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门

    医门法律 【清 喻昌】

     运气格言

  大凡物理有常有变,运气所主者,常也;异于所主者,皆变也。常则如本气,变则无所不至,而各有所占,故其候有从逆、淫郁、胜复、太过、不及之变,其法皆不同。若厥阴用事,多风而草木荣茂,此之谓从;天气明洁,燥而无风,此之谓逆。太虚埃昏,流水不冰,此之谓淫;大风折木,云物混扰,此之谓郁。山泽焦枯,草木雕落,此之谓胜;大暑燔燎,螟蝗为灾,此之谓复。山崩地震,埃昏时作,此之谓太过;阴森无时,重云昼昏,此之谓不及。随其所变,疾厉应之,皆视当时当处之候,虽数里之间,但气候不同,而所应全异,岂可胶于一定?  岁运有主气,有客气。常者为主,外至者为客。初之气厥阴,以至终之气太阳者,四时之常序也,故谓之主气。惟客气不载其目,故说者多端。或以甲子之岁,天数始于水下一刻,乙丑之岁始于二十六刻,丙寅岁始于五十一刻,丁卯岁始于七十六刻者,谓之客气。此乃四分历法。求大寒之气,何与岁运?又有相火之下,水气乘之,土位之下,风气乘之,谓之客气。此亦主气也,与六节相须,不得为客。凡所谓客者,岁半以前,天政主之,岁半以后,地政主之。四时常气为之主,天地之政为之客。逆主之气为害暴,逆客之气为害徐。调其主客无使伤沴,此治气之法也。  少角之运,岁木不及,侮而乘之者,金也。金不务德,故以燥胜风,时则有白露早降,收气率行,其变为肃杀,其灾为苍陨,名为少角,而实与太商之岁同。少征之运,岁火不及,侮而乘之者,水也。水不务德,故以寒胜热,时则有寒氛凝惨,地积坚冰,其变为凛冽,其灾为霜雹,名为少征,而实与太羽之岁同。少宫之运,岁土不及,侮而乘之者,木也。木不务德,故以风胜湿,时则有大风飘暴,草偃沙飞,其变为张发,其灾为散落,名为少宫,而实与太角之岁同。少商之运,岁金不及,侮而乘之者,火也。火不务德,故以热胜燥,时则有火延焦槁,炎赫沸腾,其变为销铄,其灾为燔焫,名为少商,而实与太征之岁同。少羽之运,岁水不及,侮而乘之者,土也。土不务德,故以湿胜寒,时则有泉涌河衍,涸泽生鱼,其变为骤注,其灾为霖溃,名为少羽,而实与太宫之岁同。通乎此,则知岁在涸流之纪,而河决大水,固可以类而推之也。  天地之间,气有偏胜,而无以救之,则万物之所存者几希矣。是故风热燥湿寒五者,各司一气;生长化收藏五者,各司一时。以顺相乘,然后能循环以相生;以逆相胜,然后能循环以相救。故曰,五气之运,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胜者复之。化者应之,气之平也,五气之相得也。胜者复之,气之不平也,五气之相贼也。气平而相得者,所以通其常;气不平而相贼者,所以观其变。古之明乎此而善摄生者,何常不消息盈虚以道御神耶?  太阳司天之政岁,宜以苦燥之、温之。阳明司天之政岁,宜以苦辛汗之、清之、散之,又宜以咸。少阳司天之政岁,宜以咸,宜辛宜酸,渗之、泄之、渍之、发之,观气寒温以调其气。太阴司天之政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不发不泄,则湿气外溢,肉溃皮坼,而水血交流。少阴司天之政岁,宜咸以软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泻之。厥阴司天之政岁,宜以辛调之,以酸润之。  岁以阳为首。寅,引也。少阳之气,始于泉下,引阳升而在天地人之上,五谷草木皆甲坼于此时也,至立夏少阴之火,炽于太虚,则草木盛茂,垂枝布叶,乃阳之用,阴之体,此所谓天以阳生阴长。经言岁半以前,天气主之,在乎升浮也。至秋而太阴之运,初自天而下,逐阴降而彻地,则金振燥令,风厉霜飞,品物咸殒,其枝独在,若乎毫毛。至冬则少阴之气,复伏于泉下,水冰地坼,万物周密,阴之用,阳之体也,此所谓地以阳杀阴藏。经言岁半以后,地气主之,在乎降沉也。  天元纪大论等篇,以年岁之支干分管六气,盖已失先圣之旨矣。年岁之支干,天下皆同,且通四时不变也。天气之温暑寒凉,民病之虚实衰旺,东西南北之殊方,春夏秋冬之异候,岂有皆同之理?其妄诞可知也。近世伤寒钤法,则以得病日之干支为主,其源亦出于此。决不可用。盖金木水火土之气,各主一时,当时则为主气,为司天;非其时而有其气,则为客气;与时正相反者,则为在泉,谓其气伏于黄泉之下而不见也。治法用热远热,用寒远寒,所谓必先岁气,毋伐天和也。春时木气司天,则四方皆温;夏时火气司天,则四方皆热;夏秋之交,土气司天,则四方皆湿;秋则皆凉;冬则皆寒。民病往往因之,此理之易见者。其有气与时相反者,则所谓客气者也。故治法亦有假者反之之说,观此则运气之说思过半矣。  如太阴雨化,施于太阳;太阳寒化,施于少阴;少阴热化,施于阳明;阳明燥化,施于厥阴;厥阴风化,施于太阴。凡淫胜在我者,我之实也。实者,真邪也。反胜在彼者,我之虚也。虚者,假邪也。此六气之虚实,即所谓有无也。然天地运气虽分五六,而阴阳之用,水火而已。故阳胜则阴病,阴盛则阳病。泻其盛气,责其有也;培其衰气,责其无也。求得所本而直探其赜,则排难解纷如拾芥也。设不明逆顺盈虚之道,立言之意而凿执不移,所谓面东者不见西墙,面南者不睹北方,察一曲者不可与言化,察一时者不可与言大,未免虚虚实实,遗人害矣。  六气之分,属阴者三,湿燥寒是也。属阳者二,风热而已。使火无君相之化,则阴胜于阳,而杀甚于生矣,此二火之所以必不可无也。若因惟火有二,便谓阳常有余,而专意抑之,则伐天之和,伐生之本,莫此为甚。此等大义,学者最当详察。  三阳所在,其脉无不应者,气之盈也。三阴所在,其脉有不应者,以阳气有不及,气之虚也。然三阴之列,又惟少阴独居乎中,此又阴中之阴也,所以少阴所在为不应。盖亦应天地之虚耳,岂君不主事之谓乎?  五行胜复之理,不期然而然。天地万物,固无往而非五行,而亢害承制,又安往而不然哉?故求之于人。则五脏更相平也,五志更相胜也,五气更相移也,五病更相变也。故火极则寒生,寒极则湿生,湿极则风生,风极则燥生,燥极则热生,此皆其化也。第承制之在天地者,出乎气化之自然,而在人亦有之,则在挽回运用之得失耳。使能知其微,得其道,则把握在我,何害之有?设承制之盛衰不明,似是之真假不辨,则败乱可立而待也。  故凡以太阳之人而遇流衍之纪,以太阴之人而逢赫曦之纪,强者有制,弱者遇扶,气得其平,何病之有?或以强阳遇火,则炎烈生矣;阴寒遇水,则冰霜及矣。天有天符,岁有岁会,人得无人和乎?
     申明《内经》法律

  百病之起,多生于本。六气之用,则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太阳寒水,本寒标热;少阴君火,本热标寒。其治或从本,或从标,审寒热而异施也。少阳相火,从火化为本;太阴湿土,从湿化为本。其治但从火湿之本,不从少阳太阴之标也。阳明燥金,金从燥化,燥为本;阳明为标,厥阴风木,木从风化,风为本;厥阴为标,其治不从标本而从乎中,中者,中见之气也。盖阳明与太阴为表里,其气互通于中,是以燥金从湿土之中气为治;厥阴与少阳为表里,其气互通于中,是以风木从相火之中气为治。亦以二经标本之气不合,故从中见之气以定治耳。若夫太阳少阴亦互为中见之气者,然其或寒或热,标本甚明,可以不求之于中耳。至于诸病,皆治其本,惟中满与大小二便不利,治其标。盖中满则胃满,胃满则药食之气不能行,而脏腑皆失所禀,故无暇治其本,先治其标,更为本之本也。二便不通,乃危急之候,诸病之急,无急于此,故亦先治之,舍此则无有治标者矣。至于病气之标本,又自不同,病发而有余,必累及他脏他气,先治其本,不使得入他脏他气为善,病发而不足,必受他脏他气之累,先治其标,不使累及本脏本气为善。又如病为本,工为标,工不量病之浅深,病不择工之臧否,亦是标本不得也。缘标本之说,错出难明,故此述其大略云。
     一申治病不先岁气之律

  凡治病不明岁气盛衰,人气虚实,而释邪攻正,实实虚虚,医之罪也。  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盖不知岁运之盛衰,自不知人气之虚实。  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也。夫治病不知气之至与不至,而失其时,反其候,则五运之治,盛衰不分。其有邪僻内生,病及于人者,虽医工莫能禁之,由其不知时气也。  不知合之四时五行,因加相胜。释邪攻正,绝人长命。盖不知邪正虚实,而妄施攻击,夺人真元,杀人于冥冥之中,故为切戒。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夭殃。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此《内经》谆谆示戒,学者可不求师讲明?盖岁有六气分主,有南面北面之政,先知六气,此六气所在,人脉至尺寸应之。太阴所在,其脉沉:少阴所在,其脉钩;厥阴所在,其脉弦;太阳所在,其脉大而长;阳明所在,其脉短而濇;少阳所在,其脉大而浮。如是六脉则谓天和。不识者呼为病脉,攻寒令热,脉不变而热疾已生。制热令寒,脉如故,而寒病又起。欲求其适,安可得乎?夭枉之来,率由于此。不察虚实但用攻击,盛盛虚虚,致邪失正,遗人夭殃,绝人长命也。
    方

  附子山茱萸汤 【《三因》方,下同】  六甲年,敦阜之纪,病宜此主之。  附子炮 山茱萸各一钱半 半夏 肉豆蔻各一钱二分半 木瓜 乌梅各一钱 丁香 藿香各七分半 右銼,作一贴,入姜七片,枣二枚,水煎服。  黄连茯苓汤 六丙年,漫衍之纪,病宜此主之。  黄连 赤茯苓各一钱二分半 麦门冬 车前子各五分半 右銼,作一贴,入姜七片,枣二枚,水煎服。  麦门冬汤 六戊年,赫曦之纪,病宜此主之。  麦门冬 白芷 半夏 竹叶 锺乳粉 桑皮 紫菀茸 人参各一钱 甘草五分 右銼,作一贴,入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牛膝木瓜汤 六庚年,坚成之纪,病宜此主之。  牛膝 木瓜各一钱 白芍药 杜仲 枸杞子 菟丝子 黄松节 天麻各七分半 甘草五分 右銼,作一贴,入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苓朮汤 六壬年,发生之纪,病宜此主之。  白茯苓 白朮 厚朴 青皮 干姜炮 半夏 草果 甘草各一钱 右銼,作一贴,入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紫菀汤 六乙年,从革之纪,病宜此主之。  紫菀茸 白芷 人参 黄芪 地骨皮 杏仁 桑白皮 甘草各一钱 右銼,作一贴,入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苁蓉牛膝汤 六丁年,委和之纪,病宜此主之。  肉苁蓉 牛膝 木瓜 白芍药 熟地 当归 甘草各一钱 右銼,作一贴,入姜三片,乌梅一个,水煎服。  白朮厚朴汤 六己年,卑监之纪,病宜此主之。  白朮土炒 厚朴 半夏制 桂心藿香 青皮各一钱 干姜炮 甘草炙各五分 右銼,作一贴,入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五味子汤 六辛年,涸流之纪,病宜此主之。  五味子 附子炮 巴戟 鹿茸 山萸 熟地 杜仲炒,各一钱 右銼,作一贴,入姜七片,盐少许,水煎服。  黄芪茯神汤 六癸年,伏明之纪,病宜此主之。  黄芪 茯神 远志 紫河车 枣仁炒,各一钱 右銼,作一贴,入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正阳汤 子午之岁,病宜此主之。
  白薇 元参 川芎 桑白皮 当归 白芍药 旋覆花 甘草炙,各一钱 右銼,作贴,入姜五片,水煎服。  备化汤 丑未之岁,病宜止主之。
  木瓜 茯神各一钱半 牛膝 附子炮,各一钱二分半 熟地黄 覆盆子各一钱 甘草七分 右銼,作一贴,入姜五片,水煎服。  升明汤 寅申之岁,病宜此主之。
  紫檀香 车前子炒 青皮 半夏制 酸枣仁 蔷薇 甘草各一钱 右銼,作一贴,入姜五片,水煎服。  审平汤 卯酉之岁,病宜此主之。
  远志 紫檀香各一两半 天门冬 山茱萸各一钱二分半 白朮 白芍药 甘草各一钱 右銼,作一贴,入姜五片,水煎服。  静顺汤 辰戌之岁,病宜此主之。
  白茯苓 木瓜各一钱二分半 附子炮 牛膝各一钱 防风 诃子 干姜炮 甘草炙,各七分半 右銼,作一贴,水煎服。  敷和汤 巳亥之岁,病宜此主之。
  半夏 五味子 枳实 白茯苓 诃子 陈皮 干姜炮 甘草炙,各一钱 右銼,作一贴,入枣二枚,水煎服。  火并汤 【《古今医统》,下同】  治风盛燥制。  天南星二两半 桔梗七钱半 栀子仁一两;三味入太阴肺经,助燥化,制其风。 黄连八钱半,此一味入少阴心经,泻火抑母之甚,母者木也,此实则泻其子也。 青皮二钱半,以引诸药至风胜之地。 防风三钱 薄荷一钱二味散风势。 右为粗末,每服七钱半,水一大盏,姜三大片,煎七分,去渣温服。  风并汤 治水胜湿制。
  苍朮二两,米泔水浸一宿,炒 白朮二两半,麸炒 甘草五钱,炙;三味入太阴脾经,助土以制水之甚。 吴茱萸五钱 干姜五钱七分;二味入厥阴肝经,泻木以抑母甚,母者水也,此实则泻其子也。 附子炮,一钱,一字引诸药至水之地。 右为粗末,每服七钱,大枣一枚,水一盏,煎七分,去渣温服。  温并汤 治火胜寒制。
  黄蘗二两半,盐水炒 知母一两;二味入少阴肾经,助寒化以制火甚 黄芩五钱,酒炒 栀子仁四钱;二味入太阴脾经,助湿化以抑母甚 黄连一钱,姜汁炒,引诸药至火胜之地。 右为粗末,每服七钱,灯心七根,莲子五枚,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燥并汤 治土胜风制。
  川芎一两,米酢炒 当归一两半,酒洗;二味入厥阴肝经,助风化以制其湿 南星一两,汤炮七次 桑白皮蜜炙,七钱;二味泻燥夺母 大枣五枚,引诸药至湿地 川萆薢八钱,以散湿。 右为粗末,每服七钱,姜五片,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寒并汤 冶金胜火制。
  肉桂二两,入少阴心经,助热化以制金甚 当归一两半,酒洗,助木生火以制燥甚 泽泻一两,入少阴肾经,泻寒以抑母 独活六钱;与泽泻同 桔梗三钱半,引诸药至燥胜之地。 右为粗末,每服六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燥易则止。  灵沤渎并汤 治火胜阴精制。
  天门冬去心,三两,净蜜汤浸 生地黄二两半,酒洗,入阴精,助水化以制热甚 柴胡五钱 连翘 黄芩各二钱;二味入雾沤渎抑甚。 地骨皮 黄蘗各二钱,二味引诸药至热胜之地。 右为粗末,每服七钱,灯心一撮,水一盏,煎七分,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