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经脉门

     论室女经事

  女子十四,冲任盛而月事下,必近二十,方可匹配,可见阴气之难成也。或恣食咸酸煎炒热燥,以致气血上壅不通者,红花当归散、紫葳散、单大黄膏。如踰年未嫁。或年未及而思男,思伤心血,火炎脾亏,肺烁肾枯而血闭成痨者,十分难治。宜四物加黄芩、柴胡,或逍遥散加炒山栀、芩、连,以养血凉血降火,或肾气丸加子芩、红花养阴;柏子仁丸亦妙。因怒逆者,四制香附丸加黄芩、生地。因惊者,抱胆丸。经绝不通者,瓦松散。
     论寡妇经事

  寡妇郁闷百端,或慕夫不能顿忘,或门户不能支持,或望子孙昌盛,心火无时不起,如之饮食厚味,遂成痰火。其证恶风体倦,乍寒乍热,面赤心烦。或时自汗,汗脉弦长,当抑肝之阴气,柴胡抑肝汤、抑阴地黄丸、越鞠丸。如贫苦淡食者,四制香附九主之。有每日上午神思昏愦,怕见明处,恶闻人声,至午后方可;及头昏腹痛惊惕、稍涉劳动,与月经来时,其证尤剧,此不得遂志之故也,宜清神养荣,四物汤加人参、茯神、陈皮、柴胡、羌活、甘草、香附。
     虫证经闭

  妇人经闭腹大,仅一月间便能动作,乃至过期不产,或有腹痛,此必虫证,雄砂丸或万应丸主之。
     性行

  妇人性行和者,经调易浃;性行妒者,月水不匀。
     隐曲不利

  女子月事不行,亦谓之隐曲不利。

     命门男女有别

  男以此而藏精,女以此而系胞胎。男子以气为主,坎水用事,故蒸气为精而色白;如带火者,精亦能红。女子以血为主,离火用事,故血盈为经而色红;如挟痰气者,经亦能白。
     血室男女之别

  男子血室,无积而不满;女人血室,有积而溢下为月经。
     脉法

  浮濇,胁满经不利。
   【此论肝脉也。濇主肝血虚少,胁肋胀满,血凝气滞,月经不利。】  浮绝,伤精与闭经。
   【此论肾脉也。见此脉者,男子失精,妇人月经不调或闭。】  经病前后,脉软如常。寸关虽调,尺绝痛肠。沉缓下弱,来多要防。微虚不利,间月何妨!浮沉一止,或微迟濇。居经三月,气血不刚。三月以上,经闭难当。心脾病发,阙伏寸浮。心事不足,左寸沉结。   【凡妇人脉比男子更濡弱者,常也。脉如常,虽月经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一月未来者,亦不成经病。惟寸关如常,尺绝不至,或至亦弱小者,小腹肠胃有积痛,上抢心,月水不利;若沉而缓者,下虚,月经来多;反微虚不利不汗出者,其经二月必来,俗云间月。若三部浮沉一止,寸关微濇,微则胃气虚,濇则津血不足,尺微而迟,微则无津,退则阴中寒,此为居经。三月一来,虽来或血渐少而后不通,曾堕胎及产多者,谓之血枯。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盖原心事不足,以致脾不磨食,故肺金失养,不能下生臂水,血益日枯。初时参前参后,淋漓无时;脾胃衰甚,变为溏泄身肿;失治甚为症瘕痨瘵。】  肾脉沉微,气虚也,女子崩带,经脉不调。
     诊病问经水

  经或参前为血热;或参后为血虚;或当经行时有外感,经尽则散,不可妄药,以致有犯血海。  经闭或兼潮热,或兼咳泄,或兼失血,或兼白带,能饮食则血易调而诸证自除,饮食渐减渐瘦者危。
     热入血室成结胸

  仲景伤寒不分男女,但妇人以血为主。血室即冲脉血海也。如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则明了,夜则讝语如见鬼状,经行尽则热随血散,不治自愈。如经尽热退身凉,胸满如结胸,或讝语者,乃邪气结于胸胁,按之痛者,亦谓之血结胸,宜海蛤散、桂枝红花汤。  妇人伤寒,寒热似疟,经水适断者,亦名热入血室,其血必结而不行,小柴胡汤或黄龙汤加牡丹皮、桃仁。妇人此证最多,切忌汗下。若见喜忘如狂,腹满泉清,当以淋血法治之,又不可拘于不下也。然男女均有此血海,在男子血室得热,则必妄行,多为下血讝语头汗,见阳明证为异耳。男子由阳明而伤,妇人随经而入。
    本草纲目 【明 李时珍】

     论月水

  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信、月水、月经。经者,常也,有常轨也。天癸者,天一生水也。邪术家谓之红铅,谬名也。女人之经,一月一行,其常也。或先或后,或通或塞,其病也。复有变常,而古人并未言及者,不可不知。有行期只吐血衄血或眼目出血者。是谓逆行。有三月一行者,有一生不行而受胎者,是谓暗经。有受胎之后,月月行经而产子者,是谓盛胎,俗名垢胎。有受胎数月,血忽大下而胎不陨者,是谓漏胎。此虽以气血有余不足言,而亦异于常矣。  女子二七天癸至,七七天癸绝,其常也。有女年十二、十三而天癸至产子,如《褚记室》所载平江苏建卿女十二受孕者。有妇年五十、六十而天癸不断产子,如《辽史》所载亟普妻六十余生二男一女者,此又异常之尤者也。医者之于此类,亦宜留心。  女子入月,恶液腥秽,故君子远之,为其不洁,能损阳生病也。煎膏治药、出痘持戒、修炼性合者,皆避忌之,以此也。《博物志》云:扶南国有奇术,能令刀斫不入,惟以月水涂刀便死。此是秽液,坏人神气,故合药忌触之。此说甚为有据。今有方士邪术鼓弄愚人,以法取童女初行经水服食,谓之先天红铅。巧立名色,多方配合,谓《参同契》之金华,《悟真篇》之首经,皆此物也。愚人信之,吞咽秽滓,以为秘方,往往发出丹(疒轸),殊可叹息。故萧了真金丹诗云:一等旁门性好淫,强阳复去采他阴。口含天癸称为药,似恁洳沮枉用心。观此可以悟矣。  妇人经闭,有有余不足二证。有余者血滞,不足者肝伤。《素问》云:年少时有所大脱血,或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治之以鰞鲗骨四,藘茹一。此正血闭不足之病也。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八十二

妇人经脉门

    证治准绳 【明 王肯堂】

     月水愆期辨污血有无法

  仲景治带下月水不利,小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用土瓜根散主之。土瓜根散,乃破坚下血之剂,观此则经不及期,有因污血者矣。前论所未及也。然欲知污血,须以小腹满痛与不满痛别之。
     论东垣洁古治血枯法

  东垣、洁古治血枯之法,皆主于补血泻火。补血者,四物之类。泻火者,东垣分上中下:火在中则善食消渴,治以调胃承气之类;火在下,则大小便秘濇,治以玉烛之类,玉烛者四物与调胃承气等分也;火在上则得于劳心,治以芩、连及三和之类,三和者四物、凉膈、当归等分也。洁古谓先服降心火之剂者,盖亦芩、连、三和、玉烛之类;后服五补卫生者,亦补气之剂也。
     经行紫黑

  外邪初感,人经必痛,或不痛者,久则郁而变热矣。且寒则凝,既行而紫黑,非寒也。
     经行身痛

  经水者,行气血,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气血盛,阴阳和,则形体通。或外亏卫气之充养,内乏荣血之灌溉,血气不足,经候欲行,身体先痛也。
     过期不止

  《产宝》云:男子生于寅,寅属木,阳中有阴,故男子得八数。女子生于申,申属金,阴中有阳,女子得七数。男以气为主,八八则卦数已尽,尽则阳精痿。女以血为主,七七则卦数已终,终则经水绝,任冲脉虚衰,天癸绝,地道不通而无子矣。或劳伤过度,喜怒不时,经脉衰微之际,又为邪气攻冲,所以当止不止而崩下也。
    妇人秘科 【明 万全】

     总赋

  阴阳异质,男女殊科。特立专门之证治,以救在室之沉疴。月事时下兮,如潮汐之应期;血海常满兮,似江汉之流波。谓之无病,可以勿药。或不及期而先来兮,气有余而血易亏,或过期而后来兮,气不足而血本弱。花气淡淡兮,由血室之水虚;桃浪紫色兮,被胞户之火灼。经未行而腹痛兮,气滞血濇而可调;经已行而腹痛兮,和气养血而勿错。或一月再行兮,邪火迫而气血不藏;或数月而一行兮,元气亏而生化不多。是皆损真之证,贵在调和治之。满而不泄兮为经闭,为血枯,为症瘕;泄而不满兮,为崩中,为带下,为漏浊。常满者恶其中满,常泄者虑其气脱。脉惟喜于芤濇,诊切忌乎洪数。或隐忍而病盛兮,愚妇自速其亡。妄攻补而病增兮,庸医反助其虐。
     总论

  按经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冲任脉盛,月事以时下,乃有子。故得其常候者为无病,不可妄投调经之剂。苟或不及期而经先行者,或过期而经后行者,或十月而经再行者,或数月而经一行者,或经闭不行者,或崩者,或漏下者,此皆失其常候,不可不调也。大抵调治之法,热则清之,冷则温之,虚则补之,滞则行之,滑则固之,下陷则举之。对证施治,以平为期。如芩、连、栀、柏,清经之药也;姜、桂、丁、附,温经之药也;参、朮、归、茯,补虚之药也;川芎、香附、青皮、延胡,行滞之药也;牡蛎、赤石脂、棕榈灰、侧柏叶,固精之药也;升麻、柴胡、荆芥、白芷,升举之药也。随其证而用之,鲜有不效者矣。
     经候不调有三

  妇人经候不调有三:一曰脾虚,二曰冲任损伤,三曰脂痰凝塞。治病之工,不可不审。脾胃虚弱者: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女子不月。夫二阳者,阳明胃也。胃主受纳五谷,长养血气,灌溉脏腑,流行经隧,乃水谷之海,血气之母也。惟忧愁思虑则伤心,心气受伤,脾气失养、郁结不通,腐化不行,胃虽能受,而所谓长养灌溉流行者,皆失其令矣。故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气日渐耗,血日渐少,斯有血枯血闭及血少色淡、过期始行、数月一行之病。冲任损伤者:经曰:聚以嘘之,血以濡之。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也。女手之性,执拗偏急,忿怒妒忌,以伤肝气,肝为血海,冲任之系,冲任失守,血气妄行也。又褚氏曰:女子血未行而强合,以动其血,则他日有难名之疾。故女未及二七天癸之期而男子强与之合,或于月事适来未断之时而男子纵欲不已,冲任内伤,血海不固,由斯二者为崩为漏,有一月再行不及期而行者矣。脂痰凝塞者:盖妇女之身,内而肠胃开通,无所阻塞,外而经隧流利,无所凝滞,则血气和畅,经水应期。惟彼肥硕者,膏脂充满,元室之户不开,挟痰者痰涎壅滞,血海之波不流,故有过期而经始行,或数月而经一行,及为浊、为带、为经闭、为无子之病。
     先期经行治法

  如德性温和,素无他疾者,责其血盛且有热也,用归身、川芎、赤芍、生地、知母、麦冬、地骨皮、甘草之属。  如性急躁,多怒多妒者,责其气血俱热,且有郁也,用归身、川芎、白芍、生地、炒条芩、炒黄连、童便浸香附、生甘草之属。  如形瘦素无他疾者,责其血热也,用四物加炒芩连、赤芍药、生甘草之属,兼服三补丸和之。  如形瘦素多疾且热者,责其冲任内伤也,用归身、白芍、熟地、人参、知母、麦冬、川芎、炙甘草、姜、枣之属、更宜常服地黄丸。  如曾误服辛热媛宫之药,责其冲任伏火也,用归身、川芎、赤芍、生地、黄蘗、知母、木通、生甘草之属。  如形肥多痰多郁者,责其血虚气热也,用归身、川芎、姜汁浸生地、滚水泡半夏、白茯苓、生甘草、炒条芩、童便浸香附、炒黄连、生姜之属。
     后期经行治法

  如德性温和,素无疾者,责其气处血少也,用四物、四君、姜、枣之属。  如性急躁,多怒多妒者,责其气逆血少也,用四物、四君加青皮、童便浸香附之类,兼常服苍莎丸以调之。  如形瘦素无他疾者,责其气血俱不足也,用十全大补、姜、枣之属。  如形瘦食少者,责其脾胃虚弱,气血衰少也,用异功散加当归川芎汤主之,兼服地黄丸。  如肥人及饮食过多之人,责其湿痰壅滞,躯肢迫寒也,用六君子加归芎汤主之,兼服苍莎丸。  如素多痰者,责其脾胃虚损,气血失养也,用参朮大补丸、地黄丸之类。  如性急多怒气者,责其伤肝脸动冲任之脉也,用四物加柴胡汤主之,更宜兼服补阴丸以泻冲任之火。  如曾服辛热之药者,用四物加黄蘗、知母汤及三补九主之。  如曾伤冲任之脉者,用四物、人参、知母、麦冬汤及地黄丸主之。
     数月经一行治法

  瘦人责其脾胃弱气血虚,用十全大补汤及地黄丸主之。  肥人责其多痰兼气血虚,用六君子加苍莎导痰丸主之。
     或前或后治法

  明水或前或后,悉从虚治,加减八物汤主之,更宜常服乌鸡丸。
     过多过少治法

  瘦人经水来少者,责其血虚且少也,四物加人参汤主之。  肥人经水来少者,责其壅凝经隧也,用二陈加芎、归汤主之。  经水来太多者,不问肥瘦皆属热也。四物加芩、连汤主之,兼服三补丸。  经水色紫者热也,四物加香附、黄连汤主之。  经水色淡者虚也,八物汤主之,更常服地黄丸。  已上各调经之法,并宜于经候行时,连进十余服,则下次经候自不愆矣。若丸药则宜长久服之乃效。
     经闭不行有三

  妇人女子经闭不行,其候有三:乃脾胃伤损,饮食减少,气耗血枯而不行者,法当补其脾胃,养其血气,以待气充血生,经自行矣。不可妄用通经之剂,则中气益损,阴血益干,致成痨瘵之疾而不可救。一则忧愁思虑恼怒怨恨,气郁血滞而经不行者,法当开郁气行滞血而经自行。苟用补剂,则气得补而益结,血益凝聚,致成症瘕胀满之疾。一则躯脂痞塞,痰涎壅滞而经不行者,法当行气导痰,使经得行,斯谓之良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