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千金翼方
千金翼方
蜀椒 长生 踯躅上三味,主鬼魅,患之者准冷热加减之。
紫菀 芫花 藜芦上三味,主蛊毒,患之者准冷热加减之。
高良姜 桔梗 芫花 山茱萸 茯苓 人参 紫胡 牡丹 荛花 苁蓉 巴戟天 芍药干姜 附子 乌头(去皮) 麻黄 莽草上一十七味,主痼冷积聚腹痛坚实,患之者,准冷热加减之。
浓朴 橘皮 桔梗 大戟 藜芦 半夏 干姜 本 人参 吴茱萸上一十味,主腹痛胀满吐逆,患之者准冷热加减之。
茯苓 浓朴 芫花 半夏 细辛 乌头 黄芩 紫胡 山茱萸上九味,主痰实,患之者准冷热加减之。
浓朴 干姜 紫菀 茯苓 桔梗 荛花 乌头 人参 细辛 柴胡上一十味,主胸满痛,患之者准冷热加减之。
紫菀 薯蓣 石斛 细辛 巴戟天 牡丹 当归 人参 菖蒲 五味子 桔梗 柏子仁吴茱萸 山茱萸 干地黄上一十五味,主补五脏虚损,患之者准冷热加减之。
柏子 续断 黄 薯蓣 芍药 巴戟天 五味子上七味,主益气,患之者准冷热加减之。
肉苁蓉 蛇床子 五味子 附子 天雄 萆 栝蒌 薯蓣 远志 巴戟天 菟丝子牛膝 柴胡 车前子 细辛 茯苓 杜仲 五加皮 石斛上一十九味,主益精髓,患之者准冷热加减之。
干地黄 菟丝子 天雄 附子上四味,主补骨髓,患之者准冷热加减之。
当归 本 白芷 干地黄 五加皮 石斛 菟丝子 薯蓣 五味子 浓朴上一十味,主长肌肉,患之者准冷热加减之。
五加皮 杜仲 续断上三味,主阴下湿痒,患之者准冷热加减之。
茯苓 人参 栝蒌上三味,主消渴,患之者准冷热加减之。
栝蒌 茯苓 芍药 橘皮 秦艽 山茱萸 车前子上七味,主利小便,患之者准冷热加减之。
菖蒲 栝蒌 山茱萸上三味,止小便利,患之者准冷热加减之。
人参 细辛 菟丝子 狗脊上四味,生明目,患之者准冷热加减之。
芎 白芷上二味,主止泪,患之者准冷热加减之。
细辛(益肝气) 远志 人参(补心气)
上三味,补益气,患之者准冷热加减之。
石楠 萆 狗脊 车前子 石斛上五味,补养肾气,患之者准冷热加减之。
蜀椒 当归 麻黄 桂心 吴茱萸 紫菀 荛花 藜芦 附子 半夏 乌头 菖蒲 远志细辛 芫花 五味子上一十六味,主咳嗽上气,患之者准冷热加减之。
蛇床子 石斛 细辛 薯蓣 橘皮上五味,主下气,患之者准冷热加减之。
附子 干姜 人参 桂心 橘皮 浓朴上六味,主霍乱,患之者准冷热加减之。
黄 通草(主漏) 浓朴 山茱萸 莽草(主三虫) 紫菀 当归 白芷(主崩中带下)
黄芩 蛇床子(主寒热漏) 芎 牛膝 栝蒌 紫葳上一十四味,主月闭,患之者准冷热加减之。
麻黄 栝蒌 柴胡 桂心 芍药(主伤寒) 通草 菖蒲 远志 人参(主健忘) 附子黄芩上一十六味,主唾稠如胶,患之者准冷热加减之。
论曰:所加之药非但此方所须,普通诸方,学人详而用之。
卷第二十一·万病 阿伽陀丸主万病第二
阿伽陀药
主诸种病及将息服法久服益人神色无诸病方:紫檀 小 茜根 郁金 胡椒(各五两)
上五味,捣筛为末,水和纳臼中更捣一万杵,丸如小麦大,阴干,用时以水磨而用之。
诸咽喉口中热疮者,以水煮升麻,取汁半合,研一丸如梧子大,旦服之,二服止。禁酒、肉、五辛,宜冷将息。
诸下部及隐处有肿,以水煮牛膝、干姜等,取汁半合,研一丸如梧子大,旦服之,四服止。禁酒、肉、五辛、生冷、醋滑。
诸面肿心闷因风起者,以水煮防风,取汁半合,研一丸如梧子,旦服之,二服止,不须隔日。禁酒、五辛、醋、肉。
诸四体酸疼或寒或热,以水煮麻黄,取汁半合,研一丸如梧子,旦服止。禁酒、肉及面五辛。
诸 下部有疮,吞一丸如梧子大。又煮艾、槐白皮,取汁半合,研一丸,灌下部二度,禁酒肉。
诸卒死,服者多活,看其人手脚头面腹肿。观其颜色无定,若有此色而加痢者,并不堪治,以冷水弱半合,研二丸如小豆灌口,一服不瘥,更与一服,若损,唯得食白粥、盐、酱、禁诸被魇祷,当心常带一丸,又以水一酸枣许,研一丸如小豆,服之,三服止。无所禁忌诸被蛇及恶兽等毒,若未被其毒,直须辟除,随身带行,便即远离入草,已被毒者,以麝香一相思子大,又以水一酸枣许,共药一丸如小豆,于水内研服,并以紫檀以水研取汁,用研药涂其疮毒处。禁酒、肉、五辛。
诸被一切鬼神及龙毒瓦斯者,其人饥渴寒热,时来时去,不知痛处,或恍惚,龙毒者其人昏昏似醉,肤体斑驳,或青,取药一丸如梧子,以水酸枣许共药研灌鼻,及服二服止。无所禁。
诸被鬼绕 失心癫狂,莫问年月远近,以艾汁一酸枣许研药二丸如小豆,服之。若无青艾,取干艾水浸搦取汁用亦得,四服止,并带一丸,常可随身,口味无所禁忌。
诸传尸复连梦想颠倒,身体瘦损不知病所,乍起乍卧,先以水研雄黄一梧子大,取汁酸枣许,研二丸如小豆大服之,二服止,并挂一丸着病者门上,及带一丸随身。口味无忌。
诸消渴者,以朴硝少许,以水搅硝取汁半合许,研二丸如面小豆,服之,七服止。禁五辛、酒、肉。
诸患淋不问远近,以芒硝少许,以水搅取一酸枣许汁研药二丸如小豆大,服之便止。禁酒肉。
诸患疔肿,以水一升煮玄参取汁研药,服三服止。又以水半合研玄参根取汁,和药涂上三遍,不须隔日,唯食白粥饭,自外盐以上皆不食。
诸卒胸膈热、眼暗、口臭,以水煮苦竹叶取汁半合,研药一丸如梧子,二服止。禁酒肉诸难产,以荪将二七水煮取汁半合,研药一丸服之,若无荪将,研姜黄取汁研药吞一丸,空吞亦得,将息如产时。
诸热疮无问远近,以水煮大黄,取汁半合,研药一丸如梧子服之,二服止。又水研大黄取汁,以药一丸研涂疮上,日三遍。禁房、面、五辛,宜令将息。
诸吐血,若因热吐者不问远近,服之并瘥。冷吐者不治。以葛、蒲汁一酸枣许研药二丸如小豆服之,四服止。须微暖将息,忌酒、肉、五辛。
诸鼻中血不止,以刺蓟汁一酸枣许,研二丸如小豆服之,并研灌鼻,二服灌止。若无刺蓟之时,取干者水煮取汁,依前法服。禁酒、肉、五辛。
诸噎病,以水研栝蒌取汁一鸡子大,研药一丸如小豆,服之,四服止。忌生冷。
诸赤白带下、以牡丹皮、刺蓟根各二分,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五服,研药一丸如梧子服之,五服止。禁生冷、五辛、酒、肉。
后补法:地榆(二分) 桑螵蛸(二分,一云桑耳)
上二味,水二升,煮取汁一合,分作二服,取汁一合,研药一丸服之。
诸得药毒,以冷水半合研药一丸如梧子服之,二服止。禁酒、肉、五辛,宜五日冷将息诸卒得恶忤,以人乳汁半合研药一丸如梧子大,灌鼻,以水半合研药一丸如梧子灌口,三日禁食。
诸寒疟,以水一升煮恒山一两,取汁半合,研药一丸如梧子大服之,二服止。先取药如麻子大,以冷水研灌鼻中三四嚏,病者垂头卧,便得痛痒,又更灌一边令相续,然后服药,七日少食。禁如前。
诸 甘湿,以生犀角、白檀香,以水煮取汁一鸡子壳许,研药二丸如小豆,并蚺蛇胆一丸共研服之,三服止。若甘湿,药及蚺蛇胆各丸之,以绵裹纳于下部中,三度止。
诸益神色除病辟恶气,每日以白蜜如枣核大,研药一丸如小豆服,长带少许。亦禁如前诸草药毒迷闷,以泥裹冬瓜烧绞取汁半合,研一丸如梧子服之,若无冬瓜,用水服之。
三日慎食。
诸眠惊恐,常带药一丸如梧子,夜卧安头边,不得着身。每夜欲卧,服一丸如梧子,以水一升,煮牡蒙二分取汁半升,分三服。七日慎食。
诸心劳虚弱,以水煮茯神、人参,取汁半合,研一丸服之,十服以上止。慎生冷。
诸心风虚热,以竹沥渍防风,捣绞取汁半合,研一丸如梧子服之,七服止。慎酒、肉、五辛、醋、面。
诸心惊战悸,以水一升,切茯苓、牡蒙、远志各二分,煮取汁半升,分三服,一服研一丸服之,五服止。
诸多忘恍惚,以水煮人参,取汁半合,研一丸服之,五服止。亦可七服,慎如前。
诸温疫时气,以水煮玄参,取汁一合,研一丸如小豆服之,四服止。量宜缓急。唯得食粥及冷食,余皆禁。
若患劳,家递相染,煮服时,并取艾作炷,长三寸,门阃当心灸七壮,即解。
诸呕吐水,煮白檀、生姜,取汁半合,研一丸如梧子服,三服止。七日慎食如前。
诸哕病,水一升,煮通草、橘皮各半两,取汁三合,分再服,研二丸如小豆服之,二服止。慎生冷。
诸小心惊啼,以水煮牡蒙,取汁半合,研一丸如梧子涂乳上,令儿饮。乳母慎酒、肉、五辛。
诸产后血结,以生地黄汁半合,研一丸如梧子服之,二服止,血便消下。忌食酒肉。
诸热风痹风气相击,令皮肤浓涩,关节不通,以防风、牡荆子各一分,荜茇一分,以水一升煮取汁三合,分三服,每旦一服,研一丸如梧子大服之,十服止。慎酒、肉、五辛。
诸热风上冲,头面上痒、鼻中痒,兼时行寒热若食呕吐,以人参一分,防风、生姜各二分,以水一升五合煮取汁三合,分三服,取汁一合,研一丸如梧子服之。七服止,慎如上法。
诸黄胆病,以黄芩、苦参各二分,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分三服,一服研一丸如梧子服之。若渴,纳茯苓、栝蒌各二分,依前以水煮服。唯得与粥。
诸卒失 不语,以防风一两,和竹沥捣绞取汁半合,研一丸如梧子,二服止即语,重者不过五服。禁酒、肉、醋、面、生冷等。
诸怀孕三月以上,至临产不问月日多少,忽染种种疾,或好伤落及至水肿天行时气,此医人不许服药,唯得此药三服以上,重者不过十服,即瘥。母子不损,平安分解。前件诸病可作汤斫药服之,甚良。
诸产后先痢鲜血,后杂脓及腹中绞痛,橘皮、桔梗各二分,生姜一两,水一升,煮取半升,分三服,一服研一丸如梧子服之。七日慎生冷、油腻、醋、面。
诸小儿新得风痫,以竹沥半合研一丸如梧子服之,二服止。慎如前。
诸女子数伤胎,带一丸如酸枣大,夜即解安头边,不得着身。每旦服一丸如梧子,三日止。无忌。
诸卒腹胀,水煮当归取汁半合,旦服一丸如梧子,二服止。慎生冷。
诸脐下绞痛,以水煮芎 取汁半合,研一丸如梧子,三服止。七日慎食生冷。
诸蛇、蝎、蜈蚣毒,以水磨郁金取汁半合,研一丸如梧子服之,二服止。并研一丸如小豆,遍涂疮上。忌如前。
诸霍乱,因宿食及冷者,吐逆腹中绞痛吐痢,若冷者,以桔梗、干姜以水煮取汁一酸枣,研二丸如小豆,二服止。因热者,用栀子仁以水煮取汁,依前法服。皆慎生冷。
诸注病,以水煮细辛取汁一酸枣许,研二丸如小豆服之,五服止。冷者温将息。
诸中恶,以水煮甲香取汁一酸枣许,研二丸如小豆,服之。
卷第二十一·万病
耆婆治恶病第三
方一十一首 论七首
论曰:疾风有四百四种,总而言之,不出五种,即是五风所摄,云何名五风?一曰黄风,二曰青风,三曰白风,四曰赤风,五曰黑风。其风合五脏,故曰五风,五风生五种虫:黄风生黄虫,青风生青虫,白风生白虫,赤风生赤虫,黑风生黑虫。此五种虫食人五脏,若食人脾,语变声散;若食人肝,眉睫堕落;若食人心,遍身生疮;若食人肺,鼻柱崩倒、鼻中生息肉;若食人肾,耳鸣啾啾,或如车行、雷鼓之声;若食人皮,皮肤顽痹;若食人筋,肢节堕落。五风合五脏,虫生至多,入于骨髓,来去无碍,坏于人身,名曰疾风,疾风者,是癞病之根本也;病之初起,或如针锥所刺,名曰刺风;如虫走,名曰游风;遍身掣动,名曰风;不觉痛痒,名曰顽风;肉起如桃李小枣核,从头面起者,名曰顺风;从两脚起者,名曰逆风;如连钱团丸,赤白青黑斑驳,名曰KT 风;或遍体生疮,或如疥癣,或如鱼鳞,或如榆荚,或如钱孔,或痒或痛,黄汁流出,肢节坏烂,悉为脓血,或不痒不痛,或起或灭,青黄赤白黑变易不定,病起之由,皆因冷热交通,流入五脏,通彻骨髓,用力过度,饮食相违,房室不节,虚动劳极,汗流遍体,因兹积热,风热彻五脏,饮食杂秽,虫生至多,食人五脏、骨髓、皮肉筋节,久久坏散,名曰癞风。是故论曰:若欲疗之,先服阿魏雷丸散出虫,看其形状青黄赤白黑,然后与药疗,千万无有不瘥。胡云迦摩罗病世医拱手无方对治名曰正报非也,得此病者,多致神仙,往往人得此疾,弃家室财物入山,遂得疾愈而为神仙。今人患者,但离妻外家,无有不瘥。
阿魏雷丸散方:阿魏 紫雷丸 雄黄 紫石英(各三分) 朱砂 滑石 石胆 丹砂 芦 白蔹 犀角(各上十一五味,捣筛为散,空腹服一钱匕,清酒二合和药饮尽。大饥即食小豆羹饮为良,莫多食,但食半腹许即止,若食多饱则虫出即迟。日西南空腹更一服,多少如前。若觉小便似淋时,不问早晚,即更服药,多少亦如前。大饥即食,若觉小便时,就盆子中出看之,虫从小便出,当日即出,或二日三日乃出,或四日五日出,或杀药人七日始出。其虫大者如人指,小者大如小麦,或出三四枚,或五六枚,或七八枚,或十枚,或三二十枚。黄虫似地黄色;赤虫似碎肉凝血色;白虫似人涕唾,或似鱼脑,或似姜鼓汁;青虫似绿,或似芫青色;黑虫似墨色,或似烂椹,又似黑豆豉。其虫得药者死,死者即从小便中出,大便中亦有出者,不净不可得见。若出黑色虫,即是黑风,不可理之,无方可对;若出黄虫,即是黄风。当用小便七八升,大瓮盛之,如灶法安瓮不津者盛小便中常令使暖,入中浸身一日再三度,一入中坐浸如炊二三斗米顷,若心闷,即出汤,数食莫令饥,虚则于人无力,七七四十九日即为一彻,以瘥为度。或一年二年。忌房室,房室脉通,其虫得便,病即更加。其患非冷热,风治如此,此是横病,非正报也。若出青虫,即是青风。患起由冷风至多,其虫皆青,即是东方木中毒风。青虫宜服自身小便,亦名花水,亦名清汤,亦名还中水。服法:空腹服一七日,一服六合,旦起日初出即服,服不过一升。饥即食,不得食五辛、猪肉、鸡、犬、秽食、臭恶之食,大嗔怒、房室,皆忌之。服法第一忌之,至二七日,一日再服,服别四合,小便常取空腹服之,则不过一升。三七日,一日三服。至四七日,小便出即服。乃至周年,以瘥为度,服之不过一升,百日外,小便至少一日之中止可一度、二度服之,服大香美好羹如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