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医方简义
医方简义
可谓法之密。治之审也。得此一隅。而三隅可反矣。余治是症最多。每以金匮立法。指南参用。自能各适其宜焉。因近时妇女。冷暖不慎。饮食不节者居多。行经时一受外邪。即变热入血室之症。而膏粱之人。自知保养。故病是症者尚少。藜藿之人。未能保养。故病是症者良多。凡治妇女之病。必询及经水如何。或经水已至。即受风寒暑湿等邪。或已受风寒暑湿等邪。致经水适来。或病及半月余而经水适至者。皆能热入血室也。如病者云。经期尚远。
亦须急治其邪。恐邪气绵延。正气必虚。致经水适及其期。而病气未尽。邪必乘虚欲入。急当清其余邪。切勿挟杂血分之药。恐导 而入 也。余制三方。各有加减之法。以治热入血室之症。不无小补云尔。
再论热入血室者妇人病则稍轻。室女病则更重何也。妇人体藏已疏。感邪虽入血分。易于解散。室女体藏周密。邪入血室不易外达。治不易散。余每治是症。必问经对几日。或病先受邪。或病后受邪。审其邪之浅。深轻重。用药之表里缓急。凡妇女经水有盛衰。经候有迟速。或平素经行几日方尽。如经行一日。即感外邪而致者。其瘀必多。或经行将尽。适病外邪。热虽陷入血室。其瘀必少。瘀多者正未虚。瘀少者正已虚。更问其少腹痛否。视其神气清否。腹痛而神昏者。瘀为多。腹不痛而神清者。瘀必少。又当辨其形状若何。如言謇者。
风邪也。自汗者。亦风也。身重者。湿邪也。有寒热而无汗者。寒邪也。口渴面赤者。暑兼湿也。又当察其脉象。脉见弦劲者病凶。脉见徐缓者病轻。迟而寒者宜温。数而热者宜清。
是症须急治。不宜缓治。略叙数言以参末议也。
卷五 妇人辨论
牛黄膏
牛黄(二钱五分) 朱砂(水飞) 丹皮 郁金(各三钱) 冰片(一钱) 甘草(一钱)
共末。炼蜜为丸。如舶茴大。每服一丸。开水化下。
卷五 妇人辨论
桃仁承气汤
(方见伤寒)
卷五 妇人辨论
犀角地黄汤
(见火症)
卷五 妇人辨论
桂枝红花汤
桂枝 白芍 甘草 红花
卷五 妇人辨论
涤邪汤
(自制)
治经水先来。更受热邪。寒热往来。或昼轻夜剧。或但身热。不论神昏欲痉泽兰(一钱五分) 琥珀(一钱) 丹皮(二钱) 天冬(三钱) 荆芥炭(一钱) 条黄芩(一钱五水煎服。忌食生冷之物○如呕者。加川连(姜汁炒八分)○如不省人事者。先用苏合丸一丸。
者。
拒按者。瘀钱五分) 如腹微六一散。受暑加青蒿
卷五 妇人辨论
御邪汤
(自制)
治先受邪而经水适来者。(加减法如前例)
泽兰(二钱) 黄芩(一钱五分) 焦栀子(三钱) 杏仁(光三钱) 天麻(煨八分)
琥珀(一钱
卷五 妇人辨论
化元汤
(自制)
治病后邪热,未净。而适见经水者。(加减如前例)
生鳖甲(四钱) 川芎(一钱) 当归(三钱) 琥珀(一钱) 黄芩(炒一钱五分) 茯神(三钱)
水煎服。
卷五 妇人辨论
小柴胡汤
(方见伤寒)
卷五 妇人辨论
苏合丸
(方见厥症)
卷五
胎产脉法
且夫胎产之脉。异于常人。胎前之脉。与经常之脉不同。而产后之脉。与胎前之脉亦异也。
气不也。
子也而属按经旨而言少阴者。指手少阴心脉而言也。妇人脉浮沉正等。按之不绝者。孕娠也。不绝者子。
手月余其不搏谓而胎自之脉。
者。非汤进产。妇忧劳思癸当至脉得弦
卷五
验胎法
妇人经停三月。或脉象并无胎意。如偶有渗漏。法当验之。用川芎末一二钱。以艾少许泡汤
卷五
胎前药忌歌
巴豆天雄同附子。牡丹硝桂及桃仁。红花薏米偕麻角。茜草藜芦穿甲莘。槐角茅根与牛膝娠用。
无殒系破
卷五
胎前症治
昔陈良甫良方大全有验胎脉症辨。分纵横顺逆。以断男女双产三产之说。未可遽以为是也。
脉司足厥五月始受火精。四肢生。毛发出。足太阴脾经脉司胎。六月始受木精。筋骨成。游其魂。左手振。足阳明胃经司之。七月始受金精。口目全。手太阴肺经司之。八月始受土精。皮肤生。九窍成。游其魄。右手动。手阳明大肠经司之。九月始受石精。百节具备。三转其身。足少阴肾经司之。十月神气完具。气血已足。足太阳膀胱司之。气化即能产矣。○尝云。堕胎须防三五七。其故何也。因三月之胎。手厥阴心包司之。相火一动。虽大声笑语。亦能动胎。五月之胎。足太阴脾气司胎。胞系系于脾经。湿热伤脾。故致胎病。七月之胎。手太阴肺经司之。始受金精。一遇外邪。肺先受之。故胎易堕。凡治妊妇。必以安胎为主。虽有他病。当以末治之。胎安而病自去矣。苟以祛邪为先。安胎为后。则邪未去而胎已伤矣。可不知哉。古人另设安胎一法。不令人于有病之际服之。惟逐月服一二三剂。以养胎清热。治于未不知通变。何其愚之若是也。余制一方。按月加减养胎之品最为妥当。如遇外邪。即以清邪之法佐之可也。
卷五 胎前症治
加减安胎饮
妊妇每月服二三剂最妙。
生地(五钱) 归身(二钱) 川芎(五分) 酒炒白芍(八分) 白术(二钱) 条芩(酒炒一钱五
卷五 胎前症治
养元汤
(自制)
治妊娠。每月加减而服。以养胎元。
生地(五钱) 归身(二钱) 白术(二钱) 条芩(炒一钱) 黄 (二四五钱蜜炙)
始受之胎。一月足厥阴养之。本方加桑寄生(三钱)○二月足少阳养之。本方加川贝母(二钱)
○四月手本方加茯苓阴养之。本方加之。本方去白术。加川连杞子(三钱)川芎(八分)白芍(炒一钱)○十月足太阳膀胱养之。本方去白术加川芎(一钱)炒白芍(一钱五分)党产也。不必另服滑胎饮也。然滑胎气血之衰旺所致。旺者易产。衰者其易开交骨也。为临盆之要法。譬哉。若用滑胎等剂。是强治之法。
卷五
胎动不安论
妊妇胎动不安。由起居失时。饮食失常。或因寒气搏其冲任之脉。或因跌扑损伤。或因叫号母病难全外受青木
卷五 胎动不安论
安胎散
(景岳)
熟地 艾叶 白芍 川芎 黄 阿胶 当归 炙甘草 地榆 生姜 大枣
卷五
胎漏
问曰。胎漏何故。答曰。妇人经水。无孕则按期而行。有孕则蓄养其胎。至产后化为乳汁。
若因血色下已见瘀块乎瘀尽而胎未下如迟余之用龟板一味。取其补水养木之意。切勿执谓龟板能开交骨。而畏不敢用开交骨者败龟
卷五
子悬
(附子眩)
胎气上逼。紧塞胸次之间。名曰子悬。因嗔怒动肝。或不慎起居。或脾气郁结。或忧思伤及痰涎
卷五 子悬
香苏饮
治子悬。
制香附(一钱) 苏叶(一钱五分) 陈皮(八分) 炙甘草(五分)
水煎服。如胎气上迫。加枳壳(一钱)条芩(炒一钱五分)如嗔怒动肝者。与不慎起居者。加柴(二钱)砂仁(
卷五 子悬
二陈汤
治子眩。
姜半夏(一钱) 茯苓(三钱) 炙甘草(五分) 陈皮(八分)
水煎服。○如气火上升者。加焦山栀(三钱)天仙藤(一钱)如内风旋眩欲厥者。加煨天麻(一二钱)
卷五
子气
子气者。妊妇冲任受风。故两足肿大。喘闷妨食。甚则足指甲出黄水。名曰子气。非水气也天仙藤(二钱) 炒香附(一钱) 乌药(一钱) 炙甘草(五分) 陈皮(一钱) 苏叶(一钱) 木水煎服。此方系香苏饮加减。内有木瓜之活血。乌药之下气。虽属古方。究未稳当。不若用
卷五
子肿
子肿者。肢体面目足跗皆肿也。系胎中受湿。与血相搏。湿气流溢使然。名曰子肿。与子气宜
卷五 子肿
白术散
白术(土炒二钱) 茯苓皮(五钱) 陈皮(一钱) 大腹皮(一钱五分) 姜皮(一钱五分)
共末。米饮调下四钱。(指迷方有桑白皮三钱无白术即五皮饮也○丹溪除姜皮大腹皮二味加白
卷五
子烦
子烦者。心烦而闷乱也。因君相之火内动。而肾水不能制火。亦有痰阻中脘而烦 者。
治之
卷五 子烦
淡竹叶汤
治君相火动而烦者。
淡竹叶(三钱) 黄芩(炒) 知母(各一钱) 麦冬(去心) 茯苓(各三钱)
水煎。
卷五 子烦
香砂六君子汤
治胃虚而烦者。
党参 茯苓(各三钱) 仙居术(二钱) 姜半夏 陈皮(各一钱) 炙甘草 砂仁 广木香(各
卷五
子痫
子痫者。妊妇血虚受风。口噤。角弓反张。不省人事。痰涎上潮。名曰子痫。其症暴而且危者。加
卷五 子痫
羚羊角散
羚羊角(镑一钱五分) 独活(一钱五分) 归身(三钱) 川芎(一钱) 茯神(三钱) 羌活(一钱) 桑寄生(二钱)加姜三片煎服。
卷五
子鸣
妊妇不慎起居。登高举臂。致儿口脱出。故腹内喊叫。名曰子鸣。妇人脐上疙瘩。儿含于口阴益
卷五 子鸣
补阴益气煎
熟地(五钱) 归身(三钱) 怀山药(三钱) 党参(三钱) 陈皮(一钱) 升麻(三分) 柴胡(七分) 炙甘草(五分)
水煎服。
卷五
子喑
经云。人有重身。九月而喑。当不服药。十月当复。岐伯曰。胞胎系于肾。肾脉系舌本。
故言也躁不味。
汤以
卷五 子喑
桔梗独活汤
(自制)
桔梗 独活 苏梗 条芩(各一钱五分) 真化橘红(八分)加生姜三片。青果一枚。
水煎。
卷五
子疟
(新着)
妊妇患疟。名子疟。每见妊妇五六个月。肝虚受邪。致化疟疾。或风或寒。或暑或湿。
不得不成疟。妊妇患之。每致堕下。治不得法。子母难全。何也。患疟致堕。堕后疟邪留着不去。其血愈虚。其邪愈盛。宜作血虚痉症例治。庶乎免死矣。然治子疟。必以安之法佐之。胎可安而子母全矣。可忽乎哉。特着之以俟裁正。
卷五 子疟
治疟安胎饮
(自制)
生地(五钱) 天冬 南沙参(各三钱) 知母(炒) 条芩(炒) 防风(炒) 白术(各一钱五分)
加姜一片煎。○如受风者。加独活(一钱)受寒者。加牛蒡子(炒二钱)○如受暑者。
加竹叶三煎。○欲呕者。
钱)薄荷(一钱)马勃
卷五
子痢
(新着)
妊妇患痢下一症。名子痢。因脾肾两虚。不节饮食。以及生冷水湿等物。或不慎寒暄。
坐卧难全否每以安胎
卷五 子痢
治痢安胎饮
(自制)
绵蓍(三四钱炙) 生地炭(三钱) 归身炭(二钱) 茯苓(三钱) 泽泻(二钱) 升麻(炒五分)
范志曲(二钱)
加荷叶一角。水煎。○如噤口者。水汤不进而呕吐频频。本方加石莲子(三钱)石菖蒲(三分)
○麻一味○或外加
卷五
胎消
(即胎不长足)
妊娠胎形不长。延及一二年不产者。因妇多宿疾。或瘕聚为害。或起居不慎。或时有忧思。
卷五 胎消
加味八珍汤
党参(三钱) 白术(二钱) 茯苓(三钱) 炙甘草(八分) 熟地(六钱) 川芎(八分) 归身水煎服。
卷五
鬼胎
妇人脏腑安和。气血充足。则妖魅之气。所不能侵也。惟正气大虚。兼之邪念丛生。妖魅之神不宜安
卷五 鬼胎
雄黄丸
明雄黄 鬼臼(去毛) 丹砂(水飞各五钱) 延胡(七钱) 麝香(一钱) 川芎(七钱) 姜半夏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温酒下。
卷五 鬼胎
安神定志丸
茯神 茯苓 人参 远志肉(各一两) 石菖蒲 龙齿(各五钱)
炼蜜为丸。梧子大。辰砂为衣。每服二钱。临卧时以人参汤送下。或灯心七支。泡汤送下。
卷五
妊妇内痈
妊妇胃痈。多食炙爆煎熬之物。助起胃火或动肝火。皆能成之。小肠痈原素有瘀血。挟起湿结而痈一
卷五 妊妇内痈
加减千金牡丹皮饮
治妊妇一切内痈。惟乳痈不宜。
丹皮(一两) 米仁(一两五钱) 栝蒌仁(一两) 银花(二两) 草河车(即蚤休二两)
共末。每服五钱。水煎服。○胃痈加川连五钱共末可也。
卷五 妊妇内痈
神效化痈散
(自制)
治妊妇乳痈。
当归(二钱) 炒白芍(一钱) 炒青皮(八分) 柴胡(一钱) 茯苓(三钱) 夏枯草(三钱) 鹿录后以备参考。
卷五 妊妇内痈
神效栝蒌散
全栝蒌(一枚) 粉甘草 当归(酒洗各五钱) 制乳香 制没药(各一钱)
水煎。热酒冲服。此法因乳香没药二味去瘀太峻。恐伤胎元。故宜加意而用。如万不得已。
卷五
妊妇护胎法
妊妇患时症或患六淫重症。急用护胎之法。用井底泥涂脐至关元。(脐下三寸)干则再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