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上一十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三五日后,次服后汤方:茯苓(三两) 吴茱萸(一两) 大枣(三十枚,擘) 桃仁(去皮尖及双仁者) 人参防风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千金》有细辛二两)。

  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补肺汤

  主肺气不足,病苦气逆,胸腹满,咳逆上气抢喉,喉中闭塞,咳逆短气,气从背起,有时而痛,惕然自惊,或笑或歌,或怒无常,或干呕心烦,耳闻风雨声,面色白,口中如含霜雪,言语无声,剧者吐血方:五味子(三两) 麦门冬(四两,去心) 白石英(二两九铢) 粳米(三合) 紫菀 干姜款冬花(各二两) 桑根白皮 人参 钟乳(研) 竹叶(切,各一两) 大枣(四十枚,擘) 桂心(上一十三味,以水一斗二升,煮桑白皮及八升,去滓,纳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平肺汤

  主肺气虚竭,不足乏气,胸中干,口中辟辟干方:麻黄(去节) 橘皮(各二两) 小麦(一升)

  上三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

  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肺伤汤

  主肺气不足而短气,咳唾脓血不得卧方:人参 生姜(切) 桂心(各二两) 阿胶(炙) 紫菀(各一两) 干地黄(四两) 桑根白皮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煮桑根白皮二十沸,去滓纳药,煮取二升五合,次纳饴糖令烊,分三服。

  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伤中汤

  主伤中肺气不足,胁下痛上气,咳唾脓血,不欲食,恶风,目视 ,足胫肿生地黄(半斤,切) 桑根白皮(三升,切) 生姜(五累) 白胶(五挺) 麻子仁 芎(各一升) 紫菀(三两) 麦种 饴糖(各一升) 桂心(二尺) 人参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二斗,煮桑根白皮取七升,去滓,纳药煮取五升,澄去滓,纳饴糖煎取三升,分为三服。

  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温液汤

  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方:甘草(三两)

  上一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治肺痈咳,脑中满而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粳米粥者方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

  上二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服,不吐脓也。

  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补肺散

  主肺气不足,胸痛牵背,上气失声方:白石英 五味子(各五分) 桂心(二两) 大枣(五枚,擘) 麦门冬(去心) 款冬花 桑白皮 干姜 甘草(炙,各一两)

  上九味,捣筛为散,以水一升煮枣取八合,及热,投一方寸匕,服日三。亦可以酒煮,以知为度。

  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补肺丸

  主肺气不足,失声胸痛,上气息鸣方:麦门冬(去心) 款冬花 白石英 桑根白皮 桂心(各二两) 五味子(三合) 钟乳(五分,研为粉) 干姜(一两) 大枣(一百枚)

  上九味,捣筛为末,以枣膏和为丸如梧子大,以饮下十五丸,日三。

  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泻肺散

  主醉酒劳窘,汗出当风,胸中少气,口干喘息胸痛,甚者吐逆致吐血方:款冬花 桂心 附子(炮,去皮)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五味子 紫菀 苁蓉 杏仁(去皮尖双仁,熬) 桃仁(去皮尖双仁,各五分,熬) 当归 续断 远志(去心) 茯苓 石斛(各一两) 细辛 干姜(各一两半) 百部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八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

  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泻脾汤

  主脾脏气实,胸中满,不能食方:茯苓(四两) 浓朴(四两,炙) 桂心(五两) 生姜(八两,切) 半夏(一升,洗去滑)

  人参 黄芩 甘草(炙,各二两)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又主冷气在脾脏,走在四肢,手足流肿,亦逐水气。

  治脾气实,其人口中淡甘,卧愦愦痛无常处,及呕吐反胃,并主之方:大黄(六两)

  上一味,破,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分再服。又主食即吐并大便不通者,加甘草二两,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泻脾汤

  主脾气不足,虚冷注下腹痛方:当归 干姜 黄连 龙骨 赤石脂 人参(各三两) 橘皮 附子(炮,去皮) 秦皮 大黄(各二两) 半夏(五两,洗)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一合,分四服。

  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补脾汤

  主不欲食,留腹中,或上或下,烦闷,得食辄呕欲吐,吐已即胀满不消,噫腥臭发热,四肢肿而苦下体重,不能自胜方:麻子仁(三合) 禹余粮(二两) 桑根白皮(一斤) 大枣(一百枚,擘) 黄连 干姜白术甘草(炙,各三两)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半,去滓,得二升九合,日一服,三日令尽,老小任意加减。

  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建脾汤

  主脾气不调,使人身重如石,欲食即呕,四肢酸削不收方:生地黄 黄 芍药 甘草(各一两,炙) 生姜(二两) 白蜜(一升)

  上六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蜜,搅令微沸,服八合,日三夜一。

  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柔脾汤

  主脾气不足,下焦虚冷,胸中满塞,汗出胁下支满,或吐血及下血方:干地黄(三两) 黄 芍药 甘草(炙,各一两)

  上四味,切,以酒三升渍之,三斗米下蒸。以铜器承取汁,随多少服之。

  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温脾汤

  主脾气不足,虚弱下痢,上入下出方:干姜 大黄(各三两) 人参 附子(炮,去皮) 甘草(炙,各二两)

  上五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温脾汤

  主脾气不足,水谷下痢,腹痛食不消方:半夏(四两,洗) 干姜 赤石脂 白石脂 浓朴(炙) 桂心(各三两) 当归 芎附子(炮,去皮) 人参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

  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泻脾丸

  主脾气不调有热,或下闭塞,调五脏,治呕逆食饮方:大黄(六两) 杏仁(四两,去皮尖及双仁,熬)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半夏(洗)

  玄参姜桂心(各上一十四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饮服六丸,日三。增至十丸。

  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泻脾丸

  主毒风在脾中,流肿腹满短气,食辄防响不消,时时微下方:干姜 当归 桂心 葶苈(各三分,熬) 野狼毒 大黄 芎 蜀椒(去目及闭口汗) 白薇附子(炮,去皮) 甘遂 吴茱萸(各半两)

  上一十二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饮服三丸,日三。

  大温脾丸 主脾中冷,水谷不化,胀满,或时寒极方:法曲 大麦 吴茱萸(各五合) 枳实(三枚,炙)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桂心(五两) 桔梗(三两) 附子(炮,去皮二两)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上一十一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七丸,日三。加至十五丸。

  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转脾丸

  主大病后至虚羸瘦,不能食,食不消化方:小麦曲(四两) 蜀椒(一两,去目及闭口汗) 干姜 吴茱萸 大黄(各三两) 附子(炮,去皮) 浓朴(炙) 当归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酒服十五丸,日三。

  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温脾丸

  主胃气弱,大腹冷则下痢,小腹热即小便难,防响腹满喘,气虚乏干呕不得食,温中消谷治脾益气方:法曲 小麦 (各五合) 吴茱萸(三合) 枳实(三枚,炙) 人参 桔梗 麦门冬(去心)

  草(炙,各三两)

  上一十五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饮服七丸,日三,亦可加大黄二两。

  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平胃汤

  主胃中寒热呕逆,胸中微痛,吐如豆羹汁,或吐血方:阿胶(炙) 芍药(各二两) 干地黄 干姜 石膏(碎) 人参 黄芩 甘草(炙,各一两)

  上八味, 咀,以水酒各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胃胀汤

  主胃气不足,心气少,上奔胸中,愦闷,寒冷腹中绞痛,吐痢宿汁方:人参(一两) 茯苓 橘皮 干姜 甘草(炙,各二两)

  上五味,捣筛为末,炼蜜和,要捣五百杵,丸如梧子,以水二升铜器中火上煮二十丸一沸,不能饮者服一升,日三,可长将服。一名胃服丸,又名补脏汤。

  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和胃丸

  主胃痛, 烦噫逆,胸中气满,腹胁下邪气寒壮积聚,大小便乍难,调六腑安五脏,导达肠胃,令人能食,并主女人绝产方:大黄 细辛 黄连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皂荚(炙,去皮子) 当归 桂心(各一分) 杏仁(去皮尖双仁,熬) 黄芩(各一两半) 葶苈(熬) 阿胶(炙) 芒硝(各半两) 浓朴(二分,炙) 甘遂(一两) 半夏(五分,洗)

  上一十五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酒服五丸,日三,稍加至十丸。

  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试和丸

  主呕逆,腰以上热,惕惕惊恐,时悲泪出,时复喜怒妄语,梦寤洒洒淅淅,头痛少气,时如醉状,不能食,噫闻食臭欲呕,大小便不利,或寒热,小便赤黄,恶风,目视 ,耳中凶凶方:防风 泽泻 白术 蛇床子 吴茱萸 细辛 菖蒲 乌头(炮,去皮) 五味子(各一分)

  当归 远志(去心) 桂心(各半两) 干姜(三分)

  上一十三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空腹吞五丸如梧子,日三,加至十丸,华佗方:

  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补肾汤:

  主肾气不足,心中忙忙而闷,目视 ,心悬少气,阳气不足,耳聋目前如星火。消渴疽痔,一身悉痒,骨中疼痛小弱,拘急乏气,难咽咽干,唾如胶色黑方:磁石 生姜(切) 五味子 防风 牡丹皮 玄参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附子(一两,炮,去皮) 大豆(二十四枚)

  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铜器中扬之三百遍,纳药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得二升八合,分为三服。

  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肾着汤

  主腰以下冷痛而重,如带五千钱,小便不利方:茯苓 白术(各四两) 干姜(二两) 甘草(一两,炙)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肾间有水气,腰脊疼痛,腹背拘急绞痛方:茯苓 白术 泽泻 干姜(各四两)

  上四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茯苓 白术(各四两) 饴糖(八两) 干姜 甘草(炙,各二两)

  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纳饴糖煎之令烊,分为四服。

  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大补肾汤

  主肾气腰背疼重方:磁石 石斛 茯苓 橘皮 麦门冬(去心) 芍药 牛膝 棘刺 桂心(各三两) 地骨皮(三升) 人参 当归 五味子 高良姜 杜仲(各五两,炙) 紫菀 干姜(各四两) 远志(一两上二十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斗,分十服。

  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肾气丸

  主五劳七伤,脏中虚竭,肾气不足,阴下痒,小便余沥,忽忽喜忘,悲愁不乐,不嗜食饮方:薯蓣 石斛(各三分) 苁蓉 黄 (各三两) 羊肾(一具) 茯苓 五味子 远志(去心)

  干地黄 独活上二十二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酒服十丸,日三。稍加至二十丸。

  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肾沥散

  主五劳男子百病方:防风 黄芩 山茱萸 白蔹 浓朴(炙) 芍药 薯蓣 麦门冬(去心) 天雄(炮,去皮)

  一两) 当归芎 菟丝子 苁蓉 桂心(各七分) 石斛 干姜 人参(各二两) 钟乳(研) 蜀椒(汗去目闭口者) 附子(炮,去皮) 白石英(各一两) 乌头(三分,炮,去皮) 羊肾(一具) 黄耆(二两半)

  上三十二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加至二匕,日三。

  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泻肾散

  主男子诸虚不足肾气乏方:硝石 矾石(各八分)

  上二味,捣筛为散,以粳米粥汁一升,纳一方寸匕搅令和调,顿服之,日三,不知,稍增。

  卷第十五·补益

  五脏气虚第五

  方九首

  卷第十五·补益 五脏气虚第五

  五补汤

  主五脏内虚竭,短气咳逆伤损,郁郁不足,下气复通津液方:麦门冬(去心) 小麦(各一升) 粳米(三合) 地骨皮 薤白(各一斤) 人参 五味子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口干先煮竹叶一把减一升,去滓,纳药煮之。

  卷第十五·补益 五脏气虚第五

  人参汤

  主男子五劳七伤,胸中逆满,害食乏气,呕逆,两胁下胀,少腹急痛,宛转欲死,调中平脏气理伤绝方:人参 茯苓 芍药 当归 白糖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蜀椒(去目及闭口汗) 生姜前胡 橘皮 五味子(各一两) 枳实(三分,炙) 麦门冬(三合,去心) 大枣(十五枚,擘)

  上一十五味, 咀,以东流水一斗五升渍药半日,以三岁陈芦微微煮取四升,去滓,纳糖令消。二十以上六十以下服一升,二十以下六十以上服七八合,久羸者服七合,日三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