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
- 小儿风寒门
小儿风寒门
大柴胡汤 治伤寒十余日,邪气结在里,往来寒热,邪实太盛,大便秘濇,腹满胀痛,谵语,心中痞硬,饮食不下,或不大便五六日,绕脐刺痛,时发烦躁;及汗后如疟,日晚发热,兼脏腑实,脉有力者可服。 柴胡去芦,八钱 黄芩炒 赤芍药各三钱 枳实去穰麸炒,五钱 半夏泡七次切片焙,半两 右銼散,姜枣煎加减服之。欲下,加大黄半两。
阴旦汤 治伤寒肢节疼痛,内寒外热虚烦。 肉桂二两 炙甘草一两 干姜炮 芍药 黄芩各一两半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枣一个,同煎,去滓温服,覆令少汗。
白虎加人参汤 治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内外俱热,时恶寒,大渴大汗,烦渴不解,脉洪大者。 石膏四两,研细 知母一两半 粳米一合 人参 炙甘草各半两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六分,米熟为度服。
小建中汤 治伤寒阳脉濇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 桂枝一两半 芍药三两 炙草二两 胶饴半升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六分去滓,下胶饴两匙许,再煎化,温服,日三夜二。尺脉尚迟,再作一剂,加黄芪末一钱。
玉露散 凉心经,解诸热。治口燥咽干,烦渴躁啼,小便闭。 寒水石 石膏水飞,各一两 生甘草三钱 右为末,每服半钱,麦门冬泡汤化下,汤使随意。加辰砂、金箔,名桃红散,亦治急惊。一方入栀子仁,名金莲散。一方加滑石,名玉真散。汤氏治小儿秋夏伏暑,多烦热,吐黄涎,头额温,五心热,小便赤少,或干哕无物,服香薷散,又服玉露散,生姜汁和白汤调下,独用姜汁,一服而止。
脱甲散 治婴孩小儿伤寒体热,头目昏沉,不思饮食,夹惊夹食,寒热,大小便闭濇,或赤或白,烦躁作渴,冷汗妄流,夹积伤滞,膈满胀急,青黄体瘦,日夜大热;及疗伤风、伤寒、伤暑,惊癎,客忤,筋骨肾脏疳气等热,并宜服之。 当归酒洗 白茯苓 龙胆草去芦,各三钱 人参去芦 柴胡 川芎 知母去毛,各二钱 甘草炙,四钱 右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连须葱白一寸,煎至半盏,温服,不拘时。此方散热,扶表救里。表虚令汗不妄行,里热令气不闭结。外即通关,内即开渠。通关流行经络,开渠不壅脏腑。热在表里之间,施无不可。
葶苈丸 治食乳冲脾,咳嗽伤风,面赤痰盛,身热喘嗽急促,化痰宽气进食。 葶苈子隔纸略炒 汉防己 黑牵牛略炒 杏仁去皮尖双仁者,同干面炒黄,别捣,各一两 右为末,研入杏膏拌匀,取蒸枣肉和,再捣为剂,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淡姜汤下,乳食后,或临睡夜服。量大小加减。
麻黄汤 治伤寒头疼发热,身痛恶风无汗而喘。又治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其人烦热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 甘草生用,半两 麻黄去节,二两 桂枝一两 杏仁去皮尖,三十个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八分,去滓大小加减服,被覆取汗。夏至后,须加知母、石膏各一两,黄芩八钱。盖麻黄性热,夏月温之,必有发黄发斑之失。凡伤寒热病,药性须凉,不可太温。惟冬及春或病人素虚寒者,乃用正方,不在加减例。
甘桔汤 治风热毒气,上攻咽喉,咽痛喉痹。肿塞妨闷,及肺壅咳嗽,咯吐脓血,胸满振寒,咽干而渴,时出浊沫,气息腥臭,久久吐脓,状如米粥。 桔梗 生甘草各二两
右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加荆芥、防风,名如圣汤。热甚加黄芩。
泻白散 化痰止嗽,宽气进食。
地骨皮 桑白皮炙,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右銼,每服二钱,水一盏,粳米一撮煎,米熟为度。
白饼子 治小儿夹食伤寒,其证发热呕吐,亦有疼肚者,嗳气辨得分晓,先用此药一服,推下食积,却用 平和药发散调理,如惺惺散、加减参苏饮皆可服,却不可服冷药。 滑石 天南星 半夏各一钱 轻粉五分 巴豆二十四个,去皮膜,用水一升煮干研细 右三味,捣罗为末,入巴豆霜,次入轻粉,又研匀,却入余药末,令匀,糯米饮丸如菉豆大,量小儿壮瘦虚实用药。三岁以下,每服三丸至五丸,紫苏汤空心下。忌热物。若三五岁儿壮实者,不以此拘,加至二十丸,以利为度。
麦煎散 治小儿夹惊伤寒,吐逆壮热,表里不解,气粗喘急,面赤自汗,或狂语惊叫,或不语无汗;及瘾疹遍身赤痒,往来潮热,时行麻痘疹子,余毒未尽,浑身浮肿,痰涎咳嗽;或变急慢惊风,手足搐弱,眼目上视,及伤风头疼,并治。一方无地骨皮、赤芍药、滑石、知母。有钓藤、桔梗、川芎亦可。 滑石 地骨皮 赤芍药 石膏 白茯苓 杏仁 知母 生甘草 葶苈子 人参各半两 麻黄去节,一两 右为末,每服一钱,麦子煎汤调下。如初生芽儿感冒风冷,鼻塞身热,喷嚏多啼,每一字用麦子煎汤调下。有热加大黄。
九宝饮 治小儿嗽,是肺脏感寒,须是表散了,却服嗽药。 麻黄去节 薄荷 大腹皮 紫苏 陈皮 杏仁各一两 肉桂 桑皮炙 枳壳各半两 生甘草二钱 右(口父)咀,生姜乌梅煎。冷证去薄荷,热证去肉桂。
华盖散 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气,胸膈烦满,项背拘急,声重鼻塞,头目昏眩,痰气不利,呀呷有声。 麻黄 苏子炒 桑皮蜜炙 杏仁去皮尖炒 赤茯苓 陈皮去白,各半两 炙甘草一钱 右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五分,去滓,食后服。
细辛五味子汤 治肺经不足,胃气怯弱,或冒风邪,或停寒有饮,咳嗽喘息,不得安卧,胸满迫塞,短气,减食干呕,作热,咳唾结痰,或吐涎沫,头目昏眩,身体疼重,语声不出,痛引胸胁,不问新久,并宜服之。 细辛 半夏汤泡 乌梅去核 甘草炙,各一两 罂粟壳去蒂炒,一两五钱 北五味子三两 桑白皮炒,二两 右(口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一片,煎六分,服。
金星丸 治小儿风热壅盛,喉中痰鸣,嗽喘气粗,面颊红,腮赤肿疼,咽喉壅塞,目开不得,多眠发热,狂言,烦躁多渴,则生惊风,大便不通,小便如血,诸般热壅疮痍烦噪,并宜服之。 川郁金 雄黄各二钱半 巴豆七粒,去油腻粉半钱 右为末调匀,酢糊为丸麻子大,薄荷泡汤吞下。
百部丸 治小儿肺寒咳嗽,微喘有痰。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微炒煮三五沸研 百部炒 麻黄各三两 右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热水化下。仲阳加松子仁肉五十粒,胡桃仁十个为丸,含化。《幼幼方》加甘草。
生犀散 治咳嗽,解时气,痰逆喘满,心忪惊悸,风热。 杏仁炒 人参 桔梗各二钱 前胡一钱半 半夏 五味 茯苓 生甘草各一钱 右(口父)咀,生姜薄荷煎。有热加羌活,或加麻黄。
天麻定喘散 治小儿喘嗽惊风。
明天麻 防风 羌活 生甘草 半夏曲 桔梗各一两 白朮 川芎各半两 右(口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麦门冬十四个,煎至七分,食后服。有热去白朮,加芍药、枳壳。
小青龙汤 治伤寒表不解,恶寒体热,水停心下,干呕发热,咳嗽喘急;又主肺胀胸满,鼻塞清涕,咳逆上气,喘鸣怕寒。仲景曰:治表不解,心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嗽,或渴或利,或小便不通,或噎,小腹胀满。 麻黄去节,一两 赤芍药 半夏炮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净,各三钱 北五味子 细辛各半两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微利者去麻黄,加荛花如弹子大,炒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半钱炮。若小便不利者,去麻黄,加茯苓一两。如喘者去麻黄,加杏仁半两去皮尖。若渴者,去半夏,加瓜蒌根一两半。
柴胡石膏汤 治时行瘟疫,壮热恶风,头痛体疼,鼻塞咽干,心胸烦满,寒热往来,痰实咳嗽,涕唾稠粘。 柴胡五两 黄芩三两 半夏 甘草各二两半 石膏一斤 知母六两 粳米六合 右銼,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二斤,淡豆豉十粒,煎至七分,去滓稍热服。小儿分作三服,不拘时。无汗,加麻黄、半夏、五味子。
天麻防风丸 治一切惊风,身体壮热,多睡惊悸,手足抽掣,精神昏愦,咳嗽痰涎不利,及风温邪热,并宜服之。 明天麻 防风 人参 辰砂研飞 雄黄 甘草炙,各一钱 麝香 牛黄各一分 全蝎炒 僵蚕炒,各半两 右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至二丸,薄荷汤下,不拘时。
化风丹 凉风化痰,退热定搐。
胆星 羌活 独活 防风 天麻 人参 川芎 荆芥 粉草 全蝎各一两 右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每服二丸,薄荷汤下。一方加辰砂、麝香各半两。
金沸草散 治伤风痰盛,头目昏痛,颈项强急,往来寒热,肢体烦疼,胸膈满痛,咳嗽喘逆,涕唾稠粘,及时行寒疫,壮热恶风。 荆芥穗四两 前胡 麻黄去节 旋覆花 甘草炙,各三两 半夏制 赤芍药各一两 右銼,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二片,枣一个,煎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有寒邪,则汗出恶风,加杏仁、五味。 又 治伤寒,中脘有痰,令人壮热头疼,脉紧急,时发寒热,皆类伤风,但不头疼为异耳。 前胡 旋覆花各三两 荆芥穗四两 赤茯苓 细辛 甘草炙 半夏洗净,姜汁浸制切,各一两 右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生姜一片,枣二个,煎六分,去滓热服,未愈再服。
三拗汤 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疼目眩,四肢拘急,咳嗽多痰,胸满气短。 麻黄不去节 杏仁不去皮尖 生草生用,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取汗为度。一方加荆芥、桔梗。嗽甚,加五味子、细辛各减半。一方,麻黄去节,杏仁去皮尖,甘草炙,名三和汤,治喘嗽尤妙。有热加前胡。伤风加荆芥。有痰加半夏。
和解汤 治小儿四时感冒寒邪,壮热烦躁,鼻塞多涕,惊悸自汗,肢体疼痛,及疮疹已发未发,皆可服。 羌活 防风 川芎 人参各一两 干葛 升麻 生甘草 芍药各半两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一片,枣一个,煎至六分,不拘时服。无汗加麻黄。欬嗽者,加杏仁、五味子、桔梗。
藿香正气散 【《局方》】 治小儿伤寒吐利。 藿香 白朮 厚朴 陈皮 半夏 白茯 白芷 桔梗 大腹皮 苏叶 甘草 右(口父)咀,入生姜三片煎,徐徐服之。如发汗,用苍朮,去白朮。
补阳汤 【《医学纲目》】 治小儿初冬间大寒证,明堂青脉,额上青黑,脑后青络高起,唇青,舌上白滑,喉鸣而喘,大便微青,耳尖冷,眼濇,常常泪下出,仍多眵,胸中不利,卧而多惊,无搐即寒。 柴胡 升麻 麻黄 归身各三钱 地龙五钱 蝎梢少许 生地 吴茱萸各五分 黄芪二分 陈皮一分 葛根 连翘 黄蘗 甘草各一钱 右为粗末,作一服,水一盏,煎法如常。乳食后热服,始渐喜睡,精神出,气和顺,乳食旺。
银白散 【《卫生总微》,下同】 治伤寒壮热,头痛体疼,脉大腹胀,发汗夹惊者,皆可服。 寒水石半斤,煅熟
右研极细,入炒姜黄一钱半,研匀;如淡即添入些小,以红颜色为度,每服一钱,生姜汤调下。未能饮者, 稠调抹口,以乳汁送下,无时。
甘露散 治伤寒壮热,头疼体痛,解表发汗,及热多者。 桂府滑石二两,研细 甘草半两
右共末拌匀,每服一钱,浓煎萝卜汤调下。一方有防风半两。
香壳丸 治伤寒心胸满闷不快。
橘皮去穰不拘多少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生姜汤调下,乳前食。
小珍珠丸 治风壅痰实,利咽痛,除咳嗽,止烦热,清头目。 半夏汤洗七次,焙干为末 白矾火枯研末 寒水石煅通赤,出火毒,研末,各一两 右拌匀,细面糊和丸,黄米、麻子、菉豆三等,每服五、七丸至十丸,温生姜汤下,食后,量大小加减与服。
欢喜散 故伤风寒,发热头痛,无汗恶风:或温热鼻塞清涕,泪出嚏喷。 防风 人参 炙草 天麻 前胡各二钱半 细辛 柴胡各一钱半 白茯苓 桔梗各二钱 枳壳麸炒,三钱半 川芎三钱 右为细末,每三岁以上抄一钱,水六分,薄荷两叶,同煎三两沸,通口服,无时。
红绵散 治伤风寒及夹惊,取汗。
麻黄去根节 全蝎炒 大黄纸裹煨熟切焙 炙甘草 白附子 苏木銼炒 生天麻各一分 右为细末,一岁下儿服一字,以上儿半钱,四五岁一钱,水一小盏,以绵少许裹药煎之,至绵红色,即去绵温服。
坯煎散 治伤风寒,夹惊潮发,头痛体热,咳嗽,手足冷。 麻黄去根节,半两 人参 茯苓 僵蚕去丝嘴 全蝎 天麻 白附 炙草各一分 朱砂二钱 川乌炮去皮尖,一钱半 右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水五分,坯子胭脂一豆大,薄荷两叶,葱白一寸,同煎至四分,放温服,不拘时。
千金丸 治伤寒伤风,夹惊夹食,取微利。 朱砂 腻粉各一钱 全蝎 白丁香各七个 麝香半钱 右为末,白饭和丸萝卜子大,薄荷汤下,一岁儿三丸,量大小加减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