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癎门

     天钓惊风

  孙真人曰:乘马远行,当沐浴更衣,然后方可近于婴儿,否则多为天吊急惊之疾。钱仲阳曰:步履粪秽之气,无使近于婴儿,令儿急惊风搐也。  天吊亦惊风之证,但天吊发时,头目仰视,惊风则无也。此由乳母过飧热毒,心肺生热,加以外感风邪所致,宜用九龙控涎散、钓藤散。热盛则保命丹,痰盛则抱龙丸。伛偻反张,外肾肿,尿如米泔,眼有红筋血点,乃寒气壅结,宜钓藤膏。
     痓痉

  痓与痉,亦惊风之类。痓者手足冰冷,痉者气身强直。痓痉本一病,当以阳刚阴柔别之。刚者有汗,柔者无汗。其证肢体强直,腰身反张,甚于风癎,大抵不治。
     癫癎

  惊风三发则为癎者,小儿恶病也。大人曰癫、小儿曰癎,其实一也。又曰十岁以上为癫,十岁以下为癎。  惊癎即急惊之证,但惊癎发时,仆地作声,醒时吐涎沫,急慢惊则不作声,不吐沫也。  癎者,卒然晕倒,目瞪流涎,神气郁勃,四肢搐搦,沉默昏愦,似死似生,其声恶叫,过后惺惺。  钱氏方有五癎,病关五脏,用五色丸。  治法惟以惊风食三种,阴阳二证,别而治之。  惊癎者,恐怖积惊而发,啼叫恍惚,宜定魄丸、沉香天麻汤。  风癎者,邪外袭,先屈手指如数物乃发,宜追风袪痰丸。  食痛者,乳食时遇惊停积,或成癖,或大便酸臭,宜紫霜丸。  始也身热抽掣啼叫,是为阳癎,易治,宜龙脑安神丸、清心滚痰丸。  始也身无热,手足清冷,不抽掣,不啼叫,是为阴癎,难治,宜五色丸引神归舍。  因急惊为癎,宜五癎丹。
  因慢惊成癎,取来复丹,薄荷泡汤化下一二丸,得利即愈。  又有胎中受惊成癎,宜烧丹丸。
  《内经》有云:厥成为癫疾。又曰:邪搏阳则为癫疾。风眩之病,起于心气不足,胸上蓄热,实痰热相感而动风,风心相乱则闷瞀,故谓风眩。  痰在膈闲,则眩微不仆,痰溢膈上,则眩甚仆倒于地而不知人,名之曰癫癎。大人曰癫,小儿曰癎,其实一也。又曰:仆倒不醒,皆由邪气逆上阳分,而乱于头中也。癫癎者,痰邪逆上也,痰邪逆上则头中气乱,气乱则脉道闭塞,孔窍不通,故耳不闻声,目不识人,而昏眩倒仆也。以其病在头巅,故曰巅疾。  癎有五:肝曰鸡,心曰马,脾曰牛,肺曰羊,肾曰猪,以病状偶类,故为名,其实痰火与惊三者而已。  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宜开痰镇心神。若神不守舍,狂言妄作,经年不愈,如心经蓄热,当清心除热。如痰迷心窍,当去痰宁心,宜大吐大下而愈。  凡癫癎仆时口中作声,将醒时吐涎沫,醒后又复发,时作时止而不休息。中风中寒中暑尸厥之类,则仆时无声,醒时无涎,后不再发。  癫者异常也,平日能言;癎则沉默,平日不言。癫则呻吟,甚则僵仆直视,心常不乐,言语无伦,如醉如痴。癎者,卒然晕倒,咬牙作声,吐涎沫,不醒人事,随后醒。醒胎癎宜烧丹丸。又具热脉浮为阳癎,宜妙香丸。身凉脉沉为阴癎,宜五生丸。肥人多痰,宜追风袪痰丸、加味寿星丸、引神归舍丹。瘦人火盛,宜清心滚痰丸、龙脑安神丸。痰迷心窍,宜金箔镇心丸、控涎丸。痰火俱盛者,宜甘遂散吐下之。因惊者,宜惊气丸、抱龙丸。因怒者,宜宁神导痰汤、当归龙荟丸。心脏虚损,气血不足,宜滋阴宁神汤、清心温胆汤、归神丹。妇人宜加味逍遥散、朱砂膏。五癎通治,宜龙脑安神丸、五癎丸、六珍丹、钱氏五色丸、育魂丹、丑宝丸、鸱头丸、活虎丹、蝙蝠散、矾丹丸。癎愈复发,宜断癎丹。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二十九

小儿惊癎门

    方

  龙胆汤 【《千金方》,下同】  治婴儿出腹,血脉盛实,寒热温壮,四肢惊掣,发热大吐哯者。若已能进哺,中食实不消,壮热及变蒸不解,中客人鬼气,并诸惊癎,方悉主之。十岁已下小儿皆服之。小儿龙胆汤第一,此是新出腹婴儿方。若日月长大者,以次依此为例。若必知客忤及有鬾气者,可加人参、当归,各加龙胆多少也。一百日儿加三铢,二百日儿加六铢,一岁儿加半两,余药皆准此耳。  龙胆 钓藤皮 柴胡 黄芩 桔梗 芍药 茯苓一作茯神 甘草各六铢 蜣螂二枚 大黄一两  右十味(口父)咀,以水一升,煮取五合为剂也。服之如后节度:儿生一日至七日,分一合为三服;儿生八日至十五日,分一合半为三服;儿生十六日至二十日,分二合为三服;儿生二十日至三十日,分三合为三服;儿生三十日至四十日,尽以五合为三服。皆得下即止,勿再服也。
  大黄汤 治少小风癎,积聚腹痛,夭矫二十五癎。  大黄 人参 细辛 干姜 当归 甘皮各三铢  右六味(口父)咀,以水一升,煮取四合,服如枣许,日三。
  白羊鲜汤 治小儿风癎,胸中有疾。  白羊鲜二铢 蚱蝉二枚 大黄四铢 甘草 钓藤皮 细辛各三铢 牛黄如大豆四枚 蛇蜕皮一寸  右八味(口父)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二合,分五服,日三。若服已尽而癎不断者,可更加大黄、钓藤各一铢,以水渍药半月,然后煮之。
  艾虎汤 治小儿惊,辟恶气,以此汤浴之。  艾一斤 虎头骨一枚
  右,以水三斗,煮为汤浴,但须浴即煮用之。
  茵芋圆 治少小有风癎,至长不除,或遇天阴节变便发动,食饮坚强亦发,百脉挛缩,行步不正,言语不便者,服之永不发。  茵芋叶 鉛丹熬 秦艽 钓藤皮炙 石膏 杜蘅 防葵各一两 菖蒲 黄芩各一两半 松萝半两 蜣螂十枚 甘草三两  右十二味为末,蜜丸如小豆大,三岁已下服五丸,三岁已上服七丸,五岁已上服十丸,十岁已上可至十五丸。
  镇心圆 治小儿惊癎百病,镇心气。  银屑十铢 水银二十铢 真牛胆黄六铢 紫石英 珍珠 防葵 铁精各四分 茯神 茯苓三分 远志 防己 白敛 雄黄 人参 芍药各二分 大黄六分  右十六味,先以水银和银屑如泥,别治诸药和丸,二岁儿如麻子二丸,随儿大小增之。一方无牛黄一味。
  丹参摩膏 治小儿惊癎发热。
  丹参 雷丸各半两 猪膏二两
  右同煎,七上七下,滤去津盛之,每以摩儿身上,日三次。
  双金散 【《直指方》】  治小儿天吊惊风。日久不下,眼见白睛,及角弓反张,声不出者。  大蜈蚣一条,去头足,酥炙,用竹刀批开,记定左右 麝香一钱,亦分左右各记明  右研末包定,每用左边者吹左鼻,右边者吹右鼻,各少许,不可过多。若眼犹未下,再吹些,须眼下乃止。
  神穴丹 【《灵苑方》】  治急惊风癎疾,天吊疳热等证。  紫色蛇黄四两,煅过 豮猪屎一两,小者泥固煅 铁粉一两 朱砂半两 麝香一钱  右为末,糯米糊丸芡子大,漆盘晒干,看之每丸有一小穴,故名神穴。每服一丸,薄荷酒化下,立苏。疳结,冷水化下。
  夺命散 【《汤氏婴儿宝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痰涎壅塞咽喉,命在须臾,服此坠下风痰,乃治惊利痰之圣药也。  真礞石一两 焰硝半两
  右同煅过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急惊痰热者,薄荷荆芥汤,入生蜜调下。慢惊脾虚者,木香汤入熟蜜调下。按礞石、焰硝利痰虽有奇功,若因脾胃虚弱而致者,非所宜也。 王肯堂曰:此药大能控风涎。不问急慢惊风,痰潮壅盛,塞于咽喉,其响如潮,名曰潮涎,百药不能过咽,命在须臾,但先用此药入喉,痰即坠下,功有万全,夺天地之造化也。又曰:急惊风痰壅上,身热如火,用生薄荷自然汁入蜜调微温服之,良久,其药自裹痰坠下,从大便出如稠涕胶粘,乃药之功也;次服过热袪风截惊等药。慢惊风亦以痰涎潮上,塞住咽喉,药食俱不能入,医者技穷势迫,以待其尽,但用此药,以青州白丸百研为末,煎如稀糊,熟蜜调下,其涎即坠入腹;次服花蛇、川乌、全蝎、蜈蚣等药。
  万金散 【《望惠方》,下同】  治小儿急惊。  蜈蚣一条,全者去足炙为末 丹砂 轻粉各等分  右研匀,阴阳乳汁和丸菉豆大,每岁一丸。
  返魂丹 治小儿慢惊及天吊夜啼。
  蝙蝠一枚,去肠翅,炙黄焦 人中白干 全蝎焙 麝香各一分  右为末,炼蜜为丸菉豆大,每服乳汁下三丸。
  不惊丸陈文中小儿方 治小儿惊风吐逆作搐,痰涎壅塞,手足掣瘲,眼睛邪视。  枳壳去穰麸炒 淡豆豉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一钱,甚者二钱。急惊薄荷自然汁下。慢惊荆芥汤入酒三五点,日三服。
  中分散 【《普济方》,下同】  治小儿惊风定搐。  螳螂一个 蜥蜴一条 赤足蜈蚣一条,各中分之,随左右研末,记定,男用左,女用右  右每以一字吹鼻内搐之,吹左即左定,吹右即右定也。
  醒脾散 治小儿慢脾惊风。
  马芹子 丁香 白僵蚕
  右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炙橘皮煎汤下之。
  活脾散 治小儿慢脾惊风。
  羊屎二十一粒 炮丁香一百粒 胡椒五十粒 共为末,每服半钱,用六年东日照处壁土煎汤调下。
  乳香丸 治小儿慢惊风,心神闷乱烦懊,筋脉拘急,胃虚虫动,反折啼叫。  乳香半钱 胡粉二钱,研匀 白颈蚯蚓去土捣烂 共和为丸麻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五丸,葱白煎汤下。
  苏合香丸 【《惠民和剂局方》】  治小儿惊癎客忤。  白朮 香附子 青木香 白檀香 沉香 丁香 麝香 荜拨 诃梨勒煨去核 朱砂 犀屑各二两 龙脑 熏陆香 苏合油各一两 安息香末二两,以无灰酒熬成膏,入苏合油内 为末,以香膏加炼蜜和成剂,蜡纸包收。每服旋丸梧子大,早朝取井华水,温冷任意化服,每服一丸。
  抱龙丸 【《全幼心鉴》,下同】  小儿风痰热毒壅滞,凉心压惊。  牛胆南星一两 薄荷十片 丹砂钱半 龙脑 麝香各一字  右研末,炼蜜丸芡子大,每服一丸,竹叶汤化下。
  肥儿丸 治婴孩惊喑风后,失喑不能言。  芜荑炒 神曲炒 麦芽炒 黄连炒,各一钱  右为末,猪胆汁打糊丸黍米大,每服十丸,木通汤下。黄连能去心窍恶血。
  坠痰丸 【《卫生宝鉴》】  治小儿风癎痰迷。  天南星九蒸九晒
  右为末,姜汁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人参汤下,石菖蒲麦冬汤亦可。经验方曰:小儿惊风用坠涎散。天南星一两重一个,换酒浸七伏时取出,安新瓦上,周回炭火炙裂,合湿地出火。每为末,入朱砂一分,每服半钱,荆芥汤调下,每日空心一服,午时一服。
  泻青丸 【《小儿直诀》,下同】  治肝经实热。急惊搐搦。  羌活按壬乙同归一治也 大黄泻诸实热 川芎入手足厥阴,辛以缓肝 山栀仁泻心火,实泻其子 龙胆草炒,益肝胆气止惊 当归入足厥阴藏血 防风各等分  右为末,炼蜜丸芡实大,每服半丸,煎竹叶汤入砂糖化下。一方加甘草、芍药。一方无当归。薛己曰:前方足厥阴肝经,解散肌邪,疏通内脏之热,苦寒药也。若大便秘结,烦渴饮冷,饮食如常,属形病俱实,宜用此泻之。若大便调和,烦渴饮冷,目淡青色。属病气实而形气虚,宜用抑青丸平之。若大便不实,作渴饮汤,饮食少思,肢体倦怠,属形病俱虚,宜用地黄丸补之。若肝经血虚生风,先用四物汤加钓藤钩以生肝血,继用四君子汤以补脾土。若因肝经血燥生痰,用地黄丸生肾水,益肝血。若土不能培木,用四君子汤加当归以补中,用地黄丸以滋肾。若因肺金克肝木,用六君子汤加芍药、木香,实脾土以平肺金。若因心虚夺母之气,或肾水虚不能生肝木者,并用地黄丸主之。若屡服峻剂而脾胃虚寒者,必用六君子汤加丁香、木香,补脾胃以培阳气。若因乳母恚怒,肝火妄动,致儿为患者,每服加味小柴胡汤。若因乳母肝脾血虚发热,致儿为患者,母服加味逍遥散,子亦服数滴。《得效方》曰:一名凉肝丸。肝主风,宜先凉肝而风自退。
  抑青丸
  即前方去山栀、大黄。

  抑肝散 治肝经虚热发搐,或发热咬牙,或惊悸寒热,或木乘土而呕吐痰涎,腹膨少食,睡卧不安。  软柴胡五分。入少阳厥阴泻肝火,须用黄连佐之 川芎八分 当归 白朮炒 茯苓保心惊悸 钓藤钩各一钱。主寒热十二惊癎客忤胎风 甘草三分  右水煎,子母同服。

  泻心散 治心经实热,泻丁心。
  黄连一两,去须
  右为末,每服五分,临卧温水化下。海藏曰:易老单方泻心汤出于此,乃实邪也。实则泻其子。薛己曰:按前证若叫哭发热,作渴饮水,抽搐有力,仰面而睡者,属心经实热,宜用泻心汤或导赤散。若发热饮汤,抽搐乏力,惊窜咬牙,合面而睡者,属心经虚热,用补心散。若咳嗽面赤,壮热饮水,肺乘心也,用泻白散。若头摇目札,身热抽搐,肝乘心也,用柴胡清肝散。若合目昏睡,泄泻身热,脾乘心也,用泻黄散。若窜视惊悸,咬牙足热,肾乘心也,用安神丸。若因乳母致证,亦用前药以治其母。
  导赤散 治小肠实热,小便秘赤,泻丙小肠。  生地心小肠药 木通利小肠热,故导赤也 甘草炙,各等分,生用泻心火  右为末,每服一钱,入淡竹叶凉心经,水煎。一方加黄芩、赤芍药、羌活、灯心煎。一方不用甘草用黄芩。薛己曰:按泻心汤、导赤散,泻心小肠实火之剂。盖心为脾母,脾为心子。然心既病则脾土益虚矣,用者审之。味此说当保脾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