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
- 目门
目门
论治
火证眼目赤痛,或肿或濇,或羞明胀闷。凡暴病而火之甚者,宜抽薪饮加减主之;火之微者,宜徙薪饮,黄芩黄连汤之类主之。 若阴虚而火盛者,宜加减一阴煎、泻白散、滋阴地黄丸之类主之。 若久病不已,或屡发而多火者,宜黄连羊肝丸、明目羊肝丸,或固本还睛丸之类主之。 若真阴不足,本无火证,而但目视无光,及昏黑倦视等证,悉由水亏血少而然,宜济阴地黄丸、左归丸之类主之。或兼微火者,宜明目地黄丸、固本还睛丸之类主之。 若阴中之阳虚者,宜大补元煎、左归饮、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之类主之。 若风热肿痛之证,察其果有外感,方可从散,宜芎辛散、明目细辛汤、助阳和血汤之类,择而用之。 若风热相兼者,宜芍药清肝散、当归龙胆汤、蝉花散之类主之。 翳障遮睛,凡火有未清者,宜蝉花散、八味还睛散之类主之。 退翳诸药,如白蒺藜、木贼、密蒙花、蛇蜕、蝉蜕、青葙子、草决明、石决明、夜明砂之类,皆所宜用。然欲退翳于已成,终属费力,不若早杜其源也。 点眼诸方,载者固多,然皆不若金露散之为妥也。或用丹砂散亦妙。若火连五脏,热毒深远,而凡过用寒凉点洗者,多致留邪,大非良法。若火邪不甚,而暴为赤痛者,用鸡子黄连膏,其效甚捷。或黄连膏。 目眶岁久赤烂,俗呼为赤瞎,当以三棱针刺眼眶外出血,以泻湿热而愈。或用洗烂弦风赤眼方,亦妙。
升阳散火辨
凡治火之大法,有曰升阳散火者,有曰滋阴降火者。夫火一也,而曰升曰降,皆堪治火。然升则从阳,降则从阴,而升降混用,能无悖乎?抑何者宜升,何者宜降,而用有辨乎?此千古之疑窦,亦千古之两端,而未闻有达之者。夫火之为病,有发于阴者,有发于阳者。发于阴者,火自内生者也;发于阳者,火自外致者也。自内生者,为五内之火,宜清宜降者;自外致者,为风热之火,宜散宜升者。今人凡见火证,无分表里,必曰木火同气,动辄称为风热,多用升阳升火之法。呜呼!此似近理,孰得非之?而不知至理所在,无容混也。夫风热之义,其说有二,有因风而生热者,有因热而生风者。因风生热者,以风寒外闭而火郁于中,此外感阳分之火,风为本而火为标也;因热生风者,以热极伤阴,而火达于外,此内伤阴分之火,火为本而风为标也。经曰:治病必求其本。可见外感之火,当先治风,风散而火自息,宜升散不宜清降;内生之火,当先治火,火灭而风自清,宜清降不宜升散。若反而为之,则外感之邪得清降而闭固愈甚,内生之火得升散而燔燎何当?此其内因外因,自有脉证可详辨也。余阅方书,所见头目口齿咽喉脏腑阴火等证,悉云风热,多以升降并用,从逆兼施,独不虑升者碍降,降者碍升乎?从者忌逆,逆者忌从乎?经曰: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又曰:病生于内者,先治其阴,后治其阳,反者益甚。病生于阳者,先治其外,后治其内,反者益甚。此自不易之正理。故余之立方处治,宜抑者则直从乎降,宜举者则从乎升,所以见效速而绝无躭延之患,亦不过见之真而取之捷耳。若今人之轻病致重,重病致危,而经年累月,日深日甚,以致不救者,谓非两端之误者乎?明者于此最当辨也。
论古
东垣曰:能远视不能近视者,阳气不足,阴气有余也,乃气虚而血盛也。血盛者阴火有余,气虚者气弱也。此老人桑榆之象也。能近视不能远视者,阳气有余,阴气不足也,乃血虚气盛也。血虚气盛者,皆火有余,元气不足也。火者,元气之贼也。王海藏曰:目能远视,责其有火;不能近视,责其无水;宜东垣地芝丸主之。目能近视,责其有水;不能远视,责其无火,东垣定志丸主之。愚谓此二子之说,在东垣以不能近视为阳不足,不能远视为阴不足;在海藏以能远视不能近视,责其有火无水,能近视不能远视,责其有水无火。何二子之言相反也?岂无是非之辨哉?观刘宗厚曰:阳气者犹日火也,阴气者,金水也。先儒谓金水内明而外暗,日火外明而内暗,此自不易之理也。然则内明者利于近,外明者利于远。故凡不能远视者,必阴胜阳也;不能近视者,必阳胜阴也。由此言之,则海藏是而东垣非矣。若以愚见评之,则但当言其不足,不必言其有余。故曰不能远视者,阳气不足也,不能近视者,阴气不足也。岂不甚为明显?若东垣以阴气有余,阳气有余,皆谓之火,则能视者皆火病也。海藏云:能近视责其有水,能远视责其有火,则当责者亦是病也。此等议论,余则未敢服膺。 王节斋曰:眼赤肿痛,古方用药,内外不同。在内汤散,则用苦寒辛凉之药,以泻其火。在外点洗,则用辛热辛凉之药,以散其邪。故点药莫要于冰片,而冰片大辛热,以其性辛甚,故借以拔出火邪,而散其热气。古方用烧酒洗眼,或用干姜末、生姜汁点眼者,皆此意也。盖赤眼是火邪内炎,上攻于目,故内治用苦寒之药,是治其本,如锅底之去薪也。然火邪既客于目,从内出外,若外用寒凉以阻逆之,则火郁内攻,不得散矣。故点药用辛热,而洗眼用热汤,是火郁则发,因而散之,从治法也。世人不知冰片为劫药,而误认为寒,常用点眼,遂致积热入目,而昏暗障翳,故云,眼不点不瞎者也。又不知外治忌寒凉,而妄将冷水、冷物、冷药浥洗,致昏瞎者有之。愚按节斋之论,甚属有理。然寒凉点眼之法,亦非尽不可用,但用之有宜否耳。盖点以寒凉,用治火也。若火之微者,其势轻,其邪浅,或偶触烟火风热,或素有标病,邪在肤腠之间,而热不深者,即用黄连膏之类,暂为清解,亦可去热。浮热去而目自愈,无不可也。若火之甚者,本于五脏,而炽及三阳,欲以一星之寒凉,济此炎炎之盛势,其果能否?此其解热之功,毫无所及,而闭热之害,惟目受之矣。故凡病火眼之甚者,点以寒凉,痛必连珠,正由火郁而然耳。所以久点寒凉而不效者,未有不致于坏目,此王节斋之论,有不可不察,而凡治痈疽外证者,亦当并识此义。
石室秘箓 【清 陈士铎】
目痛肿
目痛者,肝经之病,宜治肝矣,而余偏不治肝。方用黄连一钱,花椒七粒,明矾三分,荆芥五分,生姜一片,水煎半碗,乘热洗之,一日洗七次,明日即愈。此治火眼之法如此。若虚火之眼,又不如是。用人乳半锺,生地二钱,葳蕤仁五分去壳、取一分研碎,明矾半分,水半锺,同人乳煎药,取汁少许,洗七次,明日即愈。虚火之眼,红而不痛不濇、无泪无眵,是也。有火者,红肿如含桃,泪出不止,酸痛羞明多眵,是也。又治目痛方,用柴胡、防风各二分,黄连三分,花椒三粒,明矾一分,水半锺,饭锅蒸,洗眼如神。一日洗三吹,二日即止痛。又一方最妙,以人乳一合,大枣一枚,明矾、人参、黄连各三分,水半锺,同煎二沸,即取起洗眼,无论虚眼实眼,奇妙。每日洗七次,三日即愈。 目痛而濇,无泪红赤,人以为热,不知非热也,乃肾水亏而虚火冲上耳。方用六味地黄汤,加柴胡一钱,白芍、甘菊花、当归各三钱治之。一剂轻,二剂全愈,此亦上病治下之法。 目痛,法当用轻清之品,少少散之,无不立效,如小柴胡汤之方是也。然而小柴胡汤,世人不知轻重之法,予再酌定之,可永为式。方用柴胡、黄芩、半夏、甘草各一钱,陈皮五分,此小柴胡汤,予更加人参五分,茯苓二钱,更为奇妙。盖气足则邪易出而汗易发,世人见用人参便觉失色,匪独医者不敢用,即病者亦不敢服。相沿而不可救,滔滔皆是。安得布告天下医人,详察其病源而善用之也。 目肿而痛,亦是火证。然必看其眵多泪多,红肿而痛,如有物针触一般,用柴胡、白蒺藜、炒栀子各三钱,半夏、甘草各一钱,水煎服。此方之妙,全在直散肝胆之郁火,火散则热自退。不攻之攻胜于攻,不下之下胜于下也。一剂奏功,不必再服。 目之红肿,乃风火入于肝胆之中,湿气不散,合而成也。初起之时,即用舒肝胆之药,而加去湿散火之品,自然手到功成。无如人止如散邪,而不知合治之法,所以壅结而不能速效。少不慎疾,或恣欲于房闱,或留情于声色,或冒触于风寒,遂变成烂眼流泪证,甚则胬肉攀睛有之。今定一方,即于初起之三五日内,连服二剂立愈。方用柴胡、白芍、白蒺藜、半夏各三钱,甘菊花二钱,白朮五钱,荆芥、甘草、草决明各一钱,水煎服,一剂轻,二剂愈。有热者加栀子三钱,无热者不必加入。此方之妙,在火风湿同治,而又佐之治目之品,所以药入口而目即愈也。
眼花猝倒
眼花猝倒,非中于恶则中于痰,然中恶中痰,实可同治。盖正气之虚,而后可以中恶;中气之馁,而后可以痰迷。然则二证皆气虚之故,故补其气而中气正气自回,或加以袪痰之品,逐邪之药,无有不奏功顷刻者。方用人参三钱,白朮五钱,附子、半夏、南星、白薇各一钱,水煎服,下喉即愈。此方妙在补气之药,多于逐痰驱邪。中气健于中,邪气消于外也。
目生星
眼目中生星,久不能去,止可去暂时者,方用白蒺藜三钱,水煎洗之,三日即无星。
视物倒置
如人病伤筋力,将肝叶倒转,视各物倒置,人又无病,用诸药罔效,必须将人倒悬之,一手执木头棍劈头打去,不必十分用力,轻轻打之,然不可先与之言,必须动其怒气,使叶开张而后击之,彼必婉转相避者,数次,则肝叶依然相顺矣。更有一法,以黄酒一壶,令病人饮之,大醉,以竹轿抬之,故意跌翻,亦必愈也。
眼生长肉
有人眼内长肉二条,长一寸,如线香之粗,出于眼外,此乃祟也。虽是肝胆之火,无祟则不能长此异肉,法当药点之。冰片、黄连、甘草各一分,硼砂半分,各研细末,无声为度。用人乳少许,点肉尖上,觉眼珠火炮出,一时收入而愈。更须服煎药,用白芍五钱,柴胡、甘草、陈皮各一钱,炒栀子二钱,白芥子、茯苓、白朮各三钱,水煎服,此方妙在舒肝胆之气,而又泻其火与痰,则本源已探其骊珠,又何愁怪肉之重长耶?
胬肉攀睛
胬肉攀睛,乃睛病失治而生肉,人不知避忌,将眼皮翻转以取凉快,谁知风忽中之,则眼毛倒生而攀睛矣。此等最忌动刀,一动刀则不可内治矣。法当用丸散以消之,然非服至半年不能奏效。当归半斤,柴胡四两,丹皮三两,葳蕤、白芍、枸杞子、蒺藜各一斤,草决明四两,家园甘菊花、茯苓、麦门冬、天门冬各十两,各为末,蜜为丸,每日饥服一两,一料少愈,二料全痊。最忌房事,能断欲者,一料全愈,不必须二料三料也。
方
越婢加半夏汤 【仲景】 治寒火眼赤肿,或喘咳,目如脱。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大枣十五枚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熏方 治眼睥赤烂。
苍朮四两米泔水浸一宿,切作片,焙干为末 每服三钱,猪肝二两,批开掺药在内,麻线缚定,粟米一合,水一碗,砂锅内,煮熟熏眼,候温临卧服,大效。又方苍朮一两,捣罗为末,每服一钱,不计时。
神曲丸 【《千金》,下同】 主明目,夜读细书。一名磁石丸。 神曲四两 磁石二两 光明沙一两 右三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米饮服三丸,日三,不禁,常服益眼力,众方不及,学者宜知。此方神验不可言,当秘之。
瓜子散 补肝,治眼漠漠不明。一名十子散。 冬瓜子 青葙子 茺蔚子 枸杞子 牡荆子 蒺藜子 菟丝子 芜菁子 决明子 地肤子 柏子仁各二合牡桂 蘡薁根各二两 蕤仁一合 ,一本二合 车前子一两 细辛半两,一本一两半 右十六味,治下筛,食后以酒服方寸匕,日二,神验。
补肝芜菁子散 常服明目。
芜菁子三升,净淘以清酒三升煮令熟,曝干。 右治下筛,井华水和服方寸匕,稍加至三匕,无所忌。可少少作服之,令人充肥明目洞视。水酒任服。
栀子仁煎 治肝实热,目眦痛如刺。 栀子仁 决明子 蕤仁 车前叶 秦皮各一两六铢 石膏一两,碎如豆 苦竹叶 细辛半两 赤蜜三合 右九味,(口父)咀,以井花水三升,煮取七合,取滓下蜜,更煎取四合,以绵滤之干,器贮密封,勿使草芥落中,以药汁细细,仰卧以敷目中。
地黄散 治心肝壅热,目赤肿痛,赤筋白膜遮睛,散在四边,易治;若遽遮黑睛,多致失明。及治痘疹入目者。 生地黄 熟地黄 当归 生大黄各七钱五分 谷精草 蒺藜 黄连 木通 防风 生犀角 木贼 元参 羌活蝉蜕 粉草各半两 右为末,每服半钱,煮羊猪肝汁,食后调服。
补肝散 治三十年失明。
蒺藜子七月七日收,阴干,不拘多少 右捣末,食后水服方寸匕。此真神方也,人多不能知。又治积年失明,神验,勿轻视之。以决明子杵为末,食后以粥饮服方寸匕。
阳丹 治诸般外障,赤脉贯晴,怕日羞明,沙濇难开,泡弦赤烂,星翳覆瞳。 黄连 黄蘗各一两 生大黄 黄芩 防风 龙胆草各五钱 当归 连翘 羌活 栀子 白菊花 生地黄 赤芍苦参各三钱 苍朮 麻黄 川芎 白芷 细辛 千里光 龙脑荷 荆芥 木贼各一钱半 一方加鸡柏树根,不拘多少。此一味药,树生梗上有小刺,叶如石榴叶,根色如黄芩,单用亦可点洗。右药以井水洗净銼碎,以井水浸于铜器内,春三、夏二、秋四、冬五日晒,常将手挪出药味,晒出药力,熟绢滤净,留清汁一碗以飞药,留浊汁三碗以淬药。却用镕铜锅子一个,装打碎甘石一斤在内,新瓦盖上,松炭固济,烧令透极红色,钳出少时,碎入药汁内煅淬三次,就将留下清汁,飞细碾令千万余下,澄清去浊,晒干再碾,令无声为度,细绢重罗过,磁器收贮,听用,入后药:炉甘石一钱 麝香三厘 片脑一分 右为细末,次入片脑,碾嫩熟,绢罗过,磁器收贮,点眼。如有翳膜,配合阴丹,一九、二八、三七、四六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