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宝鉴


  则当麻黄汤散其寒邪。使阳气得舒。其衄自止。又何疑焉。或者叹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弊无穷。洁古之学。可谓知其要者矣。

   【托里温经汤】 治寒覆毛皮。郁遏经络。不得伸越。热伏荣中。聚而为赤肿。痛不可忍。

  恶寒发热。或相引肢体疼痛。

  人参(去芦) 苍术(各一钱) 白芍药 甘草(炙。各一钱半)

  白芷 当归身 麻黄(去根节。各二钱) 防风(去芦)

  葛根(各三钱) 新升麻(四钱)

  上 咀。每服一两重。水三盏。先煎麻黄令沸。去沫。再下余药同煎。至一盏。去渣。大温服讫。卧于暖处。以绵衣覆之。得汗而散。

  卷十三

  凡治病必察其下

  戊午冬。予从军住冬于成武县。有贾仓使父。年逾六旬。冬至后数日。疽发于背。五七日肿势约七寸许。不任其痛。疡医视之。曰脓已成。可开发矣。公惧不从。越三日。医曰。不开恐变证生矣。遂以燔针开之。脓泄痛减。以开迟之故。迨二日变证果生。觉重如负石。热如 火。痛楚倍常。六脉沉数。按之有力。此膏粱积热之变也。邪气酷热。固宜以寒药治之。时月严凝。复有用寒远寒之戒。乃思内经云。有假者反之。虽违其时。以从其证可也。与疡医议。急作清凉饮子加黄连。

  秤一两五钱。作一服服之。利下两行。痛减七分。翌日复进前药。其证悉除。后月余平复。又陈录判母。年七十有余。亦冬至后脑出疽。形可瓯面大。命疡医诊视。俟疮熟以针出脓。因怒笞侍外家。疮辄内陷。凹一韭叶许。面色青黄不泽。四肢逆冷。汗出身清。时复呕吐。脉极沉细而迟。盖缘衰老之年。严寒之时。病中苦楚。饮食淡薄。已涤肥脓之气。

  独存瘦瘁之形。加之暴怒。精神愈损。故有此寒变也。病与时同。与疡医议。速制五香汤一剂。加丁香、附子各五钱。剂尽疡复大发。随证调治而愈。内经曰。凡治病必察其下。谓察时下之宜也。诸痛疮疡。皆属心火。言其常也。如疮盛形羸。邪高痛下。始热终寒。此反常也。固当察时下之宜而权治。故曰。经者常也。法者用也。医者意也。随所宜而治之。可收十全之功矣。

  卷十三

  舍时从证

  至元壬午五月二十八日。王伯禄年逾五旬有七。右臂膊肿盛。上至肩。下至手指。色变。皮肤凉。六脉沉细而微。此乃脉证俱寒。予举疡医孙彦和视之。曰。此乃附骨痈。开发已迟。以燔针起之。脓清稀解。次日肘下再开之。加呃逆不绝。彦和与丁香柿蒂散两服。稍缓。次日。呃逆尤甚。

  自利。脐腹冷痛。腹满。饮食减少。时发昏愦。于左乳下黑尽处。灸二七壮。又处托里温中汤。用干姜、附子、木香、沉香、茴香、羌活等药。 咀一两半。欲与服。或者曰。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又当盛暑之时。用干姜附子可乎。予应之曰。理所当然。不得不然。内经曰。脉细皮寒、泻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况呃逆者。胃中虚寒故也。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是言其定理也。

  此证内外相反。须当舍时从证也。非大方辛热之剂急治之。则不能愈也。遂投之。诸证悉去。饮食倍进。疮势温。脓色正。彦和复用五香汤数服。后月余平复。噫。守常者众人之见。知变者知者之事。知常而不知变。细事因而取败者亦多矣。况医乎哉。守常知变。岂可同日而语乎哉。

   【托里温中汤】 治疮为寒变而内陷者、脓出清解。皮肤凉。心下痞满。肠鸣切痛。大便微溏。食则呕逆。气短促。呃逆不绝。不得安卧。时发昏愦。

  沉香 丁香 益智仁 茴香陈皮(各一钱) 木香(一钱半) 甘草(炙。二钱) 羌活干姜(炮。三钱) 黑附子(炮。去皮脐。四钱)

  上 咀。作一服。水三盏。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渣。温服。无时。忌一切冷物。内经云。

  寒淫于内。治以辛热。佐以苦温。故以附子、干姜大辛热。温中外。发阳气自里之表。故以为君。

  羌活味苦辛温。透关节。炙甘草甘温。补脾胃、行经络。通血脉。胃寒则呕吐呃逆不下食。益智仁、丁香、沉香。大辛热。以散寒为佐。疮气内攻气聚而为满。木香、茴香、陈皮。苦辛温。治痞散满为使也。

  卷十三

  打扑损伤从高坠下

  缪刺论云。人有所坠。恶血留内。腹中痛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刺足内踝之下。然骨之前血脉出血。刺足跗上动脉。不已。刺三毛上各一 。见血则已。

  左刺右。右刺左。善悲惊不乐。刺如右方。

   【当归导滞散】 治打扑损伤。落马坠车瘀血。大便不通。红肿暗青。疼痛昏闷。蓄血内壅欲死。

  川大黄(一两) 当归(三两) 麝香(少许。另研)

  上为末。入麝香研匀。每服三钱。热酒一盏调下。食前。内瘀血去。或骨节伤折。疼痛不可忍。以定痛接骨紫金丹治之。

   【复元活血汤】 治从高坠下。恶血留于胁下。疼痛不可忍。

  大黄(一两。酒浸) 柴胡(五钱) 栝蒌根 穿山甲(炮)

  当归(各三钱) 红花 甘草(各二钱) 桃仁(汤泡去皮尖。研如泥。五十个)

  上除桃仁为 咀。每服一两重。水二盏半。酒半盏。同煎至七分。下桃仁泥。再煎一两沸。去渣。大温服。食前。以利为度。利后痛不尽者。当服乳香神应散。

  黄帝针经云。有所坠堕。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损于胁下则伤肝。肝胆之经。俱行于胁下。经属厥阴少阳。以柴胡为引用为君。以当归和血脉。又急者痛也。甘草缓其急。亦能生新血。甘生血。阳生阴长故也。为臣。穿山甲、栝蒌根、桃仁、红花。破血润血为佐。大黄酒制以荡涤败血为使。气味相合。使气血各有所归。痛自去矣。

   【圣灵丹】 治一切打扑伤损。及伤折疼痛不可忍。

  乳香(五钱) 乌梅(去核。五枚) 莴苣子(一大盏。炒黄色。二两八钱)

  白米(一捻)

  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热酒送下。吃一服。不痛勿服。如痛再服。

   【神效接骨丹】 治打扑损伤。伤筋折骨。及寒湿香港脚腿疼。或一切恶疮疼痛不止。皆可服之。

  乳香 没药 白胶香 密陀僧(各四两。各另研)

  红豆 香白芷 大豆 贯芎赤芍药 自然铜(火 。醋淬如银为度) 菰子仁当归(洗三次。焙) 水蛭(各四两)

  上先以自然铜。火烧红。醋淬烧如银为度。用四两入前十二味药。各等分。同为末。以黄蜡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以黄米酒一盏煎开。和渣温服。年少者只一服。年老者加添服。病在上食后。在下食前。此药内去自然铜、水蛭、菰子、加桂花、川楝子、茴香为细末。酒面丸如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酸石榴汤送下。食前。日进二服。治小肠气如神。一切脐腹疼痛。并皆治之。此药男子妇人老幼皆可服。神效不可具悉。

   【乳香散】 治杖疮大有神效。

  乳香 没药(各三钱) 茴香(四钱) 当归(五钱)

  自然铜(火烧。醋淬七次。五钱)

  上细末。每服五钱。温酒调下立效。

   【五黄散】 治杖疮定痛。

  黄丹 黄连 黄芩 黄柏大黄 乳香(冬等分)

  上为细末。新汲水调成膏。用绯绢帛子摊在上。贴于疮上。

   【紫金丹】 治打扑损伤。及伤折疼痛不可忍。

  川乌(炮) 草乌(炮。各一两) 五灵脂 木鳖子(去壳)

  黑牵牛(生) 骨碎补 威灵仙 金毛狗脊自然铜(醋淬七次) 防风 禹余粮(醋淬七次) 地龙(去土)

  乌药 青皮(去白) 茴香(炒。各五钱) 乳香没药 红娘子 麝香(各二钱半) 陈皮(去白。五钱)

  上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温酒送下。病在上食后。在下食前。

   【乳香神应散】 治从高坠下。疼痛不可忍。及腹中疼痛。

  独科栗子 雄黑豆 桑白皮 乳香没药(各一两) 破故纸(炒。二两)

  上为末。每服五钱。醋一盏于砂石器内煎至六分。入麝香少许温服。

   【花蕊石散】 治一切金伤扑损。急以此药糁伤处。如内损、血入肠胃。煎童便入酒调下二钱。服之立效。

  石硫黄(四两) 花蕊石(一两)

  上二味为粗末。拌匀。先以纸筋和胶泥固济。瓦罐子一个内可容药。候泥干入药在内。泥封口了焙笼内焙干。令透热。便安在四方砖上。用炭一秤。笼叠周匝。自巳午时从下生火。令渐渐上彻。有坠下火。旋夹火上。直至经宿火冷炭消尽。又放经宿。罐冷定取出细研。瓷合内盛。根据前法使用。

   【涌铁膏】 取箭头一切针刺入肉。尽皆治之。

  粪鼠头(一个) 蝼蛄虫(十九个) 土消虫(十个) 芫青马肉中蛆(焙) 酱内蛆(焙) 蜣螂 巴豆信蛄 砂 夏枯草 磁石黄丹 苏木 地骨皮(各一两) 石脑油(三两)

  蒿柴灰汁(三升)

  上将灰汁。石脑油。以文武火熬成膏。次下诸药。令匀。瓷器内收贮。临用时看疮大小点药。

  良久箭头自然涌出。

   【万圣神应丹】 出箭头鱼骨针麦芒等。远近皆治之。随陕西行省出军。曾用。

  莨菪科(今天仙子苗是也)

  上于端午前一日。持不语寻上项科。取酌中一科。要根枝叶实全。道先生你在这里耶。道罢。

  用柴灰自东南为头围了。用木篦撅取子根下土。次日端午。日未出。根据前不语。用 只一下。取出。用净水洗了。不令鸡犬妇人见。于净室中石臼中捣如泥。丸如弹子大。黄丹为衣。纸袋内封了。

  悬高处阴干。如有着箭。其箭头不能出者。以绯绢袋盛一丸。放在脐下。用绵裹肚系了。先用象牙末于箭疮上贴了。后用此药。若箭疮口生合。用刀子微刮开。以象牙末贴之。

   【神圣膏】 取针因误入皮肤。

  车脂(不以多少)

  上成膏子者好。摊纸上如钱大。贴之。二日一换。三五次针自出。大有神效。

   【乌翎散】 取针铁误入皮肤。

  乌翎(三五枚。火炙焦)

  上为末。好醋调成膏。涂疮上。纸盖一两次。其针自出。神效。

   【黄石膏】 治金疮深者。若以药速合则溃。宜用。

  黄丹 滑石(等分)

  上研细敷之。

   【又方】降真香一味更好。

   【刀箭药方】锻石(四两) 乌鱼骨(一两)

  上五月五日平旦。本人不语。采地上青蓟。莴苣菜各一握。同前药捣。于日未出时。抟作饼子。晒干。用时旋刮削敷之。早用并不作脓。

  卷十三

  疣瘤疥癣皴揭附

  癸丑岁承应。冬住于瓜忽都。有太医大使颜飞卿传四方。用之尝效。故录之。

   【井金散】 枯瘤 大有神效。

  土黄(三钱) 砂 雄黄(各二钱。另研) 粉霜轻粉(各一钱) 乳香 没药(各半钱)

  上为末。假令瘤如胡桃大。用药末少许(半钱)。用唾调如稀面糊得所。摊于瘤顶上。如小钱大。唾湿纸花两重。盖之。后用黄龙膏盖之。间日一度上药。次添药彻的周回。大如韭叶。如此上之。无复渐渐拆之。后根摇自然有裂 。随后自然下来。

   【黄龙膏】 凉肌退肿。

  黄柏 黄芩 大黄(各等分)

  上为末。唾调。摊在纸上。

   【生肌青龙膏】诃子皮 龙骨 高茶(等分)

  上为末。干糁上。

   【做土黄法】砒黄(研。二两) 木鳖子(去壳) 巴豆(不去油。各半两) 砂(研。二钱)

  上件砒黄一处为末。后用木鳖子同石脑油。和成一块。油纸裹。埋于坑内四十九日。取出。收于瓷器内盛。劈作小块。

   【灸瘤子法】 治果报面生疣瘤。

  上用艾丸灸十壮。即用醋磨雄黄涂纸上。剪如螺蛳靥大。贴灸处。用膏药重贴。二日一易。候痒挤出脓如绿豆粉。即愈。

   【枯瘤膏】草乌(半斤) 川乌(四两) 干桑耳 桑朽木(各三两)

  细白锻石(三碗陈者) 桑柴灰(二碗)

  上朽木等四味。烧令存性。同二灰研匀。用水一桶。淋汁如法。熬成膏用之。

   【宝金散】 偏医瘿气。无不瘥。神效。

  猪羊靥(十对。暖水洗去脂膜后。晒干。杵为细末) 海藻 海带(各二两)

  琥珀(研) 麝香(研) 木香 丁香(各二钱半)

  真珠(半两。研)

  上为末。入研药合匀。再研极细。重罗。每服一钱。热酒一盏调下。夜卧服。垂头卧。若是在室男女。不十服必效。如男子妇人患。一月见效。妇人有胎不可服。切宜忌之。

   【海带丸】 治瘿气久不消。

  海带 贝母 青皮 陈皮上件各等分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食后噙化一丸。大效。

   【海藻溃坚丸】 治瘿气大盛。久不消散。

  海藻 海带 昆布(各一两) 广术青盐(各半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指尖大。每服一丸。噙化。食后。

   【何首乌散】 治脾肺风毒攻冲。遍身疥癣痒痛。或生瘾疹。搔之成疮。肩背拘急。肌肉顽痹。手足皴裂。风气上攻。面头生疮。及治紫白癜顽麻等风。

  荆芥穗 蔓荆子 威灵仙 何首乌甘草(炙) 防风(各一两)

  上用呵 草干一两。同为末。每服一钱。食后温酒调下。沸汤亦得。

   【 茹散】 治疥经年不瘥。

  水银(一钱) 好茶(二钱) 茹(三钱) 轻粉(少许)

  上为细末。每用不以多少。油调搽之。

   【苦参散】 治遍身疮疥瘙痒。经年不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