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治牙疼方:苍耳子(五升)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热含之。疼则吐,吐复含,不过二剂愈。无子茎叶,皆得用之。

  又方:莽草(五两)

  上一味,切,以水一斗煮水五升,含漱之。一日令尽。

  又方:纳藜芦末于牙孔中,勿咽汁,神良。

  又方:取门上桃橛烧取 汁,少少为纳孔中,以蜡固之。

  针牙疼方:随左右边疼手大指次指掌间入一寸,得气绝补三十九息。

  灸牙疼方:取桑东南引枝,长一尺余,大如匙柄齐两头,口中柱着痛牙上,以三姓火灸之。咒曰:南方赤帝子,教我治虫齿,三姓灸桑条,条断蝎虫死,急急如律令,大效。

  治虫食齿疼痛方:闭气细书曰:南方赤头虫飞来,入某姓名裂齿裹,今得蝎虫孔,安置耐居止,急急如律令。小片纸纳着屋柱北边蝎虫孔中,取水一杯,禹步如禁法,还诵上文,以水沃孔,以净黄土泥之,勿令泄气,永愈。

  治虫食齿根肉黑方:烧腐棘取 涂之十遍,雄黄末敷即愈。若齿黑者,以松木灰揩之,细末雄黄涂龈百日,日再涂之七日,慎油猪肉,神效。

  治齿虫方:以檐一枚,令病患存坐横檐于膝上,引两手寻使极,住手,伸中指,灸中指头檐上三壮,两头一时下火,病患口诵咒曰:啖牙虫,名字鹘,莫啖牙,莫啖骨。灸人亦念之。

  齿根肿方:松叶(一握) 盐(一合) 好酒(三升)

  上三味,煎取一升,含之。

  齿根动痛方:生地黄(三两) 独活(三两)

  上二味,切,以酒渍一宿含之。

  又方:常以白盐末封龈上,日三夜二。

  又方:叩齿三百下,日一夜二,即终身不发,至老不病齿。

  治齿牙根摇欲落方:生地黄大者一寸,绵裹着牙上,嚼咽汁,汁尽去之,日三即愈,可十日含之,更不发也治齿根空肿痛,困弊无聊赖方:独活(四两) 酒(三升)

  上二味,于器中渍之,炉火煨之令暖,稍稍沸,得半去滓,热含之,不过四五度。

  又方:取地黄如指大,长一寸,火灸令大热,着木椎之,以绵裹着齿上嚼之。咽汁尽,即三易。瘥止。

  又方:烧松柏槐枝令热,柱病齿死,须臾虫缘枝出。

  治牙龈疼痛方:杏仁(一百枚,去皮尖两仁者) 盐末(方寸匕)

  上二味,以水一升,煮令沫出,含之。味尽吐却,更含。不过再三,瘥。

  治牙车急、口眼相引、舌不转方:牡蛎(熬) 伏龙肝 附子(炮,去皮) 矾石(烧)

  上四味,等分末之,以白酒和为泥,敷其上,干则涂之,取瘥止。

  治齿龋方:切白马悬蹄可孔塞之,不过三度。

  治齿血出不止方:刮生竹茹二两,酢渍之,令其人解衣坐,乃别令一人含 其背上三过,并取竹茹浓煮取汁。勿与盐,适寒温,含漱之,终日为度。

  治失欠颊车脱臼开张不合方:以一人捉头,着两手指牵其颐,以渐推之,令复入口中,安竹筒如指许大。不尔啮伤人指。

  卷第十一·小儿

  舌病方第八

  治舌卒肿如吹胞,满口溢出,气息不得再通,须臾不治杀人方:急以指刮破溃去汁,即愈。亦可以铍刀于前决破之。(《千金》云:两边破之)

  又方:以苦酒一升,煮半夏十枚,令得八合,稍稍含漱吐之,半夏戟人咽,须熟,洗去滑尽用之,勿咽汁也。加生姜一两佳。

  治舌上黑、有数孔,出血如涌泉,此心脏病也。方:戎盐(五两) 黄芩(五两) 黄柏(五两) 大黄(五两) 人参(二两) 桂心(二两) 甘草(一两,炙)

  上七味,末之,炼蜜和丸,饮服十丸如梧子,日三服,仍烧铁烙之。

  治舌卒肿起如吹胞状,满口塞喉,气息欲不复,须臾不治杀人。治之方:以刀锋决两边第一大脉出血。勿使刺着舌下中央脉,血出不止杀人。血出数升,以烧铁令赤,熨疮数过,以绝血也。

  又方:含甘草汁佳。

  卷第十一·小儿

  喉病第九

  十四首

  治喉卒肿不下食方:韭一把,捣熬敷之,冷即易之,佳。

  又方:含荆沥稍稍咽之。

  又方:含上好酢,口舌疮亦佳。

  治喉痹咽唾不得方:半夏上一味,细破知棋子十四枚,鸡子一枚,扣其头如栗大。出却黄白,纳半夏,于中纳酢令满,极微火上煎之。取半,小冷冻饮料之。即愈。

  喉痹方:取附子一枚,去皮,蜜涂火炙令干,复涂蜜炙,须臾含之,咽汁愈。

  又方:含蜀升麻一片,立愈。

  治喉痹方:以绳缠手大指,刺出血一大豆以上,瘥,小指亦佳。

  治马喉痹方:烧马兰根灰一方寸匕,烧桑枝沥汁,和服,治咽痛不得息,若毒瓦斯哽咽、毒攻咽喉方:桂心(半两) 杏仁(一两,去尖皮熬之)

  上二味为散,以绵裹如枣大。含咽其汁。

  又方:刺小指爪纹中出血即瘥。左右刺出血,神秘,立愈。

  治尸咽语声不出方:酒(一升) 干姜(十两,末之) 酥(一升)

  上三味,酒二合,酥一匙,姜末一匕,和服之,日三。食后服之。亦治肺病。

  治尸咽咽中痒痛,吐之不出,咽之不入,如中蛊毒方:含生姜五十日,瘥。

  治咽中肿垂肉不得食方:先以竹筒纳口中,热烧铁从竹中柱之。不过数度,愈。

  治悬壅垂下暴肿长方:干姜、半夏等分,末,少少着舌本。半夏洗之,如法用。

  又方:盐末筋头张口柱之,日五自缩。

  卷第十一·小儿

  噎病第十

  方二首

  酥蜜、生姜汁合一升,微火煎二沸,每服两枣许,纳酒中温服。

  又方:以手巾布裹舂杵头糠拭齿。

  卷第十一·小儿

  耳病第十一

  方二十四首

  治耳聋方:生地黄(极粗大者长一寸半) 杏仁(七枚,烧令黑) 印成盐(两颗) 巴豆(七枚,去皮,熬令紫色) 头发(鸡子大,炙之)

  上五味,捣作末,以发薄裹,纳耳中,一日一夜。若少损,即却之,直以发塞耳。耳中黄水及脓出,渐渐有效。不得更着。若未损,一宿后更纳一日一夜,还去药,一依前法。

  治劳聋、气聋、风聋、虚聋、毒聋,如此久聋,耳中作声。补肾治五聋方:山茱萸(二两) 干姜 巴戟天 芍药 泽泻 桂心 菟丝子 黄 干地黄 远志 (去心) 蛇床子 茯苓 石斛 当归 细辛 苁蓉 牡丹皮 人参 甘草(炙) 附子(炮,去皮。各二两) 防风(一两半) 菖蒲(一两) 羊肾(二枚)

  上二十三味,捣筛炼蜜和为丸如梧子大,服十五丸,日三加至三十四十丸。

  又方:蓖麻(五分) 杏仁(一两,去尖皮) 桃仁(四分,去尖皮) 巴豆仁(一分,去心皮,熬)

  分) 松脂(二两半)

  蜡上十二味,先捣诸石等令细,别捣诸物等,加松脂及蜡,合捣数千杵,令可丸乃止,取如枣核大,绵裹塞耳,一日四五度,出之转捻,不过三四度。日一易之。

  又汤方:磁石(四两) 牡荆子(二两一云牡蛎) 石菖蒲(三两) 山茱萸(二两) 芎 (二两) 茯神(二两) 白芷(二两) 枳实(二两,炙) 地骨皮(三两) 天门冬(三两,去心) 甘草(三两,炙) 橘皮(二两) 生姜(二两,切) 竹沥(二升)

  上十四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减半,下竹沥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五日服一剂。

  三剂后着散。

  又散方:石菖蒲(二两) 山茱萸(二两) 磁石(四两) 土瓜根(二两) 白蔹(二两) 牡丹皮(二两) 牛膝(二两)

  上七味,捣筛为散,绵裹塞耳,日一易。仍服大三五七散一剂。

  又方:硫黄 雌黄(一云雄黄)

  上二味,等分,末之,绵裹塞耳,数日闻声。

  又方:以童子尿灌耳中三四度,瘥。

  赤膏主耳聋齿痛方:丹参(五两) 蜀椒(二升) 大黄(一两) 白术(一两) 大附子(十枚,炮,去皮) 细辛(一两) 干姜(二两) 巴豆(十枚,去皮) 桂心(四寸) 芎 (一两)

  上十味,切,以淳苦酒渍一宿,纳成煎猪膏三斤,着火上。煎三上三下,药成去滓,可服可摩。耳聋者绵裹膏纳耳中,齿冷痛着齿间,诸痛皆摩。若腹中有病,以酒和服如枣许大。

  咽治二十年聋方:成煎鸡肪(五两) 桂心 野葛(各半两)

  上三味,切,膏中铜器内,微火煎三沸,去滓,密贮勿泄,以苇筒盛如枣核大,火炙令少热,仰倾耳灌之。如此十日,耵聍自出,大如指长一寸。久聋不过三十日。以发裹膏深塞,勿又方:以器盛石盐饭底,蒸令消以灌耳中,验。

  治 耳出脓汁方:矾石(三两,烧) 龙骨(一两) 黄连(一两) 乌贼鱼骨(一两)

  上四味,下筛,取如枣核大,绵裹塞耳,日三易。(一方用赤石脂,无龙骨)

  治底耳方:矾石(烧之) 石盐(末之)

  上二味,先以纸绳 之,展却汁令干,以盐末粉耳中令通,次下矾石末,粉上须臾卧勿起,日再。

  治耳疼痛方:附子(炮,去皮) 菖蒲上二味,等分裹塞之。

  治虫入耳方:末蜀椒一撮,纳半升酢中灌之,行二十步。虫出瘥。

  治百虫入耳方:捣韭汁,灌之耳中立出。

  又方:灌葱涕,须臾虫出瘥。

  又方:以木叶裹盐炙令热,以掩耳,冷即易之,出。

  又方:姜汁滴耳中。又灌牛乳,良。又桃叶塞耳。

  治蚰蜒入耳方:牛乳灌之,蚰蜒自出。若入腹者,空腹服酢酪一升。不出更服。仍以和面烧饼,乘热坐上,须臾出。

  又方:以油灌之。

  又方:灌驴乳于耳中,即变成水入腹。饮之即瘥。

  又方:桃叶汁灌之。

  又方:打铜碗于耳边。

  又方:炒胡麻以布袋盛枕头。

  卷第十二·养性

  养性禁忌第一

  论曰:张湛称养性缮写经方,在于代者甚众,嵇叔夜论之最精,然辞旨远不会近,余之所言,在其义与事归,实录以贻后代。不违情性之欢,而俯仰可从,不弃耳目之好,而顾眄可行。使旨约而赡广,业少而功多,所谓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故其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过此已往,未之或知也。

  列子曰: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故阴气壮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壮则梦涉大火而燔 ,阴阳俱壮则梦生杀。甚饱则梦与,甚饥则梦取,是以浮虚为疾者则梦扬,沉实为疾者则梦溺,藉带而寝者则梦蛇,飞鸟衔发者则梦尽,心躁者梦火,将病者梦饮酒歌舞,将衰者梦哭。是以和之于始,治之于终,静神灭想,此养生之道备也。

  彭祖曰:每施泻讫,辄导引以补其虚,不尔,血脉髓脑日损。犯之者生疾病,俗人不知补泻之义故也。饮酒吐逆,劳作汗出,以当风卧湿,饱食大呼,疾走举重,走马引强,语笑无度,思虑太深,皆损年寿。是以为道者务思和理焉。口目乱心,圣人所以闭之。名利败身,圣人所以去之。故天老曰:丈夫处其浓不处其薄,当去礼去圣,守愚以自养。斯乃德之源也。

  彭祖曰: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百裹,不如独卧。色使目盲,声使耳聋,味使口爽,苟能节宣其宜适,抑扬其通塞者,可以增寿。一日之忌者暮无饱食,一月之忌者暮无大醉,一岁之忌者暮须远内,终身之忌者暮常护气。夜饱损一日之寿,夜醉损一月之寿,一接损一岁之寿,慎之。清旦初以左右手摩交耳,从头上挽两耳又引发,则面气通流。如此者令人头不白耳不聋。又摩掌令热以摩面,从上向下二七过,去 气,令人面有光。又令人胜风寒,时气寒热头痛,百疾皆除。真人曰:欲求长生寿考服诸神药者,当须先断房室,肃斋沐浴熏香,不得至丧孝家及产乳处,慎之慎之。古之学道者所以山居者,良以此也。

  老子曰:人欲求道,勿起五逆六不祥,凶。大小便向西,一逆;向北,二逆;向日,三逆;向月,四逆;仰视日月星辰,五逆。夜半裸形,一不祥;旦起嗔心,二不祥;向灶骂詈,三不祥;以足纳火,四不祥;夫妻昼合,五不祥;盗师父物,六不祥。旦起常言善事,天与之福,勿言奈何及祸事,名请祸。慎勿床上仰卧,大凶。卧伏地,大凶。饱食伏地,大凶。以匙箸击盘,大凶。大劳行房室露卧,发癫病。醉勿食热。食毕摩腹能除百病。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食毕行步蜘蹰则长生,食勿大言。大饱血脉闭。卧欲得数转侧。冬温夏凉,慎勿冒之,大醉神散越,大乐气飞扬,大愁气不通。久坐伤筋,久立伤骨。凡欲坐,先解脱右靴履,大言。用精令人气乏,多睡令人目盲,多唾令人心烦,贪美食令人泄痢。沐浴无常,不吉。沐与浴同日,凶。夫妻同日沐浴,凶。说梦者。凶。

  凡日月蚀,救之吉,活千人。除殃,活万人。与天地同功。日月薄蚀大风大雨虹霓地动雷电霹雳大寒大雾四时节变,不可交合阴阳。慎之。

  凡夏至后丙丁日冬至后庚辛日,皆不可合阴阳。大凶。

  凡大月十七日、小月十六日,此各毁败日,不可交会,犯之伤血脉。凡月二日三日五日九日二十日,此生日也,交会令人无疾。

  凡新沐远行及疲、饱食醉酒、大喜大悲、男女热病未瘥,女子月血新产者,皆不可合阴阳。热疾新瘥,交者死。

  老子曰:凡人生多疾病者是风日之子。生而早死者是晦日之子。在胎而伤者是朔日之子。生而母子俱死者是雷霆霹雳日之子。能行步有知而死者是下旬之子。兵血死者是月水尽之子,又是月蚀之子。虽胎不成者是弦望之子。命不长者,是大醉之子。不痴必狂者是大劳之子。生而不成者是平晓之子。意多恐悸者是日出之子。好为盗贼贪欲者是禺中之子。性痴行不良者是日中之子。命能不全者,是日 之子。好诈反妄者,是晡时之子。不盲必聋者是人定之子。天地闭气不通,其子死。夜半合阴阳生子上寿,贤明。夜半后合会生子,中寿,聪明智惠。鸡鸣合会生子,下寿,克父母。此乃天地之常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