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门

    石室秘箓 【清 陈士铎】

     肿痛

  人有喉患大肿,又非瘿瘤,忽痛忽不痛,外现五色之纹,中按之,半空半实,此乃痰病结成,似瘤非瘤,似瘿非瘿也。方用海藻、半夏、白芥子、贝母、人参、桔梗、南星各三钱,茯苓五钱,昆布、甘草各一钱,附子一分,水煎服。此方乃消上焦之痰圣药也。又有海藻、昆布,以去其瘿瘤之外象,消其五色之奇纹。妙在消痰而仍不损气,则胃气健而痰易化也。一剂知,二剂消大半,三剂则全消,四剂永不再发。此方兼可治瘿证,神效。  凡人有咽喉忽肿作痛,生双蛾者,饮食不能下,五日不食即死矣。但此证实火易治,而虚火难医。实火方,如用山豆根、芩、连、半夏、柴胡、甘草、桔梗、天花粉治之,立消。惟虚火乃肾火不藏于命门,浮游于咽喉之间。其证亦如实火,惟夜重于日,清晨反觉少轻;若实火,清晨反重,夜间反轻。实火,口燥热干而开裂;虚火,口不甚渴舌滑而不裂也。以此辨证,断不差错。此等虚痛,若亦以治实火之法治之,是人已下井,而又益之石也。故不特不可用寒凉,并不可用发散,盖虚火必须补也。然徒补肾水,虽水能制火,可以少差,而火热太盛,未易制伏。又宜于水中补火,则引火归原,而火势顿消亡于顷刻矣。方用引火汤,熟地、元参各一两,白芥子三钱,山茱萸、山药各四钱,北五味、肉桂各二钱,茯苓五钱,水煎服一剂,而痰声静,痛顿除,肿亦尽消;二剂全愈。盖熟地、山茱萸、五味之类,纯是补肾水圣药;茯苓、山药又益精而利水,助肉桂之下行;元参以消在上之浮火;白芥子以消壅塞之痰。上焦既宽而下焦又得肉桂之热,则龙雷之火,有不归根于命门者乎?一剂便生。真有鬼神莫测之机,又胜于八味地黄汤也。倘喉肿闭塞,勺水不能下,此方将安施乎?更有一法,用附子一个,破故纸五钱,各研末,调如糊,作膏,布摊如膏药,大如茶锺,贴脚心中央,以火烘之,一时辰,喉即宽而开一线路,可以服药矣。
     乳蛾

  更有人病双蛾者,人以为热也。喉门肿痛,痰如锯不绝,茶水一滴不能下咽,岂非热证?然而痛虽甚,至早少轻;喉虽肿,舌必不燥;痰虽多,必不黄而成块。此乃假热之证也。若以寒凉之药急救之,下喉非不暂快,少顷而热转甚。人以为凉药之少也,再加寒凉之品,服之更甚。急须刺其少商之穴出血少许,喉门必有一线之路开矣。急以附子一钱,熟地一两,山茱萸四钱,麦冬、北五味、牛膝各三钱,茯苓五钱,煎服下喉,一声响喨,其火势热证立时消散。盖少阴之火,直如奔马,凡人肾水大耗者,肾中元阳不能下藏,盖无水以养火,而火必上越也。日日冲上而咽喉口小,不能任其出入,乃结成肿痛,状似双蛾,实非双蛾也。方中妙在用附子辛热之药,引龙雷之火,下藏于窟宅。夫龙雷之火,乃相火也,喜水而不喜火,故药中熟地、山茱之类,纯是补阴之味,使火有所归而不再沸,此因其逆势而逆导之。然喜水者,喜真阴之水也,而非寒凉之水;不喜火者,不喜邪气之火也,而非辛热之火。至若日重夜轻,治之最易。用山豆根、桔梗各三钱,半夏、甘草各一钱,治之一剂立愈,而非逆证可比耳。  阴虚双蛾之证,更有治法。用附子一钱,盐水炒成片,用一片含在口中,立时有路可以用汤药矣。后以八味丸一两,白滚水送下,亦立时可愈。  又双蛾阴证,最难治而最易治也。不知其窍而最难,知其法而最易。予常为人治此病,用附子一枚,以盐一合,水煮透,令其口含一片,而火势立止,然后以六味汤大剂饮之,不再发,神方也。  阴蛾之证,乃肾水亏乏,火不能藏于下,乃飞越于上,而喉中关狭,火不得直泄,乃结成蛾,似蛾而非蛾也。早晨痛轻,下午痛重,至黄昏而痛更甚。得热则快,得凉则加。其证之重者,滴水不能下喉。若作外感阳证治之,用山豆根、芩、连、栀子之类,则痛益甚而关不开,有不尽命而死者矣。惟补阴虚,用引火归原之法,而痛顿失也,方名化蛾丹,熟地、山茱萸、麦冬各一两,附子一钱,车前子三钱,北五味二钱,水煎服。此方大补肾之水,不治蛾之痛,壮水则火息,引火则痛消,故一剂即可收功,奇绝之法也。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一百六十二

咽喉门

    方

  荆防败毒散 【《良方》,下同】
  荆芥穗 防风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 桔梗 茯苓各一两 甘草五钱  每服一两,加生姜三片,薄荷少许,煎。
  清咽利膈汤 治积热咽喉肿痛,痰涎壅盛。  金银花 防风 荆芥 薄荷 桔梗 黄芩炒 黄连炒,各钱半 山栀炒 连翘各二钱 元参 大黄煨 (石卜)硝 牛蒡子研 甘草各七分  作一剂,水二锺,煎一锺,食后服。本方去金银花,名清心利膈汤,治同。
  金钥匙 【《三因方》】  治喉闭缠喉风,痰涎壅塞,甚者水浆难下。  焰硝两半 硼砂五钱 脑子一字 雄黄二钱 白僵蚕一钱  各另为末,和匀,以竹管吹患处,痰涎即出。如痰虽出,咽喉仍不消,急针患处,去恶血。
  凉膈散 治喉痹。
  黄芩酒炒 栀子炒 薄荷各一两 连翘四两 大黄酒浸 芒硝 甘草各二两 共为末,每服五钱。
  防风通圣散 治喉痹喉痈。
  防风 川芎 当归 白芍药 大黄生 芒硝 连翘 薄荷 麻黄 白朮 栀子炒黑 荆芥各五钱 石膏 桔梗 黄芩各一两 滑石三两 甘草二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六分,温服。
  补中益气汤 治前证属气虚者。
  黄芪一钱五分 人参 制甘草各一钱 白朮 当归 陈皮 柴胡各五分 升麻三分  姜枣水煎。

  四物汤 治前证属血虚者。
  当归酒洗 熟地黄各三钱 川芎酒洗,一钱半 白芍药酒炒,二钱  右水煎,温服。

  破棺散 治喉痹喉痈。
  大黄二两,半生半熟 芒硝 甘草各一两  右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半丸,食后茶清温酒任化下。童便半盏,研化服亦得。忌冷水。
  清胃散 治胃经湿热,牙齿咽喉肿痛,或牵引头脑,或面发热,并治之。  当归身酒拌,一钱 黄连 生地黄酒拌,各二钱 牡丹皮一钱五分 升麻二分  作一剂,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服。
  荆芥汤 治咽喉肿痛,语声不出,咽之痛甚。  荆芥半两 桔梗二两 甘草一两
  右銼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滓温服。
  碧雪 治一切积热,口舌生疮,心烦喉闭,及牙齿齿龈作痛。  芒硝 青黛 寒水石煅 石膏煅,研飞 (石卜)硝 马牙硝 甘草 滑石各二两  将甘草煎汤二升,入诸药再煎,用柳枝不住手搅,令消熔,入青黛和匀,倾砂盆内,候冷结凝成霜,取霜研为末,每用少许含化咽津。如喉闭不能咽下,用竹管吹药入喉中。
  破关丹 治乳蛾喉闭,缠喉风等证。  硼砂末,五钱 霜梅肉一两,捣烂
  右二味,和匀,丸芡实大,每服一丸,噙化咽下;内服荆防败毒散。
  半夏桂枝甘草汤 治暴寒中人咽痛。  半夏 桂枝 甘草各二钱半
  水二盏,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渐渐呷之。
  解毒雄黄丸 治缠喉风及急喉痹,卒然倒仆,牙关紧急,不省人事。  雄黄研 郁金各一两 巴豆去皮,出油,十四枚  右为细末,酢煮,面糊为丸如菉豆大,热茶清下七丸,吐出顽痰,立苏。未吐再服。如至死者,必心头犹热,灌药不下,即以刀尺铁匙斡开口灌之,下咽无有不活。如小儿惊热痰涎壅塞,或二丸三丸,量大小加减。一法用雄黄丸三粒,酢磨化灌之尤妙,其痰立出即瘥。
  小续命汤 治喉痹喉痈。
  麻黄去节 人参 条黄芩酒炒 白芍药酒炒 川芎酒洗 防己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 桂枝 甘草各一钱 防风 附子去皮脐,炒,各五分  右水煎服。

  玉钥匙 治风热喉痹及缠喉风。
  焰硝一两半 硼砂半两 白僵蚕二钱五分 脑子一字  右为末,以竹管吹半钱入喉中,立愈。
  玉屑无忧散 治缠喉风咽喉疼痛,语声不出,咽物有碍;或风涎壅滞,口舌生疮,大人酒症,小儿奶癖;或悞吞骨屑,哽塞不下。  元参 贯众 滑石研 砂仁 黄连 甘草炙 茯苓 山豆根 荆芥穗各半两 硼砂一钱 寒水石煅,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干掺舌上,以清水咽下。此药除三尸,去八邪,辟瘟疗渴。
  甘露饮 治咽喉肿痛。
  枇把叶刷去毛 熟地黄 天门冬 枳壳麸炒 山茵陈 生地黄 麦门冬 石斛 制甘草  右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小儿一服分两服,量岁数加减与之。
  碧玉散 治心肺积热上攻,咽喉肿痛闭塞,水浆不下,或喉痹、重舌、木舌肿胀,皆可服。  青黛 盆硝 蒲黄 甘草各等分
  右为细末,研匀,每用少许,吹入咽喉内,细细咽下。若作丸,用砂糖为丸,每两作五十丸,每服一丸,噙化咽下。
  防风散 治咽喉肿痛,虚者少用,实者多用。  防风去芦,一两 羌活 僵蚕炒 白药子蜜炙 硼砂 荆芥 黄药子 大黄湿纸包煨,令香熟 细辛 川芎 红内消 山豆根 郁金 甘草各半两 牙硝三钱 薄荷半斤  右为细末,研薄荷汁同蜜少许调,每服一匙,不拘时服。
  追风散 治咽喉肿痛。
  黄丹 (石卜)硝 牙皂角煅 砂仁壳煅灰,各半两  右为细末,每用少许,以鹅毛蘸药入口中,敷舌上下及肿处,然后以温水灌漱。如咽喉间毒已破,疮口痛者,用猪脑髓蒸熟,淡姜酢蘸吃,效。
  开关散 【《宝鉴》】  治缠喉风气息不通。  白僵蚕炒,去丝嘴 枯白矾各等分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生姜、蜜水一盏调下,细细服之。
  七宝散 治喉闭及缠喉风。
  僵蚕十个 硼砂 雄黄 明矾 全蝎去毒 猪牙皂角一挺,去皮弦,各一钱 胆矾半钱  右为细末,每用一字,吹入喉中,即愈。
  千缗汤 治前证。
  半夏七枚 皂角 甘草各一寸,俱炙 姜枣煎。
  五香散 治咽喉肿痛,诸恶气结塞不通,急宜服之。  木香 沉香 鸡舌香 熏陆香各一两 麝香三分  右为细末,研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五分,不拘时温服。
  瓜蒂散 治缠喉风,咽中如束气不通。  瓜蒂不拘多少
  右细研为末,壮年一字,十五岁已上及年老者服半字,早晨用井华水调下,一时须含砂糖一块,良久涎如水出。年深者涎尽,有一块如石,布水上如鉴。涎尽,食粥一二日。如吐多困甚,即咽麝香汤一盏。麝香须细研,用温水调下。此药不大吐逆,只吐涎水。又瓜蒂须采自然,落者用如未用,以槟榔叶裹于东墙有风处,挂令吹干用。
  乌犀膏 治咽喉肿痛,一切结喉烂喉,遁尸,缠喉,痹喉,急喉,飞丝入喉,重舌,木舌等证。  皂夹两条,椎碎,用水三升,浸一时,久挼汁去滓,入瓦器内,熬成膏 好酒一合 焰硝 百草霜研,各一钱,同皂角膏搅匀令稠 人参一钱,为末 硼砂 白霜梅各少许,并研入膏中。  右拌和前药,用鹅毛点少许于喉中,以出尽顽涎为度,却嚼甘草二寸,咽汁吞津。
  备急如圣散 治时气缠喉风,渐入咽喉闭塞,水谷不下,牙关紧急,不省人事。  雄黄细研,生用 藜芦厚者去皮,生用 白矾飞 猪牙皂角去皮弦  右,等分为细末,每用一豆大,鼻内(口畜)之,立效。
  一字散 治喉闭气塞不通,饮食不下。  雄黄研 白矾生研 藜芦各一钱 蝎梢七枚 猪牙皂角七挺  右为末,每用一字,吹入鼻中,即时吐出顽涎,愈。
  玉粉丸 治前证。
  桂一字 草乌一字,炒 半夏洗,五钱  右为末,生姜自然汁浸,蒸饼为丸,鸡头大,每服一丸,至夜含化。多年不愈者亦效。
  三黄丸 治前证。
  黄连 黄芩 大黄酒九蒸九晒
  右等分,蜜丸桐子大,量病人虚实以施多寡。
  龙麝聚圣丹 治心脾客热,毒气攻冲咽喉,赤肿疼痛;或成喉痹,或结硬不消,愈而复发,经久不瘥;或舌本肿胀,满口生疮,饮食难咽,并宜服之。  南硼砂研 川芎各一两 生地黄 犀角屑 羚羊角屑 南琥珀研 元参 桔梗 升麻 铅白霜研 连翘各五钱 赤茯苓 马牙硝 脑子研 人参 麝香研,各三钱 朱砂水飞 牛黄研,各二钱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用金箔五十片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汤或新汲水化下,或细嚼、或噙化津液咽下皆可,食后临卧服。
  祛毒牛黄丸 治大人小儿,咽喉肿痛,舌本强硬,满口生疮涎潮喘急,饮食难进,胸膈不利。  牛黄研,三钱半 人参 南琥珀研 犀角细末 桔梗 生地黄 硼砂各五钱 雄黄一两,水飞 元参 升麻各三钱 蛤粉四两,水飞 铅白霜 片脑各一钱 寒水石煅,二两 朱砂飞研,七钱  右为细末,炼蜜丸如小弹子大,金箔为衣,磁器内收,每服一丸,浓煎薄荷汤化下,或新汲水化服亦得。食后日进二三服,噙化亦得。
  咽喉备急丹 治前证。
  青黛 芒硝 白僵蚕各一两 甘草
  右为细末,用腊月牛胆有黄者,盛药其中,阴四十九日,多时为妙。此与佛手散有别。
  增损如圣汤 治风热攻冲会厌,语声不出咽喉,妨食肿痛。  桔梗 炙甘草一两半 枳壳汤浸去瓤,二钱半 防风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酥如枣许,搅匀,食后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