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治小便出血方龙骨细粉末之,温汤服方寸匕,日五六服。

  又方:以酒三升煮当归四两,取一升,顿服之。

  治尿血方:车前叶,切,五升,水一斗,煮百沸,去滓,纳米煮为粥服之。

  凡忧恚绝伤、吐血、胸痛、虚劳,地黄煎方。

  生地黄(五斤,捣绞取汁)

  上一味,微火煎三沸,纳白蜜一升,又煎三沸,服之日三。

  治亡血脱血,鼻头白色,唇白去血,无力者方。

  生地黄(十斤)

  上一味,捣,以酒一斗,绞取汁令极尽,去滓,微火煎减半,纳白蜜五升,枣膏一升以搅之,勿止,令可丸下之,酒服如鸡子一丸,日三。久服不已,老而更少,万病除愈。

  论曰:凡亡血吐血衄血愈后,必须用此二方补服三四剂,乃可平复,不尔,恐有大虚及妇人崩中下血,亦同此方。

  卷第十八·杂病上

  胸中热第五

  方二十七首

  卷第十八·杂病上 胸中热第五

  寒水石汤

  主身中大热,胸心烦满毒热方。

  寒水石(五两) 泽泻 茯苓 前胡 黄芩(各三两) 柴胡 牛膝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杏仁(二十粒,去皮尖、双仁)

  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分三服。

  治热气上冲不得息,欲死不得眠方:白薇 槟榔 白石英(研) 枳实(炙) 白藓皮 麦门冬(去心) 郁李仁(去皮) 贝母(各二两) 天门冬(去心) 桃仁(五分,去皮尖、双仁,熬) 车前子 茯神(各二两) 人参上一十七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竹叶饮下十丸,日二服,加至三十丸。

  竹叶饮子方:竹叶(切) 紫苏(各一升) 紫菀 白前 甘草(炙,各二两) 百部(二两) 生姜(三两,切)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以下,丸尽更合。

  卷第十八·杂病上 胸中热第五

  龙胆丸

  主身体有热,羸瘦不能食方。

  龙胆 苦参 黄连 黄芩(各二两) 大黄(三两) 黄柏 李子仁(去皮) 栝蒌 青葙子(各一两)

  上九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七丸,日二,不知增之。

  卷第十八·杂病上 胸中热第五

  升麻汤

  主强壮身体有大热,热毒流四肢,骨节急痛,不可忍,腹中烦满,大便秘涩,升麻 枳实(炙) 栀子仁 黄芩(各三两) 香豉(一升) 大黄(四两) 杏仁(一升,去皮尖、双仁) 生姜(四两,切) 生地黄(十两) 人参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豉三沸,去豉纳药,煮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又主历节肿。

  又方:升麻 大黄(各四两) 前胡 栀子(各三两,擘)

  上四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卷第十八·杂病上 胸中热第五

  含消丸

  主胸中热口干方。

  茯苓 五味子 甘草(炙,各一两) 乌梅(去核) 大枣(去核,各二七枚)

  上五味,捣筛为散,别捣梅枣令熟,乃合余药,更和捣五百杵,丸如弹子大,含之咽汁,日三夜二,任性分作小丸。

  卷第十八·杂病上 胸中热第五

  半夏汤

  主胸中客热,心下烦满,气上,大小便难方。

  半夏(洗) 生姜(各八两,切) 前胡 茯苓(各四两) 白术(五两) 黄芩(一两) 杏仁(去皮尖双仁,熬) 枳实(炙,各三两) 人参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旦服。若胸中大烦热者,冷服。大便难涩者,加大黄三两。

  卷第十八·杂病上 胸中热第五

  前胡汤

  主胸中逆气,痛彻背,少气不食方。

  前胡 半夏(洗) 芍药 甘草(炙,各二两) 桂心(各一两) 生姜(三两,切) 黄芩人参 当归(各一两) 大枣(三十枚,去核) 竹叶(一升,切)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前胡 人参 生姜(切) 麦门冬(去心) 饧(各三两) 桂心 黄芩 当归(各一两) 大枣(三十枚,去核) 半夏(洗) 茯苓 芍药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四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卷第十八·杂病上 胸中热第五

  前胡汤

  主寒热呕逆少气,心下坚,彭亨满不得食,寒热消渴,补不足方。

  前胡 朴硝 大黄 黄芩 甘草(炙,各二两) 茯苓 当归 半夏(洗) 芍药 滑石石膏(碎) 栝蒌 附子(炮,去皮) 麦门冬(去心) 人参各一两 生姜(二两,切)

  上一十六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分六服。

  卷第十八·杂病上 胸中热第五

  前胡建中汤

  主大劳虚劣,寒热呕逆,下焦虚热,小便赤痛,客热上熏,头痛目赤,骨内痛及口干,皆悉主之方。

  前胡(三两) 芍药 当归 茯苓 桂心(各四两) 人参 生姜(切) 白糖 半夏(洗) 黄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去滓,纳糖,分为四服。

  卷第十八·杂病上 胸中热第五

  浓朴汤

  主腹满,发热数十日方。

  浓朴(八两,炙) 枳实(五枚,炙) 大黄(四两)

  上三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纳大黄煮取三升,分三服,主腹中热,大便不利。

  卷第十八·杂病上 胸中热第五

  五石汤

  主骨间热,热痛间不除,烦闷,口中干渴方。

  寒水石 滑石 龙骨 牡蛎(熬) 栝蒌 赤石脂 黄芩 甘草(炙,各五分) 知母 桂心石膏 大黄(各三分)

  上一十二味,捣粗筛之。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卷第十八·杂病上 胸中热第五

  竹叶汤

  主五心热,手足烦疼,口干唇干,胸中热方。

  竹叶(切) 小麦(各一升) 人参(一两半) 石膏(三两,碎) 生姜(五两,切)

  知母黄芩 茯苓 麦门冬(各二两,去心) 栝蒌 半夏(洗)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竹叶、小麦取八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三升。

  分三服。

  卷第十八·杂病上 胸中热第五

  犀角汤

  主热毒流入四肢,历节肿痛方。

  犀角(二两,屑) 羚羊角(一两,屑) 豉(一升) 前胡 栀子(擘) 黄芩 射干(各三两) 大黄 升麻(各四两)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卷第十八·杂病上 胸中热第五

  承气汤

  主气结胸中,热在胃管,饮食呕逆方。

  前胡 栀子(炙) 桂心 寒水石 大黄 知母 甘草(炙,各一两) 硝石 石膏 栝蒌(各二两)

  上一十味,捣筛为散。以水二升,煮药五方寸匕,取一升五合,分二服。

  卷第十八·杂病上 胸中热第五

  半夏汤

  主逆气,心烦满,呕吐气方。

  半夏(洗) 生姜(各一斤,切) 茯苓 桂心(各五两)

  上四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服。若少气,加甘草二两,一名小茯苓汤。

  疗热骨蒸羸瘦,烦闷短气,喘息,两鼻孔张,日西即发方。

  龙胆 黄连 栝蒌(各一两) 栀子(二十枚) 青葙子 苦参 大黄 黄芩 芍药 芒硝(各半两)

  上一十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二,以知为度。

  疗积年久患热风方地骨皮 葳蕤 丹参 黄 泽泻 麦门冬(各三两,去心) 清蜜 姜汁(各一合) 生地黄汁(二升)

  上九味, 咀。以水六升,煮药减一升,纳蜜、姜汁煮两沸,一服三合,日再大验。

  又方:羚羊角(五两,屑) 生葛 栀子(各六两) 豉(一升,绵裹) 黄芩 干姜 芍药(各三两) 鼠尾草(二两)

  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又方:枳实(三两,炙) 黄连(二两) 黄芩 芒硝(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饮服三十丸,日三,稍加至四十丸。

  生地黄煎主热方生地黄汁(四升) 生地骨皮 生天门冬(去心) 生麦门冬汁 白蜜(各一升) 竹叶(切)

  四两)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药取三升,去滓,纳地黄、麦门冬汁,微火煎五沸,次纳蜜、姜汁煎取六升下之,服四合,日二夜一,稍加至五六合。

  治膈上热方:茯苓 麦门冬(去心) 甘草(各一斤,炙) 生地黄(六十斤,切)

  上四味,捣三味为散,纳地黄,合捣曝干,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候食了服之。久服补益明目。

  治腹中虚热,舌本强直,颈两边痛,舌上有疮,不得咽食方。

  柴胡 升麻 栀子仁 芍药 通草(各四两) 黄芩 大青 杏仁(各三两) 生姜(切)

  石膏(各八两,碎)

  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分六服。

  头痛身热及热风方竹沥 升麻(各三升) 防风 生姜(切) 杏仁(去皮尖、双仁,各三两) 芍药 柴胡(各四两) 石膏(碎) 生葛(各八两)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以瘥为度。

  治膈上热方苦参(十两) 玄参(三两) 麦门冬(去心) 车前子(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以饮服十五丸,日二,食后服。

  卷第十八·杂病上

  压热第六

  方一十三首 论一首

  卷第十八·杂病上 压热第六

  金石凌

  主服金石热发,医所不制,服之立愈方。

  上朴硝(一斤) 上芒硝(一斤) 石膏(四两) 凝水石(二两)

  上四味,熟沸水五升渍朴硝、芒硝令消,澄一宿,旦取澄硝,安铜器中粗捣,寒水石、石膏纳其中,仍纳金五两,微火煎之,频以箸头柱看,着箸成凌。云泻置铜器中,留着水盆中,凝一宿,皆成凌,停三日以上,皆干也,若热病及石发,皆以蜜水和服半鸡子大。

  卷第十八·杂病上 压热第六

  七水凌

  主大热及金石发动,金石凌不制者,服之。方:朴硝五斤 芒硝(三斤,如雪者佳) 滑石(一斤半) 玉泉石(一斤) 石膏(一斤)

  卤碱(五斤,如凌者) 凝水石(一斤,如雪者)

  上七味,各别捣粗筛。

  冻凌水(五升) 霜水(一升) 雪水(一升) 露水(五升半) 寒泉水(五升) 雨水(一升)

  东流水(五升半)

  上七味,澄令清,铜器中纳上件七味,散极,微火煎取七升,一宿澄清纳瓷坩中净处贮之,以重帛系口,一百二十日,皆如冻凌状,成如白石英,有八棱,成就或大如箸,有长一尺者,名曰七水凌。,有人服金石发热者,以井花水和五分匕服之,一服极热,即定,伤寒发热服一刀圭,小儿发热与麻子许,不可多用,神验,买药不得争价,皆上好者,合药以腊月腊日为上,合时以清净处,先斋七日,不履秽污丧孝产妇之家,及不得令鸡犬、六畜、生妇、六根不完具及多口绕言人见之,不信敬人勿与服之,服药得热退之后七日,乃慎酒、肉、五辛等物,勿复喜恶口刑罚,仍七日斋戒持心清净。

  卷第十八·杂病上 压热第六

  紫雪

  主香港脚毒遍,内外烦热,口生疮,狂叫走,及解诸石、草、热药毒发,卒热黄等瘴疫毒最良方。

  金(一斤) 寒水石 石膏 磁石(各三斤,并碎)

  上四味,以水一石煮取四斗,去滓,纳后药。

  升麻(一升) 玄参(一斤) 羚羊角(屑) 青木香 犀角(屑) 沉香(各五两) 丁香(四两) 甘草(八两,炙)

  上八味, 咀,于汁中煮取一斗,去滓,纳硝石四升,朴硝精者四升,于汁中煎取七升,投木器中,朱砂粉三两,麝香粉半两,搅令相得,寒之二日,成于霜雪,紫色。强人服三分匕,服之当利热毒,老小以意增减用之,一剂可十年用之。

  玄霜 主诸热、风热、气热、瘴热,癃恶疮毒,内入攻心,热闷,服诸石药发动,天行时气,温疫热入腑脏,变成黄胆,蛇螫虎啮狐野狼毒所咬,毒瓦斯入腹,内攻心,热须利病出,用水三四合和一小两,搅令消,服之,两炊久,当快利两行即瘥,小儿热病服枣许大即瘥方金(五十两) 寒水石(六斤,研如粉) 磁石(三斤,碎) 石膏(五斤,碎)

  上四味,以两斛水煮取六斗,澄清。

  升麻 玄参(各一斤) 羚羊角(八两) 犀角(四两) 青木香(四两) 沉香(五两)

  上六味,切,纳上件汁中煮取二斗,澄清。

  朴硝末 芒硝(各六升) 麝香当门子(一两,后入)

  上三味,纳汁中,渍一宿,澄取清,铜器中微微火煎取一斗二升,以匙抄看,凝即成,下经一宿,当凝为雪,色黑耳。若犹湿者,安布上,日干之,其下水更煎,水凝即可停之如初,毕密器贮之。此药无毒,又主毒风香港脚,热闷赤热肿,身上热疮,水渍少许,绵贴取点上即瘥,频与两服,病膈上热,食后服,膈下热,空腹服之,猝热淋大小便不通,服一两,原有患热者,皆宜服之。

  论曰:凡诸霜雪等方,皆据曾服金石大药,药发猛热,非诸草药所能制者则用之,若非金石发者,则用草药等汤散方制之,不得雷同用霜雪方,若用之,则伤于太冷,于后腰脚疼痛,乃更后为所患,宜消息之。

  虚烦心闷方

  卷第十八·杂病上 压热第六

  竹叶汤

  主胃虚阳气外蒸,泻津液,口干,体吸吸苦渴,气喘,呕逆涎沫相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