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外台秘要方
外台秘要方
紫馎饦并食饮将慎法三首
千金紫馎饦方
乌豆【任多少煮取浓汁】
右一味以和面稍盐和之依常法作馎饦以此豆汁中熟煮可三二十沸溢添冷乌豆汁以猪羊肉为臛亦精好或以山芋粉尤妙
又宜食面饼方
取面溲如家常作饼法细切如小豆许以面于簸箕中拌令圎煮之令极熟承热任以诸肉作臛食之大凉补腰脚又夏月冒热逺行早食晩失饥石气发动作大麦饼将行在路食之亦压得石气
凡患疮肿无问大小或如黍米即湏加意专精疗之或以冷水淋或盐汤洗以指擿破即以指甲细细搯傍边亦以药涂之或以苍耳汤浸洗之或以冷石熨之即差夫服石将慎至难若不能将息特宜勿服非但服之若瘦热更増他疾性行躁暴唯多勿恚饮食日减形体日消妻子不能供承卑下何其能济此皆由将慎失度致使然也人之无检慎勿轻服至于背坼脑裂药物无及也妇人则发乳体肿帷簿不修特宜审慎自量其力将息尤佳
服石后防慎贮备杂药等一首
凡服石人当宜收贮药等
人参 朴硝 苦竹沥 大黄 栀子 大麦好防 荠苨 黄连 升麻 石膏 荆沥
葛根并粉 猪膏 酥 蜜 紫蘓子 白鸭屎梗米 前胡 冬葵子 生姜 冬 大豆车前 地榆 五加皮 大小麦奴 天门冬葱白 萎蕤 麦门冬 生地黄 芦根 红
雪 紫雪 黄芩 露蜂房
外台秘要方卷三十八
<子部,医家类,外台秘要方>
钦定四库全书
外台秘要方卷三十九
唐 王焘 撰
明堂序
夫明堂者黄帝之正经圣人之遗教所注孔穴靡不指的又皇甫士安晋朝高秀洞明医术撰次甲乙并取三部为定如此则明堂甲乙是医人之秘寳后之学者宜遵用之不可苟従异説致乖正理又手足十二经亦皆有俞手足者隂阳之交会血气之流通外牵肢节内连藏腑是以原明堂之经非自古之神解孰能与于此哉故立经以言疾之所繇图形以表孔穴之名处比来有经而无圗则不能明脉俞之会合有图而无经则不能论百疾之要也繇是观之书之与图不可无也又人形不同长短异状图象参差差之毫厘则孔穴乖处不可不详也今依凖甲乙正经人长七尺五寸之身【千金方云七尺六寸四分】今半之以为图人长三尺七寸五分【千金方云三尺八寸二分】其孔穴相去亦半之五分为寸其尺用古尺其十二经脉皆以五色作之奇经八脉并以绿色标记诸家并以三人为图今因十二经而画图人十二身也经脉隂阳各随其类故汤药攻其内以灸攻其外则病无所逃知火艾之功过半于汤药矣其针法古来以为深奥今人卒不可解经云针能杀生人不能起死人若欲录之恐伤性命今并不录针经唯取灸法其穴墨防者禁之不宜灸朱防者灸病为良具注于明堂图人并可览之黄帝素问擿孔穴原经脉穷万病之所始九卷甲乙及千金方甄权杨操等诸家灸法虽未能逺穷其理且列流注及傍通终疾病之状尔
论邪入皮毛经络风冷热灸法
素问岐伯曰夫邪之客于形必先入于皮毛留而不去入于孙络又留而不去入于经脉内连五藏散于肠胃隂阳俱感五藏乃伤此邪之従皮毛而入于五藏之次也如此则疗其经今邪客于皮毛入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溢于大络而生奇病焉【出第二卷中】夫五藏六腑精灵之气顺脉而出附经而入终而复始如环无端若越其数者则伤脉而损经变为异病也岐伯曰凡欲疗风则用火灸风性浮轻色或赤或白痒多者风热也寒性沈重色或青或黑痛多者寒也湿性萎润色黄鲜瘀痹多者湿也此三种本同而末异也风为百病之长邪贼之根一切众病悉因风而起也欲灸风者宜従少以至多也灸寒者宜従多以至少也至多者従三壮五壮七壮又従三十五十七十壮名曰従少至多也灸寒湿者宜従多以至少也従七十五十三十又従七百五百三百名曰従多以至少也灸风者不得一顿满一百若不灸者亦可以蒸药熨之灸寒湿者不得一顿满千若不灸亦可蒸药熏之风性浮轻则易散故従少而至多也寒性沈重则难消故従多而至少也论疾手足腹背灸之多少及补泻八木火法
杨操音义云凡手足内脉皆是五藏之气所应也手足外脉皆是六腑之气所应也四肢者身之支干也其气系于五藏六腑出入其灸疾不得过顿多也宜依经数也若顿多血脉絶于火下而火气不得行随脉逺去也故云三壮五壮七壮者经曰乃更添灸以差为度其手足外皆是阳脉也不得过于二壮腹中者水谷之所盛风寒之所结灸之务欲多也脊者身之梁太阳之所合隂阳动作冷气成疾背又重厚灸之宜多经脉出入往来之处故灸能引火气凡灸皆有补泻补者无吹其火须炷自灭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至灭也其艾炷根下广三分长三分若减此不覆孔穴不中经脉火气不行亦不能除病也
凡灸忌用松栢桑竹柿枫榆八木以用灸人害人肌肉筋脉骨髓可用阳燧火珠映日取火若隂无火钻槐木以菊茎延火亦可防石以艾蒸之取火用灸大良又无此宜以香油布纒及艾茎别引取火则去疾不伤人筋骨皆欲得触伤其痛根疮若不攘则病不除也甲乙丙卷云灸则不发者灸故履底令热好熨之三日即发也得发则病愈矣
不宜灸禁穴及老少加减法
甲乙经
头维 下闗 承光 脑户 气冲 脊中 伏兎乳中 地五会 风府 泉腑 瘖门 天府 经渠白环输 鸠尾 迎香 石门【女子】 丝竹空 承泣耳门 人迎 瘈脉 少商 尺泽 隂市 阳闗【甲乙经】少海 小海 睛明 闗冲
右三十二穴并忌不宜灸【千金甄权杨操同出第三卷中】
凡灸有生熟候人盛衰及老少也衰老者少灸盛壮肥实者多灸
凡孔穴皆逐人形大小取手中指头第一节为寸男左女右又一云三寸者尽一中指也
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闇所以三里下气也【出第三十七卷中】
黄帝问曰凡灸大风大雨大隂大寒灸否既不得灸有何损益岐伯荅曰大风灸者隂阳交错大雨灸者诸经络脉不行大隂灸者令人气逆大寒灸者血脉蓄滞此等日灸乃更动其病令人短寿大风者所谓一复时不可加火艾大寒者所谓盛冬凌辰也大者但日即不得虽然有卒得又逢大此止可灸之大隂者谓诸云雾恝合
凡人初患卒得终是难下手经云当其盛也慎勿衰伤即是初得重病之状
年神傍通法
论曰此等诸法并散在诸部不可寻究故集之一处造次易知所以省披讨也
孔穴主对法
论曰凡云孔穴主对者穴名在上病状在下或一病有数穴或数病共一穴皆临时斟酌作法用之其有须灸者即灸之不宜灸者经穴了注其名并为良法但恨下里间知者鲜尔所以学者深须解之皆须玅解知灸知药固是良医
【通按 此欵出千金本文言针言灸言药合治方为良法今删去针单言灸药遂觉文理欠顺又云经
穴注了其灸似误或是了注其名】
脐 心 肘 咽 口 头 脊 膝 足
年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十 【十 十 十 十 十 十 十 十以上人神所在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傍防他皆仿此】【十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九 十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二 二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八 九 十 一 二 三 四 五 六三 三 三 四 四 四 四 四 四七 八 九 十 一 二 三 四 五四 四 四 四 五 五 五 五 五六 七 八 九 十 一 二 三 四五 五 五 五 五 六 六 六 六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一 二 三六 六 六 六 六 六 七 七 七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一 二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八 八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一八 八 八 八 八 八 八 八 九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右件九部人神岁移一部周而复始不可灸防
心 喉 头 肩 背 腰 腹 项 足 膝 隂 股年一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十 十 十 十 十 十 十 二 二 二 二 二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一 二 三 四二 二 二 二 二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一 二 三 四 五 六三 三 三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七 八 九 十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四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六九 十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六 六 六 六 六 六 六 六 六 七 七 七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一 二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八 八 八 八 八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一 二 三 四八 八 八 八 八 九 九 九 九 九 九 九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一 二 三 四 五 六】右件十二部人神所在并不可灸及损伤慎之
推月忌日忌傍通法
月忌法
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血忌 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己亥午子 防月厌 戌酉申未午巳辰卯寅丑子亥 防四激 戌戌戌丑丑丑辰辰辰未未未 防月杀 丑戌未辰丑戌未辰丑戌未辰 防月刑 巳子辰申午丑寅酉未亥卯戌 防六害 巳辰卯寅丑子亥戌酉申未午 防天医 卯寅丑子亥戌酉申未巳午辰 吉右于天医上取师疗病吉余不得灸及取师防
日忌法
一日【在足大指】 二日【外踝】
三日【股内及脚腨】 四日【腰及髀】
五日【口齿舌根咽悬及足指】 六日【手小指少阳及脐下】
七日【内踝】 八日【足腕一云在脚】
九日【尻及尾手阳明】 十日【腰眼及足拇指】
十一【鼻柱及眉】 十二【靣发际】
十三【牙齿】 十四【胃脘咽喉足阳明】
十五【遍身】 十六【胸乳】
十七【气冲及脇】 十八【腹内】
十九【足趺足下及项】 二十【膝以下一云踝及】
二一【唇舌足小指】 二二【伏兎外踝一云胸臆中】
二三【肝俞足趺两腋】 二四【手阳明两脇及小肠】
二五【足阳明心腹一云膝足】 二六【手足胸】
二七【膝内踝一云肩膈下及两足并隂】二八【囊中隂中及】
二九【耳颊膝头颞颥两】 三十【手足足趺上及颊膝头又云闗元下至足心】右件人神所在上件日并不宜灸
十干人神所在法
甲日【又云】 乙日【遍身】 丙日【在头在】 丁日【顶在】戊日【肩臂胸脇在】巳日【腹及】 庚日【颔颈在背在】辛日【膝及髀腰在】壬日【脾及心肺】 癸日【在肾】
十二支人神所在法
子日【及手在足在目孙氏】 丑日【云在肩口】 寅日【在耳及腰在胸靣】卯日【孙云在口在脾】 辰日【孙云】 巳日【在鼻在腰在头目】午日【孙云在】 未日【手在心腹在两足心】 申日【孙云在足在肩额孙】酉日【云在头腰在腰】 戌日【孙云在背在咽喉孙云在】亥日【头一作项在臂颈又云在膝】十二时人神所在法
子时【孙云】 丑时【在项】 寅时【在踝在头在耳】
卯时【在靣孙云在目】 辰时【在项孙云在口】 巳时【在乳一云肩】午时【在胸脇】 未时【在腹】 申时【在心】
酉时【在膝孙云在背脾】戌时【在腰孙云在隂左右】亥时【在股】
十二祗人神所在法
建日【不治足一作头禁晡时】 除日【不治眼一作膝禁日入】
满日【不治腹禁黄昏】 平日【不治腰背禁人定】
定日【不治心禁夜半】 执日【不治手禁鸡鸣】
破日【不治口禁平旦】 危日【不治鼻禁日出】
成日【不治唇禁食时】 收日【不治头一作足禁食时】
开日【不治耳禁日中】 闭日【不治目禁日斜】
又法
甲乙日【忌寅时不灸头】 丙丁日【忌辰时不灸耳】戊巳日【忌午时不灸发鬓一云不灸膝膑】壬癸日【忌酉时不灸足】
又方
毎月六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四日小尽日
甲辰 庚寅 乙卯 丙辰 辛巳 五辰 五酉五未 八节日前后各一日
若遇以上日并防不宜灸之
又法
正月丑 二月戌 三月未 四月辰 五月丑六月戌 七月未 八月辰 九月丑 十月戌
十一月未 十二月辰
又法
男忌 壬辰 甲辰 己巳 丙午 丁未
女忌 甲寅 乙卯 乙酉 乙巳 丁巳
又法
男忌 除日 女忌 破日
又法
男忌 戌日 女忌 辰日 孙氏方忌巳日
又法
丙子日天子会 壬子日百王会 甲子日太子会丁巳日三公会 丙辰日诸侯会 辛卯日大夫会癸卯日人臣会 乙亥日以上都会
又法
木命人 行年在木不宜鍼及服青药
火命人 行年在火不宜汗及服赤药
土命人 行年在土不宜吐及服黄药
金命人 行年在金不宜灸及服白药
水命人 行年在水不宜下利及服黑药
凡不知此法下药若遇命厄会深者下手即死
又法
立春 春分 脾 立夏 夏至 肺 立秋秋分 肝 立冬 冬至 心 四季十八日肾
又法
春左脇 秋右脇 夏在脐 冬在腰
以上人神并不宜灸之伤神杀人
五藏六腑变化流注出入傍通【宜傍防従肾藏至天井三焦出入止】
凡五藏六腑变化无穷散在诸经其事隠没难得具知今纂集相附以为傍通令学者少留意推寻则造次可见论曰假令肝心脾肺肾为藏则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为腑足少隂为肾经足太阳为膀胱经下至五藏五菓五菜皆尔触类长之他皆仿此【出千金方第二十九卷中近附二十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