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


  细辛 桂心 黄芩 食茱萸 浓朴(炙各三分) 杏仁(三十枚去尖) 干姜 川椒(汗)

  远志(各三分去心) 小草 芍药 附子(炮) 当归(各二分) 黄连(二分)

  上十四味捣筛,蜜和服如梧子二丸。日三,不知加之,以知为度。忌猪肉冷水生葱菜等又五膈丸,疗忧膈气膈食膈寒膈饮膈,异病同药,神方。

  人参 附子(炮) 远志(去心) 桂心 细辛(各四分) 干姜 蜀椒(各五分汗)

  上七味捣筛,以蜜和服如弹丸,着牙下 咀咽之,若病剧者,日三夜再,并疗诸毒风注气腹中百病皆应,当得真新好药,即可中病耳,神秘妙方不传。忌生葱生菜猪肉冷水等物。

  (通又疗邪气呕逆吸气五膈为病,五脏俱虚,则受风冷,五脏有邪,呼吸不足,阴注于内,阳结于外,阴阳错乱,语言无常,膈中左右,状如结气,喉咽不利,气出不入,此血气衰微,脏蜀椒(一升汗) 干姜(二两) 桂心(二两) 芍药(一两半) 半夏(洗) 细辛 茯苓(各一两) 前胡(一两半)

  上八物捣筛,蜜和服如弹丸一枚,喉中稍稍吞之,可增至三丸,或冷则加远志一两佳。

  日再。忌羊肉饧生葱生菜醋物。

  又疗胸痛达背,膈中烦满,结气忧愁,饮食不下,药悉主之,宜丸方。

  制半夏(一分) 甘草(炙) 远志(去心各四分) 干姜 桂心 细辛 椒(去目汗)

  附子(炮各二分)

  上八味捣筛,以蜜和为丸,先饭酒若粳米饮服如梧子五丸,日三,稍增至十丸。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猪肉冷水生葱生菜。(并出第十八卷中)

  经心录五膈丸,疗寒冷则心痛,咽中如有物,吐之不出,咽之不入,食饮少方。

  干姜(三两) 麦门冬(二两去心) 附子(一两炮) 细辛(二两) 蜀椒(一两汗)

  远志(一两去心) 甘草(一两炙) 人参(二两) 食茱萸(二两) 桂心(三两)(通按此方即前五膈丸多食茱上十味蜜和为丸如梧子。服五丸,日二。忌猪肉冷水海藻菘菜生葱生菜。(千金同出第二卷中)

  卷第八

  七气方三首

  病源七气者,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凡七种,气积聚坚,大如杯若 ,(一作盘蒲官切)在心下腹中,疾痛欲死,饮食不能,时来时去,每发欲死,如有祸祟,此皆七气所生,寒气则呕吐恶心,热气则说物不竟言而迫,(一云恍惚不章)怒气则上气不可忍,热痛上抢心,短气欲死,不得气息,恚气则积聚在心下,心满不得饮食,喜气则不可疾行,不能久立,忧气则不可剧作,暮卧不安席,愁气则喜忘不识人语,置物四方,还取不得去处,若闻急则四肢手足筋挛不能举,状如得病,此是七气所生,男子卒得饮食不时所致,妇人则产中风余疾。(千金同出第十三卷中)

  千金七气丸方。

  乌头(七分炮) 紫菀 前胡 半夏(洗) 细辛 丹参 茯苓 芎 桃仁(去尖皮)

  吴茱萸 桂心 桔梗 石膏(各三分研) 人参 甘草 防葵(各四分千金作防风) 大黄(七分) 干姜上二十味捣筛为末,蜜和丸,酒服如梧子三丸,日三,加至十丸一方去半夏加甘遂三分。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猪肉冷水生葱大酢生菜。(一方有芍药无菖蒲)

  又七气丸,主七气,七气者,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此七气为病,皆生积聚,坚牢如杯,心腹绞痛,不能饮食,时去时来,发则欲死,凡寒气状,吐逆心满热气状,恍惚眩冒失精,怒气状,上气不可当热,痛上荡心,短气欲绝,不得喘息,恚气状,积聚心满,不四肢跗肿,不得举止,亦疗产后中风余疾方。

  大黄(十分) 椒(二分) 人参 半夏(洗) 芎 柴胡 甘草(炙) 桔梗 石膏菖蒲上十五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三丸,日三,加至十丸。忌羊肉饧生葱海藻菘菜猪肉生菜酢物。

  又七气汤,疗虚冷上气劳气方。

  半夏(一升洗) 生姜(十两) 人参 桂心 甘草(炙各一两)

  上五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日三。忌羊肉饧生葱海藻菘菜。(并出第十七卷中)

  卷第八

  气噎方六首

  病源此由阴阳不和脏气不理,寒气填于胸膈,故气噎塞不通,而谓之气噎,令人喘悸胸背痛也。(出第二十卷中)

  广济疗噎,胸胁气满,每食气噎,通气汤方。

  半夏(洗) 生姜(各六两) 橘皮 桂心(各三两切)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绞去滓,分温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服。

  忌羊肉生葱饧等。(出第一卷中)

  深师疗胸满气噎,通气汤方。

  半夏(八两洗) 生姜(六两) 桂心(三两) 大枣(三十枚)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服五合,日三夜一。忌羊肉饧生葱。(千金同出第二十二卷中)

  集验疗气噎煎方蜜酥姜汁各一升上三味合和,微火煎五六大沸,取如大枣二枚,纳酒中饮之,直抄服之亦好。(千金古今录验同)

  又通气噎汤方。

  半夏(三两洗) 桂心(三两) 生姜(八两) 羚羊角(三两)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服半升,日再服。忌羊肉生葱饧。(古今录验同并出第四卷中)

  救急疗喉中气噎方。

  半夏(洗) 柴胡 生姜(各三两) 羚羊角(屑一法三两) 犀角(屑) 桔梗 昆布通草 甘草(炙各二两)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羊肉饧猪肉海藻菘菜等。

  古今录验羚羊角汤,疗噎气不通,不得下食方。

  羚羊角(屑二两) 浓朴(炙) 吴茱萸 干姜(各三两) 通草 橘皮(各二两) 乌头(十五枚炮)

  上七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忌猪肉冷水。(深师千金同出第二十七卷中)

  卷第八

  诸噎方一十二首

  病源夫阴阳不和,则三焦隔绝,三焦隔绝则津液不利,故令气塞不调理也,是以成噎,此由忧恚所致,忧恚则气结,气结则不宣流使噎,噎者噎塞不通也。(出第二十卷中)

  深师疗噎方羚羊角(屑) 前胡 甘草(各两) 人参 橘皮(各二两)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四服。忌海藻菘菜。

  又方鸬 喙上一物,当噎时以衔之则下。(肘后同)

  又方羚羊角上一物,多少自在末之,饮服亦可,以角摩噎上良。(并出第二十二卷中)

  广利方疗因食即噎塞,如炙肉悬在咽中不下方。

  吴射干(六分) 升麻(四分) 桔梗(四分) 木通(十二分) 赤茯苓(八分) 百合(八分) 紫菀头(二十一枚)

  上七物切,以水二大升,煎取九合,去滓,分温三服,食后良久服。忌猪肉酢物。(出第四卷中)

  千金理诸噎方。

  常食干粳米饭,即不噎。

  又方炭末细罗,蜜丸如弹子大,含少细细咽津即下。(集验同并出第十六卷中)

  集验疗噎方。

  取头垢如枣大,以粥若浆水和服之。(肘后深师同出第十卷中)

  必效主噎方。

  捺大椎尽力则下,仍令坐之。(通按 捺未详仍令坐之亦未详)

  又方以酢煮面糊啖之则瘥,此只可一两日瘥,欲长久绝者,取溲为丸,如弹子,酢中煮熟,于水中泽,却及热则食二十丸,神验,不过三两度则瘥,大效。

  又半夏汤主噎方。

  生姜(四两) 半夏(一升洗) 石膏(四两碎) 小麦(一升完用) 吴茱萸(一升)

  赤小豆(二十颗) 大枣(二十一颗) 人参 甘草(炙) 桔梗 桂心(各二两)

  上十一味切,以酒二升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猪羊肉海藻菘菜饧生葱等。(古今录验有栝蒌无桔梗名干姜汤不用生姜)

  又方杏仁(二两去尖皮) 桂心(二两)

  上二味末之,蜜和丸,含之如枣核许,稍稍咽之,临食先含极效。忌生葱。(千金同并出第二卷中)

  古今录验疗噎方芦根(三斤)

  上一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出第二十七卷中)

  卷第八

  卒食噎方九首

  病源此由脏气冷而不理,津液涩少而不能传行饮食,故食入则噎塞不通,故谓之食噎,胸内痛,不得喘息,食不下,是故噎也。(出第二十卷中)

  肘后疗卒食噎方。

  橘皮(三两)

  上一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又方春杵头糠置手巾角以拭齿,立下。(集验深师千金同并出第五卷中)

  深师疗卒噎法。

  旁人可缓解衣带,勿令噎者知,则愈。

  又疗卒噎方。

  与共食人当以手捉噎人筋,问曰,此等何物,噎人当答言箸,共食人云,噎下去,则立愈。

  又疗卒噎不下方。

  水一杯 刀一口上二物,先以刀横画水,已后尽饮之,则下。(出第二十二卷中)

  集验疗醋噎方。

  羌活(五两)

  捣用水一升,浸三宿,每日温服五合瘥。

  又疗气噎不下,食兼呕吐方半夏(四两洗) 生姜(三两各切)

  上二味,以东流水二大升,煎取一升,去滓,温服三合,日三服。忌羊肉饧。(并出第五卷中)

  备急疗卒食噎不下方。

  取蜜含之则下。(千金集验肘后同)

  又方取老牛涎沫如枣核大,置水中饮之,终身不有噎。(必效肘后深师千金同并出第三卷中)

  卷第八

  五噎方三首

  病源夫五噎谓一曰气噎,二曰忧噎,三曰食噎,四曰劳噎,五曰思噎,虽有五名,皆由阴阳不和,三焦隔绝,津液不行,忧恚嗔怒所生,谓之五噎,噎者,噎塞不通也。(出第二十卷中)

  古今录验五噎丸,疗胸中久寒呕逆,逆气膈,饮食不下,结气不消,气噎忧噎劳噎食噎思噎,气噎者,心悸,上下不通,噫哕不彻,胸胁苦痛,忧噎者,天阴苦厥逆,心下悸动,手足逆冷,劳噎者,苦气隔,胁下支满,胸中填塞,令手足逆冷,不能自温,食噎者,食无多少,唯胸中苦塞常痛,不得喘息,思噎者,心悸动喜忘,目视 ,此皆忧恚嗔怒,寒气上逆胸胁所致,疗之方。

  干姜 蜀椒(汗) 食茱萸 人参 桂心(各五分) 细辛 白术 茯苓 附子(炮各四分) 橘皮(六分)

  上十味捣筛,以蜜和为丸,如梧子。酒服三丸,日再,不知渐增。忌桃李雀肉大酢猪肉冷水生葱生菜酢物。(出第二十七卷中)

  经心录五噎丸,主五种之气,皆令人噎方。

  人参 半夏 桂心 防葵(一方用防风小草各二两) 附子(炮) 细辛 甘草(炙各二两) 食茱萸(三合) 紫菀 干姜 芍药 枳实(炙) 乌头(各六分炮)

  上十三味捣筛,以蜜和为丸如梧子大。服五丸,日三,不知,加至十五丸。忌羊肉饧海藻菘菜猪肉生葱生菜。(千金同出第二卷中)

  集验噎塞不通方。

  营实根(十二分)

  上一味捣为散,酒下方寸匕,日三服。(出第五卷中)

  卷第八

  诸骨哽方三十五首

  肘后疗食诸鱼骨哽,百日哽者方。

  用绵二两,以火煎蜜,纳一段绵,使热灼灼尔从外缚哽所在处,灼瓠以熨绵上,若故未出,复煮一段绵以代前,并以皂荚屑少少吹鼻中,使得嚏出矣,秘方不传,礼云鱼去乙,谓其头间有骨如乙字形者,哽入不肯出故也。

  又方取捕鱼竹笱须烧末饮之,鱼网亦佳。

  又疗食诸肉骨哽方白雄鸡左右翮大毛各一枚烧末,水服一刀圭也,仍取所食余者骨,左右手反复掷背后则下也。(文仲备急同)

  又方烧鸡足末服方寸匕,酒下立出。(深师同)

  又方生艾蒿数升,水酒共一斗,煮取三四升,稍稍饮之。(深师同)

  凡疗病皆各以其类,岂宜以鸬 疗肉骨,狸虎疗鱼哽耶,至于竹篾薤白嚼筋绵蜜事,乃可通为诸哽用耳,又有咒术小小皆须师解,故不备载。(出第五卷中)

  深师疗食鱼骨哽方。

  捕鱼网烧,饮服刀圭匕良,是鱼哽烧鱼网服之良。

  又疗哽及刺不出方服蔷薇灰末方寸匕,日三,亦疗折箭刺入,脓囊不出,坚燥及鼠扑,服之十日,哽刺皆穿皮出效。

  又疗铁棘竹木诸刺在肉中,折不出,及哽不下方。

  半夏(二两洗) 白蔹(二两)

  上二物捣筛,酒服半钱匕,日三,宁从少少起者,半夏戟人喉中故也。忌羊肉饧等,加干姜一两尤佳。

  又方鼠脑浓涂疮上则出,亦可用填鼠,大效。

  又疗哽方蝼蛄脑上一物吞即下,亦疗刺不出,涂刺疮上。

  又疗咽哽方。

  取鱼尾着衣领,令下推,立下。

  又方白蔹白芷等分捣散,饮服刀圭。

  又疗食哽方鹰粪烧灰存性。

  上一物下筛,服方寸匕,虎野狼雕屎皆可服之佳。

  又疗骨哽咽不得下饮食方白鸡翼翮大毛各一枚,着铜器中烧之,焦作灰,饮服一刀圭,立下。

  又疗哽方半夏(五两洗) 白芷(五两)

  上二物捣筛服方寸匕,则呕出。忌羊肉饧。

  又方以东流水一杯,东向坐,以手指画水中作龙字讫,饮水,不自晓书,令他人持手书良。

  又方凡书文曰,天有门,地有根,诸家入口者,皆当得吞。(集验同并出第二十二卷中)

  千金疗哽方。

  取鹿筋渍之濡,索之大如弹丸,持筋端吞之,候至哽处,徐徐引之,哽着筋出。(集验同)

  又方极吹之,食骨鲠,烧虎野狼屎服。

  又方末虎骨若狸骨,服方寸匕。(集验同)

  又方服瞿麦末方寸匕。(集验同古今录验并主折刺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