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外科发挥
外科发挥
一男子气血已复,核尚不腐,用针头散,及必效散,各三次,不旬日而愈。
一男子患之,痰盛胸膈痞闷,脾胃脉弦,此脾土虚肝木乘之也,当以实脾土伐肝木为主。彼,饮食少思;以补中益气汤,倍加白术,月余中气少健;又以益养荣汤,两月肿消,而血气亦复矣。夫右关脉弦,弦属木,乃木盛而克脾土,为贼邪也,虚而用苦寒之剂,是虚虚也,况痰之为病,其因不一,主治之法不同。凡治痰,用利药过多,则脾气愈虚,虚则痰愈易生,如中气不足,必用参术之类为主,佐以痰药。
一妇人因怒项肿,后月经不通,四肢浮肿,小便如淋,此血分证也。先以椒仁丸数服,经行经水不通,名曰水分,宜葶苈丸治之。《妇人良方》云:妇人肿满,若先因经水断绝,后至四肢浮肿,小便不通,名曰血分。水化为血,血不通,则复化为水矣,宜服椒仁丸。若先因小便不利,后身浮肿,致经水不通,名曰水分,宜服葶苈丸。
一室女年十九,颈肿一块,硬而色不变,肌肉日削,筋挛急痛,此七情所伤,气血所损之证伤于忧愁则肢废,魂伤于悲哀则筋挛,魄伤于喜乐则皮槁,志伤于盛怒则腰脊难以俯仰也。
柯侍郎有女适人,夫早逝,女患十指挛拳,掌垂莫举,肤体疮疡粟粟然,汤剂杂进,饮食顿减,几于半载。适与诊之,则非风也,此乃忧愁悲哀所致尔。病属内因,于是内因药,仍以鹿角胶辈,多用麝香熬膏贴痿处,挛能举,指能伸,病渐安。
一妇四肢倦怠类痿证,以养血气健脾胃药而愈。
一室女性急好怒,耳下常肿痛,发寒热,肝脉弦急。投以小柴胡汤,加青皮、牛蒡子、荆芥余谓:肝内主藏血,外主荣筋,若恚怒气逆则伤肝。肝主筋,故筋蓄结而肿,须病者自能调摄,庶可免患,否则肝逆受伤,则不能藏血,血虚则为难瘥之证矣。后不戒,果结三核,屡用追蚀药,不敛而殁。
一少妇耳下患肿,素勤苦,发热口干,月水每过期而至,且少。一老媪以为经闭,用水蛭之上为乳汁,下为月水,为经络之余气。苟外无六淫所侵,内无七情所伤,脾胃之气壮,则冲任不一放出宫女,年逾三十,两胯作痛,不肿,色不变,大小便作痛如淋,登厕尤痛,此瘀血渍为商,常在外,可见此妇在内久怀幽郁,及在外又不能如愿,是以致生此疾。愈见流注瘰,乃七情气血,皆已损伤,不可用攻伐之剂皎然矣。故《精血篇》云: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则五体有不满之处,异日有难状之疾。阴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则精不出而内败,小便道涩而为淋。精已耗而复竭之,则大小便道牵疼,愈疼则愈欲大小便,愈便则愈疼。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无男子合,则不调;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调。不调则旧血不出,新血误行,或渍而入骨,或变而为肿,或虽合而难于合。男子多则沥枯虚人,产乳众则血枯杀人。观其精血,思过半矣。
一室女年十七,患瘰久不愈,月水尚未通,发热咳嗽,饮食少思。有老媪欲用巴豆、肉桂养气血,益津液,其经自行。彼惑于速效之说,仍用之。余曰:“非其治也,比类乃剽悍之剂,大助阳火,阴血得之则妄行,脾胃得之则愈虚。”经果通而不止,饮食愈少,更加潮热,遂致不救。经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然过期而不至,是为失常,必有所因。夫人之生,以血气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气血者,妇女得之,多患于七情。寇宗曰:夫人之生,以血气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气血者。世有室女童男,积想在心,思虑过当,多致劳损,男子则神色先散,女子则月水先闭,何以致然?盖愁忧思虑则伤心,心伤则血逆竭,血逆竭则神色先散,而月水先闭也。火既受病,不能荣养其子,故不嗜食。脾既虚则金气亏,故发嗽;嗽既作,水气绝,故四肢干;木气不充,故多怒;鬓发焦,筋骨痿。俟五脏传遍,故卒不能死者,然终死矣!此一种于劳中最难治。盖病起于五脏之中,无有已期,药力不可及也。若或自能改易心志,用药扶接,如此则可得九死一生。举此为例,其余诸方,可按脉与证而治之。张氏云:室女月水冷则凝。养生必用方,言之甚详,此说大有理,不可不知。若经候微少,渐渐不通,手足骨肉烦疼,日渐羸瘦,渐生潮热,其脉微数,此由阴虚血弱,阳往乘之,小水不能灭盛火,火逼水涸,亡津液。当养血益阴,慎毋以毒药通之,宜柏子仁丸、泽兰丸。
一男子先于耳前耳下患之,将愈,次年延及项侧缺盆,三年遂延胸腋,不愈。诊之肝脉弦数诊如前,以清肝养血及前丸而愈。
一妇溃后发热,烦躁作渴,脉大无力,此血虚而然也。以当归补血汤,六剂顿退;又以圣,烦躁肌热,不欲近衣,其脉洪大,按之无力,或目痛鼻干者,非白虎汤证也。此血虚发躁,当以当归补血汤主之。又有火郁而热者,如不能食而热,自汗气短者,虚也。以甘寒之剂,泻热补气。如能食而热,口舌干燥,大便难者,以辛苦大寒之剂下之,以泻火补水。
附方
射干连翘散
治寒热瘰。
射干连翘玄参赤芍药木香升麻前胡山栀仁当归甘草(炙,各七分)大黄(炒,二钱)作一剂,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
荆防败毒散
(方见溃疡发热门)
仙方活命饮
(方见发背门)
小柴胡汤
治瘰乳痈,便毒下疳,及肝胆经分,一切疮疡,发热潮热,或饮食少思。
半夏(姜制,一钱)柴胡(二钱)黄芩(炒,二钱)人参(一钱)甘草(炙,五分)作一剂,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薄荷丹
治风热瘰,久服其毒自小便宣出。若未作脓者,自消。
薄荷皂角(去内核)连翘三棱(煨)何首乌(米泔水浸)蔓荆子(各净,一两)豆日二服。病虽愈,须常服之。
益气养荣汤
治抑郁,或劳伤气血,或四肢颈项患肿,或软或硬,或赤不赤,或痛不痛,或日晡发热,或溃而不敛。
人参茯苓陈皮贝母香附当归(酒拌)川芎黄(盐水拌炒)熟地黄(酒拌)芍,煎八分,食远服。如胸膈痞,加枳壳,香附各一钱,人参、熟地黄各减二分,饮食不甘,暂加浓朴、苍术。往来寒热,加柴胡、地骨皮。脓溃作渴,加参、、归、术。脓多或清,加当归、川芎。胁下痛或痞,加青皮、木香。肌肉生迟,加白蔹、官桂。痰多,加橘红、半夏。口干,加五味子、麦门冬。发热,加柴胡、黄芩。渴不止,加知母、赤小豆(俱酒拌炒。)脓不止,倍加人参、黄、当归。
豆豉饼
(方见臂痈门)
二神丸
(方见作呕门)
隔蒜灸法
(方见发背门)
针头散
治一切顽疮瘀肉不尽,及核不化,疮口不合,宜用此药腐之。
赤石脂(五钱)乳香白丁香(各二钱)砒(生)黄丹(各一钱)轻粉麝香(各五分)蜈之。凡疮久不合者,内有脓管,须用此药腐之,兼服托里之剂。
如神散
治瘰已溃,瘀肉不去,疮口不合。
松香末(一两)白矾(三钱)为末,香油调搽,干搽亦可。
神效栝蒌散
(方见乳痈门)
六君子汤
(方见作呕门)
散肿溃坚汤
治马刀疮,坚硬如石,或在耳下,或至缺盆,或在肩上,或至胁下,皆柴胡(四分)升麻(二分)龙胆草(酒炒,五分)连翘(三分)黄芩(酒炒,八分半)甘草,五分)知母(酒炒,五分)葛根黄连三棱(酒拌微炒)广木香(各三分)栝蒌根(五分)作一剂,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
散肿溃坚丸
即散肿溃坚汤,料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后
四物汤
治血虚,或发热,及一切血虚之证。
当归(酒拌)川芎(各一钱五分)芍药(炒)生地黄(各一钱)作一剂,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当归龙荟丸
治瘰肿痛,或胁下作痛,似有积块,及下疳便痈,小便涩,大便秘,或瘀血凝滞,小腹作痛。
当归(酒拌)龙胆草(酒拌炒)栀子仁(炒)黄连青皮黄芩(各一两)大黄(酒拌炒)服二三十丸,姜汤下。
分心气饮
治七情郁结,胸膈不利,或胁肋虚胀,噎塞不通,或噫气吞酸,呕秽恶心,虚痞。
木通赤芍药赤茯苓官桂半夏(姜制)桑白皮(炒)大腹皮陈皮(去白)青皮(去茎,煎八分,食远服。
四七汤
(方见流注门)
生地黄丸
许白云学士云:有一师尼,患恶风体倦,乍寒乍热,面赤心烦,或时是时疫气大行,医见寒热,作伤寒治之,大、小柴胡汤杂进,数日病剧。余诊视之曰:三部无寒邪脉,但厥阴肝脉,弦长而上鱼际,宜用抑阴之药。遂用此方,治之而愈。
生地黄(一两,酒拌捣膏)秦艽黄芩硬柴胡(各五钱)赤芍药(一两)为细末,入地黄膏,加炼蜜少许,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乌梅煎汤下,日二三服。
方脉流气饮
(方见流注门)
遇仙无比丸
治瘰未成脓,其人气体如常,宜服此丸。形气觉衰者,宜先服益气养荣亦宜服此丸。敛后,再服前汤。
白术(炒)槟榔防风黑牵牛(半生半炒)密陀僧郁李仁(汤泡去皮)斑蝥(去翅足,甘草槟榔汤下。服至月许,觉腹中微痛,自小便中,取下毒,如鱼目状,已破者自合,未脓者自消。
必效散
治瘰,未成脓自消,已溃者自敛,如核未去更以针头散腐之。若气血虚)。
南鹏砂(二钱五分)轻粉(一钱)斑蝥(四十个,糯米同炒熟,去头翅)麝香(五分)巴豆(五粒,去壳心膜)白槟榔(一个)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壮实者钱半,五更用滚汤调下。
如小水涩滞,或微痛,此毒欲下也,进益元散一服,其毒即下。此方斑蝥、巴豆似为峻利,然用巴豆,乃解斑蝥之毒,用者勿畏。余京师遇一富商,项有瘰痕一片颇大,询其由,彼云:因怒而致,困苦二年,百法不应。忽有方士与药一服,即退二三,再服烦退,四服而平,旬日而痊。以重礼求之,乃是必效散,修合济人,无有不效。又有一老媪,亦治此症,索重价,始肯医治。其方法:乃是中品锭子,疮内,以膏药贴之,其根自腐,未尽再用,去尽更搽生肌药,数日即愈,人多异之。余见其治气血不虚者果验,若气血虚者,虽溃去,亦不愈。丹溪亦云:必效散与神效栝蒌散,相兼服之,有神效。常以二药兼补剂用之效,故录之。按锭子虽峻利,亦是一法,盖结核坚硬,非此未见易腐。必效散内有斑蝥,虽亦峻利,然毒之深者,非此药莫能易解,又有巴豆解其毒,所以毒之深者,宜用之。但气血虚者,用之恐有误。又一道人治此证,用鸡子七个,每个入斑蝥一枚,饭上蒸熟,每日空心食一枚。求者甚多,考之各书瘰门及本草亦云。然气血虚者,恐不能治也。
三品锭子
上品:去十八种痔。
白明矾(二两)白砒(一两零五分)乳香(三钱五分)没药(三钱五分)牛黄(三钱)中品:去五漏,及翻花瘤,气核。
白明矾(二两)白砒(一两五钱)乳香没药(各三钱)牛黄(二钱)下品:治瘰、气核、疔疮、发背、脑疽诸恶证。
白明矾(二两)白砒(一两五钱)乳香(二钱五分)没药(二钱五分)牛黄(三分)先将砒末入紫泥罐内,次用矾末盖之,以炭灰令烟尽,取出研极细末,用糯米糊和为梃子调搽,干上亦可。
益元散
滑石(,六两)甘草(炙,二两)上各另为末,和蜜,每服二钱,热汤、冷水任下。
逍遥散
治妇人血虚,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忪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
当归(酒拌)芍药茯苓白术(炒)柴胡(各一钱)甘草(七分)作一剂,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补中益气汤
(方见溃疡发热门)
治血分椒仁丸
椒仁甘遂续随子(去皮,研)附子郁李仁黑牵牛当归五灵脂(碎研)吴茱萸用)斑蝥(十个,糯米炒黄,去米不用)胆矾(一钱)人言(一钱)为末,面糊为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橘皮汤下。
此方药虽峻利,所用不多,若畏而不服,有养病害身之患,常治虚弱之人,用之亦未见其有用心精密,药岂轻用者,慎勿疑畏。
治水分葶苈丸
葶苈(炒,另研)续随子(去壳,各半两,研)干笋末(一两)为末,枣肉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丸,煎匾竹汤下。如大便利者,减续随子、葶苈各一钱,加白术五钱。
又方:治经脉不利即为水,水流走四肢,悉皆肿满,名曰血分。其候与水相类,医作水治之非也,宜用此方。
人参当归大黄(湿纸裹,三斗米下,蒸米熟,去纸,切炒)桂心瞿麦穗赤芍药白二三十丸,见《养生必用方》。
柏子仁丸
治月经短少,渐至不通,手足骨肉烦疼,日渐羸瘦,渐生潮热,其脉微数。
通之,宜柏子仁丸、泽兰汤主之。
柏子仁(炒、研)牛膝(酒拌)卷柏(各半两)泽兰叶续断(各二两)熟地黄(用生者,心米饮下。
泽兰汤
治证同前。
泽兰叶(三两)当归(酒拌)芍药(炒,各一两)甘草(五钱)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钟,煎至一钟,去滓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