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
- 妇人产后门
妇人产后门
受湿阴肿小便不通
产妇湿气感中胞络,下阴肿胀,小水点滴不出,死证也。盖水入腹中,必趋膀胱而出之,小便今不由膀胱,而尽入于胞胎之络,是相反不相顺也,如何不死乎?然则余将何法以救之?亦仍利膀胱而已。夫膀胱之能化水者,得肾以化之也。产妇气血大虚,则肾气亦虚,肾气虚则膀胱之气亦虚,膀胱气虚,故不化水而水乃入于胞胎而不散,故初急而后肿,肿极而水点滴不出也。吾今不独治膀胱而先治肾,肾气足而膀胱之气自行,水道自顺也。方用通水散,白朮、薏仁、人参、熟地各一两,茯苓、车前子各三钱,山茱萸五钱,肉桂五分,水煎服。此方补肾而兼补心,盖胞胎上连心,下连肾,吾补其心肾,则胞胎之气通,自不受水而转输于膀胱矣。况膀胱又因肾气之通,自能化水,而分消于大小肠,下趋于便门而出,此实有妙用,非泛然以立方也。
喘促
产妇水气凌肺,作喘不已者,亦是死证。然治之得法,正不死也。产妇因虚以受水气,原不可全治夫水也。虽作喘不已,似为水气所犯,然徒治其水。则喘且益甚,而治之之法,将若何?亦助其脾气之旺,使之无畏乎水,则水自不能凌脾,脾不受凌,喘将何生乎?方用补士宁喘丹,人参一两,白朮二两,麦冬一两,茯苓三钱,苏子一钱,水煎服。此方人参补气以健脾,白朮利腰以健脾,麦冬养肺以健脾;茯苓、苏子,不过借其佐使,以行水止喘而已。然而治喘实有神功也。脾健则土旺,土旺则水不敢泛滥,何至有胀喘之生哉?
大汗烦渴
产妇产半月,忽然大汗如雨,口渴舌干,发热而躁,有似伤寒证者,死证也。若作伤寒治之,无不死矣。此乃内水干枯、无血以养心,阳气无阴不化,乃发汗亡阳而身热耳。故口虽渴而不欲饮水,舌虽干而胎又滑,甚则心躁而不至发狂,此所以异于伤寒也。此时急用人参、当归、黄芪各二两,桑叶三十片,北五味一钱,麦冬五钱,水煎服。方名收汗丹,参、归、黄芪大补其气血,麦冬、五味清中有濇,佐桑叶止汗,实有神功。盖此等虚汗,非补不止,而非濇亦不收也。故一剂而汗止,二剂而汗收,起死回生,非此方之谓乎?
吐蚘
产后吐蛔虫者,不治之证也,以胃气将绝,虫不能安身耳。蛔虫在人之胃中,大寒不居,大热亦不居。今产后吐蛔,必在发厥之后。其吐蛔也,必然尽情吐出,非偶然吐一条也。更有成团逐块而吐出者,真是恶证。吾欲生之,何也?正因其吐蛔而尚可生也。盖人脏既绝,虫亦寂然,今纷然上吐,是胃中尚有气以逼迫之。吾安其胃气,则虫自定而人可生。方用安蛔救产汤,人参、白朮、榧子仁各一两,白薇三钱,肉桂一钱,神曲五分,水煎服,一剂而蛔定矣。此方参、朮以生胃气,榧子、白薇、肉桂以杀虫,所以奏功独神耳。
吐脓血发斑
产后口吐脓血,又复发斑,此千人中偶一有之,本是不救。然治之得法,亦有不死者。此证盖因夏月感受暑热之气,未及发出,一至生产而火毒大彰,又因身虚而火势犹不能一时尽发,故口吐脓血以妄行,而身生斑点以拂乱也。论理产后不宜用凉药化斑,然此等证,又不得不用凉药为权宜之计。吾今酌定一方。名为化火救产汤,当归、元参各一两,川芎、人参、麦冬五钱,荆芥三钱,升麻一钱,水煎服。一剂而脓血止,再剂而斑稀,三剂而斑化矣,不可用四剂也。三剂后,当改用佛手散,大剂多饮,自无后患,否则恐有变寒之患。吾方原不大寒,即变寒而可救,倘从前一见斑,即用黄连解毒之药,以救一时之急,及至热退寒生,往往有寒战而死者,凉药可轻用乎?故宁可服吾方,以渐退斑而缓降血,不可用霸药以取快于一时也。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九十二
妇人产后门
方
四物汤 治妇人胎产诸疾,多用此汤加减。 熟地 川芎 芍药 当归分量加减法详后 右(口父)咀,水煎服。产后闷乱,四物汤加茯神、远志各半两。产后败血筑心,四物汤加地骨皮、芍药。产后潮热,四物汤加白朮、北柴胡、甘草、牡丹皮、地骨皮。有热加黄芩,汗多加浮麦。产后腹痛,血块攻肠,四物汤加大艾、没药、好酒。产后病眼,四物汤加北细辛、羌活、荆芥、菊花、甘草、木贼、石决明、草决明。产后浮肿,气急腹大,喉中水鸡声,四物汤加牡丹皮、荆芥、白朮、桑白皮、赤小豆、大腹皮、杏仁、半夏、马兜铃、生姜、葱白、薄荷。产后不语失音,四物汤加诃子、人参、沙蜜、百药煎。产后欲推陈致新,补血海,治诸疾,因物汤加生姜煎服。产后血块不散,或亡血过多,恶露不止,四物汤加茱萸煎服。阳脏人少使茱萸,阴脏人多使茱萸。妇人产后,四物汤每日可一二服。产后痢风,四物汤加乳香、龙骨、茱萸、木香、肉桂、苍朮、牡丹皮、白薇、人参、甘草、泽兰、大椒、蘹香。产后被惊气滞,种种积滞败血,一月内恶物微少,败血作病,或胀或疼,胸膈胀闷,或发寒热四肢疼痛,四物汤加延胡索、没药、香白芷等分为细末,淡酢汤或童子小便酒调下。产后血风乘虚发作,或产后伤风头痛发热,百骨节痛,四物料共一两,中加荆芥穗、天麻、香附子、石膏、藿香各一分,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五七分服。产后发热头疼,四物汤加石膏一两、甘草半两。产后虚惫,发热烦闷,四物汤加生地黄。产后腹胀,四物汤加枳壳、肉桂各三钱。产后恶露。腹痛不止,四物汤加桃仁、苏木、牛膝。产后寒热往来,四物汤加柴胡、麦门冬各半两。
黑神散 一名乌金散。治妇人产后恶露不尽,胞衣不下,攻冲心胸痞满,或脐腹坚胀撮痛,及血运神昏,眼黑口噤,产后瘀血诸疾,并皆治之。 按乌金散注云:此方治产后十八证:一曰:因热病胎死腹中。二曰:产难。三曰,胞衣不下。四曰:血运。五曰:口干心闷。六曰:乍寒乍热。七曰:麻肿,八曰:乍见鬼神。九曰:月内不语。十曰:腹痛泄泻;兼服止泻调气药。十一曰:遍身疼庸。十二曰:血崩。十三曰:血气不通,咳嗽。十四曰:寒热心痛,月候不来。十五曰:腹胀满,呕逆不定;次服朱砂丸,三二日炒生姜酢汤下七丸。十六曰:口鼻黑气及鼻衄;此证不可治。十七曰:喉中气喘急;死不治。十八曰:中风。 熟干地黄 炒蒲黄 当归 干姜灰 桂心 芍药 甘草各四两 黑豆炒去皮,半升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酒童便各半盏,同煎服。此方寒多者用之佳。
大承气汤 治产后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脉微实,日晡益甚,不食,食则讝语,至夜即愈。亦治胃实。 大黄酒洗,四两 厚朴炙,半斤 枳实炙,五枚 芒硝三合 右以水一斗,先煮厚朴、枳实,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分温服,得下止服。
小柴胡汤 治产后郁冒,便难,呕不能食,汗多,病痉,及草蓐露风,四肢烦热,头痛等证。 黄芩 人参 甘草 生姜各三两 柴胡半斤 半夏半升 大枣十二枚 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竹叶汤 【《活人书》】 一名竹叶防风汤。治产后中风,发热头疼,喘而面赤。 竹叶一把 葛根三两 防风 桔梗 桂枝 人参 甘草各一两 大枣十五枚 生姜五两 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覆使汗出。若颈项强者,用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煎药,汤去沫。若呕者,加半夏半升。一方用桂心,不用桂枝。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治产后下痢虚极。 白头翁 甘草 阿胶各二两 秦皮 黄连 蘗皮各二两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内胶令消尽,分温三服。
大黄甘遂汤 治产后水与血结在血室。 大黄四两 甘遂 阿胶各二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其血当下。
阳旦汤 【《活人书》】 治产妇伤风,发热恶寒,汗出干呕,心下坚,头微疼,十数日不解。 桂心 芍药各三两 甘草 黄芩各二两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枣子一枚,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取八分,清汁温服。如自汗甚者,去桂心,如炮附子一枚。如渴者,去桂心,加(艹舌)蒌三两。如自利者,去芍药、桂心,加干姜三两。如心下悸者,去芍药加茯苓四两。如虚劳里急者,正阳旦汤主之,煎时入胶饴为佳。若脉浮紧无汗发热者,不可与也。
羊肉汤 【《千金方》,下同】 治产后虚羸,喘乏自汗出,腹中绞痛。 肥羊肉去脂,三斤 当归 桂心 甘草各二两 芎藭三两 芍药 生姜各四两 干地黄五两 右(口父)咀,以水一斗半,先煮肉,取七升去肉,内余药,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不瘥,重作。一方有葱白一斤。一方胸中微热加黄芩、麦门冬各一两。大便不和,加大黄一两。小便难,加葵子一两。上气咳逆,加五味子一两。一方不用当归,用葱白。一方不用芍药,用葱白。一方不用芎藭,用豉一升。
羊肉黄芪汤 治产后虚乏。
羊肉二斤 黄芪三两 大枣三十枚 干地黄 甘草 当归 桂心 麦冬 茯苓 芍药各二两 右(口父)咀,以水二斗,煮羊肉取一斗,去肉,内诸药,煎取二升,去滓,分三服,一日三次服尽。
鹿肉汤 治产后虚羸劳损。
鹿肉四斤 干地黄 甘草 芎藭 黄芪 芍药 麦冬 茯苓各二两 人参 当归 生姜各一两 半夏一升 大枣二十枚 右以水二斗五升,煮肉取一斗三升,去肉,内药煎取五升,去滓,分四服,日三夜一。一方去麦冬,加独活、秦艽、黄芩、桂心、阿胶,治产后风虚头痛壮热,言语邪僻。
獐骨膏 治产后虚乏,五劳七伤,虚损不足,脏腑冷热不调。 獐骨一具 远志 黄芪 芍药 干姜 防风 茯苓 厚朴各三两 当归 橘皮 甘草 独活 川芎各二两 桂心 生姜各四两 右以水三斗,煮獐骨取二斗,去骨内药,煎取五升,去滓,分五服。
当归芍药汤 治产后虚损,逆害饮食。 当归一两半 芍药 人参 桂心 生姜 干地黄 甘草各一两 大枣二十枚 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一日三次服尽。
杏仁汤 治产后虚气。
杏仁 橘皮 白前 人参各二两 生姜十两 苏叶 半夏各一升 麦冬二两 桂心四两 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五服。
乳蜜汤 治产后七伤虚损,少气不足;并肾劳寒冷。 牛乳七升,恶则用羊乳 白蜜一升半 当归 人参 独活各三两 大枣二十枚 甘草 桂心各二两 右(口父)咀诸药,投乳蜜中,煮取三升,去滓,分四服。
五石汤 治产后虚冷七伤,时寒热,体痛乏力,补肾,治百病。 紫石英 锺乳 白石英 赤石脂 石膏 茯苓 白朮 桂七 川芎 甘草各二两 薤白六两 人参 当归各一两 生姜八两 大枣二十枚 右五石,并为末,诸药各(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六合,去滓分六服。若中风,加葛根、独活各二两。若下痢,加龙骨一两。
三石汤 治证同前。
紫石英 生姜 当归 人参 甘草各二两 白石英 锺乳各二两半 茯苓 干地黄 桂心各二两 半夏五两 大枣十五枚 右三石为末,诸药,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分四服。若中风,加葛根四两。
竹叶汤 治产后心中烦闷不解。
生淡竹叶 麦门冬各一升 甘草二两 生姜 茯苓各三两 大枣十四枚 小麦三合 右以水一斗,先煮竹叶、小麦,取八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若心中虚悸者,加人参二两。若其人食少无谷气者,加粳米五合。若气逆者,加半夏二两。
淡竹茹汤 治产后虚烦,头痛短气欲绝,心中闷乱不解。 淡竹茹一升 麦冬 小麦各五合 甘草一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四枚 右以水一斗,煮竹茹、小麦取八升,去滓,乃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二服,羸人分作三服。若有人参入二两,无人参内茯苓一两半,亦佳。人参、茯苓皆治心烦闷,及心虚惊悸,安定精神,有则为良,无自依方,服一剂不瘥,更作。若气逆者、加半夏二两。一方不用生姜用干葛。一方不用大枣用石膏三两。
蜀漆汤 治产后虚热往来,心胸烦满,骨节疼痛,及头痛壮热,晡时辄甚,又如微疟。 蜀漆叶 桂心 甘草 黄芩各一两 知母 芍药各二两 黄芪五两 生地黄一斤 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芍药汤 治产后虚热头痛,及腹中拘急。 白芍药 干地黄 牡蛎各五两 桂心三两 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一日三次服尽。若通身发热,加黄芩二两。
甘草汤 治在蓐中风,背强不得转动,名曰风痉。 甘草 干地黄 麦门冬 麻黄各十两 川芎 (艹舌)蒌根 黄芩各三两 杏仁五十枚 葛根半斤 右九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五升,酒五升,合煮葛根,取八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再服。一方有前胡三两。
独活汤 治产后中风,口噤不能言。 独活 生姜各五两 防风 秦艽 桂心 白朮 甘草 当归 附子 葛根各二两 防己一两 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