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鉴


   槐花酒治背发一切疔疮肿毒,不问已成未成,俱 痛者宜用。未成者一二服即消,已成者三四服即愈。

  槐花四五两微炒黄,乘热入酒二钟,煎十余沸,去渣热服。

  〔批〕(按上方治痈疽初起,已成或未成未溃之先宜之)

   金银花酒治一切痈疽、发背、疔疮、乳痈、便毒,及喉痹乳鹅,不问已溃未溃者。

  金银花连茎叶捣烂,取汁半钟,和热酒半钟,温服,可保无虞。如秋冬无鲜者,水煎和酒服。

   追风通气散治痈疽、发背、流注、肿毒、脑疽、打破伤折、疝气、血瘕、香港脚、诸气痞塞、块痛、腰痛、一切痰饮为患。此药大能顺气匀血,扶植胃本,不伤元气,荡涤邪秽,自然通顺,不生变证,真仙剂也。

  气血逆于腠理,故令壅结痈疽,调和营卫实堪,宜赤芍、木通、白芷、何首乌同枳壳、茴香、乌药、当归,更加国老等无疑,酒水同煎济世。

  一痈疽生痰有二:一则胃寒生痰,加半夏以健脾化痰;一则郁热而成风痰,加桔梗,并用生姜水酒煎。

  一发背因服寒凉之药,过伤脾胃,饮食少进,颜色憔悴,肌肉不生,去木通,少用当归,倍浓朴、陈皮。

  流注,加独活。脑发背发,去木通;打破伤折在头上,去木通,加川芎、陈皮。经年腰痛,加萆 、玄胡索酒煎。香港脚,加槟榔、木瓜、穿山甲水煎。痰饮为患,或喘,或咳,或晕,头痛睛疼,遍身拘急,骨节痹疼,胸背、颈项、腋胯、腰腿、手足聚结肿硬,或痛或不痛,按之无血潮,虽或微红,亦淡薄不热,坚如石,破之无脓,或有薄血,或清水,或如乳汁,又有坏肉如破絮,又如瘰 ,在皮肉之间,如鸡卵可移动,软活不硬,破之亦无脓血,针口 肉突出,惟觉咽喉痰实结塞,作寒作热,加南星、半夏。肿毒坚硬不穿,加川芎、独活、麻黄、连须葱煎,热服。

   托里消毒散治一切痈疽,六七日未消者,服此药,疮未成即消,已成即消。能壮气血,固脾胃,使毒瓦斯不得内攻,脓毒易溃,肌肉易生。切不可早用生肌之药,恐毒瓦斯未尽,反增溃烂。如有疮口,便贴膏药,以御风入,至疮口闭合,如不用贴,此守成之方也。

  黄 (盐水炒) 花粉(各二钱) 防风 当归(酒洗) 川芎 白芷 桔梗(炒)

  浓朴(姜制) 穿山甲(炒) 皂角刺(炒,各一钱) 金银花 陈皮(各三钱)

  上用水、酒各一钟,煎至七分。疮在上食后服,在下空心服,二帖后,只用水煎。

   千金内托散治痈疽疮疖,未成者速散,已成者速溃。败脓自出,无用手挤,恶肉自去,不用针刀,服药后疼痛顿减。此药活血匀气,谓胃补虚,祛风邪,辟秽气,王道之剂,宜多服之,神效。

  黄 (蜜炙) 人参(去芦) 当归(各二钱) 川芎 防风(去芦) 桔梗(去芦) 白芷浓朴(姜炒) 薄桂 甘草(生用,各一钱) 加金银花亦可上为末,每服三钱,无灰酒调下。不饮酒,木香汤调下亦可。或都作一剂,用酒煎服尤佳。痈疽肿痛,用白芷;不肿痛,倍官桂。不进饮食,加砂仁、香附。痛,加乳香、没药。水不干,加知母、贝母。疮不穿,加皂角刺。咳,加陈皮、半夏(烫泡七次)、杏仁、姜五片煎。大便闭,加大黄、枳壳。小便涩,加麦门冬、车前子、木通、灯心。

  〔批〕(按上方治痈疽已溃,托里消毒败脓之剂)

   神仙蜡矾丸治痈疽及肠痈,消毒,固脏腑,止疼痛,扩膜止泻,化脓,痈疽溃后宜服。

  黄蜡二两,生白矾三两,为末,熔蜡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酒下。不饮酒者,熟水下。一日服三次。肺痈,蜜水下;咳嗽,姜汤下。

   二仙散 (黄宾江传)

  治发背痈疽,已成未成,已溃未溃,痛不可忍者。

  白芷(未溃者用一两,已溃者用五钱) 贝母(未溃者用五钱,已溃者用一两)

  上锉,好酒煎服。

  〔批〕(按上方治诸痈疼痛及不破者宜之)

   透脓散 治诸痈疽,及贴骨痈不破者,不用针刀,一服不移时而自透,神效。

  蛾口茧一个,烧灰存性,用酒调服,即透。切不可用三两个,服之即生三两头。

   芙蓉膏 (张秀峰传)

  治发背痈疽,痛如锥剜不可忍,登时痛止如神。

  芙蓉叶 黄荆子(为末,各等分)

  上二味,入石臼内捣极烂,用鸡子清调搽患处,留顶,如烟雾起,立瘥。此方用在未溃之先,或将溃之际。

   三神膏 (张贡士传) 治痈疽发背。

  蓖麻子(去壳,四十九枚) 陈醋(一碗半) 好盐(一撮)

  上三味,置锅中,用文武火熬之,槐枝搅成膏。先将米泔水洗净疮,搽上药,留顶,未成脓者即散,已成脓者即溃。忌一切发物并酒。

   神妙生肌散 (敏所兄传)

  治痈疽发背,诸般疮毒,溃烂疼痛。

  乳香(一钱) 没药(二钱,二味用灯草同研) 孩儿茶(一钱) 血竭(一钱)

  赤石脂(一钱) 海螵蛸(一钱) 轻粉(三分) 龟板(炒,一钱) 鳖甲(炒,一钱)

  硼砂(二钱,生肌全在此味) 水银(一钱) 黑铅(一钱) 初起加黄柏一钱。作痒加白芷一钱。

  上将银、铅同煎化,将前药各为末,入银铅于内,研极细,糁疮上,神效。

   铁桶膏 (泽川酉府传)

  治痈疽、发背、疔疮、瘰 、痔疮、粉瘤。

  荞麦秆灰淋汁二碗,熬至一碗,下 血竭 乳香 没药(各三分,为末) 入汁内,再熬去半碗,取下待冷,入 黄丹(八分) 雄黄(八分) 朱砂(八分) 好锻石(八钱) 为极细末,共一处,放药汁内搅匀成膏,瓷器收贮,用三棱针刺破,将药入内,直深入到底,不三四次痊愈。

   玉容膏 (秘传)

  治发背痈疽溃烂,用此生肌,止痛,外护。

  香油(二两) 黄蜡(一两) 二味化开,入黄丹末(一钱) 寒水石(火 ,一两) 为细末,熔化为膏,纸摊贴患处。

  〔批〕(按上方治痈疽外治之剂)

   水云膏 (阐传) 治发背。

  干姜(炒) 皂角(炙,去皮弦) 五倍子(炒) 川芎(各一两) 孩儿茶 乳香没药(各三钱) 枯矾 槐花(各一钱)

  上为末,苦胆汁调涂,神效。又方,醋炒五倍子,入猪脑髓同捣如膏贴之,如疮在左,用左边脑。

   附 肠痈、肚痈 千金内消散 治肠痈便毒,初起即消,已肿即溃,脓血从大便中出。

  大黄(三钱) 赤芍药 白芷 木鳖子(去壳) 乳香 没药 皂角刺白僵蚕 栝蒌仁 天花粉(各一钱) 归尾(酒洗,一钱半) 穿山甲(三大片,蛤粉炒黄色,杵碎) 金银花(三钱)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水酒煎,空心服。红点加芒硝。

   内消沃雪汤 (陈恕轩传) 治肚内生痈及痈疽,神效。

  当归身 白芍药 黄 甘草节 金银花 天花粉 连翘 香白芷穿山甲 皂角刺 贝母 乳香(研) 木香 青皮 广陈皮甚者加大黄,水酒煎服立消,是世所奇。

  卷之十五

  瘰

   证夫瘰 者,颈腋之间而生结核也。或在耳后,连及颐颔,下至缺盆(在锁字骨陷中),皆为瘰 ,手少阳三焦经主之;或在胸及胸之侧,皆为马刀疮,足少阳胆经主之。二经多气少血,其初生如豆粒,或如梅李,累累相连,历历三五杖,久久不消,渐渐长大,按之则动而微痛。不憎寒壮热,惟午后微有热,或夜间口干,饮食少思,四肢倦怠,是以坚而不能溃,溃而不能合。有风毒者,得之于风;热毒者,得之于热;气毒者,得之于气,乃风热邪气蕴结而成,皆由气血不足,往往变为劳者。经云:此不系膏粱丹石之变,因虚劳气郁所致。宜补形气,调经脉,则未成者自消,已成者自溃。若不详经络血气多少,脉证受病之异,卒用牵牛、斑蝥,及流气饮、十宣散等,则血气已损,而实实虚虚之祸,如搐诸掌。

   治治当以益气养荣汤主之。

   方 益气养荣汤 〔批〕(按此方治瘰 半攻半补之剂) 治怀抱抑郁,瘰 流注,或四肢患肿,肉色不变,或日晡发热,或溃而不敛。

  黄 (蜜炙) 当归(酒洗) 人参 白术(炒,各一钱半) 川芎 白芍(酒洗)生地黄 陈皮 香附 贝母(各一钱) 地骨皮 柴胡 桔梗(炒) 甘草(炙,各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食远服。如有痰,加橘红。刺痛,加青皮或木香。午后有热,或头微眩,加酒炒黄柏。脓水清,倍参、 、归。女人有郁气,胸膈不利,倍香附、贝母。月经不调,加丹皮、当归、红花。

   散肿溃坚汤治马刀疮,结硬如石,或在耳下,至缺盆中,或至肩上,或于胁下,皆手足少阳经中。及瘰 遍于颏,或至颊车,坚而不溃,在足阳明经所出。或二疮已破,乃流脓水,并治,及生瘿瘤,大如升,久不溃者。

  升麻(六分) 葛根(二钱) 白芍药(二钱) 当归尾(五分) 连翘(三钱)

  黄连(二钱) 桔梗(五钱) 黄芩梢(酒洗,一钱半) 黄柏(酒炒,五钱)

  贝母(酒炒,五钱) 昆布(洗,五钱) 龙胆草(酒洗,四钱) 海藻(酒炒,五钱)

  三棱(酒炒,三钱) 莪术(酒炒,三钱) 天花粉(酒浸,五钱) 甘草(炙,五分)

  白芍(二钱) 归尾(五分)

  上锉,每一两,用水二钟,先浸半日,煎至一钟,去渣,热服。于卧处伸足在高处,头微低,每噙一口,作十次咽。至服毕,根据常安卧,取药在胸中停蓄也。另攒半料,作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百丸,或一百五十丸,此药汤留一口送下。

   内消散 (任中嵩传)

  治瘰 ,宜先用益气养荣汤数十服,后服此方。

  朱砂(一钱) 血竭(一钱) 斑蝥(去翅足,三分,生用)

  上为细末,每服一分,空心烧酒调服。未破者,三、五日立消;已破者,内服此药,外用金头蜈蚣一条,研极细末,用麻油一小钟,浸二旦夕,搽患处,其疮即肿溃。过一、二日肿消,可贴膏药,疮势大者二十日痊,小者十余日平复。

   天花散 (京师传)〔批〕(按此方治瘰 专攻之剂) 治瘰 溃烂疼痛。

  天花粉(一钱半) 白芷(一钱) 乳香(二分) 没药(五分) 赤芍药(一钱七分)

  贝母(七分) 归尾(一钱) 金银花(三钱) 穿山甲(炒黄色,一钱二分)

  上锉一剂,好酒一钟半,煎服,忌鲜鱼鸡羊等毒物。

   乌龙膏 (周排山传) 治瘰 溃烂,久不愈者。

  木鳖子(带壳烧存性,去壳) 侧柏叶(焙) 人中血(即发烧灰) 青龙背(即旧锅上垢腻)

  纸钱灰 飞罗面(各一钱)

  上为末,用好醋调成膏涂疮上,外用纸贴效。

   代灸散 治瘰 溃烂,臭不可闻,久不能愈。

  官粉(一钱) 雄黄(一钱) 银朱(一钱) 麝香(二分)

  上为细末,用槐皮一片,将针密密刺孔,置疮上。

  上糁药一撮,以炭火炙热,其药气自然透入疮中,痛热为止。甚者换三次,轻者二次痊愈。

   紫云膏 治瘰 及一切顽疮溃烂久不愈,并杖疮、 疮、小儿头疮并效。

  黄蜡(一两) 松香(五钱) 黄丹(三钱) 香油(四两)

  上四味,共入铁锅内,用柳条去皮搅之,文武火熬至半炷香尽为度。摊油纸贴之,或搽涂患处。

   地龙膏 (李养斋传) 治瘰 未破者,贴之立消。

  雄黄 地龙粪 小麦面各等分,研末,醋调涂之。

   丹青散 治瘰 已破者,搽上即愈。

  银朱(一钱) 铜青(一钱) 松香(五分)

  研末,有水,干敷之,如干,灯油调搽。

   瘰 妙方 (刘前冈传)

  用荞麦面捻作圈,围住疮上,用黄酒糟压干撒在疮上,用麝香入艾槌烂,铺糟上,火烧艾,过则再换,以疮内水干为度,后贴膏药。

  官粉(一两半) 乳香(二钱) 没药(二钱半) 孩儿茶(二钱半) 蛤粉(五钱)

  龙骨(二钱半) 蜂房(二个) 密陀僧(二钱半) 血竭(二钱) 蓖麻子(去壳,一百二十个)

  上研为细末,用香油四两熬黑色,后将各药放在油内,熬数沸,用瓦盆盛水,将药锅坐在上,出火毒,纸摊贴患处如神。忌食鸡、鹅、羊肉、鸭蛋、鲜鱼、辛辣炙爆等物。

   老君丹 (黄宾江传) 治瘰 并痰核结硬。

  老君须(四分) 紫背天葵(三钱) 乳香(三钱) 没药 红曲 防风红花(各三钱) 栀子(五分) 当归(八分) 川芎(四分) 草果仁(一钱) 血竭(五分)

  孩儿茶(五分) 土茯苓(五分) 金银花(五分) 白芥子(五分)

  上共捣粗末,先用独蒜一个,顺擂烂,入好酒一碗,滤去渣,入药于内,重汤煮一时。食后,临卧服三剂,全消,妙不可言。

   天葵子丸 (黄宾江传) 治瘰 。

  紫背天葵(一两半) 海藻(一两) 海带(一两) 昆布(一两) 贝母(各一两) 桔梗(一两) 海螵蛸(五钱)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七十丸。此方用桔梗开提诸气。贝母以消毒化痰,海藻、昆布以软坚核,治瘰 之圣药也。

  卷之十五

  疔疮

   证夫疔疮者,皆由脏腑积受热毒邪气,相搏于经络之间,以致血气凝滞,注于毛孔手足头面,各随五脏部分而发也。其形如粟米,或疼或痒,以致遍身麻木,头眩寒热,时生呕逆,甚则四肢沉重,心惊眼花。盖疔肿初发热,突起如钉盖,故谓之疔。疔疮含蓄毒瓦斯,突出寸许,痛痒异常,一、二日间,害人甚速。

  《内经》以白疔发于颈鼻,赤疔发于舌根,黄疔发于口唇,黑疔发于耳前,青疔发于目下。盖取五色以应五脏,各有所属部位而已。然或肩、或腰、或足,发无定处,如在手足、头面、骨节间最急,其余犹可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