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
- 伤寒门
伤寒门
加减白虎汤 【《医鉴》】 治沉寒痼冷,脐腹冷痛,大便自利,足胫寒而逆。 附子炮,二钱 干姜炮 肉桂 草豆蔻煨 半夏 人参 白朮 甘草炙,各一钱 右銼,作一贴,入姜五片,葱白五茎,水煎服。仍灸气海、三里穴。
灵砂 【《局方》,下同】 治诸虚痼冷,厥逆如神。 水银四两 硫黄一两
右,同入铁铫内,炒成砂子,有烟焰起,以酢洒之,研细入水,火鼎赤石脂封口,盐泥固济,炭三十斤煅,经宿取出细研,糯米糊和丸麻子大,每五七丸以至十五丸,空心以人参大枣汤下。忌食猪羊血浆豆粉冷滑之物。
金液丹 治久寒痼冷,及吐利日久,身冷脉微。 硫黄十两
右研细飞过,盛磁盒内,以赤石脂抿缝,外以盐泥固济,先掘地坑埋小罐子,盛水令满,安盒子在上,用泥固济,讫慢火养,七日七夜,候足,加顶火一斤煅,取出放冷,研为细末,每药末一两,用蒸饼一两汤浸,去水,捣和丸梧子大,每三十丸多至百丸,温米饮下,空心服。
至圣来复丹 【《活人》】 治痼冷心腹冷痛,脏腑虚滑,及霍乱吐泻,脉微欲绝。又治荣卫不交泰,心肾不升降,上实下虚,气塞痰厥,一切危急之证,但有胃气,无不获安。此药配合二气,均调阴阳,可冷可热,可缓可急,功效殊胜。 硫黄 硝石各一两
右为细末 入铫内,以微火慢炒,用柳木篦不住手搅,令阴阳气相入,再研极细,名曰二气砂。乃入水飞五灵脂、陈皮、青皮末各二两,次入太阴元精石末一两和匀,酢糊和丸豌豆大,空心米饮下三十丸或五十丸。此铁瓮城八角杜先生方也。一名正一丹。
加味理中汤 【《回春》】 治痼冷积寒。 附子炮 人参 白朮 干姜炒 肉桂 陈皮 白茯苓 甘草炙,各一钱 右銼,作一贴,入姜二片,枣二枚,水煎服。
代灸涂脐膏海藏 治痼冷脐腹痛。
附子 马蔺子 蛇床子 吴茱萸 肉桂 木香 右为细末,用白面一匙,姜汁调成膏,摊纸上圆三寸许,贴脐下关元、气海,自晚至晓,其力可代灸百壮。
冲寒散 【《入门》】 治痼冷腹痛泄泻,饮食减少。 香附子 陈皮 草果各一钱半 缩砂 白姜 肉豆蔻各七分 藿香 白茯苓 吴茱萸 木通各三分 右为末,每二钱,温酒或姜汤调下;或銼,作一贴,水煎服。
大补元煎 【《景岳全书》,下同】 凡元气太虚者,虽有寒邪亦不可攻,必单培根本,正复邪将自散;或真寒假热等证,皆宜用此。 人参少则一二钱,多则一二两 炙甘草一二钱 熟地少则二三钱,多则二三两 当归若泄泻便滑者去之 枸杞各二三钱 山茱萸一钱,畏酸吞酸者去之 杜仲 山药炒,各二钱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
左归饮 凡命门真阴亏损,虽有寒邪,不可攻者,宜此。 熟地二三钱,或加至一二两 炙甘草一钱 山药 枸杞各二钱 山茱萸一二钱,畏酸者少用 茯苓一钱半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服。
右归饮 凡命门阳衰,或阴盛格阳感邪,不可攻者,宜此。 熟地用如前 山药 枸杞 杜仲姜制,各二钱 山茱萸一钱 肉桂去皮 甘草炙,各一二钱 制附子一二三钱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
五福饮 凡五脏气血俱虚者,宜此为主。 人参 熟地俱随宜 当归三钱 炙甘草一钱 白朮炒,一钱半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或加生姜三五片。
一阴煎 凡肾水真阴不足而虚火为邪者,宜此。 熟地三五钱 甘草一钱 生地 芍药 麦冬 丹参各二钱 牛膝一钱半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
加减一阴煎 凡水亏火盛,烦热动血者,宜此。 生地 芍药 麦冬各二钱 熟地三五钱 炙甘草五七分 知母 地骨皮各一钱
二阴煎 凡心经有热,狂笑烦热失血者,宜此。 生地 麦冬各二三钱 枣仁二钱 元参 茯苓 木通各一钱半 黄连或用一二钱 生甘草一钱 水二锺,灯草二十根,竹叶亦可,煎七分,食远服。
三阴煎 凡三阴不足,及风疟多汗,而正气不复,寒热不止者,宜此。 当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炙甘草一钱 芍药酒炒 枣仁各二钱 人参随宜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服。
大营煎 此大补元煎之次也,酌宜用之。 当归二三钱或五钱 熟地三五七钱 炙甘草 桂各一二钱 牛膝一钱半 枸杞 杜仲各二钱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
小营煎 凡血少阴虚而无火者,宜此。 熟地二三钱 当归 芍药酒炒 山药炒 枸杞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
补阴益气煎 凡邪陷阴中,阴虚不能作汗,身热不退,或往来寒热者,宜此。 人参一二三钱 当归 山药酒炒,各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或一二两 陈皮 炙甘草各一钱 升麻三五分,火浮于上者不必用 柴胡一二钱,无外邪者不必用 水二锺,加生姜三五七片,煎八分,食远温服。
金水六君煎 凡阴虚受寒,咳呕喘促,吞酸痞满等证,宜此。 当归 半夏 茯苓各二钱 陈皮一钱五分 熟地三五钱 炙甘草一钱 水二锺,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大和中饮 凡邪结胃脘,气逆食滞者,宜此。 陈皮一二钱 枳实一钱 砂仁五分 山楂 麦芽各二钱 厚朴 泽泻各一钱半 水一锺半,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小和中饮 凡胸膈胀满,呕恶气滞者,宜此。 陈皮 茯苓 厚朴各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 山楂 扁豆炒,各二钱 水一锺半,加生姜三五片,煎服。
小分清饮 凡小水不利,湿滞肿胀泄泻者,宜此。 茯苓 泽泻 猪苓各二三钱 薏仁二钱 枳壳 厚朴各一钱 水一锺半,煎七八分,食前服。
百顺丸 凡三焦热秘,邪不解者,宜此。 川大黄锦纹者,一斤 牙皂角炒微黄,一两六钱 右为末,用汤浸蒸饼捣丸菉豆大,每用五分或一钱,或二三钱,酌宜用引送下。或用蜜为丸亦可。
一柴胡饮 凡六经初感,内外俱有热者,宜此。 柴胡二三钱 芍药二钱 甘草八分 黄芩 生地 陈皮各一钱半 水一锺半,煎七八分,温服。
二柴胡饮 凡邪感三阳及三阳并病,寒胜者,宜此主之。三阴初感者,亦可用 陈皮 厚朴各一钱半 半夏二钱 甘草八分 细辛一钱 柴胡一钱半或二三钱 水一锺半,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温服。
三柴胡饮 凡肝脾阴虚血少,而偶感风寒者,宜此。 柴胡二三钱 芍药一钱半 当归二钱,溏泄易以熟地 炙甘草 陈皮各一钱 水一锺半,生姜三五片,煎七八分温服。
四柴胡饮 凡脾肺气血,或劳倦感寒发热者,宜此。 人参酌用 炙甘草一钱 当归二三钱,泄泻者勿用 柴胡随宜 水二锺,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温服。
五柴胡饮 凡脾肾血气不足,而感外邪发热者,宜此。 柴胡一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芍药钱半,炒 当归 白朮各二三钱 炙甘草一钱 陈皮酌用 水一锺半,煎七分,食远热服。
正柴胡饮 凡血气本无亏损而感冒寒邪者,宜此。 柴胡一二三钱 芍药二钱 陈皮一钱半 防风 甘草各一钱 生姜三五片 水一锺半,煎七八分,热服。
麻桂饮 凡伤寒初感,邪盛气实者,勿论诸经四季,先宜此。 官桂一二钱 当归三四钱 炙甘草一钱 麻黄二三钱 陈皮随宜 水一锺半,加生姜五七片,或十片,煎八分,去浮沫,不拘时服。
大温中饮 凡中气虚寒,感邪发热,无汗表不能解者,速用此 熟地三五七钱 冬白朮三五钱 炙甘草一钱 当归三五钱,泄泻者代以山药 人参二三钱,甚则一两 干姜炒熟,一二钱,或用煨生姜三五七片亦可 肉桂一二钱 柴胡二三四钱 麻黄一二三钱 水二锺,煎七分,去浮沫,温服或略盖,取微汗。
柴陈煎 凡感冒风寒发热,而兼咳嗽呕恶者,宜此。 柴胡二三钱 陈皮一钱半 甘草一钱 半夏 茯苓各二钱 水一锺半,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分,食远温服。
柴芩煎 凡表邪未解,内外俱热,泄泻不止者,宜此。 柴胡二三钱 枳壳一钱五分 黄芩 栀子 泽泻 木通各二钱 水二锺,煎八分,温服。
柴胡白虎煎 凡温病热极,表里不解者,宜此。 柴胡 黄芩 麦冬各二钱 细甘草七分 石膏三钱 水一锺半,加竹叶二十片,煎服。
归葛饮 凡阳明温暑,大热大渴,津枯不能作汗者,宜此。 当归三五钱 干葛二三钱
水二锺,煎一锺,以冷水浸凉,徐徐服之,得汗即解。
抽薪饮 凡邪热畜之甚者,宜此。
黄芩 石斛 木通 栀子炒 黄蘗各一二钱 枳壳 泽泻各一钱半 细甘草三分 水一锺半,煎七分,食远温服。内热甚者,冷服更佳。
徙薪饮 凡热邪内畜,将甚未甚者,宜此。 陈皮八分 黄芩二钱 麦冬 芍药 黄蘗 茯苓 牡丹皮各一钱半 水一锺半 煎七分,食远温服。
大分清饮 凡积热闭结,小水不通,热泻等证,宜此。 茯苓 泽泻 木通各二钱 猪苓或倍之 枳壳 栀子或倍之 车前子各一钱 水一锺半,煎八分,食远温服。
玉女煎 凡阴虚水亏,阳明火盛,烦渴内热者,宜此。 生石膏三五钱 熟地三五钱或一两 知母 牛膝各一钱半 麦冬二钱 水一锺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
玉泉散 一名一六甘露散。治阳明实热烦躁斑黄等证。 石膏六两,生用 粉甘草一两
右为极细末,每服一二三钱,新汲水或热汤,或人参汤调下。
四味回阳饮 凡阳脱气虚者宜此。
人参一二两 制附子 炮干姜各二三钱 炙甘草一二钱 水二锺,武火煎七八分,温服,徐徐饮之。
六味回阳饮 凡阴阳大虚元气将脱者,非此不可。 人参一二两或数钱 当归三钱,如泄泻者代以冬朮 熟地五钱或一两 炙甘草一钱 制附子 炮干姜各二三钱 水二锺,武火煎七八分,温服。
理阴煎 凡真阴不足,或因劳倦感寒,阴虚假热,寒邪不解者,速宜用此。 熟地三五七钱或一二两 炙甘草一二钱 当归二三钱或五七钱 干姜炒黄色,一二三钱 或加肉桂一二钱 水二锺,煎七八分,热服。
养中煎 凡中气虚寒为呕为泻者,宜此。 人参一二三钱 白扁豆炒,二三钱 山药 茯苓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干姜炒黄,一二钱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
温胃饮 凡中寒呕吐吞酸者宜此。
人参一二三钱或一两 白朮炒,一二钱或一两 扁豆二钱,炒 陈皮或不用 炙甘草各一钱 干姜炒焦,一二三钱 当归一二钱,滑泄者勿用 水三锺,煎七分,食远温服。
五君子煎 凡脾胃气分虚弱,而微寒当温者,宜此。 人参二三钱 炙甘草一钱 干姜炒黄,一二钱 白芷 茯苓各二钱 水一锺半,煎服。
胃关煎 凡脾肾虚寒,泻利不止者,宜此。 熟地三五钱或一两 山药炒 扁豆炒,各二钱 焦干姜 白朮炒,各二三钱 吴茱萸制,五七分 炙甘草一二钱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
暖肝煎 凡肝肾阴寒,小腹疼痛者,宜此。 当归二三钱 枸杞三钱 沉香一钱,木香亦可 肉桂一二钱 茯苓 小茴香 乌药各二钱 水一锺半,加生姜三五片,煎七分,食远温服。
罨结胸法 凡病伤寒结胸,其有中气虚弱,不堪攻击内消者,须以此法外罨之,则滞行邪散,其效如神。 葱白头 生姜 生萝卜此味倍之,如无以子代之 右用葱姜各数两,萝卜倍之,共捣一处,炒热用手巾或白布,包作大饼,罨胸前胀痛处。此药须分二包冷则轮换罨之。无不即时开通,汗出而愈。但不宜太热,恐炮烙难受也。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五十七
伤寒门
单方
伤寒有数种,庸人卒不能分别者,今取一药兼疗之。凡初觉头痛身热脉洪,一二日便以葱白一虎口,豉一升,绵裹,水三升,煮一升,顿服取汗。更作,加葛根三两。再不汗,加麻黄三两。【《肘后方》,下同】 又法:用葱汤煮米粥,入盐豉,食之取汗。 又法:用豉一升,小男溺三升,煎一升,分服取汗。
伤寒不止,不解已三四日,胸中闷恶者:用豉一升,盐一合,水四升,煮一升半,分服取吐,此秘法也。【《梅师方》】
伤寒后,毒气攻手足,及身体虚肿:用豉五合微炒,以酒一升半,同煎五七沸,任性饮之。【《简要济众》】
伤寒暴痢:豉一升,薤白一握,水三升,煮薤熟,纳豉更煮,色黑去豉,分为二服。 【《药性论》】
伤寒劳复:鼠屎二十枚,豉五合,水二升,煮一升,顿服。 【《外台》】
伤寒黄病:发髲烧研,水服一寸匕,日三。 【《类要》,下同】
天行劳复:合头垢枣核大一枚,良。 伤寒初愈,预防劳复:头垢烧研,水丸梧子大,饮服一丸。 【《外台》】
阴阳易病,卵肿或缩入腹,绞痛欲死:取妇人阴毛烧灰饮服,仍以洗阴水饮之。 【《总录》】
伤寒时气温疫,头痛壮热脉盛:以干艾叶三升,水一斗,煮一升,顿服取汗。 【《肘后方》】
妊娠伤寒,壮热赤斑,变为黑斑,溺血:用艾叶如鸡子大,酒三升,煮二升半,分为二服。【《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