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
- 医术名流列传
医术名流列传
陈景魁
按《句容县志》:陈景魁,字叔旦,别号斗岩。世居句容。宋端拱间,其高祖公理以医任玉台秘书,明洪武初,有从善者任元戎幕,嗣后以儒医显魁。幼敏慧善记诵,既长,从乡先生樊懿斋习举子业,又授易于毗陵陆秋崖。闻湛甘泉讲道南畿,魁往谒学日充裕。因父梦椿病疫,诸医罔效。魁精诚祷天,一夕,梦老人书授蚖蟺水可愈汝父。既觉不辨其物,博访之,始知为蚯蚓捣水饮,父疾立愈。人咸以为孝感云。后精心医学,投剂辄愈。着有《医案》皆奇疾奇方也。按《医学入门》陈景魁因父病习医,精针灸。着《五诊集》治素无病,忽吐血半斗,脉弦急薄,厥证也。得于大怒气逆阴阳奔,并服六郁汤而愈。治通体生疣,久罔效,乃太阴风邪化为虫也。以百部蛇床子草乌楝树叶煎汤浴洗,越月遍身如白癜风状而愈。始孕妇堕下逾旬,腹腥发热,气喘脉促,面赤舌青,口臭。公曰:胎未堕也,面赤心盛而血干也,舌青口臭肝气竭胎已死矣。用蛇退煎汤调平胃散加归尾芒硝一倍服之,须臾胎下,痛亦复安。
汪机
按《祁门县志》:汪机幼尝为邑诸生,母病呕,遂究心医学。凡岐黄仓扁诸遗旨靡,不探其肯綮,殊证奇疾,发无不中,名高难致,病者有聆謦咳顿喜,遂瘳。所全活甚众。着有《石山医案》、《医学原理》、《本草会编》、《素问》、《抄脉诀刊误》、《外科理例》、《痘治理辨》、《针灸问对》、《伤寒选录》、《运气易览》等书。
李可大
按《杞县志》:李可大,字汝,化邑人。业儒为诸生,因母病,逐遍览医书,久之大悟,遂为医,无不奏效。可大用药多奇胜,会新郑相公家居,聘可大至,诊其脉曰:公心脉如蝶鼓翼,越五月当大拜。抵期果应。于是可大名振两河矣。因劝可大入太医院授修职郎,时朱锦衣子甫一岁,昼夜啼不止,请可大医之,戒勿见儿,恐成客忤。可大曰:但隔壁闻声足矣。朱许之,可大曰:啼而不哭为痛,用桔梗汤调乳香灌之即愈。有族母七十余,中酒昏迷无气,诸儿以为已死,将入殓。可大至,见目未陷心尚温,曰:此母不死,吾能起之。诸儿涕泣求,可大取井底泥涂母心上,用黄连葛根汤灌之,已而果苏。于是邑中相传可大能起死回生。李进士病虚损痢疾,腹痛异常,用人参五灵脂治之。众医皆讶曰:二物相畏,奈何同用?可大曰:不闻相畏而后能相使乎?药下果愈。鄢陵陈令病伤寒,昏沉将属纩。可大诊视曰:此可救也。用竹茹犀角灌之而愈。寜县尉亦病伤寒,身皆冷,口出清水。可大诊之曰:阴毒已极。用附子一味,医之亦愈。邑诸生董养性发热,口干久而咳嗽吐血,医皆谓虚证。可大诊之曰:汝脉结,结为郁证,非虚也。用苏子香附益智等药数服而愈。董大奇之,因乞为弟子,以学医焉。一梓人母年四十余,手大指忽肿,因偃仆不知人事,可大诊之曰:此必月信至而适为冷水所伤也。问之信然,用当归甘荽汤而愈。一妇人产后大喘,医戒用参,可大诊之曰:此孤阳绝阴也,正宜用参。遂加苏木为汤,饮之喘立止。
李时珍
按《明外史 · 本传》: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读书不治经生业,独好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数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然,品数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搏采芟烦补,阙历时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槁三易而成《本草纲目》一书。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出产形色也。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着其体用也。书成将上之朝,而时珍遽卒。未几,神宗诏修国史,购四方文籍,其子建元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本草之学始称集大成。时珍官楚王府奉祠正子建中四川蓬溪知县,又吴县张颐,祁门汪机,杞县李可大,常熟缪希雍皆通,医术治病多奇中,而希雍常谓上古医经朱遭秦火,独内经本草耳。本草出于神农,朱字譬之五经后又增补别录,譬之注疏,未免朱墨错互,乃沈研剖析本经,以经之别录,以纬之着,本草单方一书盛传于世。
缪希雍
按《金坛县志》:缪希雍,字仲淳,由常熟迁居金坛。与东林诸先达相友善,工岐黄术,有殊解,一折衷于理推本神农图经辨其性味之所以然,屡有奇验。着《广笔记》、《本草单方》、《江阴司训》,庄继光刻之以行。卒时翰林学士。钱谦益经纪其家。 按《苏州府志》:缪希雍,字仲醇,常熟人。精医术医经方书,靡不讨论,尤精本草之学。谓古三坟之书未经秦火者独此而已,《神农本经》朱字譬之六经也,名医增删别录,朱墨错互譬之注疏也。本经以经之别录,以纬之作《本草经疏》,《本草单方》等书。抉摘轩岐未发之秘,为人电目戟髯。如遇羽人剑客,好谈今古事成败,诚奇士也。
庞鹿门
按《湖广通志》:庞鹿门,幼从李平湖作《本草纲目》,视神农多三千品,视唐本草多一千五百品,视陈希彝着多五百品,凡虫鱼、鸟兽、草木、天地、内外无所不包。又复考核详究尽生生变变之妙。鹿门得平湖之学,不肯轻出以试人,至老乃出。有客寓者,耳聋数十日,以补药投之,不效。就鹿门理脉曰:此胃家火也。客曰:耳属肾与胃何涉?鹿门曰:公未知《素问灵枢》耳胃经络起某处,过于耳旁,或于食时则聋。更甚一刀匕而愈。州守夫人病疟,诊之曰:此疟勿药,有喜,但过十日当下血。夫人不悦,遂不请其方,越十日而夫人血下,邀鹿门,亦一匕而愈好。说《素问灵枢》医家罕有知者。
杨守吉
按《江宁府志》:南都正嘉间,医多名家,乃各颛一门无相夺者。如杨守吉之为伤寒医;李氏姚氏之为产医;周氏之为妇人医;曾氏之为杂证医;白骡李氏刁氏范氏之为疡医;孟氏之为小儿医;樊氏之为接骨医;锺氏之为口齿医;袁氏之为眼医,自名其家,其人多笃实纯谨。有士君子之行,而守吉医尤着。有谢五老者,夫妇病感冒月余矣,饮食纔属口辄呕哕,众医皆以不治弃去。一日,守吉过其门,邀入诊之曰:无伤也,病久已去,但小进食,蛔虫争上啖,胸次搅扰作恶耳。试顿食之,当勿药而愈。家人群骇其说,度无可奈何姑从之。遂以冷茶投粥中顿人与二大盂,初尚作呕已,渐喜食,食已沉睡,觉而霍然。又一人病羸,瘦委顿甚,百方不效,求杨诊之,杨曰:若病非药所能愈,第于五更向煮牛肉肆中,候其初启釜时,以口鼻向锅旁吸取其气,然后取汁一碗饮之,数日可愈矣。从之,果然。他治多类此。
陆厚
按《青浦县志》:陆厚,自号东园散人。博洽经史,精于孙吴兵书,尝遇异人,授子午按摩法,疗人疾不施针焫而愈。有诗集曰《古渔唱》。
高武
按《鄞县志》:高武,号梅孤。负奇好读书,凡天文律吕兵法骑射无不闲习。嘉靖时,中武举北上,因历览塞垣以策干,当路不用,遂弃归。所言干象无不验,晚乃专精于医,治人无不立起,尝慨近时针灸多误,手铸铜人三,男妇童子各一,以试其穴,推之人身所验,不爽毫发。所著《射学指南》、《律吕辨痘疹》、《正宗针灸》、《聚英发挥直指》各三十卷行于世。
赵献可
按《鄞县志》:赵献可,字养葵,自号医巫。闾子好学淹贯,尤善于易,而精于医,其医以养火为主,尝论命门乃人身之君,养身者既不知撙节,致戕此火,以至于病,治病者复不知培养此火,反用寒凉以贼之安望。其生着《医贯》一书,论议甚精,俱前人未发,为医家指南,盛行于世。后游秦晋,著述甚多,有《内经抄素问注》及《经络考正脉论》二本,一例诸书。子贞观字如葵,亦精于医,敦厚有古风,治病不论贵贱,未尝计利。尝治人病,夜半自往叩门,候其脉证,以用药,其笃厚如此,亦有《绛雪丹书》、《痘疹论》行世。
锺大延
按《鄞县志》:锺大延,字恒国,本江右仕族,后为鄞人。精于医,聪颖绝人,治病不执恒方,尝言今人但知医,岂知医人,病固有浅深,人自有强弱,岂得因病执方?有二人同时病痢,其一用补剂,一用攻剂,或问之曰:此禀弱须补其正气,而后攻之,彼强须攻,故用攻耳。徐廷尉病,小便秘,肿胀,面赤发喘,众医皆以为热证治之,病愈甚。大延视之曰:是无火也,急煮附子汤,一服而愈。后有一贵家孕妇病亦如之,众医莫效,大延视之曰:是可弗药也,乃胎压膀胱耳。令其周身转运而瘳。一僧嗜盐,每食必斤许,众医虽知其为虫,然服药辄痛闷欲绝,大延曰:是虫不受药也,当有以饵之。以盐笋用药煮之,仍加以盐,令服。越数日,果呕虫数升许而愈。又一人酷暑历万山中,或时饮溪水,至秋患泄痢,诸药不效,但思食西瓜,而医家戒不使进。大延曰:但食无妨。稍进觉安,加进益快爽,遂用药数剂而愈。盖前因山中暑热所中也,其能自出新意多奇效,皆如此。
严仁泉 【严苏泉 吴少垣 吴继轩 僧心斋 周僧 李僧 李氏 杨氏 冯遁斋 张东 何心仁】
按《金溪县志》:金溪先时名医不可考,世庙时有严氏兄弟,兄号仁泉,弟号苏泉者,真诚静重,脉理精彻,百无一失,若小儿以吴氏家传为主代有精者,今少垣继轩兄弟皆有声,足继祖父之业焉。苦竹入外科,有龙兴寺老僧心斋者,宿瘤如杯,毒痈满背皆能疗治。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五百十三
医术名流列传
明
李奎 【李兰泉 】
按《鄞县志》:李奎,字石梁,少负气尚侠避雠,亡匿湖海间,十余年始归,更折节读书,精于医,洞究内外经,心揣手追尽得其妙,善起人痼疾,他手所不治者,常得生有误吞指爪,喉哽几殆奎,令剪人指爪烧灰,服之立愈。疑其故方,奎曰:不然,此内经所谓衰之以属者也。闻者叹服。好古金石及名人墨迹,植花草满其所居,年八十三卒。先是尝有李兰泉者,以医名世奎之术盖得之于兰泉云。兰泉所著《医说》未及刊布,其后学徐国麟至今宝藏之。
张晖 【张翰 】
按《海盐县志》:张晖,中所人。能医治伤寒,有起死回生之功。子翰继其业,感寒疾者药一服而愈,时称为张一帖云。
贺岳
按《海盐县志》:贺岳,字汝瞻。初因母病,尽购岐黄书诵之,且从四方国手讲究,遂精其术,病者圭勺沾口即奏功。郡邑藩臬皆延致之,加以实礼。所著《明医会要《医经大旨》、《诊脉家宝》、《药性准绳》诸书,业医者宗之。
张霆 【谈宠 】
按《海盐县志》:张霆,号芝田;谈宠,号元谷。并精小儿医,先后著名嘉隆间,子孙并嗣其业。
钱同文
按《海盐县志》:钱同文,字养真,精岐黄术,遇危笃疾投剂立愈。乞疗者以先后为序,不论富贵也,贫者不能具参附,每出笥中蓄入咀(口父)不以告。有荷担盐者,家无斗粟。盐为捕所夺,呕血数升,匍匐求治,同文潜以白金半锭杂药中,其人启函得金,以为误也。同文曰:我安得有金?即遗汝必明告汝矣。其人得金喜,饮药立愈。其阴行善多类此。敝衣徒步,不惮数十里所至。惟食菜羹,恐以口腹残物命也。寿七十余乃终。
鲍大才
按《海盐县志》:鲍大才,父南湖精医,自兰溪来廛西关外。大才世其业,事母孝。母病,日跪榻前,饮食居恒,曲意承欢。所施圭勺神效,不期报,郡邑大夫俱异数待之举饮宾,年六十九卒。以从子遇明启明为子,皆无子。遇妻项氏,启妻陆氏并年少守节终身。
韩德基
按《海盐县志》:韩德基,字卓甫,永乐间御医,履祥裔孙也。世为澉人,少孤读书,解大意,长精于医,决人生死多奇验,见贫者与其贵药,不求酬。出有所得必献之于母,或分与亲,知举祖母之丧,营办皆竭己力不以责,诸父诸弟孝友好义,其天性也。卒年仅三十九,无子以弟之子为后。
石涵玉
按《海盐县志》:石涵玉,字启泰,治痘疹奇效。刘氏庄患痘者二十人,涵玉视之曰:某弗药愈;某某日死,以笔记之,一一不爽。丰山兄弟三人共一子痘不起,面青腹痛,涵玉忧之,夜梦大士曰:何不用白芍?涵玉跃然,盖白芍能于土中泻木,面青腹痛木乘土也。如法治之,立效。西郊沈氏子方见痘延视辞曰:此终不能有功,他医疗之。过其门,闻张乐,则以痘愈,酬医也。固邀入席,呼子出,揖以愧之,涵玉曰:明年今日,必患痢终,难救。众不悦,如期果亡。一女患痘,眼白色,面红如洒脂,涵玉曰:内溃证也。取纸炮一,令其父然女耳畔如雷,大惊,面部痘尽起,数剂差。众奇问之,曰:内溃以通窍为主,惊则心窍开,痘不内伏,何足异?其治法多类此,中岁长斋放生,建灵瑞禅院以安僧众,买地施棺以瘗无力葬殓者。凡三区名广孝阡盖,乐道好善,不第以艺术传者,子楷邑诸生益精先业,北游都下,名动公卿所。着有《伤寒五法》、《证治百问》、《新方八法》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