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
- 外科浸淫疥癣门
外科浸淫疥癣门
癣疥久不瘥:取鲜羊蹄根捣绞取汁,用腻粉少许调如膏,涂敷患处,三五遍即瘥。如干,即用猪脂调和敷之。 又方:取楮皮枝中白汁,涂癣甚妙。
治癣湿痒:用楮叶半斤,细切捣敷癣上。
五种疮癣:以韭根炒存性,旋捣末,以猪脂调敷之,三五度瘥。
治一切癣:半夏散。以半夏三两,捣为末,以陈酱汁调和如糊,摩涂癣上,日两三度即瘥。
癣疮:取蟾蜍烧为末,用猪脂和敷之。
疮如牛皮模样,痒甚不可忍者,又疼:用黄连、木香、黄蘗皮、杉木节二个,明矾少许,以上各等分为末,用好真香油调涂,大效。 又方:螌蝥五月五日取十枚,麝香半钱,同研为细末,酢调癣上,出少黄水瘥。 又方:生川乌二枚,干蝎五个,为细末,油调作膏涂之。
有人患遍身生热毒疮,痛而不痒,手足尤甚,至颈而止,粘着衣被,晓夕不得睡,痛不可忍,有下俚教以菖蒲三斗銼,日干之,舂罗为末,布席上,使病疮人恣卧其间,仍以衣被覆之,既不粘衣被,又复得睡,不五七日,其疮如失,应手神效。
疥疮:取楝根去外皮切、皂角去皮子等分,下筛脂和,搔疥去痂涂之护风。勿使女人鸡犬见。
瘑疥湿疮,浸淫日久,痒不可忍,搔之黄水出,瘥后复发:取羊蹄根去皮细切,熟熬,以大酢和,先洗净敷上一时,再以冷水洗之,日一敷瘥,若为末敷,尤妙。【《千金翼》】 生布擦动癣,然后搽药,不可侵好肉,恐有毒。
沙疮:用水莴苣烧灰存性,香油调敷立愈;湿者干敷。 又方:生韭一握切研,用温酢五合,浸良久,以布绞取汁涂疮上,日三四度用之。
干瘑湿瘑疥癣:取连根生葱白猪脂和捣涂之。 又方:伏龙肝、乱发烧各七钱半为末,猪脂和涂。 又方:以鸡冠血和黄连末涂之。
香瓣疮方:治面上耳边生浸淫疮,有黄水出,久不愈。羖羊须、荆芥、干枣去核各二钱。 右烧灰存性研匀,入腻粉半钱,同研极细,每用少许,清油调涂。先以温汤净洗拭干,涂药三二次,效。亦治两吻生疮。
卒得浸淫疮,不早治则繞身周匝,能杀人。《外台》云:浸淫疮转广,有汁,多起于心,用雄鸡冠上刺血敷之,日三五度,并治燥癣作痒。
浸淫疮,痛不可忍,发寒热者:刺蓟末水调,敷疮上,干即易之。 又方:鲫鱼一尾长三寸者,豆豉一合,杵如膏涂之。亦疗马鞍疮。 又方:苦瓠一两,蛇蜕烧半两,露蜂房微炙半两,梁上尘为末,油调涂。
针灸
《甲乙经》曰:疥癣,阳溪主之。
《医学纲目》曰:手疥,灸劳宫、大陵。 疮疥顽癣,取绝骨、三里各寸半,泻;间使、解溪各五分;血郄三寸。 浑身生疮疥,取曲池、合谷、三里、绝骨、行间、委中。 《证治准绳》曰:灸法,日中时灸病处影上三炷。灸之,呪曰:癣中虫,毛戎戎,若欲治,待日中。 又法:八月朔日日出时,令病人正向东面户内长跪,平举两手,持胸两边,取肩头小垂际骨解宛宛中灸之,两火俱下,各三壮或七壮,十日愈。
医案
《儒门事亲》曰:货生药焦百善云:有荛夫来买苦参,欲治疥,不识药性缓急,但闻人言可治,浓煎一碗服之,须臾大吐涎一盆,三二日疥作痂矣。
一女子年十五,两股间湿癣长三四寸,下至膝,发痒时爬搔,汤火俱不解,痒定,黄赤水流,痛不可忍。灸焫熏渫,硫黄、(艹闾)茹、白僵蚕、羊蹄根之药,皆不效。其人姿性妍好,以此病不能出嫁,其父母求疗于戴人。戴人曰:能从余言则瘥。父母诺之。戴人以(金非)针磨令尖快,当以痒时,于癣上各刺百余针,其血出尽,煎盐汤洗之,如此四次,大病方除。此方不书以告后人,恐为癣药所误。湿淫于血,不可不砭者矣。
蔡寨成家童子十岁,病满腹胸湿癣,每爬搔则黄水出,已年余矣。戴人先以苦瓜蒂末作丸上涌,涌讫;次以舟车丸、浚川散下三五次;次服凉膈散加(石卜)硝,煎成时时呷之,不数日而愈。
颍皋韩吉卿自胛至足生湿(上匿下虫)疮,大者如钱,小者如豆,痒则搔破,水到则浸淫,状类虫行褲袜,愈而复生,瘢痕成凹,十余年不瘥。戴人哂之曰:此湿(上匿下虫)疮也,由水湿而得,故多在足下。以舟车、浚川大下十余行,一去如扫。
《薛己医案》曰:一妇人患疮疥作痒,脓水不止,脉浮无力,以消风散四剂少愈,更以四生丸月余而平。
一男子痒少痛多,无脓水,以芩、连、荆、防、山栀、薄荷、芍药、归梢治之而愈。
一男子焮痛发热,脉浮数,以人参败毒散四剂少愈,更以当归饮子数剂而愈。
一男子焮痛寒热,便秘,脉数有力,以防风通圣散三剂少愈,更以荆防败毒散加黄芩、山栀四剂而愈。
一妇人作痒,午后尤甚,以当归饮子数剂少愈,更以人参荆芥散数剂而安。
一男子久不愈,搔起白屑,耳作蝉声,以四生散数服痒止,更以当归饮子数剂而瘥。
一男子下体居多,焮痛,日晡尤甚,腿腕筋紫而胀,就于紫处刺去瘀血,以四物汤加芩连四剂而安。患在上体,若臂腕筋紫胀,亦宜刺去其血,以前汤加柴胡、黄芩即愈。
一男子搔痒成疮,日晡痛甚,以四物加芩、连、荆、防,数剂而止;更以四物加蒺藜、何首乌、黄芪,二十剂而愈。稽勋李龙冈遍身患此,腿足为甚,日晡益焮,口干作渴,小便频赤,此肾经虚热,用补中益气六味丸而痊。
一儒者患在臂脚,日晡或痒或胀,形体倦怠,自服败毒散,痛处发肿,小便赤濇,此肺肾阴虚,余用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麦门冬而愈。
一儒者患此,误用攻伐之剂,元气虚而不能愈,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其疮顿愈。又因调养失宜,日晡益甚,用八珍汤加五味、麦门,五十余剂而愈。
一男子色黯作痒,出黑血,日晡益甚,其腿日肿夜消,余以为气血虚而有热,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加味逍遥散而愈。
一男子时疫愈后,所患如之,用前药补养而愈。有同患用砭法,出血而死。此因阴虚血热,色黑作痒也,何乃反伤阴血哉?
一妇人久不愈,食少体倦,此肝脾亏损而虚热,先用补中益气汤加川芎、炒山栀,元气渐复;更以逍遥散而疮渐愈。若夜间讝语,此热入血分,用小柴胡汤加生地黄治之。血虚者,四物合小柴胡汤。热退却用逍遥散,以补脾胃,生阴血。亦有寒热如疟,亦治以前药。
《医学纲目》曰:智化寺一僧患疮疥,自用雄黄、艾叶等药,燃于被中熏之,翊日遍身焮肿,皮破水出,饮食不入,余投以解,药不应而死。盖药毒熏入腹内而散真气,其祸如此。
一儒者善嚏患痒,余以为内有湿热,腠理不密,外邪所搏也。与补中益气汤加白芷、川芎治之,不从。自服荆防败毒散,盗汗发热,作渴焮痛,脓水淋漓。仍用前汤,倍加参、芪、五味而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