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下门

  黄芪散 治热痢,下赤黄脓血,腹疼心烦。  黄芪銼 龙骨 当归各三分 黄连微炒,一两 黄蘗 黄芩 犀角屑 地榆各五钱 生地二分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用粥饮调下。
  犀角散 治热痢,下赤黄脓血,腹痛,心烦困闷。  犀角屑 黄连微炒 地榆 黄芪各一两 当归炒,五钱 木香三分  右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黄连丸 一名羚羊丸。治一切热痢及休息痢,日夜频并,兼治下血黑如鸡肝色。  黄连二两半 羚羊角镑 黄蘗各一两半 赤茯苓五钱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蜜汤下。
  生地黄汤 治热痢不止。
  生地黄半两 地榆三分 甘草炙一分  右(口父)咀如麻豆大,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分作二服,空心日晚温服。
  郁金散 治一切热毒痢,下血不止。  郁金 槐花炒,各五钱 甘草炙,一分  右为细末,每服一二钱,食前用豆豉汤调下。
  如圣汤 治下痢赤白甚重者。
  人参 当归洗,各三寸 滴乳香一块,如黑豆大 甘草二寸,炙 大北枣 乌梅各七枚 白豆蔻 罂粟壳去瓤蜜炒 砂仁 大丁香各二十一个 生姜二块,大者,湿纸裹煨熟  右为末,分三服,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服。不用粟壳亦可。
  艾叶丸 治赤白痢,血多,痛不可忍。  艾叶炒 黄连炒 木香半生半炒,各三分 地榆一两 阿胶炙燥 当归切焙,各五钱 肉豆蔻三分  右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
  赤白痢方
  歌曰:三片生姜三个枣,一个乌梅三寸草,更加罂粟与陈皮,赤白痢疾一齐扫。
  安和饮子 治赤白痢,不问老幼并治之。  罂粟壳 木香各二钱半 甘草炙 地榆各一钱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米饮汤调下。
  玉抱肚 治一切虚寒下痢赤白,或时腹痛,肠滑不禁,心腹冷极者,可用。  针砂四两,炒 白矾五钱 官桂一两  右为末,和匀作一包,冷水调,摊皮纸上,贴脐上下,以帛勒之。如觉大热,即以衣衬之。药干,再以水湿令润,其热如初。可用三四次。
  软红丸 消虚积,治冷热不调,下痢赤白,脓血相杂。  乳香别研,一皂角子大 硇砂别研,一皂角子大 蝎二枚,去毒 续随子四十九枚,去皮 粉霜 黄丹俱别研 黄蜡各五钱 朱砂一钱,别研 巴豆二十个去皮不去油,研成膏  右末共和匀,用磁器内镕蜡成汁,入麻油半茶脚许,后入药和丸如菉豆大,留前朱砂一半为衣。每服二十丸,乳香汤下。小儿丸如黄米大,每服一丸,乳香汤下,食前服。
  豆蔻丸 治白滞痢,腹藏撮痛。
  肉豆蔻面裹煨熟 草豆蔻面裹煨熟 缩砂仁 枇杷叶去毛尖 母丁香各一两 地榆二两 木香 沉香 京墨烧红为末,各五钱  右为细末,和粟米饭为丸如樱桃大。每服二丸,食前用米饮化下。
  云母散 治久痢经年不瘥。
  云母粉 白茯苓 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三分 赤石脂 龙骨各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用温酒或米饮调下,亦治血痢。
  金星鳝散 治久痢。
  金星鳝酢炙 白矾 铅丹各五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用米饮调下。
  芜荑丸 治久痢不瘥,有虫,并下部脱肛。  芜荑炒 黄连去须,各二两 蚺蛇胆五钱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杏仁汤下。
  香粟散 治久新痢疾。
  罂粟壳蜜炒,二两 木香 地榆 陈皮留白 干姜炮 甘草炙,各五钱  右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五奇汤 治久患痢疾,不问赤白,并皆治之。  诃子二枚,一枚生用,一枚用面裹煨香熟,去核面 肉豆蔻 草豆蔻各二枚俱如上制 木香枣大 甘草一寸,如指面大,炮令赤色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用米饮下。
  麦糵丸 治休息痢,不能饮食及羸瘦。  大麦糵炒 附子炮裂去皮脐 白茯苓 官桂 陈曲炒 乌梅肉炒 人参各一两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煮枣肉饮下,不拘时服。一方七月七日曲糊丸。
  茯苓汤 治痢后遍身浮肿。
  赤茯苓 白朮炒 泽漆叶微炒,各一两 防己 桑根白皮炙黄 黄芩 射干 泽泻各三两  右(口父)咀,每服五钱匕,先以水三盏,煮大豆一合,取二盏,去滓内药,煎取一盏,分二服。未瘥,频服两料。
  消痞丸 治痢后肚腹满闷。
  陈皮去白 青皮去白,各一两 木香二钱 苍朮米泔浸焙,四两  右为末,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温酒送下。小儿三五七丸米汤下。
  猪肝丸 治痢后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四肢乏力。  猪肝一大叶,以酢煮令烂研如泥 乌梅微炒 干姜炮 草豆蔻仁 当归微炒 肉豆蔻仁 厚朴姜汁涂炙 诃黎勒肉煨 荜茇各一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 桂心五钱  右为末,用猪肝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时,以粥饮下。
  仓廪汤 治噤口痢,有热,乃毒气冲心,食即吐。  人参 茯苓 甘草炙 前胡 川藭 羌活 独活 桔梗 柴胡 枳壳 陈仓米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参苓白朮散 治胃虚口噤。
  人参 茯苓 白朮 白扁豆姜汁浸炒,去皮 山药 莲肉 缩砂仁 薏苡仁炒 甘草炙 桔梗各二两  右为细末,石菖蒲煎汤下。宜食生韭菜。
  通神丸 治脓血杂痢,后重疼痛,日久不瘥。  五灵脂去砂研 没药研 乳香研,各一钱 巴豆霜研,五分  右再同研匀,滴水为丸如黄米大,每服七丸。食前煎生木瓜汤下。小儿服三丸,随岁加减。
  三奇散 治痢后里急后重。
  枳壳 黄芪 防风
  右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蜜汤调下,米饮亦得。
  白朮圣散子 治一切泻痢久不瘥,并妇人产后痢。  当归 肉豆蔻 砂仁 石榴皮 诃子肉 陈皮 干姜炮 甘草 白朮 芍药  右各等分(口父)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入乳香一豆许,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下痢方 【《正传》,下同】  治久痢已数日,不能起床,不食,疲弱之甚者。  御米壳酢炒,二分 人参 黄芪 地榆 砂仁 泽泻各半钱 白朮 芍药 陈皮各一钱 当归七分 木香 炙甘草 升麻 白蔻各三分  右细切,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柤温服。
  经验三根饮 治休息痢,年久不愈者,其效如神。  五倍木根 苍耳草根 臭樗木根白皮各等分  右细切,每七钱,生姜三片,大枣一枚,大黑豆三十六粒,糯米四十九粒,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温服。
  右归饮 【《景岳全书》,下同】  此益火之剂也。凡痢疾命门之阳衰阴胜者,宜此方加减主之。  熟地二三钱钱或加至一二两 杜仲姜制 枸杞 山药炒,各二钱 肉桂 甘草炙,各一二钱 制附子一二三钱 山茱萸一钱  右,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

  加减一阴煎 治水亏火盛,宜用此方。  生地 芍药 麦冬各二钱 熟地三五钱 炙甘草五七分 知母 地骨皮各一钱  右,水二锺,煎服。

  赤金豆 治诸积不行,凡血凝气滞,疼痛肿胀,虫积结聚,症瘕泻利,宜此主之。  巴霜去皮膜,略去油,一钱半 生附子切,略炒 皂角炒,各二钱 丁香 天竺黄 木香各三钱 轻粉一钱  右为末,酢浸蒸饼,为丸萝卜子大,朱砂二钱为衣。欲渐去者,每服五七丸。欲骤行者,每服一二十丸。用滚水或煎药,或姜酢茶蜜茴香史君子煎汤,为引送下。若利多不止,可饮冷水一二口即止。盖此药得热则行,得冷则止也。
  百顺丸 治一切阳邪积滞,痢疾泄泻。  川大黄锦纹者,一斤 牙皂角炒微黄,一两六钱  右为末,用汤浸蒸饼,捣丸菉豆大。每用五分或一钱,或二三钱,酌宜用引送下;或用蜜为丸亦可。
  保阴煎 治一切阴虚内热,痢疾动血等证。  生地 熟地 芍药各二钱 山药 川续断 黄芩 黄蘗各一钱半 生甘草一钱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

  大分清饮 治积热闭结,小水不利,或致腰腹下部极痛,或湿热下痢,黄疸溺血,邪热畜血,腹痛淋闭等证。  茯苓 泽泻 木通各二钱 猪苓 枳壳 栀子或倍之 车前子各一钱  水一锺半,煎八分,食远温服。

  清流饮 治阴虚挟热,泻痢,或发热,或喜冷,或下纯红鲜血,或小水痛赤等证。  生地黄 芍药 白茯苓 泽泻各二钱 枳壳 甘草各一钱 当归一二钱 黄芩 黄连各钱半  水一锺半,煎服。

  六味回阳饮 治脾肾虚寒痢疾。
  当归三钱 人参一二两或数钱 炙甘草一钱 制附子 炮干姜各二三钱 熟地五钱或一两  水二锺,武火煎七八分,温服。

  理阴煎 此理中汤之变方也。治脾肾中虚痢疾。  熟地三五钱或一二两 当归二三钱或五七钱 炙甘草 干姜炒黄,各一二钱 或加肉桂一二钱  水二锺,煎七八分,热服。

  温胃饮 治中寒呕吐,吞酸泻痢,不思饮食。  人参一二三钱或一两 白朮炒,二三钱或一两 扁豆二钱,炒 炙甘草 陈皮各一钱,不用亦可 干姜炒焦,一二三钱 当归一二钱,滑泄者不用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

  五君子煎,治脾胃虚寒,呕吐泻痢而兼湿者。  人参二三钱 白朮土炒 白茯苓各二钱 甘草炙,一钱 干姜炒黄,一二钱  水一锺半,煎服。加陈皮一钱,名六味异功煎,治证同而兼微滞者。
  胃关煎 治脾肾,虚寒腹痛不止,冷痢等证。  熟地三五钱或一两 山药炒 扁豆炒,各二钱 炙甘草一二钱 焦干姜 白朮炒,各一二三钱 吴茱萸制,五七分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

  佐关煎 治生冷伤脾,泻痢未久,肾气未损者,宜用此汤以去寒湿,安脾胃。此胃关煎之佐者也。  厚朴炒 陈皮炒,各一钱 山药炒 扁豆炒 猪苓 泽泻各二钱 肉桂 干姜炒,各一二钱 炙甘草七分水一锺半,煎服。
  抑扶煎 治暴伤生冷,致成泻痢。
  厚朴 陈皮 乌药各一钱五分 炙甘草一钱 猪苓 泽泻各二钱 干姜炮,一二钱 吴萸五分  水一锺半,煎七分,食远温服。

  四维散 治脾肾虚寒,滑脱之甚,或泄痢不能止,或气虚下陷,二阴血脱不能禁者,无出此方之右。  制附子 干姜炒黄,各二钱 炙甘草一二钱 乌梅肉五分或一钱 人参一两  右为末,和匀,用水拌湿蒸,一饭顷取起烘干,再为末,服一二钱,温汤调下。
  五德丸 治脾肾虚寒,或暴伤生冷,或受时气寒湿,或酒湿伤脾,腹痛作泄,或饮食失宜,呕恶痛泄痢疾等证。  北五味二两,或以肉豆蔻面裹煨代,或用乌药 补骨脂酒炒 干姜炒,各四两 吴茱萸制 木香各二两  汤浸蒸饼丸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甚者百丸,滚白汤或人参汤或米汤俱可下。
  复阳丹 治阴寒呕吐泄泻,腹痛痢疾等证。  附子制 炮姜 胡椒 五味 炙甘草各一两 白面二两,炒熟  右为末和匀,入温汤捣丸梧桐子大。每服一钱,随证用药引送下。
  九气丹 治脾肾虚寒,如五德丸之甚者。  熟地八两 制附子四两 肉豆蔻面煨 五味 焦姜 吴茱萸 补骨脂酒炒 荜茇炒,各二两 粉甘草一两  炼白蜜为丸、或山药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或百丸,滚白汤下。
  圣朮煎 治饮食偶伤,或寒湿泻痢呕吐,尤为圣药。  白朮炒,五六七八钱或一二两 干姜炒黄 肉桂各一二钱 陈皮酌用或不用  水一锺半,煎七分,温热服。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六十三

滞下门

    单方

  赤痢热躁:粳米半升,水研取汁,入瓷瓶中,蜡纸封口,沉井底一夜,平旦服之有效。【《普济方》】
  下痢禁口:糯榖一升,炒出白花去壳,用姜汁拌湿,再炒为末,每服一匙,汤下,三服即止。【《经验良方》】
  赤痢不止:秫米一把,鲫鱼鲊二脔,薤白一虎口,煮粥食之。 【《普济方》】
  泄痢赤白:罂粟子炒,罂粟壳炙,等分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 【《百一选方》】
  热痢便血:罂粟壳酢炙一两,陈皮半两为末,每服三钱,乌梅汤下。 【《普济方》】
  下痢赤白:金刚根、蜡茶等分为末,白梅肉捣丸芡子大,每服五七丸,小儿三丸。白痢甘草汤下,赤痢乌梅汤下。【《简易方》】
  禁口痢疾:荞麦面每服二钱,砂糖水调下。
  久痢:阿芙蓉小豆许,空心温水化下,日一服。忌葱蒜浆水。若渴,饮蜜水解之。
  赤白痢下:鸦片、木香、黄连、白朮各一分,研末,饭丸小豆大,壮者一分,老幼半分,空心米饮下。忌酸物生冷油腻茶酒面,无不止者。口渴略饮米汤。  又方:罂粟花未开时,外有两片青叶包之,花开即落,收取为末,每米饮服一钱,神效。赤痢用红花者,白痢用白花者。
  赤痢脐痛:黑豆、茱萸子二件,搓摩吞咽之,良。 【《经验方》】
  赤白下痢:七月立秋日面西,以井华水吞赤小豆七枚,一秋不犯痢疾
  赤痢不止:以大麻子水研滤汁,煮菉豆食之,极效。粥食亦可。 【《必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