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胎前门

    儒门事亲 【元 张从政】

     子瘖

  妇人童身九月而喑哑不言者,是胞之络脉不相续也。故经曰无治也。然虽有是言,不若煎玉烛散二两,水半碗同煎至七分,去滓,入蜜少许,放温,时时呷之。令肺火下降,肺金自清,则声复出,肺主声音故也。
    丹溪心法 【元 朱震亨】

     金匮当归散论

  妇人有孕则碍脾,运化迟而生湿,湿而生热。古人用白朮、黄芩为安胎之圣药,盖白朮补脾燥湿,黄芩清热故也。况妊娠赖血培养,此方有当归、川芎、芍药,以补血尤为备也。服此药则易产,所生男女兼无胎毒,则痘疹亦稀,无病易育,而聪明智慧不假言矣。累试累验。
     调治法

  凡妊娠调理,以四物去地黄加白朮、黄芩为末,常服甚效。  产前当清热养血。
  产妇因火动胎逆,上作喘急者,急用条芩、香附之类为末调下。  堕胎乃气虚血热,黄芩安胎,乃上中二焦药,能降火下行。  益母草即茺蔚子,治产前产后诸病,能行血养血,难产可煎作膏。地黄膏、牛膝膏皆可用。  怀妊爱物乃一脏之虚,假如肝脏之虚,肝气止能生胎,无余用也。又云:不能荣其肝,肝虚故爱酸物。  产前安胎,白朮、黄芩为妙药也。条芩,安胎圣药也。俗人不知,以为寒而不敢用,反谓温热之药可养胎。殊不知产前宜清热,令血循经而不妄行,故能养胎。  胎热将临月,以三补丸加炒香附、炒白芍蒸饼为丸服。抑热以三补丸,用地黄膏丸。  有孕八九个月,必用顺气,须用枳壳、紫苏梗。  胎前病痉,多由风寒湿乘虚而感,皆从太阳经治之。  天行不息,所以生生而无穷。茺蔚子活血行气,有补阴之妙,命名益母,以其行中有补也。故曰胎前无滞,产后无虚。  安胎用黄芩,必取细挺沉实置之水中不浮起者为佳。  胎漏属气虚有热,用四物汤加阿胶珠、白朮、条芩、香附、砂仁,加糯米,白水煎服。  妇人怀胎,亦有气遏水道而虚肿者,此但顺气安脾,饮食无阻,既产而肿自消。  凡妇人胎前诸疾,只须以四物汤为主,看证加减调治。如觉腹中烦闷,口苦厌食,不问月数多少,本方加白朮、条芩、砂仁煎服。如五六个月后,胎动不安,或逆抢逼心,本方加阿胶、艾叶、砂仁、枳壳、条芩、白朮、野苎根,入金银同煎服。如气血虚心烦,脉虚大无力,或怔忡手颤,及时有微热,本方加人参、白朮、黄芩、甘草、酸枣仁、远志、麦门冬、地骨皮等药。如五六个月前无故下血,或因事下血,本方加条芩、白朮、甘草、白芷、茅根、地榆、桑寄生之类。如七八个月前后,面耳及四肢浮肿,本方加茯苓、泽泻、白朮、条芩、炒栀子、厚朴、甘草梢、麦门冬之类。如孕中忽然口噤吐沫,不省人事,言语错乱,本方合二陈汤加麦冬、竹茹、远志、石菖蒲之类。如感冒风寒,头痛发热,或身体疼痛,本方合小柴胡汤,或更加细辛、白芷、防风、羌活等药。如二三个月内,呕吐恶心,不纳饮食,谓之恶阻,本方去地黄加陈皮、半夏、砂仁、神曲、藿香、麦芽、苍朮、白朮之类。或因事动胎,致胎不安,动撞不已,及下血欲堕,本方加人参、白朮、白茯苓、条芩、白芷、桑寄生、砂仁、阿胶珠、甘草等药。或时有白浊白带,本方加白茯苓、陈皮、苍朮、半夏、神曲、牡蛎、龙骨之类。如无故腹痛泻利清水,或发热胎动不安,本方加白朮、茯苓、猪苓、泽泻、苍朮、诃子、陈皮、砂仁、神曲、干姜之类。  怀孕者脉主洪数,若胎前脉细小濇弱者死。
    格致余论 【元 朱震亨】

     胎堕

  阳施阴化,胎孕乃成。血气虚损,不足荣养,其胎自堕。或劳怒伤情,内火便动,亦能动胎。推原其本,皆因于热火能消物,造化自然。《病源》乃谓风冷伤于子脏而堕,此未得病情者也。予见贾氏妇但有孕至三个月左右必堕,诊其脉,左手大而无力,重取则濇,如其少血也。以其妙年,只补中气,使血自荣。时正初夏,教以浓煎白朮汤,下黄芩末一钱,服三四十贴,遂得保全而生。因而思之,堕于内热而虚者,于理为多。曰热曰虚,当分轻重,好生之工,幸毋轻视。
     转胞

  转胞病,胎妇之禀受弱者,忧闷多者,性急躁者,食味厚者,大率有之。古方皆用滑利疏导药,鲜有应效。因思胞为胎所堕,展在一边,胞系了戾不通耳。胎若举起,悬在中央,胞系得疏,水道自行。然胎之坠下,必有其由。一日,吴宅宠人患此,脉之两手似濇,重取则弦,然左手稍和。余曰:此得之忧患。濇为血少气多,弦为有饮。血少则胞弱而不能自举,气多有饮,中焦不清而溢,此胞之所以避而就下,故坠。遂以四物汤加参、朮、半夏、陈处、生甘草、生姜,空心饮,随以指探喉中,吐出药汁,俟少顷气足,又与一贴;次早亦然。如是与八贴而安。此法未为的确,恐偶中耳。后又历用数人,亦效,未知果如何耶?仲景云:妇人本肥盛且举自满全,羸瘦且举空减,胞系了戾亦致胞转。其义未详,必有能知之者。
    医垒元戎 【元 王海藏】

     诸六合汤法

  若血虚而腹痛,微汗而恶风,四物汤加肉桂,谓之腹痛六合。若风眩运,如秦艽、羌活,谓之风六合。若气虚弱,起则无力,恇然而倒,如厚朴、陈皮,谓之气六合。若发热而烦,不能睡卧者,加黄连、栀子,谓之热六合。若虚寒,脉微自汗,气难布息,清便自调,如干姜、附子,谓之寒六合。若中湿,身沉重无力,身凉微汗,如白朮、茯苓,谓之湿六合。  若妇人筋骨肢节痛,及头痛脉弦,憎寒如疟,宜治风六合,用四物汤四两,防风、羌活各一两。  若血气上冲心腹,肋下满闷,宜治气六合,用四物汤四两,木香、槟榔各一两。  若脐下虚冷,腹痛及腰脊节间闷痛小腹痛者,宜延胡六合,用四物汤四两,延胡、苦楝各一两,碎炒焦。  若气充经脉,故月事频,并脐下多痛,宜芍药六合,用四物汤四两,芍药一两。  若经事欲行,脐腹绞痛,临经痛者,血濇也,宜八物汤,用四物汤四两,延胡、苦楝碎炒焦、槟榔、木香各一两。  若经水过多,别无余证,宜黄芩六合,用四物汤四两,黄芩、白朮各一两。  若经水濇少,宜四物汤内加葵花煎,又加红花、血见愁。若虚劳气弱,咳嗽喘满,宜厚朴六合,用四物汤四两,厚朴姜制一两,枳实麸炒半两。  若妇人伤寒汗下后,饮食减少血虚者,宜八物汤,用四物汤四两,黄芪、甘草、茯苓、白朮各一两。  若妊娠伤寒中风,表虚自汗,头痛项强,身热恶寒,脉浮而弱,太阳经病,宜表虚六合扬,用四物汤四两,桂枝、地骨皮各七钱。  若妊娠伤寒,头痛身热无汗,脉浮紧,太阳经病,宜表实六合扬,用四物汤四两,麻黄、细辛各半两。  若妊娠伤寒,中风湿之气,肢节烦疼,脉浮而热,头痛,太阳标病也,宜风湿六合汤,用四物汤四两,防风、苍朮制各七钱。  若妊娠伤寒,下后过经不愈,温毒发斑如锦文,宜升麻六合汤,用四物汤四两,升麻、连翘各七钱。  若妊娠伤寒,胸胁满痛而脉弦,少阳也,宜柴胡六合扬,用四物汤四两,柴胡、黄芩各七钱。  若妊娠伤寒,大便硬,小便赤,气满而脉沉数,阳明太阳本病也,急下之,宜大黄六合汤,用四物汤四两,大黄半两,桃仁十个去皮尖麸炒。  若妊娠伤寒汗下后,咳嗽不止者,宜人参六合汤,用四物汤四两,人参、五味子各五钱。  若妊娠伤寒汗下后,虚痞胀满者,阳明本虚也,宜厚朴六合扬,用四物汤四两,厚朴、枳实麸炒各半两。  若妊娠伤寒汗下后不得眠者,宜栀子六合汤,用四物汤四两,栀子、黄芩各半两。  若妊娠伤寒,身热大渴,蒸蒸而烦,脉长而大者,宜石膏六合汤,用四物汤四两,石膏、知母各半两。  若妊娠伤寒,小便不利,太阳本病,宜茯苓六合汤,用四物汤四两,茯苓、泽泻各半两。  若妊娠伤寒太阳本病,小便赤如血状者,宜琥珀六合汤,用四物汤四两,琥珀、茯苓各半两。  若妊娠伤寒汗下后,滑血不止,胎气损者,宜胶、艾各半两,一方加甘草同上。一方加干姜、甘草、黄芪。  若妊娠伤寒,四肢拘急,身凉微汗,腹中痛,脉沉而迟,少阴病也,宜附子六合汤,用四物汤四两,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各半两。  若赤白带下,宜香桂六合汤,用四物汤四两,肉桂、香附子各半两。  若妊娠伤寒,畜血证,不宜堕胎药下之,宜四物大黄汤下之,用四物汤加生地黄、酒浸大黄主之。  若虚热病,四物与参苏饮相合,名补心汤主之。  若四肢肿痛,不能举动,四物苍朮各半汤主之。  若治燥结,四物与调胃承气汤各半,为玉烛散。  若流湿润燥,宜四物理中各半汤。
  若保胎气,令人有子,四物与缩砂四君子汤各半,名八珍汤。若热与血相搏,口舌干渴饮水,如(艹舌)蒌、麦门冬。若腹中剌痛,恶物不下,如当归、芍药。若血崩者,加生地黄、蒲黄、黄芩。若头昏项强者,加柴胡、黄芩。若因热生风者,加川芎、柴胡、防风。若脏秘濇者,加大黄、桃仁。若滑濇者,加官桂、附子。若呕者,加白朮、人参、生姜。若大渴者,加知母、石膏。若发寒热者,如干生姜、牡丹皮、芍药、柴胡。若水停心下微吐逆者,加猪苓、茯苓、防己。若虚寒似伤寒者,加人参、柴胡、防风。若产妇诸证各随六经,以四物与仲景药各半服之,其效如神。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八十六
   妇人胎前门

    证治要诀 【明 戴思恭】

     恶阻

  胎前恶阻,见食呕吐,喜啖酸物,多卧少起,俗谓之病儿。盖其人宿有痰饮,血壅遏而不行,故饮随气上,停滞肝经,肝之味酸,则必喜啖酸物。金克木,以辛胜之,小半夏茯苓汤,甚者二陈汤。若呕吐不食,心虚烦闷,宜橘苏饮加竹茹指大。有服热药,致膈闷热成疾,宜蒲黄散、荷叶散。
     转胞子淋不同

  转胞之说,诸论有之。以胎渐长,且近下逼近于胞,胞为所逼而侧,令人数泄,故名转胞。胞即膀胱也。然子淋与转胎相类,但小便频数,点滴而痛为子淋,频数出少而不痛为转胞,间有微痛,终是与淋不同,并宜生料五苓散加阿胶一钱,更于胎前诸方求之。五味子八味圆加当归,亦治转胞。或更加车前子一味。发灰汤尤好。
    明医杂着 【明 王纶】

     论半产调护法

  妇人半产,多在三个月及五月七月,除跌扑损伤不拘外,若前次三个月而堕,则下次必如期复然。盖先于此时受伤,故后至期必应,乘其虚也。遇有半产者,产后须多服养气血固胎元之药以补其虚损。下次有胎,先于两个半月后,即用固胎药十数服,以防三月之堕;至四个半月后。再服八九服。防过五月,又至六个半月后,再服以防七月。及至九个月内,服丹溪达生散十数服,可保无虞。其有连堕数次,胎元损甚者,服药须多且久,则可以留。方用四物汤加白朮、人参、陈皮、茯苓、甘草、阿胶、艾叶、条芩,多气加香附、砂仁,有痰加姜、制半夏。调理妊娠,在于清热养血,条实黄芩为安胎圣药,清热故也,暑月宜加用之。养胎全在脾胃,譬如钟悬于梁,梁软则钟下坠,折则堕矣。故白朮补脾为安胎君药。若因气恼致胎不安者,宜用川芎、陈皮、茯苓、甘草,多加砂仁,少佐木香以行气。
    医学入门 【明 李梴】

     胎前宜清热养血

  妇人无病,月事时下,乃能受孕。气血充实,则可保十月分娩,子母无虞。若冲任不充,偶然受孕,气血不足荣养其胎,宜预服八珍汤,补养气血以防之,免其坠堕。或原有热而后受孕,或孕后挟热,及七情劳役动火,轻则胎动不安,重则遇三五七阳月必堕,火能消物故也,宜安胎丸常服以清其热,热清则血循经而不妄行,所以养胎也。谚云:胎前不宜热,良有以哉!
     逐月依经调治

  各经气血多少虚实不调,则胎孕不安,逐月依经调之,免堕胎患,大忌男女交合。
     逐月胎脉所主

  夫人之有生也,母之血室方开,父之精潮适至,阴幕既翕,如布袋绞纽。而精血乘冲气,自然旋转不息,如蜣琅之滚粪吞啖,含受成胎,团圆璇玑,九日一息不停,然后阴阳大定,元黄相包,外似缠丝玛瑙,其中自成一窍,空洞虚圆,与鸡子黄中一穴相似,而团圆之外气,自凝结为胎衣,初薄渐厚,如彼米饮豆浆面上自结一皮,中窍日生,从无入有。精血日化,从有入无、九日之后,次九又九凡二十七日,即成一月之数,窍自然凝成一粒,如露珠然,乃太极动而生阳,天一生水,谓之胚,足厥阴脉所主也。此月经闭无潮无痛,饮食稍异平日,不可触犯,及轻率服药。  又三九二十七日,即二月数也。此露珠变成赤色如桃花瓣子,乃太极静而生阴,地二生火,谓之腪,足少阳脉所主也。此月腹中或动或不动,犹可狐疑;或吐逆思酸,名曰恶阻,有孕明矣。或偏嗜一物,乃一脏之虚。如爱酸物,乃肝脏止能养胎而虚也。二三个月间,忽心腹痛不安者,用当归三钱,阿胶、甘草各三钱,葱四茎煎服。  又三九二十七日,即三月数。百日间,变成男女形影,如清鼻涕中,有白绒相似,以成人形,鼻与雌雄二器,先就分明,其诸全体,隐然可悉,斯谓之胎,乃太极之干道成男,坤道成女,手厥阴脉相火所主。胎最易动,古芩朮汤或为丸频服最妙。如无恶阻等证,胎有可疑者,用验胎法,以川芎为末一钱,五更艾汤调服,服后腹中不觉动者则为经病,如觉微动者则为有孕。或因惊恐坠堕,胎气不和,转动不能,脐腹疼痛者,温酒调下二钱,加当归尤妙。如胎不安,及腰背痛不可忍者,古杜续丸。  四月男女已分,始受水精以成血脉,形象具,六腑顺成,手少阳脉所主。多心腹膨胀,饮食难消,甚者用平胃散换白朮加香附、乌药、大腹皮。如因惊怒,动胎下坠,小腹痛引腰胁,小便疼痛下血者,安胎当归汤。四五个月,忽心腹(疒丂)痛者,用大枣十四枚炒黑,盐一钱烧赤为末,取一撮,酒调服之立愈。  五月始受火精以成阴阳之气,筋骨四肢已成,毛发始生,足太阴脉所主。  六月始受金精以成筋。口目皆成,足阳明脉所主。五六月胎不安者,安胎饮、固胎饮选用。  七月始受木精以成骨,皮毛已成,游其魂能动左手,手太阴脉所主。如胎气不安常处者,亦名阻病,宜旋覆花散。  八月始受土精以成皮肤,形骸渐长,九窍皆成,游其魄能动右手,手阳明脉所主。如胎不安者,单砂仁略炒为末,米饮下,止痛行气甚捷,但非八九个月内不可多服。如胎肥大者,束胎丸。  九月始受石精以成皮毛,百节毕备,三转其身,足少阴脉所主。  十且受气足,五脏六腕齐通,纳天地气于丹田,使关节人神皆备,足太阳脉所主。惟手少阴、太阳二经无所专主者,以君主之官无为而已。此两月素难产者,达生散;素肥盛及奉养安逸太过者,枳壳散;素怯弱者,益母救生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