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治皮中紫赤疵痣靥秽方:干漆(熬) 雌黄 矾石(各三两) 雄黄(五两) 巴豆(五十枚,去皮) 炭皮(一斤)

  上六味,为散,以鸡子白和涂故帛,贴病上,日二易之,即除。

  卷第十七·中风下 疡第四

  九江散

  主白癜及二百六十种大风方:当归(七分) 石楠(一两半) 秦艽 踯躅 菊花 干姜 防风 麝香 雄黄(研) 丹砂(研) 斑蝥(各一两) 蜀椒(去目及闭口者,汗) 连翘 知母 鬼箭 石长生(各二两) 附子(炮,去皮) 王不留行 人参 鬼臼 莽草 木防己 石斛 乌头(炮) 天雄(炮,去皮) 独活(各三两) 地胆 虻虫(各十枚) 蜈蚣(三枚) 水蛭(一百枚)

  上三十味,诸虫皆去足羽,熬,炙,合捣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服。其白癜入头令发白,服之百日,白发还黑也。

  卷第十七·中风下 疡第四

  芎汤

  主面上及身体风瘙痒方:芎 白术 山茱萸 防风 羌活 枳实(各三两,炙) 麻黄(二两半,去节) 薯蓣(四两) 蒺藜子 生姜(各六两,切) 乌喙(炮)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

  又洗方:蒴 根 蒺藜子 景天叶(各切,二升) 蛇床子(五两) 玉屑(半两)

  上五味,切,以水一斗半,煮取一斗,稍稍洗身面上,日三夜一,慎风。

  卷第十七·中风下 疡第四

  大黄汤

  主风瘙肿痒在头面方:大黄 芒硝(各一两) 莽草 黄芩(各二两) 蒺藜子(半升)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半,去滓,纳芒硝令烊,以帛拓肿上数百遍。日五夜三,勿令近眼。(一方有黄连。)

  卷第十八·杂病上

  霍乱第一

  方二十七首

  卷第十八·杂病上 霍乱第一

  理中丸

  主霍乱临时方。

  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炙,各一两)

  上四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弹丸。取汤和一丸服之,日十服。吐多痢少者取枳实三枚炙,四破,水三升,煮取一升,和一丸服之;吐少痢多者,加干姜一两;吐痢干呕者,取半夏半两,洗去滑,水二升,煮取一升,和一丸服之;若体疼痛,不可堪者,水三升,煮枣三枚,取一升,和一丸服之;若吐痢大极转筋者,以韭汁洗腹肾从胸至足踝,勿逆即止,若体冷微汗,腹中寒,取附子一枚,炮去皮,四破,以水二升,煮一升和一丸服;吐痢悉止,脉不出体犹冷者,可服诸汤补之。

  卷第十八·杂病上 霍乱第一

  浓朴汤

  主霍乱面烦方。

  浓朴(炙) 高良姜 桂心(各三两)

  上三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卷第十八·杂病上 霍乱第一

  四顺汤

  主霍乱吐下腹痛、手足逆冷方。

  大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 人参 甘草(炙,各一两)

  上四味, 咀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治霍乱吐痢呕逆龙骨汤方龙骨 黄连 干姜 赤石脂 当归(各三两) 枳实(五枚,炙) 半夏(一升,洗) 附子(炮,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霍乱困笃不识人方鸡苏(一大把)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再服。

  治霍乱转筋,两臂及脚、胸胁诸转筋,并主之方。

  盐一升五合,煮作汤,渍洗转筋上,按灸良。

  又方:大麻子一升,捣,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尽服之。

  又方:香薷一把,水煮令极浓,服二三升即瘥。青木香亦佳。

  治霍乱止吐方:丁香十四枚,以酒五合,煮取二合,顿服之,用水煮之亦佳。

  治霍乱吐痢心烦不止方:猪粪如鸡子大一枚,为末,以沸汤一升和之,顿服,良,不瘥更作。

  又方:粱米粉五合,水一升半和之如粥,顿服,须臾即止。

  治霍乱转筋入腹方:鸡屎白末,以水六合,煮取汤服方寸匕。

  治大便不通,哕数口,谵语方。

  浓朴(二两,炙) 大黄(四两) 枳实(五枚,炙)

  上三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分再服当通,不通尽服之。

  卷第十八·杂病上 霍乱第一

  竹茹汤

  主哕方。

  竹茹(一升) 橘皮 半夏(洗,各三两) 生姜(四两,切) 紫苏(一两) 甘草(一两,炙)

  上六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治中风客热哕方竹茹(四两) 生米(五合)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米熟服之。

  治呕哕方芦根(五两)

  上一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兼服小儿尿三合,良。

  又方:饮大豆汁一升,止。

  又方:常服白羊乳一升。

  治气厥,呕哕不得息,又主霍乱,大豉汤方。

  香豉(一升) 半夏(洗) 生姜(各二两,切) 前胡 桂心 人参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七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勿使冷。

  伤寒哕而满者,宜视其前后,知在何部不利,利之愈,哕而不利,此汤主之方。

  橘皮(一升) 甘草(一尺)

  上二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哕,橘皮汤主之方。

  橘皮 通草 干姜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人参(一两)

  上六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卷第十八·杂病上 霍乱第一

  小半夏汤

  主心下痞坚,不能饮食,胸中喘而呕哕,微寒热方。

  生姜(八两,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 半夏(五合,洗,以水五升,煮取一升)

  上二味,合煎取一升半,稍稍服之即止。

  又方:橘皮(四两) 生姜(八两)

  上二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下喉即瘥,未瘥更合。

  又方:羚羊角(屑) 前胡 人参 橘皮 甘草(炙,各一两)

  上五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卒哕,爪眉头亦可,针此主实哕。实哕者,醉饱得之;虚哕者,吐下得之。又失血虚后亦得之方。

  炭末蜜和,细细咽少许,即瘥。

  又方:男哕,女人丁壮气盛者,嘘其肺俞;女子,男子嘘之。

  卷第十八·杂病上

  疟第二

  方二首,禳法十二首,针灸法七首

  卷第十八·杂病上 疟第二

  蜀漆丸

  主 疟连年不瘥,服三七日定瘥方。

  蜀漆 知母 白薇 地骨皮 麦门冬(去心) 升麻(各五分) 恒山(一两半) 石膏(二两,研)

  上一十三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饮服十丸,日再,加至二三十丸。

  卷第十八·杂病上 疟第二

  陵鲤汤

  主疟疾、江南瘴疟方。

  陵鲤甲(十四枚,炙) 鳖甲(一枚,炙) 乌贼鱼骨 附子(炮,各一两去皮) 恒山(三两)

  上五味, 咀。以酒三升渍一宿,未发前稍稍啜之。勿绝吐之,并涂五心,一日断食,过时久乃食。

  肝疟,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刺足厥阴见血。

  心疟,令人心烦甚,欲得清水,寒多不甚热,刺足少阴,是谓神门。

  脾疟,令人病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刺足太阴。

  肺疟,令人心寒甚热,间善惊,如有见者,刺手太阴阳明。

  肾疟,令人凄凄,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 然,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

  胃疟,令人且病寒,善饥而不能食,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黄帝问岐伯曰:疟多方少,愈者何?岐伯对曰:疟有十二种。

  黄帝曰:疟鬼字何,可得闻乎?岐伯对曰:但得疟字便愈,不得其字,百方不愈。

  黄帝曰:疟鬼十二时,愿闻之。岐伯对曰:寅时发者,狱死鬼所为,治之以疟人着窑上灰火,一周不令火灭,即瘥。卯时发者,鞭死鬼所为,治之以五白衣烧作灰三指撮,着酒中,无酒清水服之。辰时发者,堕木死鬼所为,治之令疟人上木高危处,以棘塞木奇间即瘥。

  巳时发者,烧死鬼所为,治之令疟人坐,师以周匝燃火即瘥。午时发者,饿死鬼所为,治之令疟人持脂火于田中无人处,以火烧脂令香,假拾薪去,即瘥。未时发者,溺死鬼所为,治之令疟人临发时三渡东流水即瘥。申时发者,自刺死鬼所为,治之令疟人欲发时,以刀刺冢上,使得姓字,咒曰若瘥,我与汝拔却,即瘥。酉时发者,奴婢死鬼所为,治之令疟人碓稍上捧上卧,莫令人道姓字,即瘥。戌时发者,自绞死鬼所为,治之左索绳,紧其手脚腰头,即瘥。亥时发者,盗死鬼所为,治之以刀子一口、箭一只、灰一周,刀安疟人腹上,其箭横着底下,即瘥。子时发者,寡妇死鬼所为,治之令疟人脱衣,东厢床上卧,左手持刀,右手持杖,打令声不绝,瓦盆盛水着路边,即瘥。丑时发者,斩死鬼所为,治之令疟人当户前卧,头东向,血流头下即瘥。

  疟医并不能救者方以绳量病患脚围绕足跟及五指一匝讫,截断绳,取所量得绳,置项上,着反向背上,当绳头处中脊骨上灸三十壮,即定。候看复恶寒,急灸三十壮,即定,比至过发一炊久候之,虽饥勿与食尽日,此法神验,男左女右。

  卷第十八·杂病上

  黄胆第三

  论三首,方二十八首,针灸二十法

  论曰:凡遇时行热病,多必内瘀着黄,但用瓜丁散纳鼻中,令黄汁出,乃愈。即于后不复病黄者矣。常须用心警候,病患四肢身面微似有黄气,须用瓜丁散,不得令散漫,失候必大危矣。特忌酒面,犯者死。

  黄胆,目黄不除,瓜丁散方:瓜丁细末,如一大豆许,纳鼻中,令病患深吸取入鼻中,黄水出,瘥。

  凡人无故忽然振寒,便发黄,皮肤黄曲尘出,小便赤少,大便时闭,气力无异食饮不妨,已服诸汤,余热不除,久黄者,苦参散主之,方:苦参 黄连 黄柏 黄芩 大黄 瓜丁 葶苈(熬,各一两)

  上七味,捣筛为散。饮服方寸匕,当大吐,吐者日一服;不吐者,日再,亦得下。服药五日,知,可消息;不知,可更服之。

  卷第十八·杂病上 黄胆第三

  小半夏汤

  治黄胆,小便色不异,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

  半夏(一升,洗去滑) 生姜(半斤)

  上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分再服。(一法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

  黄胆身目皆黄,皮肉曲尘出者方。

  茵陈(一把,切) 栀子仁(二十四枚) 石膏(一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二味,取二升半,去滓,以猛火烧石膏令赤,投汤中,沸定,服一升,覆取汗,周身以粉粉之,不汗更服。

  黄胆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汤。方:大黄 黄柏 硝石(各四两) 栀子(十五枚,擘)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下硝石,煮取一升,先食,顿服之。

  卷第十八·杂病上 黄胆第三

  茵陈汤

  主时行黄胆,结热,面目、四肢通黄,干呕,大便不通,小便赤黄似柏汁,腹茵陈 半夏(洗,各二两) 生姜(四两,切) 大黄(二两半) 芍药 白术(各一两半) 栀子(擘)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四斗,煮取九升七合,分十服。

  又方:黄蒸汁三升,顿服即瘥。

  又方:蔓荆子五升,末服方寸匕,日三,数日验。

  又方:黄蒸 麦面 猪矢(各一升)

  上三味,以水五升,渍一宿,旦绞去滓,服一升,覆取汗出。

  卷第十八·杂病上 黄胆第三

  大茵陈汤

  主内实热盛发黄,黄如金色,脉浮大滑实紧数者。夫发黄者,多是酒客,劳热食少,胃中热,或湿毒内热者,故黄如金色方。

  茵陈(一两半) 大黄 茯苓 前胡 白术(各三两) 黄柏(一两半) 栀子仁(二十枚) 黄芩 栝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服一升,得快下,三四日愈。

  治黄胆病,病五年以上不瘥,但是汤药,服之即瘥,瘥已还发者。方:茵陈(二斤,净择去恶草,切之)

  上一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空腹服一服二升,日三夜一,隔日更服之,取瘥止,神验黄胆变成黑疸,医所不能治方。

  土瓜根(捣取汁,一升上一味,顿服之,病当从小便出。

  黄黑等疸方当归(三两) 桂心(六两) 干枣(一十七枚,去核) 麦门冬(一升,去心) 大黄(一两)

  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分四服。

  卷第十八·杂病上 黄胆第三

  赤苓散

  主黑疸,身皮、大便皆黑方:赤小豆(三十枚) 茯苓(六铢,切) 雄黄(一铢) 瓜丁(四铢) 女萎(六铢) 甘草(二铢,炙)

  上六味,以水三升,煮豆。茯苓,取八合,捣四味为散。和半钱匕服之,须臾当吐,吐则愈。亦主一切黄。

  卷第十八·杂病上 黄胆第三

  茵陈丸

  主黑疸,身体黯黑,小便涩,体重方。

  茵陈(一两) 甘遂(一分) 当归 蜀椒(汗,各半两,去目、闭口) 杏仁(去皮尖、双仁,熬) 大黄 半夏(洗,各三分) 葶苈(熬) 茯苓 干姜(各一两) 枳实(咀,熬黄) 白术(熬黄,各五分)

  上一十二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空腹以饮服三丸,日三。

  湿阻之为病,始得之,一身尽疼发热,面色黄黑,七八日后壮热,热在里,有血,当下去之如豚肝状,其少腹满者,急下之。亦一身尽黄,目黄,腹满,小便不利方:矾石(五两,烧) 滑石(五两,研如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