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医心方
医心方
又,今时之人随身强弱,或三四两,或五六两,熟研空腹服之。又,本方载作日之忌无服时之禁,而药中有朱砂、甘草、槐花,可忌血食海藻、猪肉。又私记云:妇人有孕,不得服之。
卷第十九
服紫雪方第十八
《服石论》云:紫雪疗香港脚毒,遍身烦热,口 ,口中生疮,狂易叫走。并解诸石草散药热毒发,猝热黄胆,瘴疫,毒疠,猝死,温疟,五尸,五注;心腹诸疾,绞刺痛,蛊毒,鬼魅,野道尸,骨蒸热毒,诸热风,时行疫气,小儿热惊痫,利血,诸热毒肿疠子,一切热,主之尤良。
病者强人一服二分三分,和水服之;小、老、弱人或热毒微者,服之以意减少;香港脚病经服石药发,热毒闷者,服之如神,水和四分服之。(以上《极要方》。)
若香港脚冲心,取一小两和水饮之。若心战冲取半小两令消已,水下亦得。若有风痫,时时服之如前理丹石。若丹发头痛身体急或寒热不能饮食,即取一两加少芒硝和水饮之。若热痢,亦如前。若天行热病,亦如前。若欲痢者,加之一倍,空腹服之。若邪气者,渐渐服即并可也。《鉴真方》。
今按:今世以此药二分当红雪一两,又依如《外台方》,可服大一两。
卷第十九
服五石凌方第十九
《服石论》云:五石凌,食后以蜜水一杯,服方寸匕,大热者加至二匕。患热病黄者,服三匕即愈。初得热病,服二匕亦(立)愈。无禁忌。
私记云:治一切热病及服金石散动闷乱热困者,以水一杯,服方寸匕,大热者,加至二匕。
今按:今人或三两,或四两,水服之,吉。
卷第十九
服金石凌方第二十
《服石论》云:金石凌,若有温疫热黄病,取少称一两,水和服之,即得瘥。若金玉诸石等发热,以水和称一两,上凝者服之。若病上发,少食服。若病下发,空腹服之,不可多服。大大冷,无禁忌。
今按:《大清经》云:一鸡子许,宜蜜水和服。又《外台方》大一两水服。
卷第十九
服金汞丹方第二十一
《金汞丹》方:主解五石热毒发动,丈夫女人久患劳损。身体瘦薄,益气力,明眼睛,长发,悦泽颜色,兼除百草毒,除冷疾外无不治之。
服法:每日二三丸或五六丸,以冷水下之。若热气盛发,服十丸二十丸,亦不简空腹食后。
凡欲服药时,当先沐浴斋戒,燃香向生气方闭眼誓念,至心敬礼,天地祥感,万物应化,皆自勤致其灵应,以此言之。服石吞药之毕,敬信为先,不可轻蔑。
卷第十九
服银丸方第二十二
银丸主一切虚热,明目,押虚风惊痫心热,一切热病皆悉除之。其功效不可言尽之。但病瘥止之,不限丸数多少。无禁,如银不满五两,随多少亦得之。食后服五丸,必不服泻药。
医心方卷第十九医心方卷第十九背记宇治本目录次第服石节度第一服石发动救解法第二服石四时发状第三服石反常性法第四服石得力候第五服石禁忌法第六十九(以上相违,此校重基重志本之处如御本次第,仍宇治本次第所注付也。未考可里打)
卷第二十
治服食除热解发方第一
《庞(薄江反,姓也)氏论》云:凡药欲发之候,先欲频伸或苦头,头痛目疼,身体螈(尺制反) (子用反),或惊恐悸(其季反)动,周身而强,或耳中气满如 (子对反)
车之声,或体热剧于火烧,或如针刺噤燥(子老反,治也),恶寒,昧(莫贝反,目不明貌)
昧愦(古对反,心乱貌也)愦,不知病处,或腹中燠热如烧 (丁贯反) 怀之也。其发甚者,腹满坚于材石,绕口青黑,大小便血而多无脉也。如此之病,归于大浇(古尧反),以瘥为期也。
《病源论》云:夫服散之人,觉热即洗,觉饥则食,先食不时,失其节度,令石热壅(于容反)结,痞塞不解而生热也。故须以药除之。
《外台方》云:凡服石之后,若觉大热者,可服紫雪或金石凌或绛雪或白雪等,但半大升水,取瓷(才资反)研一大两,香汤浴后顿服之。候一两行,利热乃退矣。凡此救急中,紫雪为上。
《千金方》云:解一切药发,不问草石始觉恶方:生麦门冬(八两) 葱白(八两) 豉(三升)
三味,水七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
又云:治服散忽发动葱豉汤方:香豉(二升) 葱白(切,一升) 干蓝(三两) 甘草(二两)
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
《短剧方》云:解寒食散发,或头痛,或心痛,或腹痛,或胸胁肿满,或寒,或热,或手足冷,或口噤,或口疮烂,或目赤,或干呕(乌后反,下同),恶食气便呕吐,或狂言倒错,不与人相当,或气上欲绝,进退经时。散发百端,服前胡汤得下便愈方:前胡(二两) 夕药(三两) 黄芩(二两) 大枣(二十枚) 甘草(二两) 大黄(二两)
凡六物,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心胁坚满,加茯苓二两;胸中满塞急,加枳子一两;连吐,胸中冷,不用食,加生姜三两;虚乏,口燥,加麦门冬二两。若加药者,加水作九升也。(《录验方》:夕药二两。)
又云:解散三黄汤,治散盛热实不除,心腹满,小便赤,大行不利,圯逆充胸中,口焦燥,目赤熏热方:黄连(二两) 黄芩(二两) 大黄(一两) 甘草(二两) 芒硝(二两)
凡五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纳芒硝,令烊,分三服。
又云:小三黄汤,是由来旧方,与前治同,煞石势胜前方,除实不如也。
大黄(一两) 栀子(十四枚) 黄芩(二两) 豉(三升)
凡四物,以水六升,先煮三物,令数沸,以 豉纳汤中,取二升,分再服。
又云:增损皇甫栀子豉汤,治人虚石盛,特折石势除热方:豉(一升半) 栀子(十四枚) 黄芩(二两半)
凡三物,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豉,令得二升,分三服。
又云:解散热发,身如火烧黄芩汤方:黄芩(三两) 甘草(一两) 枳实(二两) 浓朴(一两) 栝蒌(一两) 夕药(一两) 栀子(十四枚)
凡七物,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又云:解散、除热、止烦、杀毒、单行荠(音在) (音檷)汤方:荠 (半斤)
凡一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停冷冻饮料之。
又云:解散除热单行凝水石汤方:凝水石(四两)
凡一物,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半,服七合,日三。
《释慧义》云:解散麦门冬汤方:麦门冬(一升) 豉(二升) 栀子(十四枚) 葱白(半斤)
凡四物,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新录方》云:解散方:栀子仁(一升) 葱白(一升) 猪脂(四升)
煎葱白,焦布绞去滓,一服如桃李,日二三,石当如沙,尿中出。
又方:水服大麦、粳米 五合,日二三。
又方:饮热酒,使熏熏然醉。
又方:饮牛乳五六升勿绝,佳。
又方:数饮土浆,日一二。
《急药方》云:丹石立验方:甘草(二两,炙) 干葛(二两) 豉(一大合)
上,以水五升,煎取四升,食前温吃,食后冷吃,若不止,更吃。
《石论》云:除热调石芦根汤方:生地黄(四两,切) 麦门冬(二两,去心) 甘草(一两,炙) 芦根(四两) 茯苓(三两)
凡五物,细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冷,分三服。
又云:甘豆汤方:甘草(二两,炙) 大豆(五合,拭)
凡二物,以水五升,煮甘草,令减一升,纳大豆,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卷第二十
治服石烦闷(莫围反)方第二
《病源论》云:将适失宜,冷热相搏,石势不宣,犯热气,乘于脏,故令烦闷也。
《僧深方》解散甘草汤治散发烦闷不解方:甘草(一两半) 茯苓(一两) 生姜(一两)
凡三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今按:《短剧方》:甘草二两、黄芩二两、大黄二两,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张仲景云:解散发烦闷欲吐不得,单服甘草汤方:甘草(五两,切)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服一升,得吐便止。
《新录方》云:烦热闷者方:荠 (切,三升)
水四升,煮取二升,分饮之。
又方:单饮生地黄汁,日二三升,佳。
又方:饮二三升生葛根汁良。
《极要方》治乳石发动,烦闷头痛,或寒热脚冷,气不通方:葱白(十四茎) 豉(二大合) 牛苏(一大两)
上,于铛中铺葱,即安苏于葱上,即着豉以物兼铺上,缓火煎,候苏气消尽。即淋好酒一升半,良久即得,取屑,冷热,顿服,随性多少饮之。
又云:石发烦闷者方:滑石(十二分,研,令面,分两服)
上,以水大升,合和滑石末,一帖,和搅,令散,顿服。
卷第二十
治服石头痛方第三
皇甫谧云:或头痛欲裂,坐服药食,温作 (普激反,漂谓之),急宜下之。曹歙云:头面苦眩冒者,则解头结散发扇之,热甚,头痛面赤者,以寒水淋头。不瘥,以油囊盛水着头结中。
《外台方》云:或头痛如刺,眼睛欲脱者,宜以香汤浴。须虚静大屋内,适寒温,先以汤淋大椎及KT 上三五十碗,然后乃浴。勿令见风。浴讫,覆被安卧取汗,仍须吃葱根葛豉粥法。
葛根(三大握) 干姜(六两) 豉(三合) 葱白(一大握) 生姜(少许) 椒(十五颗)
先以水五大升,煮葱根,减半去滓,下葛及豉,煮取二升,去滓,细研少许,米作稀粥,并着葱白等。煮熟蒸热啜服之讫,依前覆被取汗,讫令妇人以粉遍身揩(苦骇反,拭也)摩侯孔合,半日许始可出外,其病亦瘥。
卷第二十
治服石耳鸣方第四
皇甫谧云:或耳鸣如风声,汁出,坐自劳出力过瘥,房室不节,气并奔耳故也。勤好饮食,稍稍行步,数食节情即止。曹歙云:耳鸣汁出,数数冷食,步行。
卷第二十
治服石目痛方第五
皇甫谧云:或目痛如刺,坐,热气冒肝上奔两眼故也。勤冷食,清旦以温小便洗之。又云:或头痛项强,两目疼者,以水洗浴即瘥。
《释慧义》云:解散治目疼头痛方:芎 (三两) 葛根(二两) 细辛(二两) 防风(三两) 五味子(三两) 术(四两) 茯苓(四两) 黄芩(二两) 人参(二两)
凡九物,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僧深方》治散家目赤痛KT (蕤,儒佳反)人洗汤方:KT 仁(二十枚) 细辛(半两) 苦竹叶(一枚) 黄连(一两)
凡四物,水三升,煮取一升半,一方取半升,可日三洗,亦可六七洗。
卷第二十
治服石目无所见方第六
皇甫谧云:或目冥无所见,坐饮食,居处温故也。脱衣自劳洗,促冷冻饮料食,须臾自明了。
《释慧义》云:散发,热气冲目,漠漠无所见方:黄连(去毛) 干姜 细辛 KT 核凡四物,等分, (音甫)咀(音沮,咀嚼也。殊伦反),绵裹,淳酒五升,以药纳中,于铜器中煮取二升半,绵注洗目,使入中,日再。
卷第二十
治服石鼻塞方第七
《病源论》云:发则将冷,其热尽之后冷气不退者。冷乘于肺,肺主气,开窍于鼻,其冷滞结,气不宣通,故鼻塞。
曹歙云:鼻口臭,冷冻饮料冷洗。
秦承祖云:治解散热势尽,肺冷鼻塞,宜服茱萸汤方:蜀椒(一升) 甘草(一两) 干姜(一两) 术(一两) 桂心(一两) 茱萸(一两)
凡六物,细切,以汤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为再服。
卷第二十
治服石齿痛方第八(十二)
皇甫谧云:或断肿唇烂,齿牙摇痛,颊(苦协反,面也)车噤,坐犯热不时救故也。当风张口,使冷气入咽,嗽(桑浓反)寒水即瘥。
卷第二十
治服石咽痛方第九(十三)
皇甫谧云:或咽中痛,鼻塞,清涕出,坐温衣近火故也。促脱衣,冷水洗,当风以冷石熨咽颊五六过自瘥。
卷第二十
治服石口干燥方第十(八)
《短剧方》治口干燥渴呕(乌后反,吐也)不下食方:芦根多少,煮取浓汁,以粟作粥浆,服多少任意。
《葛氏方》治口中热,干燥,乌梅枣膏分等,以蜜和丸如枣,含之。
《苏敬本草注》云:口干,食熟柿。
薛侍郎云:若口干,即绞甘蔗汁任服。
卷第二十
痛方第十一(九)
《僧深方》解散栀子汤方:黄芩(三两) 栀子(四枚) 豉(三升)
凡三物, 咀,以水五升,先煮栀子、黄芩,令得三升,绞去滓,乃纳豉,煮令汁浓,绞去滓,平旦服一升,日三,甚良。
卷第二十
治服石口中发疮方第十二(十)
曹歙云:口中生疮,舌强,服栀子汤,在上。
《僧深方》云:解散失节度,口中发疮方:黄芩(三两) 升麻(二两) 石膏(五两,末)
凡三物,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极冷,以嗽(桑浓反)口中,日可分十过。(《小品方》:若喉咽有疮,稍稍咽之佳。)
《短剧方》云:治口疮小柏汤方:龙胆(三两) 黄连(二两) 子柏(四两)
凡三物,以水四升,先煮龙胆、黄连,取二升,别渍子柏,令水淹潜(荚虚反),投汤中,和,稍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