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华佗神方
华佗神方
四○七九·华佗治绣球风神方
茄一枝(连根叶)
煎汤熏洗,凡七日而脱壳,极灵效。
卷四
四○八○·华佗治疡风神方
石硫黄三两 砂 生附子各二两 雄黄一两共捣成末,以苦酒和如泥,涂疡处,干即更涂,瘥为度。
卷四
四○八一·华佗治白癜风神方
苦参三斤 露蜂房(炙) 松脂 附子(炮) 防风各三两 栀子仁五两 乌蛇脯(炙)
六两 木共捣为末,一服一匕,陈酒下。外用:附子 天雄 乌头各三两 防风二两以豚脂煎膏涂之。
卷四
四○八二·华佗治白驳风神方
多生于颈项及头面上,浸淫渐长,状类癣而无疮。治法先洗拭驳上,以竹篦乱之,使碜痛,拭干后,以干鳗鲡鱼脂涂之,轻者一次即愈,重者不逾三次。
卷四
四○八三·华佗治各种瘫痪神方
瘫痪谓四肢不能动弹,顽痹不仁,筋骨挛缩也。治法须视其得疾之原因而异:如因中风而瘫痪者,宜用:鲮鲤甲 川乌头(炮) 红海哈各二两为末,每用半两,捣葱白为汁,和成泥饼,经约寸许,随左右贴脚心,缚定,以脚浸热汤盆中,待身汗出即去药,半月行一次,自能除根。
如因风湿而成瘫痪者,宜用:凤仙花 柏子仁 朴硝 木瓜煎汤洗浴,每日二、三次。
因热风而起瘫痪者,可用:羌活二升 枸子一升为末,酒服一匕,日三。
因暑湿而成瘫痪者,用:自然铜(烧红,酒浸一宿) 川乌头 五灵脂 苍术各一两 当归二钱酒浸后,干研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服七丸,酒下,觉四肢麻木始止。
卷四
四○八四·华佗治肾囊风神方
鳖甲 蛇床子 白芷各等分研末,以香油调敷极效。
卷四
四○八五·华佗治霍乱吐痢神方
霍乱者,由温凉不调,阴阳清浊二气有相干乱之时,其乱在于肠胃之间者,因遇饮食而变,发则心腹绞痛。其有先心痛则先吐,先腹痛者则先痢,心腹俱痛,则吐痢兼发。谓之霍乱者,言其病挥霍之间便致撩乱也。宜急用:半夏 人参各三两 附子(炮) 干姜(炮)各四两 桔梗二两共捣为末,为丸如梧子,以苦酒下二丸,不瘥复服。如霍乱已死,上屋唤魂,又以诸治皆至,而独不瘥者,可捧病患腹之,伸臂对以绳度两头肘尖头,根据绳下夹背脊不骨穴中,去脊各一寸,灸之百壮,可治者,可灸肘椎。已试数百人,皆灸毕即起坐。
卷四
四○八六·华佗治霍乱转筋神方
转筋者,由冷气入于筋故也。凡霍乱大吐痢之后,阴阳俱虚,则手足逆冷,而营卫不理,冷搏于筋,则筋为之转。急用:吴茱萸一升 甘草(炙) 干姜(炮)各二两 蓼子一把 乱发一两(烧) 桂心二两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三合,去滓分温三服。服毕相去如人行六、七里,并灸蹶心,当拇指大聚筋上六七壮,名涌泉。又灸足大趾下约中一壮,神验。
卷四
四○八七·华佗治霍乱干呕神方
干呕者,谓欲呕而无出也。用:浓朴(炙)二两 生姜 枳实(炙)各三两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并灸手腕后三寸,两筋间左右各七壮,名间使。若正厥呕绝,灸之便通。
卷四
四○八八·华佗治霍乱腹痛神方
人参 干姜(炮) 甘草(炙) 白术各三两 当归 芍药各二两以水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
卷四
四○八九·华佗治霍乱四逆神方
霍乱大吐大下后,其肠胃俱虚,乃主汗出,其脉欲绝,手足皆冷者,各为四逆。宜急用:吴茱萸 细辛 通草 甘草(炙) 葛根各二两 当归 桂心 芍药各三两 生姜八两以水六升,酒六升,合煮取三升,分四服。并灸两足内踝上一尖骨是也,两足各七壮,不愈加数。名三阴交,在内踝尖上三寸是也。
卷四
四○九○·华佗治霍乱烦躁神方
其症为霍乱吐下之后,烦躁而不得安卧。用:葱白二十茎 大枣二十枚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
卷四
四○九一·华佗治霍乱烦渴神方
本症因大吐之后,上焦虚气不调,气乘于心,则烦闷也。大利之后,则津液竭,津液竭则脏燥,脏燥则渴也。可用:木瓜一枚以水四升,煮取二升,渴则即令饮之。根茎亦可用之。
卷四
四○九二·华佗治干霍乱神方
凡霍乱多吐利,若上不得吐,下不得利,腹痛欲死者,名干霍乱。宜用。
盐一匕熬令色黄,和童溺一碗,温服之,俟能吐即愈。
卷四
四○九三·华佗治绞肠痧神方
马粪一两(炒黑)
入黄土一撮,微炒,以陈酒热服五钱,一剂即痛去如失。
卷四
四○九四·华佗治噤口痧神方
患者寂无声息。宜先用瓷匕浸于热水与香油汁中,在背心自上而下刮之。始轻后重,俟刮之痧点起块乃止。再用:乌药 青皮 陈皮 山楂 紫朴上五味,等分,温服。
卷四
四○九五·华佗治羊毛痧神方
患者腹胀痛,延及背心或腰胯,如有芒刺。可用烧酒坛头泥土,研之极细,和烧酒作辊擦痛处,即有细白毛粘于其上。
卷四
四○九六·华佗治HT痧神方
患者满身胀痛,面色黯然,各部皆现黑斑,是为毒在脏腑,以致气滞血凝。方用:苏木 延胡索 五灵脂 天仙子 萝卜子各一两 三棱 莪术 姜黄 陈皮 槟榔 枳实浓朴各七钱 乌药五钱 香附四钱 沉香 降香各三钱 阿魏二钱捣细末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五丸,砂仁汤下。
卷四
四○九七·华佗治斑痧神方
患者头眩眼花,恶心呕吐,身有紫斑,痧在肉内。治法先以治噤口痧法。次以:天花粉 丹皮 薄荷 地骨皮 山栀 玄参 细辛七味等分,煎服。
卷四
四○九八·华佗治各种痧症神方
初起时多半腹痛,亦有并不痛,只觉昏沉胀闷者。切忌服姜。急用:南蛇藤煎水冲酒服之。
卷四
四○九九·华佗治夏季中暑神方
人参一两 青蒿三两 香薷三钱 白术五钱水煎服,极有效。
如中暑发狂,气喘,汗如雨下。宜急用:人参 石膏各四两 黄连三钱水煎服一剂而神定,二剂而汗止。
若中暑猝倒,心痛欲死者。宜急用:青蒿一两 黄连 人参 白术各三钱 茯神 藿香各五钱 香薷 半夏各一钱水煎服,一剂而痛即止。
又如中暑忽倒,口吐白沫,将欲发狂,身如火烧,紫斑烂然者,多不可救。宜急用:玄参 麦冬各三两 天冬 青蒿各一两 升麻 荆芥 黄连 黄芩各三钱水煎服,一剂而斑色变淡,三剂而斑色褪尽矣。
卷四
四一○○·华佗治核子瘟神方
生石膏一两 玄参 野菊花 金银花 连翘 丹皮各四钱 薄荷 射干 贝母各二钱甘草一钱清水煎服,至愈而止。
卷四
四一○一·华佗治大头瘟神方
延胡索一钱五分 皂角 川芎各一钱 藜芦五分 踯躅花二钱五分共为末,用纸捻蘸药,探入鼻中。取嚏即愈,无嚏者难治。
卷四
四一○二·华佗治虾蟆瘟神方
患者面赤项肿,状似虾蟆,故名。即用:青蛙捣汁水调,空心顿服,极效。
卷四
四一○三·华佗治肺热瘟神方
西牛黄一分(吞) 当门子二厘(吞) 老梅冰片一分(吞) 大黄 芒硝各五钱 犀牛角磨一钱服之。
卷四
四一○四·华佗避疫酒神方
大黄十五铢 白术 桂心各十八铢 桔梗 蜀椒各十五铢 乌头六铢 菝 十二铢上捣末,盛绛袋中,以十二月晦日中悬深井中,令至泥,正月朔旦平晓出药,置酒中煎数沸,于东向户中饮之。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
卷四
四一○五·华佗避瘟丹神方
雄黄 雌黄 鬼臼 曾青 珍珠 丹砂 虎头骨 桔梗 白术 女青 芎 白芷 鬼督邮 芜荑 鬼箭羽 藜芦 菖蒲 皂荚各一两上十八味末之,蜜丸如弹子大,绢袋,男左女右带之,卒中恶病及时疫,吞如梧子一丸,烧弹大一丸户内,极效。
卷四
四一○六·华佗治水谷痢神方
人参 地榆 浓朴(炙) 干姜 乌梅(熬)各六分 白术 当归各五分 赤石脂 龙骨各七分上共捣为末,蜜为丸如梧子大,米饮汁下二十丸,日三服。
卷四
四一○七·华佗治水痢神方
茯苓 白龙骨 诃黎勒皮 黄连 酸石榴皮各八分上捣筛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三十丸,日再服,瘥止。
卷四
四一○八·华佗治冷痢神方
冷痢者,由肠胃虚弱,受于寒气,肠虚则泄,故为冷痢。凡痢色青色、白色及黑色皆为冷也。诊其脉,沉则生,浮则死。方用:黄连二两 甘草(炙) 附子(炮) 阿胶(炙)各半两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二服之。
卷四
四一○九·华佗治白滞痢神方
白滞痢者,为肠虚而冷气客之,搏于肠间,津液凝滞成白者。宜用:赤石脂八两 干姜 龙骨 当归各三两 附子(炮) 牡蛎(熬)各二两 芍药 甘草(炙)各一先以水一斗二升,煮白术取九升,内药煮取三升,分为三服;脓者加浓朴三两;呕者加陈皮二两。
卷四
四一一○·华佗治冷热痢神方
冷热痢者,其痢乍黄乍白,由肠胃虚弱,宿有寒而为客热所伤,冷热相乘而致。方用:香豉一升 白术六两 薤白一升 升麻二两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
卷四
四一一一·华佗治热毒痢神方
苦参 橘皮 独活 阿胶(炙) 蓝青 黄连 鬼箭羽 黄柏 甘草上等分捣末,蜜烊胶为丸如梧子,水下十丸,日三。
或以:生犀角,酸石榴皮 枳实共为末,每服二、三寸匕,日再。
卷四
四一一二·华佗治赤痢神方
香淡豉半升 黄连一升先以水一升半,浸豉一日,滤取汁,碎黄连,薄绵裹豉汁中,煎取强半升,空腹顿服,即止。
卷四
四一一三·华佗治久痢神方
久患赤痢,连年不愈。以:地榆 鼠尾草各一两用水二升,煮取一升,分为二服。
如不瘥,取屋尘,水尽去滓,服一升,日二服。
卷四
四一一四·华佗治赤白痢神方
凡痢皆由营卫不足,肠胃虚弱,冷热之气,乘虚入于肠间,肠虚则泄,故为痢也。热乘于血,血渗肠内,则为赤痢;冷气搏于肠间,津液凝滞,则为白痢;冷热相交,则赤白相杂。
宜鹿茸二分 石榴皮二两 干姜二分 枣核中仁七枚 赤地利一两(烧灰)
上共捣为散,先食饮服方寸匕,日三夜一,若下数者,可五、六服。
卷四
四一一五·华佗治五色痢神方
酸石榴皮五个 莲子捣汁二升每服五合,神效。
卷四
四一一六·华佗治休息痢神方
肠胃虚弱,易为冷热所乘,其邪气或动或静,故其痢乍发乍止。治宜:黄连二两 龙骨(如鸡子大)一枚 阿胶如掌大(炙) 熟艾一把上四味,水五升,煮三物,取二升,去滓。乃纳胶烊之,分再服。
卷四
四一一七·华佗治噤口痢神方
木鳖子六枚去壳,取净仁研泥,分作二分;用面烧饼一枚,切作两半,以半饼作一窍,其药纳中,乘热覆患者脐,约炊许,再换其半,痢止即思食。
卷四
四一一八·华佗治疟疾神方
常山 甘草(炙) 大黄 桂心各四分上四味末之,蜜为丸,如兔屎,每欲发,服六丸,饮下之。欲服药,先进少热粥良。
卷四
四一一九·华佗治温疟神方
凡疟疾先寒而后热者曰寒疟,因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也;若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则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方用: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米烂,去滓。加桂心三两,煎取三升,分温三服,覆令汗,先寒发热,汗出者愈。
卷四
四一二○·华佗治山瘴疟神方
本症生于岭南,带山瘴之气也。重于伤暑之疟。治宜用:蜀漆 知母 升麻 白薇 地骨皮 麦门冬各五分 乌梅肉 鳖甲(炙) 葳蕤各四分石膏三分 甘草三分(炙) 常山六分 豆豉一合(熬)
上捣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饮下十丸,日再服,加至二十丸,此方用无不瘥。
卷四
四一二一·华佗治间日疟神方
大黄三分 常山 甘草(炙)各一分半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更以水二升,煮滓取一升;未发服 , 是后煮者;相
卷四
四一二二·华佗治三日疟神方
陈香橼一枚(去顶皮)
入研细明雄黄,同纳火中 之,取出研极细,每服七分,干咽下,不用水。
卷四
四一二三·华佗治三阴疟神方
凡疟过正午而发者,谓之三阴疟。用:花椒二钱五分 朱砂一钱二分五厘 麝香 冰片各三分共末之,分掺二膏药,一贴背脊第三椎肺俞穴,一贴当胸,极效。
卷四
四一二四·华佗治劳疟神方
疟积久不愈,则表里俱虚,客邪未散,真气不复,故疾虽暂闲,少劳便发,谓之劳疟。
鳖甲(炙) 蜀漆 知母各二两 常山三两 乌贼鱼骨 附子 蜀椒各一两上七味以酒三斗浸一宿,平日服一合,稍稍加至二合,日三、四服。
卷四
四一二五·华佗治久疟神方
龙骨一两 常山三两 大黄二两 附子二分(炮)
上末之,以鸡子黄丸如梧子大,先发、临发各饮服五丸,无不断。忌生葱、生菜、猪肉等。
卷四
四一二六·华佗治水肿神方
葶苈子(炒黑) 甘遂各一两 吴茱萸四两上三味别捣,异下筛,和以蜜,丸如梧子,服五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