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何氏仆患天行时疫,目不识人,狂言妄语,投以地浆,童子小便浸白头颈蚯蚓,捣细,新汲井花水,滤下清汁,任服一二碗,即知人,三日愈。

  壶仙翁治文学张薇伯,病风热不解,时瘟疫大行,他医诊其脉,两手俱伏,曰:此阳证见阴,不治。欲用阳毒升麻汤升提之,翁曰:此风热之极,火盛则伏,非阴脉也,升之则死矣,卒投连翘凉膈之剂,一服而解。

  橘泉翁治一人,病头面项喉俱肿大恶寒,医疑有异疮,翁曰:非也,此所谓时毒似伤寒者。丹溪曰:五日不治杀人。急和败毒散,加连翘、牛蒡子、大黄下之,三日愈。

  俗名发痧之症,江南旧无,今随地有之,医家不载。大凡才见寒栗,四体懈怠,头痛身热,状似伤寒发疟。其治或先用热水,蘸搭臂膊,而以苎麻刮之,甚者,或以针刺手足出血,或以香油灯照视背有红点处皆烙之。以上诸法,皆能使腠理开通,血脉舒畅而愈。有用艾灸,以得沙为良。或因灸脓血迸流移时而死者,诚可怜也。有雍承节印行方云,初得症以饮艾汤试吐,即是其症也。急以五月蚕退纸一片,碎煎安碗中,以盘盖密,以汤泡半碗许,仍以纸封盘缝,勿令透气,良久乘热饮之,就卧以衣被盖之,令汗出愈。

  一婺妇身肥,常患发沙之症,每用苎麻刮之,即愈,辄愈辄发,不出二三日。医用四物等治,反加鼻衄。江以香附、抚芎、黄芩、栀子等开郁降火清热之剂,与之数服而愈,不复发。(以上二条系类案。)

  崇祯壬午癸未,时疫盛行,道HT 相藉,各处医者,发汗和中药,内唯用人参者,多以活人。

  卷下 治疫名方

  黄连阿胶汤

  治下利脓血,烦躁不得卧。

  黄连(二钱) 黄芩(一钱) 芍药(一钱) 鸡子黄(一枚) 阿胶(钱半)

  水二盏,煎三物至一盏,去渣内胶,煎一二沸,再内鸡子黄,和匀服,日三服。

  卷下 治疫名方

  黄连汤

  治胸上有热,胃中有邪气,腹痛欲呕吐者。

  黄连(一钱) 甘草(一钱) 干姜(一钱) 人参(五分) 桂枝(三分) 半夏(五分) 大枣(一枚)

  卷下 治疫名方

  黄连泻心汤

  黄连 生地黄 知母(各钱半) 甘草(生,五分)

  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卷下 治疫名方

  黄连龙骨汤

  治腹痛咽痛,体热烦苦。

  黄连 黄芩 芍药(各八分) 龙骨(五分,为末)

  水盏半,煎八分服。

  卷下 治疫名方

  黄连犀角汤

  治狐惑。

  犀角(三钱,磨汁) 黄连(二钱) 乌梅(四个) 木香(三分,磨汁)

  水盏半,煎八分,入犀角汁、木香汁,和匀服。

  卷下 治疫名方

  黄连橘皮汤

  治疫毒发狂,下部生疮。

  黄连(一钱) 橘皮(七分) 杏仁(七分) 麻黄(六分) 葛根(六分) 浓朴(五分) 甘草(五分)

  水盏半,煎八分服。

  卷下 治疫名方

  黑膏

  治疫毒发斑呕逆。

  生地黄(二两六钱) 好豉(二两六钱)

  猪膏十两合煎,令三分减一,绞去滓,取浓汁如膏,入雄黄豆大,麝香少许,和匀分三服。

  以上系喻嘉言《尚论 春温篇》,解毒八方。

  卷下 治疫名方

  消毒饮

  治疫毒头皮肿痛。(及赤丹火丹)

  牛蒡子(一钱,炒) 荆芥(一钱) 甘草(六分) 防风(六分) 麦门冬(五分) 升麻(五分)

  犀角(一钱,磨汁) 桔梗(八分) 朴硝(钱半)

  水二盏,煎八分,入犀角汁服。

  卷下 治疫名方

  犀角消毒饮

  治毒瓦斯发斑痛痒。

  牛蒡子(二钱,炒) 防风(二钱) 荆芥(一钱) 甘草(八分) 犀角(磨汁)

  每服三钱,水煎入犀角汁服。

  卷下 治疫名方

  羌活升麻汤

  治时行疫病,清热解毒。

  羌活 升麻 葛根 芍药 人参 黄芩(各一钱) 黄连 石膏(生) 甘草(生) 生地 知母(生,各七分)

  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温服。

  卷下 治疫名方

  漏芦汤

  治脏腑积热,发为肿毒,时疫疙瘩,头面洪肿,咽嗌堵塞,水药不下,一切羌恶疫 。

  漏芦 升麻 大黄 黄芩(各一两) 蓝叶 黑参(各二两)

  上六味为粗末,每服二钱,水盏半,煎至六分,去渣温服,肿毒甚,加芒硝二钱半。

  卷下 治疫名方

  消毒丸

  治时疫疙瘩恶证。

  大黄 牡蛎(烧) 僵蚕(炒,各一两)

  上为末,蜜丸弹子大,新汲水化下一丸无时。

  卷下 治疫名方

  雄黄丸

  治疫不相染。

  雄黄(一两,研) 赤小豆(炒熟) 丹参 鬼箭羽(各二两)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日空心以温水下五丸,虽同床共屋不相染。

  卷下 治疫名方

  运气五瘟丹

  黄芩 黄柏 黄连 山栀 香附 紫苏 大黄 甘草梢上八味生用,于冬至日为末,将大黄三倍,煎滚汤渣和药丸,如鸡子大,朱砂雄黄为衣,再贴金箔,一丸取泉水七碗,浸化可服七人。前药乙庚年黄芩为君。丁壬年山栀为君。丙辛年黄柏为君。戊癸年黄连为君。甲己年甘草梢为君。为君者多一倍也,余四味与香附紫苏为臣者,减半也。

  卷下 治疫名方

  大青丸

  治时行瘟疫发热,上膈热。

  薄荷 栀子 黄芩 黄连(各三钱) 连翘(六钱) 甘草(三钱) 大黄 白龙粉(各八钱)

  上为末,用青蒿自然汁为丸,绿豆大,雄黄为衣,每服五六十丸,白汤送下。

  卷下 治疫名方

  太无神术散

  治四时瘟疫,头痛项强,寒热身痛,专主山岚瘴气。

  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石菖蒲 藿香(各一钱)

  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服。

  卷下 治疫名方

  升麻葛根汤

  治疫症无汗,发热口渴者。

  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各等分)

  上水煎服。

  卷下 治疫名方

  二黄汤

  治大头时疫。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 生甘草(各等分)

  每服五钱,水盏半,煎八分,稍温徐徐呷之。

  卷下 治疫名方

  救急解毒丸

  治时行疫气,咽喉肿痛,项筋粗大,舌强声哑,鼻塞气闷,水浆难进,危在须臾,非此不救。兼治头面浮肿,疙瘩坚硬,浸淫湿疮,耳内流脓,眼眩赤肿,口内糜烂等症。

  甘草(二两) 桔梗(二两) 荆芥(一两) 防风(一两) 连翘(一两) 酒芩(一两) 酒连(一两)

  薄荷(一两) 升麻(一两) 酒大黄(一两) 僵蚕(五钱) 蒲黄(五钱) 青黛(五钱) 盆消(五钱)

  射干(五钱)

  以上共为极细末,罗净,以乌梅汤调柿霜和丸,如圆眼大,噙化,煎汤亦可。

  卷下 治疫名方

  茵陈五苓散

  治疫 黄疽。

  茵陈(五钱) 五苓散(四钱)

  和匀,每服四钱,食前米汤调服,或浓煎茵陈汤,调五苓散。

  卷下 治疫名方

  参苓平胃散

  治腹胀黄肿,肠鸣泄白。

  浓朴(姜汁炒) 陈皮(各五两) 苍术(半斤,米泔水浸,炒) 茯苓 甘草(炙) 人参(各二两)

  共为细末,每服三钱,或五钱,姜枣汤调下。

  卷下 治疫名方

  神授香苏散

  治瘟疫,昔有城中大疫,一白发老人,教富人合施,病者皆愈。疫鬼相顾曰:此老教三人矣,遂遁。

  紫苏 香附(醋制,各二两) 陈皮(去白,一两) 甘草(五钱)

  共为细末,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卷下 治疫名方

  制人中黄法

  冬月以竹筒一段,刮去青,两头留节,一头打通一窍,以大甘草切碎,内竹筒中,以木塞孔周密,投粪缸中,浸二三月,到清明取出,晒干收贮待用,大治疫毒。

  一逢疫 之时,用贯众一二枚,旁浸日用水缸中,烹茶煮饭,一切俱用此水,疫不能染,活人甚验。

  凡遇天行时气,恐其相染,须迟出早入,房中常烧苍术,以其避瘟驱邪。鼻孔涂雄黄,口中嚼大蒜最良。

  老君神明散,东坡圣散子,此二方,皆一派辛热燥裂有毒之药,全无扶正驱邪逐秽解毒之品,不知医书何以列之疫条,必系后人伪托,学人慎勿徇名妄用,害人非浅,虞天民辨之最详,不可不考。

  跋

  李以理有言,我有所见,辄不能忘。我有所得,得不能公,此与无见无得何异?有所见欣然忘之,有所得廓然公之,乃昔人传道之虚怀,不必身之所至,目之所营,使闻者心领神会,有以悟于语言象数之外。妙哉论至此乎!予虽不敏,心窃向往之,为之执鞭,所愿乐焉,故有是刻。

  康熙岁在乙卯秋月渔阳林起龙自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