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门

     脚下生指

  有人脚板下,忽生二指,痛不可忍者,乃湿热之气结成,独犯神祇之故。方用硼砂一分,瓦葱一两,冰片三分,人参一钱为末,以刀轻刺出血,刺在生出指上,即时出水,敷星星在血流之处,随出随掺,以血尽为度,流三日不流水矣,而痛亦少止。再用白朮五钱,生甘草、人参、牛膝、萆薢、白芥子各三钱,薏仁一两,半夏一钱,水煎服四剂,可全愈而指尽化为水矣。外用膏药加生肌散敷之即愈矣。
    方

  小建中汤 【仲景,下同】  治虚劳四肢酸疼,手足烦热。  桂枝去皮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 芍药六两 大枣十二枚 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崔氏八味丸 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熟地黄八两 山茱萸 薯蓣各四两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三两 桂枝 附子炮,各一两  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白虎汤 治阳明病手足冷者,此属热深厥深也。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四逆汤 治少阴病,温温欲吐,手足寒,脉弦迟者。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炙,二两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用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凉服。
  附子汤 治少阴病,身体疼,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  茯苓 芍药各三两 白朮四两 人参二两 附子二枚,去皮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加附子汤 治太阳病发汗,汗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桂枝去皮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十二枚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六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
  真武汤 治少阴病有水气,四肢沉重疼痛者。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 芍药 生姜 白朮各三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矾石汤 治脚气冲心。
  矾石二两
  右一味,以浆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脚良。
  三圣散子和 治臁疮。
  葱白 马齿苋 石灰各一斤
  右三味,湿捣为团,阴干为细末,贴疮,如有死肉者,宜先用溃死肉药。
  乌头汤 【仲景,下同】  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麻黄 芍药 黄芪各三两 甘草炙,一两 川乌五枚,(口父)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  右五味,(口父)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如不止,尽服之。
  越脾汤 治风痹脚弱。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白朮四两 生姜三两 大附子一枚 廿草二两 大枣十五枚  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再沸掠去沫,入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覆取汗。胡洽方只五味。若恶风者,加附子一枚;多痰水者,加白朮四两。
  脚弱神验方 【《千金方》,下同】  治脚弱。  防己 蜀椒 细辛 桂心 麻黄 石膏 独活 防风 黄芩 茵芋 葛根 芎藭 芍药 甘草各一两 生姜 茯苓各二两 乌头二枚  右十七味,(口父)咀,以竹沥一斗,煮取四升,分六服,令一日一夜服尽,其间可常作赤小豆饮。有人脚弱,先服常用竹沥汤四剂,未觉增损,作此方后,觉得力。又云,脉沉细快,风在内者,作此汤也。
  风引汤 治两脚疼痹,肿或不仁,拘急不得行。  麻黄 石膏 独活 茯苓各二两 吴茱萸 附子 秦艽 细辛 桂心 人参 防风 芎藭 防己 甘草各一两干姜两半 白朮三两 杏仁六十枚  右十七味,(口父)咀,以水一斗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
  小鳖甲汤 治身体虚胀如微肿,胸心痞满,有气壮热,小腹厚重,两脚弱。  鳖甲 黄芩 升麻 麻黄 羚羊角 桂心 杏仁研,各三两 前胡四两 乌梅二十枚 薤白三十枚  右十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此常用。若体强壮,欲须利者,加大黄二两。
  风缓汤 治脚弱,举体痹不仁,热毒气入脏,胸中满塞不通,食即呕吐。  独活 麻黄 犀角各三两 半夏一升 大枣 乌梅各二十枚 桂心 鳖甲 升麻 橘皮 枳实 甘草 吴茱萸 大黄各一两 生姜 石膏各六两 贝齿七枚  右十七味,(口父)咀,以水一斗四升,煮取四升,分五服,日三夜二。不瘥,至三剂必瘥。一方有羚羊角,无犀角。
  脚气方 治脚气初发,从足起至膝胫骨肿疼者。  蜱麻叶切 捣蒸薄裹之,日二三易,即消。蜱麻子似牛蜱虫,故名蜱麻也。若冬月无蜱麻,取蒴藋根捣研,和酒糟三分,根一分,合蒸热,及热封裹肿上,如前法,日二即消。亦治不仁顽痹。此方非汤,不常见,然以前后三方,俱出苏长史,更不分出。  又方 治肿已入(月坒),至小腹胀,小便濇少者。  乌特牛尿一升
  右温服,日二,取消乃止。《千金翼》云:羸瘦人二分尿,一分牛乳,合煮,乳浮结,乃服之。  又方 若肿已消,仍有此候者,急服此汤。  麻黄 射干 人参 白茯苓 防己 前胡 枳实各二两 半夏 犀角 羚羊角 青木香 橘皮 杏仁 升麻各一两 生姜五两 独活三两 吴茱萸  右十七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五服,相去二十里久服之,中间进少粥,以助胃气。此汤两日服一剂,取病气退乃止,以意消息之。若热盛喘烦者,加石膏六两,生麦门冬一升,去吴茱萸。若心下坚,加鳖甲一两。
  犀角旋覆花汤 治脚气初起。
  犀角 旋覆花各二两 豉一斤 橘皮 茯苓 生姜各二两 大枣七枚 紫苏茎叶一握  右八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服之,以气下小便利为度。崔氏名小犀角汤。如其不下,服后大犀角汤。
  大犀角汤 疗脚气毒冲心,变成水,身体遍肿,闷绝欲死。  犀角 旋覆花 白朮 桂心 防己 黄芩 生姜 橘皮 茯苓各二两 豉一升 桑白皮 前胡各四两 紫苏茎叶一握 大枣十枚  右十四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服之,取下气为度。若得气下,小便利,脚肿即消,能食。若服汤竟不下,气急不定,仍服后犀角麻黄汤。崔氏又以白前代白朮,无防己、黄芩、桑白皮,名旋覆花汤。
  犀角麻黄汤 服大犀角汤后,仍不下,气急不定。  犀角 麻黄 防风 独活 羚羊角 芎藭 白朮 防己 当归 黄芩各二两 石膏四两 生姜 甘草 杏仁 桂心各三两  右十五味,(口父)咀,以水二斗煮麻黄,去沫取汁八升,下药煎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十里久服讫,覆取汗。若不瘥,五日后更一剂,取汗同前。崔氏无独活、羚羊角、杏仁,有附子、茯苓、细辛。
  茱萸汤苏长史方 治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  吴茱萸六斤 木瓜两颗,切
  右二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进一服,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闷,即瘥,此起死回生之方也。又二味等分为末,酒丸,每服五十九或百丸,温酒下,名茱萸丸,治证同。
  小风引汤 治中风腰脚疼痛弱者。胡洽名大风引汤,无干姜、石斛,有桂心、黄芪。  独活 茯苓 人参各三两 防风 当归身 甘草 干姜 石斛各二两 附子一枚,去皮 大豆二升  右十味,(口父)咀,以水九升,酒三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胡洽云:南方治脚弱与此别,用升麻、半夏、芍药各一两,合十三味。本只有十味,减当归、石斛,名小风引汤。删繁方无石斛,以疗肉极寒,肌肉变,舌痿,名曰恶风,腰痛脚弱。
  四物附子汤 治风湿相搏,骨节烦痛,四肢拘急,不可屈伸,近之则痛,自汗出而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头面手足,时时浮肿。  附子二枚 桂心四两 白朮 甘草各二两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微汗愈。大汗烦者,一服五合。体肿者,加防己四两。悸气小便不利,加茯苓三两。既其附子,今加生姜三两。  又方 治脚弱风毒实,及岭南瘴气面肿,乍寒乍热似疟状,脚肿气上,心闷咳嗽,瘫痪顽痹。  麻仁 升麻 麻黄 射干 菖蒲 芒硝 甘草 大黄各二两 豉三合  右九味,(口父)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内芒硝又煎三沸,分三服,微利一二行,解毒热,有肿即消之。凡觉气满辄服一剂,佳。《延年秘录》作芒硝半两,《外台》同。
  深师增损肾沥汤 治风虚劳损,热毒,脚弱疼痹,或不随,下焦虚冷,胸中微有客热,心虚惊悸,不得眠,食少,失气味,日夜数过,心烦迫不得卧,小便不利,又时复下。湘东王至江州,王在岭南病悉如此,极困笃,余作此汤令服,即得力。病似此者,服无不瘥,随宜增损。  人参 黄芪 甘草 芍药 麦门冬 肉苁蓉 干地黄 赤石脂 茯神 地骨白皮 当归 远志 磁石 枳实 防风 龙骨各一两 桂心 芎藭各二两 生姜四两 五味子三合 半夏一升 大枣三十枚 白羊肾一具  右二十三味,(口父)咀,以水二斗,煮羊肾取汁一斗二升,内诸药,煮取四升,分为五服。不利下者,除龙骨、赤石脂。小便濇,以赤茯苓代茯神,加白朮三两。多热,加黄芩一两。遗溺,加桑螵蛸二十枚。胡洽方无黄芪、苁蓉、赤石脂、地骨皮、磁石、枳实、防风、龙骨、半夏,有黄芩,为十五味。
  石膏汤 治脚气,风毒热气,上冲头面,面赤筋急鼻塞去来,来时令人昏愦,心胸恍惚,或若惊悸,身体颤掉,手足缓纵,或酸痹,头目眩重,眼反鼻辛,热气出口中,或患味甜诸恶,不可名状者。  石膏 龙胆 升麻 芍药 贝齿 甘草 鳌甲酥炙 黄芩 羚羊角各一两 橘皮 当归各二两  右十一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
  半夏汤 治脚气上入腹,腹急上冲胸,气急欲绝。  半夏一升 桂心八两 干姜五两 甘草 人参 细辛 附子各二两 蜀椒二合  右八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初稍稍进,恐气冲上,格塞不得下,小小服,通人气耳。
  乌头汤 治风冷脚痹,疼痛挛弱,不可屈伸。  乌头 细辛 蜀椒各一两 甘草 秦艽 附子 桂心 芍药各二两 干姜 茯苓 防风 当归各三两 独活四两大枣二十枚  右十四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五服。若热毒,多服亦佳。
  追毒汤 治脚弱,风热上入心腹,烦闷欲绝。  半夏 生姜各四两 黄芪 甘草 当归 人参 厚朴 独活 桔皮各一两 枳实 麻黄 干地黄 芍药各二两 桂心一两 贝子七枚 大枣十枚  右十六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六合,分四服,日三夜一。
  防风汤 治脚气,并治毒气上冲,心胸呕逆,宿癖积气疝气诸病,常服。  防风 麻黄 芎藭 人参 芍药 当归 茯苓 半夏 甘草 桔皮各一两 鳖甲 生姜 桂心各二两 杏仁两半 赤小豆一升 贝子 乌梅各五枚 大枣二十枚 吴萸五合 犀角 羚羊角各半两 薤白十四枚  右二十二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日令尽。一方用水一斗二升,间食糜。一方半夏二两,随时用。
  防风汤 治肢体虚风,微痉发热,支节不随,恍惚狂言,来去无时,不自觉悟。南方支法存所用,多得力温和,不用人为,胜于续命、越婢、风引等汤。罗广州一门,及南州士人常用。亦治脚弱甚良。  石膏半两 防风 麻黄 独活 生姜 秦艽 半夏各一两 麝香六铢 当归 远志 甘草 防己 人参 黄芩 升麻 芍药各一两  右十六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一服一升,初服厚覆取微汗,亦当两三行下,其间相去如人行十里久更服。一方,有白朮一两。有热,加大黄二两。先有冷心痛疾者,倍用当归,加桂心三两,不用大黄。
  甘草汤 治脚弱,举身洪肿,胃反食谷吐逆,胸中气结不安,而寒热下利不止,小便难,服此汤即愈。亦服女曲散,利小便,肿消,服大散摩膏,有验。  吴茱萸二升 甘草 人参各一两 半夏一升 桂心 蜀椒各三两 小麦八合 大枣二十枚 生姜八两  右九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小麦取一斗,去小麦,内诸药,煮取三升,分为六服。
  恒山甘草汤 若寒热日再三发,可服此方。  恒山三两 甘草一两半
  右二味,(口父)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相去五里久一服。
  丹参牛膝煮散 治脚痹弱气,满身微肿。  丹参 牛膝 桑白皮 杏仁 升麻 茯苓 猪苓各四两 犀角 黄芩 橘皮 防己 白前 泽泻 桂心 秦艽各二两 生姜 李根白皮各二两 大麻仁二升  右十八味,捣,粗筛,以水一升半,内散方寸匕,煮取七合,轻绢滤去滓,顿服,日再。夏日热不得服丸散。此煮散须年常用,大验。
  小续命汤 【《活人书》】  治脚气痹弱,不能转侧者。  附子生,削去皮脐,五钱 防风一两半 芍药 白朮 人参 川芎 麻黄去节,汤泡三次,焙干 防己 黄芩 桂枝 甘草各一两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取八分清汁,入生姜汁,再煎一二沸,温服,日三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