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
- 脏腑门
脏腑门
身经通考 【清 李潆】
心包络经说
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经云: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谓心包也。其经在心下横膜之上,竖膜之下,与横膜相粘而黄脂裹者心也,其脂膜之外,有细筋如丝,与心肺相连者,即包络也。 心包络病,笑不休,手心热,心中大热,面黄目赤,心中动。其余见证与心脏同。 心包络腑形象之图
见图
补泻应用药品
补用地黄,湿用肉桂,泻用枳壳、乌药,凉用栀子。引经用柴胡、川芎以行上,青皮以行下。
脏腑门 【命门】
扁鹊难经
左为肾右为命门
三十六难曰:脏各有一耳,肾独有两者,何也?然。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肾有一也。 【注 肾之有两者,以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也。男子于此而藏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也。女子于此而系胞,是得精而能施化,胞则受胎之所也。原气谓脐下肾间动气,人之生命,十二经之根本也。此篇言非皆肾也。三十九难亦言左为肾,右为命门。而又云:其气与肾通,是肾之两者,其实则一耳。】
命门与肾相通
三十九难曰:五脏亦有六脏者,谓肾有两脏也,其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故言脏有六也。 【注 此言腑有五,脏有六者,以肾之有两也。肾之两虽有左右命门之分,其气相通,实皆肾而已。】
医学入门 【明 李梴】
命门脏赋
命门下寄肾右,而丝系曲透膀广之间。 【命门即右肾,言寄者,命门非正脏,三焦非正腑也。命门系屈曲下行,接两肾之系,下尾闾,附广肠之右,通二阴之间,前与膀胱下口溲溺之处相并而出,乃是精气所泄之道也。若女子则子户胞门,亦自广肠之右,膀胱下口,相并而受胎,故精气血脉脑皆五脏之真,以是当知精血来有自矣。】 上为心包,而膈膜横连脂漫之外。
【心包即命门,其经手厥阴,其腑三焦,其脏心包络,其部分在心下横膈膜之上,竖斜膈膜之下,与横膜相粘。其处黄脂漫包者,心也;其漫脂之外,有细筋膜如丝,与心肺相连者,此胞络也。】 配左肾以藏真精,男女阴阳攸分。
【命门为配成之官,左肾收血,化精运入,藏诸命门,男以此而藏精,女以此而系胞胎。男子以气为主,坎水用事,故蒸气为精而色白,如带火者,精亦能红。女子以血为主,离火用事,故血盈为经而色红,如挟痰气者,经亦能白。女人属阴,阴极则必自下而上冲,故乳房大而阴户缩也。男子属阳,阳极则必自上而下垂,故阴物垂而乳头缩也。盖阳无形,阴有质。男子内阳而外阴,女子内阴而外阳;男子背属阳而腹属阴,女子腹属阳而背属阴。又男子督脉主事,自背尾闾行至龂交穴止,故血盛者感阳气而髭须生。女子任脉主事,自小腹上行至咽喉而止,故不上与阳合而无须,宦官去势,亦无须,一理也。】 相君火以系元气,疾病死生是赖。
【相火之脏,元气系焉。凡病虽危,命脉有神者生,命脉无神者死。】 风则肘臂挛急,腋下肿红。
【心包支脉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 气则胸膈支结,胁不舒泰。
【心包脉起于胸中下膈,历络三焦,故病有胸病及息贲者。】 热逼五心烦,而目赤善笑,溲便亦难。 【火盛故也。】
虚乏四体软,而头旋耳痛,精力不锐。 【火衰则土不运,而四体若无骨然。头旋者,命门系上透泥丸,阳虚则头旋也。耳痛者,肾开窍于耳,虚气壅则痛,壅塞则聋也。精力不锐者,交感精来不快,平时无力,不足以息。】 血衰面黄,而心下崩且烦。
【面色紫光者,肾无苦也。色黄黑者,肾衰也。经曰:悲哀太甚,则心下崩,数溲血也。盖悲哀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包络绝而阳气内鼓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心下崩,谓心包内崩而下血也。】 冷极阴痿,而肢体厥且痹。
【肾气冷极,前阴痿弱不举,病则四肢发厥如冰,骨痛为冷痹。】 泻以乌药、枳壳,补必苁蓉、胡巴。 【泻则乌药、枳壳之类,补则苁蓉、胡芦巴、黄芪、沉香、肉桂之类。】 凉以黄蘗、山栀,温必附子、肉桂。 【凉用黄蘗、山栀、黄连、柴胡之类,温用附子、肉桂、腽肭脐、川芎、补骨脂、沉香之类。】 抑又疑左右受病,同归于膀胱。
【小便清利,脉沉而迟,是冷气归肾。小便赤濇,脉沉而数,是热气归命门。而命门与肾脉同者,谓其所受病同归于膀胱一腑也。】 冬夏司天,两分于水火。
【所以左属水、右属火者,左尺膀胱,停注肾水,右尺三焦,腐熟谷食。俗呼小便曰水,大便曰火,水火之义较然。况六气司天,左为寒水,司冬为寒;右为相火,司夏为暑。】 盖其同者有形之质,均属乎水。其异者无形之火,不同乎寒。司天既有寒暑之异,在人岂无水火之分? 【肾合膀胱左尺之脉,纯乎水;命合三焦右尺之脉,纯乎火。】 似同而实异者,阴阳之所以为妙也。宜静不宜动者,左右之所以相同也。 【凡病莫非火之所为,火盛则热怯虚劳,火衰则阳虚气弱。左右之脉皆沉诊而贵乎沉滑,惟相火司令,则滑而带浮,非其时而数且大者,皆谓火动。】 叔和脉不立部,同断乎肾。丹溪图不尽意,妙存乎心。 【丹溪脉图始补命门包络。】
医贯 【明 赵献可】
命门为人身之本
命门在人身之中,对脐附脊骨,自上数下,则为十四椎,自下数上,则为七椎。经曰:七节之旁,中有小心,此处两肾所寄,左边一肾属阴水,右边一肾属阳水,各开一寸五分,中间是命门所居之宫,即太极图中之白圈也。其右旁一小白窍,即相火也,其左旁之小黑窍,即天一之真水也。此一水一火,俱属无形之气。相火禀命于命门,真水又随相火。自寅至申,行阳二十五度;自酉至丑,行阴二十五度。日夜周流于五脏六腑之间,滞则病,息则死矣。人生男女交媾之时,先有火会而后精聚,故曰火在水之先。人生先生命门火,此褚齐贤之言也,发前人之所未发。世谓父精母血非也。男女俱以火为先,男女俱有精。但男子阳中有阴,以火为主;女子阴中有阳,以精为主,谓阴精阳气则可。男女合此二气交聚,然后成形,成形俱属后天矣。后天百骸俱备,若无一点先天火气,尽属死灰矣。故曰: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或又问曰:如上所言,心为无用之物耶?古之圣贤,未有不以正心、养心、尽心为训,而先生独欲外心以言道,恐心外之道非至道也。余曰:子细玩经文,自得之矣。经曰:神明出焉。则所系亦重矣,岂为无用哉?盍不观之朝廷乎?皇极殿,是王者向明出治之所也。干清宫,是王者向晦晏息之所也。指皇极殿而即谓之君身可乎?盖元阳君主之所以应事接物之用者,皆从心上起经纶,故以心为主。至于栖真养息而为生生化化之根者,独藏于两肾之中,故尤重于肾,其实非肾,而亦非心也。
体仁汇编 【明 彭用光】
命门脏药性
命门乃手厥阴之经。
【多血少气,是病则手心热也。其经起于天池穴,终于中冲穴。】 传手少阳,三焦经也。故曰:手厥阴心包络经流注,从胸走手,长二尺五寸,共七尺,是命门也。对肾一而为二,左名肾,男子以藏精,右为命门,女子以系胞,元气之根,精神之舍。 【天锡曰:人之初生,受胎之始于任之兆,惟命门先具,有命门,然后生心,心生血,有心然后生肺,肺生皮毛,有脾然后生肾,肾生骨髓,有肾则与命门合,二数备,故肾有两岐也。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肾与命门所生,虽有先后之异,其气亦相通。夫命门所生,自无为有,作诸神精之所舍,元气系之,故男子为藏精之处,女子系于胞囊。盖精者乃五脏六腑之精,若有余则悉归于肾,肾受精气,故神出焉。传曰:聚精会神者,此也。】 受病同归于膀胱,诊候两分于水火,实则脉实。 【潜溪曰:命门受病,当辨水火之异,如小便清利、脉沉迟,是气寒,属肾水。小便赤濇、脉沉数,是气热,属命门火。所受同者,谓命门与肾同归膀胱一腑也。所主异者,谓有寒热之别,而一归于寒水,一归于相火也。右尺沉诊候命门。】 是经也,配成之脏,号心包,属命门,主相火,司暑热。 【左为肾,右为命门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既云气通,其脉同也,较此推之,五部分脉,亦当同肾部断焉,庶不失经意耳。虽曰如是,学宜圆变体认,岂在执泥而已!】
本经补泻温凉药
补:沉香、黄芪、肉桂、肉苁蓉、胡芦巴。 泻:乌药、枳壳。
温:附子、川芎、肉桂、沉香、腽肭脐、补骨脂。 凉:黄连、黄蘗、柴胡、山栀仁。
东垣报使引本经药:柴胡 【行上,】 川芎、青皮 【行下】
景岳全书 【明 张介宾】
命门余义
命门之义,《内经》本无,惟越人云:肾有两者,非皆肾也。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也。余以其义有未尽,且有可疑,故着有三焦胞络命门辩,附梓《类经》之末,似已尽其概矣。然而犹有未尽者,恐不足以醒悟后人,兹因再悉其蕴,条列于左。 一命门为精血之海,脾胃为水谷之海,均为五脏六腑之本。然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而脾胃以中州之土,非火不能生,然必春气始于下,则三阳从地起,而后万物得以化生,岂非命门之阳气在下,正为脾胃之母乎?吾故曰:脾胃为灌注之本,得后天之气也。命门为化生之源,得先天之气也。此其中固有本末之先后。观东垣曰:补肾不若补脾。许知可曰:补脾不若补肾。此二子之说,亦各有所谓,固不待辩而可明矣。 一命门有火候,即元阳之谓也,即生物之火也。然禀赋有强弱,则元阳有盛衰,阴阳有胜负,则病治有微甚,此火候之所以宜辩也。以三焦论火候,则各有所司,而何以皆归之命门?不知水中之火,乃先天真一之气,藏于坎中,此气自下而上,与后天胃气相接而化,此实生生之本也。是以花萼之荣在根柢,灶釜之用在柴薪,使真阳不发于渊源,则总属无根之火矣。火而无根,即病气也,非元气也。故《易》以雷在地下而为复,可见火之标在上,而火之本在下。且火知就燥,性极畏寒,若使命门阴胜,则元阳畏避,而龙火无藏身之地,故致游散不归,而为烦热、格阳等病。凡善治此者,惟从其性,但使阳和之气,直入坎中,据其窟宅,而招之诱之,则同气相求,而虚阳无不归原矣。故曰:甘温除大热,正此之谓也。奈何昧者不明此理,多以虚阳作实热,不思温养此火,而但知寒凉可以灭火,安望其尚留生意,而不使之速毙耶?此是医家第一活人大义,既从斯道,不可不先明此理。倘三焦有客热邪火,皆凡火耳,因不得不除,而除火何难?是本非正气火候之谓也。学者于此,当深明邪正二字,则得治生之要矣。 一命门有生气,即干元不息之机也,无生则息矣。盖阳主动,阴主静,阳主升,阴主降。惟动惟升,所以阳得生气;惟静惟降,所以阴得死气。故干元之气,始于下而盛于上升,则向生也;坤元之气,始于上而盛于下降,则向死也。故阳生子中而前升后降,阴生午中而前降后升。此阴阳之岐,相间不过如毛发,及其竟也,则谬以千里,而死生之柄,实惟此毫厘升降之机耳。又如水暖则化气,化气则升,无不生也。水寒则成冰,成冰则降,无不死也。故肾气独沉,则奉生者少,即此生气之理也。至若人之生气,则无所不在,亦无所不当察。如脏腑有生气,颜色有生气,声音有生气,脉息有生气,七窍有生气,四肢有生气,二便有生气,生气即神气,神自形生,何不可辨?衰者速培,犹恐不生,尚堪伐乎?而况其甚者乎?故明师察此,必知孰者已亏,孰者犹可;孰者能益生气,孰者能损生气;孰者宜先攻病气以保生气,孰者宜先固生气以御病气。务思病气虽如此,生气将如何?见在虽如此,日后将如何?使不有原始要终之明,则皆寸光之流耳。虽然,此徒以斯道为言也。而斯道之外,又有说焉。夫生气者,少阳之气也。少阳之气,有进无退之气也。此气何来?无非来自根本。此气何用?此中尤有元真。盖人生所贵,惟斯气耳,而出入之权在呼吸,斯气数之宝藏也。河车之济在辘轳,实转运之神机也。其进其退,其得其失,总在生息之间,而彭殇之途,于斯判矣。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即此生气之谓也。予见遭剥于是者,不可胜纪,故特明其义于此。 一命门有门户,为一身巩固之关也。经曰: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又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又曰: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是可见北门之主,总在乎肾,而肾之政令,则总在乎命门。盖命门为北辰之枢,司阴阳之柄,阴阳和则出入有常;阴阳病则启闭无序。故有为癃闭不通者,以阴竭水枯干涸之不行也;有为滑泄不禁者,以阳虚火败收摄之无主也。阴精既竭,非壮水则必不能行;阳气既虚,非益火则必不能固,此固其法也。然精无气不行,气无水不化,此其中又有可分不可分之妙用,亦在乎慧者之神悟,有非可以笔楮尽言者。 一命门有阴虚,以邪火之偏胜也。邪火之偏胜,缘真水之不足也。故其为病,则或为烦渴,或为骨蒸,或为咳血吐血,或为淋浊遗泄,此虽明是火证,而本非邪热实热之比。盖实热之火,其来暴而必有感触之故;虚热之火,其来徐而必有积损之因,此虚火实火之大有不同也。凡治火者,实热之火可以寒胜,可以水折,所谓热者寒之也。虚热之火不可以寒胜,所谓劳者温之也。何也?盖虚火因其无水,只当补水以配火,则阴阳得平而病自可愈。若欲去火以复水,则既亏之水未必可复,而并火去之,岂不阴阳两败乎?且苦寒之物,绝无升腾之生气,而欲其补虚,无是理也。故予之治此,必以甘平之剂,专补真阴,此虽未必即愈,自可无害。然后察其可乘,或暂以清解,或渐加温润,必使生气渐来,庶乎脾可健则热可退,肺渐润则嗽渐宁,方是渐复之佳兆,多有得生者。若但知知、蘗为补阴,则愈败其肾而致泄泻食减,必速其殆矣。
石室秘箓 【清 陈士铎】
论命门
命门为十二经之主,《内经》已详言之。余再取而尚论者,盖命门之经虽彰,而命门之旨尚晦也。命门既为十二经之主,而所主者何主也?人非火不能生活,有此火而后十二经始得其生化之机。命门者,先天之火也,此火无形,而居于水之中。天下有形之火,水之所克;无形之火,水之所生。火克于水者,有形之水也;火生于水者,无形之水也。然而无形之火,偏能生无形之水,故火不藏于火而转藏于水也。命门之火,阳火也,一阳陷于二阴之间者也。人先生命门而后生心,其可专重夫心乎?心得命门而神明有主,始可以应物;肝得命门而谋虑;胆得命门而决断;胃得命门而能受纳;脾得命门而能转输;肺得命门而治节;大肠得命门而传导;小肠得命门而布化;肾得命门而作强;三焦得命门而决渎;膀胱得命门而收藏;无不借命门之火以温养之也。此火宜补而不宜泻,宜于水中以补火,尤宜于火中以补水,使火生于水,而还以藏于水也。倘日用寒凉以伐之,则命门之火微,又何能生养十二经耶?此《内经》所谓主不明则十二官危。非重言命门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