热。胸中烦闷。大便秘。卧则喘急效。

  前胡 枳壳 赤茯 大黄(煨) 甘草(炙各五钱)上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服。如人大或壮实则加至一两。如脉微人弱。或泄则不宜之。

  灭痕膏

  治痘已愈。毒未全散。其痂已落尽。止有瘢痕尚在。或黑或凸凹。或抓成疮者。用好真白蜜一两涂之。数次极验。

  又方

  用羊骨髓入轻粉一钱研匀涂之愈。

  又方

  韶粉一两轻粉一钱猪脂炼调均膏之效。

  绵茧散

  治痘后疮水不干。在肢体名痘疳用蚕茧出蛾的不拘多少。每个入生矾末令满。炭火 过为末掺上即干。甚效。

  参黄散

  治水痘子甚效。

  人参(一分) 甘草(炙半分) 滑石(半分) 知母(一分) 麻黄(一分) 地骨皮(半分炒) 大黄(一分煨) 羌活(一分) 甜葶苈(一分)用水一盏入小麦七粒煎服。人大亦加之。

  搔坏痘方

  多年屋上腐草。不拘多少为末极细。铺在席子上。儿卧之。令不占。或掺上亦妙。

  快痘丹

  鲜虾蟆(一个酥炙为末听用) 麻黄(三两熬成膏子)共丸绿豆大。每服三五七丸。看儿大小。用白酒送下甚效。

  治痘风眼方

  黄丹 雄黄 轻粉(各三分) 射(二厘)上末瓷罐收之。右目吹入左耳内。左目吹入右耳内效。

  一匕金

  治已灌浆。但红紫未收。

  郁金(一枚) 甘草(一钱)上水一钟。煮干去草。取郁金切片。日干为末。用蜡一分研匀。入猪血调和。焙干为末。每服一钱。用薄荷汤下。不过一时。毒从手足或身上出者即得生也。如有脓血大便出即死也。

  豆蔻散

  治脾虚呕吐不止及泄不止。

  肉果(煨) 龙骨( ) 木香 砂仁(各五钱) 山楂 五倍子 赤石脂 藿香 白术(各三钱) 人参(一钱)上末每服一钱或五分看儿大小。吐用姜汤。泄用米汤下。一方有枯矾二钱。

  又方

  治痘疮五七日后。痒极动手抓破。即用仙鹤翎在疮上扫一二次即不痒。亦不抓。此一秘法也甚妙。

  明 申斗垣

  锲斗垣申君校正外科启玄序

  余忝职内阁。思日赞襄。以少俾几务。暇日尤不敢以自逸。凡内藏秘典上而皇史坟书宸翰瑶章鸟篆龙蟠仙经释部兵历石室玄经等书。下至农史稗说野谈山堂考记医卜等数九流等书。无不探讨。然资力有定。如窥豹见其一斑。九鼎尝其寸 。弗能尽也。求其济斯世于仁寿。以登于春台之上。元元无夭疠之患。以跻于安今之域者。无以加于书。切于日用之常。因叹曰。炎帝之试百草。一日频死。天神默佑。因而复苏。著为令书。天下万世。

  赖其生全。后世若伯岐之内经。雷公之炮制。伊芳尹之汤液。越人之针砭。仓公之神鉴。以逮叔和之难经。仲景之伤寒。丹溪之心法。河间之杂症。东垣之十书。千门万户。百家殊途。悉根于炎帝之浚其源而各适其流者也。莫不有功于斯民。余甚究心焉。正欲稽其术而未能。适有族属字子极者。持书二帙以示余曰。某少而从儒弗获能博一第。乃究心于医学。

  孳孳汲汲。今已桑榆。生平精力。竭于此矣。弗知可传于天下后世否。余视其书。一则伤寒之视舌。一则外科之启玄。皆有以广前人之所未备。补前人之所不足。其中议论精详。考究悉当。某病某脉。某脉某药。宣通补泻。君臣佐使。明岁运寒暄。各适其宜。此真得异人之秘传。加之以心得之正法。付之梓人。有美则爱。爱则传者乎。吁。此正仁者之用心。

  登斯民于仁寿。有功于天下万世者也。昔穆伯论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士有此三者。然后可以垂名之不朽。其既立言者耶。名垂不朽。与霄壤并。余族有若人。其利溥。

  其德宏矣。申子名拱宸。斗垣其别号也。

  赐进士及第大学士。申时行撰。

  序

  余有事留垣。习知斗垣申君精于养生旨。尤 精外科。因自撰述外科启玄。凡十二卷。

  君从弟一孺君为余幕宾。数数称其从兄斗垣君遇异人授异方。及披是编。君真异人哉。尤不废方。医之有方。犹匠之规矩。车之辙迹。渔猎之筌蹄。方可废乎。且养生若养民。去其害者而已。君所制论。无虑百篇。所集毒发类。无虑三百种。所按对疾方。无虑千余目。

  积十余星霜而后成帙。杼柚于心神。纬经于岐黄。搜 于四氏百家。卒之扑其编而要其旨。

  夫各有当。夫人之一身。血气流液。苟有疮 。弥浃弥凝。患者苦之。藉君是编。疗于未然。康于将然。留之。都人士熙于春台。跻于宁宇。万口共声。延君誉而入余耳者。日新月盛。此真异人之异方哉。及睹君丰采。广 丰颐。三花荣于髯鬓。君亦异人矣。君无用余言以赏音。麝不风而馨。珠不 而自媚。又奚必余言。余既因一孺君以知君。复因睹君以知君精于养生旨。尤 精外科。余尝临疮 者熨眉不开。蹙额罔顾。诚不忍也。阅君启玄寿梓人。公不忍人之心于世。世将不苦疮 矣。敢爱余言以引诸编首。昔人有言。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君诚医之最良者。进于是则医王为药师。为药王。为药工。长生久视。

  又无足云。余日望申君之进也。勉之哉。

  时万历甲辰下商初吉

  赐进士第文林郎南京兵科给事

  中吴江储纯臣以忠甫撰

  校正外科启玄自序

  夫医自上古以来。岐黄分于内外。实相表里。未有不以仁而施于道者也。虽刮骨剖腹之玄而未尝传之于世。余虽才智疏匪。发挥疮疡。乃先贤未发之秘。启前人不尽之玄。故名云外科启玄。实泽民利物之要书。非其仁哉。非其心哉。是谓仁者乃仁慈之仁。心谓恻隐之心。可显于今时。既及于后世。当播于京都而传于天下矣。近时疮患颇多。奈萌时不治。待形症息而求疗。内经云。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由渴而穿井。斗而铸兵。岂不晚乎。诸疮稍缓。惟恐疔疽之变。势非小可。若不早求治。施明医而就于庸俗。

  焉知疮症虚实。时之逆顺。势之缓急。全不以生命为重。往往卒于夭阏者多矣。惜哉。乃持惜之误也。余忝医末几数十年。游侠江湖。遍访方外奇方异论。无不载集。奥旨秘诀。

  岂肯瞒隐。剪繁去冗。专求精里之精。煎炮 煮。恳寻验中之验。图其形症。明之经络。

  察之色脉。辨之逆顺。详之凶吉。识之深浅。卷分十二。成之一部。聚资剞劂。广之永远。

  以济天下之人。咸登寿域。非冀其积阴功。亦留是心。于疮疡聊助一小补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