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方


  合煮豆熟,食豆饮汁即大下水,即瘥。

  《苏敬本草注》煮 鱼食之,主水浮肿。

  又方:服鸭肪,食鸭头主水肿。

  又方:桑灰汁煮大豆,饮之下水肿。

  卷第十

  治水癖方第二十二

  《病源论》云:水癖由饮水浆不消,水气结聚而成,癖在于两胁之侧,转动便痛,不耐风寒《效验方》云:可服诸下药泻之。

  《玄感方》:灸挟脐两旁各三十壮。

  又方:灸两乳下一夫肋间二穴。

  《新录方》杏仁作煎或作丸,酒服如枣,日三。

  又方:灸桃仁准上。

  又方:单熬大麦 为散,服如上。

  《本草经》水研蓖麻子二十枚,服吐恶沫也。

  卷第十

  治身面卒肿方第二十三

  《病源论》云:身面卒洪肿者,亦水病之候也,脾虚不能制水,故水流溢,散于皮肤,令身体卒然洪肿。

  《范汪方》治卒肿大戟洗汤方:大戟(四两) 莽草(二两) 茵芋(二两) 大黄(二两) 黄连(二两) 芒硝(二两) 葶苈(二凡八物,皆 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得一斗,绞去滓,洗肿上,日三。

  又云:治诸卒肿风掣痛方:末芥子,温汤和涂纸上以贴,燥复易,不堪其痛,热者小涂之,《僧深方》治暴肿方:破鸡子搅令其黄白涂肿上,燥复涂,大良。

  又方:大豆一升,熟煮饮汁,食豆不过三作良。

  《落手方》治暴肿方:捣葶苈子,薄之两三过即消。

  《葛氏方》治卒肿身面皆洪大方:凡此肿,或者虚气、或者风冷气、或者水饮气,此方皆治之:用大鲤鱼一头,以淳苦酒三升又方:大豆一升,熟煮漉,饮汁食豆,不过三作必愈,小豆亦佳。

  又方:大豆一斗,以水五斗,煮取二斗,去豆,纳酒八升,更煎取九升,分三四服,肿瘥又方:灸足内踝下白肉际三壮。

  又云:治肿入腹苦满,急害饮食方:葶苈(七两) 椒目(三两) 茯苓(二两) 吴茱萸(二两)

  又方:大戟 乌扇 术(各二两) 捣筛蜜丸如梧子,旦服二丸,当下。

  又方:若肿从脚起,稍上进者,入腹则杀人,治之方:生猪肝一具细切,顿食,勿与盐,乃可用苦酒耳。

  又方:煮豉汁饮之,以滓薄脚。

  卷第十

  治犯土肿方第二十四

  《病源论》云:犯土之病,由居住之处穿凿地土,犯触土气而致病也。令人身之肌肉头面遍《新录方》云,以水服伏龙肝方寸匕,此正犯土上气兼肿,大好。

  《本草拾遗》云,药有同类相伏者,不伏水土服土云云。以此按之,以鼠壤土熏熨肿上可善

  卷第十

  治黄胆方第二十五

  《病源论》云:黄胆之病,此由酒食过度,腑脏不和,水谷相并,积于脾胃,复为风湿所搏者,《葛氏方》云:黄病有五种,谓黄汗、黄胆、谷疸、酒疸、女劳疸也。又云治黄胆一身面目以又方:捣生麦苗,水和绞取汁,服三升,小麦胜大麦。(今按:《范汪方》:不和水。)

  《范汪方》治黄胆茵陈汤方:茵陈蒿(六两) 大黄(二两) 栀子(十四枚)

  凡三物,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蒿减六升,去滓,内大黄、栀子煮取三升,分三服之。

  《短剧方》治黄胆身目皆黄,皮肤 尘出,三物茵陈汤方:茵陈蒿(一把) 栀子(十四枚) 石膏(一斤)

  凡三物,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石膏一斤,猛火烧令赤,投汤中沸,定清取汁,适《千金方》治黄胆身体面目皆黄三黄散方:大黄(四分) 黄连(四两) 黄芩(四两)

  三味为末,先食,服方寸匕,日三。今按《范汪方》:丸如梧子,服十丸。又《本草拾遗》云:药有同类相伏者,身黄服黄物。

  《录验方》治黄胆,大小便不利;面赤汗自出,此为表虚里实,大黄汤方:大黄(四两) 黄柏(四两) 栀子(十五枚) 硝石(四两)

  凡四物,切,以水一斗,煮得二升半,去滓,纳硝石复煎之,得二升,分再服,得快下乃愈。

  又方:芜菁子五升,末服方寸匕,日三。

  《医门方》疗黄病,身体面目悉黄如橘,由暴热外以冷迫之,热因流入胃中所致方:栀子仁(三两) 栝蒌(二两) 苦参(二两) 龙胆(三两) 大黄(三两)

  捣筛蜜丸,饮服三十丸,日三。加至五六十丸。

  《广济方》疗五种黄方:丁香(七枚) 瓜蒂(七枚) 赤小豆(七枚)

  为散,取暖水一鸡子许,和一钱匕服之,忌诸热食。

  《经心方》治黄胆单方:枸杞合小麦煮勿令腹破,熟而已,日食三升。

  《枕中方》治人黄病垂死者,服铁浆一升即愈。

  灸黄胆法:《葛氏方》灸脾俞百壮;又方:灸手太阴随年壮;又方:灸钱孔百壮;又方:灸胃脘百壮。

  《范汪方》灸脐上下两边各一寸半二百壮。

  《僧深方》灸第七椎上下;又方:屈手大指,灸节上理各七炷;又方:灸脊中椎七炷。

  《经心方》灸两手心各七壮。(《僧深方》同之。今按:可服诃黎勒丸、紫雪、红雪等。)

  卷第十

  治黄汗方第二十六

  《病源论》云:黄汗之为病,身体洪肿发热,汗出不渴,状如风水,汗染衣正黄如柏汁,此《医门方》疗黄汗:黄汗之病状,如风水,其脉沉迟,皮肤冷,手足微厥,面目四肢皮肤皆夕药(八两) 桂心(三两) 黄 (五两) 苦酒(五合)

  以水七升,煮取三升,饮一升心当烦,勿怪,至六七及即瘥。(今按:《葛氏方》:夕药三

  卷第十

  治谷疸方第二十七

  《病源论》云:谷疸之状,食毕头眩、心怫郁不安而发黄,由失肌大食,胃气冲熏所致。

  《葛氏方》治谷疸方:茵陈蒿四两,水一斗,煮得六升,去滓,纳大黄二两,栀子二七枚,煮服二升,分三服,尿《僧深方》治谷疸发寒热,不可食。食即头眩,心中怫冒不安大茵陈汤方:茵陈蒿(二两) 黄柏(二两) 大黄(一两) 甘草(一两) 人参(一两) 栀子(十四枚) 黄连凡七物,切,水一斗,煮得三升,分三服。

  卷第十

  治酒疸方第二十八

  《病源论》云:夫虚劳人若饮酒多、进谷少者则胃内生热,因大醉当风入水,则身自发黄,蒜齑其《千金方》治饮酒食少饮多澹结,发黄胆,心中懊 而不甚热,或干呕,枳实大黄汤下之,枳实(九枚) 大黄(二两) 豆豉(半升) 栀子(十枚)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今按:《葛氏方》:大黄一两,枳实五枚,栀子七枚 豉一升。

  《范汪方》治饮酒得黄病方:柏生麦,以井华水绞取汁,顿服三升,先食,日三,有验。

  《僧深方》治酒疸方:生艾叶(一把) 麻黄(二两) 大黄(六分) 大豆(一升)

  凡四物,清酒三升,煮得二升,分三服。艾叶无生,用干半把。

  卷第十

  治女劳疸方第二十九

  《病源论》云:女劳疸之状,身目皆黄,发热恶寒,少腹满急,小便难,由大热而交接,交《千金方》云黄胆晡日晡发热恶寒,少腹急,体黄颜黑,大便溏黑,足心热,此为女劳也,硝滑石 石膏上二味,分等治,以大麦粥汁服方寸匕,日三,小便极利则瘥。(今按:《葛氏方》:有硝《医门方》疗女劳疸、谷黄方:苦参(四两) 龙胆(三两) 栀子(五两)

  捣筛为散,以猪胆汁和如梧子,以饮服二十丸,日三。

  卷第十

  治黑疸方第三十

  《病源论》云:黑疸之状,若小腹满,身体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大便黑是也。夫黄疸、《葛氏方》治黑疸者多死急治之方:土瓜根捣绞取汁,顿服一升,至三升顷,病当随小便去,不去更服之。(今按《范汪方》云

  卷第十一

  治霍乱方第一

  《病源论》云:霍乱者,由人温凉不调,阴阳清浊二气有相干乱之时。其乱在于肠胃之间者者,饮酒食胃,脾消则令乱,言《养生方》云:七月食蜜,令人暴下,发霍乱也。

  《千金方》云:论曰:原夫霍乱之为病也,皆因食饮,非关鬼神。夫饱食肫脍,复餐乳酪、阳气欲升,阴气欲降,阴阳永隔,变成吐利,头痛如破,百节如解,遍体诸筋皆为回转,论时虽小,卒病之中,最为可畏,虽临深履危不足以喻之也。养生者宜达其旨趣,庶可免于夭横者矣。

  《极要方》云:得吐利者名湿霍乱,不得吐利者名干霍乱。干霍乱多杀人,往往有湿霍乱,不有性命之忧。

  《集验方》云:呕而吐利,此为霍乱也。

  《葛氏方》云:凡所以得霍乱者,多起于饮食,或饱食生冷物,杂以肥鲜酒脍,而当风履湿初得之便务令温暖,以火炭布其所卧床下,大热减并蒸被絮,若衣絮自抱,冷易热者。

  又方:可烧地,令热水泼敷;蒋席卧其上,浓覆之。

  又方:可作的尔热汤,着瓮中渍足令至膝,并铜器若瓦器盛汤,以着腹上,衣藉之,冷复易又方:可以熨斗盛火着腹上而不静者,便急灸之。灸之但明按次第,莫为乱灸,须有其病,火下《千金方》云:凡诸霍乱;忌米饮,胃得中米即吐不止,但得与浓朴葛根饮。(今按:《葛氏方》云:可□备浓朴,每向秋月,便 自随之。)

  又云:凡霍乱医所不治方:童女月衣,合血烧,酒服方寸匕,秘方。(今按:《短剧方》云《范汪方》治霍乱吐下不止,理中汤方:人参 干姜 白术 甘草(各一两)

  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二服。

  (今按:《短剧方》:药各三两,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又《医门方》:白术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二两,干姜二两。水七升,煮取二升半。若胸满腹痛吐下者,加当归、浓朴各二两;若悸者、寒者、渴者,并主之。)

  《录验方》治霍乱虚冷吐逆下利理中丸方:人参 甘草(炙) 干姜 白术(各二两)

  凡四物,捣下蜜丸如弹丸,取一丸纳暖酒中服之,日三。

  (今按:《本草苏敬注》云:方寸匕散为丸如梧子,得十六丸,如弹丸一枚。)

  又方:单煮浓朴,饮一二升,有效。

  又方:煮梨叶服之。(今按:《医门方》云:取梨枝叶一大握,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立瘥。)

  《效验方》治霍乱吐下,理中散方:甘草(二两,炙) 人参(二两) 干姜(二两) 术(二两)

  凡四物,冶筛,酒服方寸匕,日三。

  《短剧方》云:扶老理中汤,治羸老冷气恶心,食饮不化,腹虚满拘急短气,及霍乱呕逆,人参(五两) 干姜(六两) 术(五两) 麦门冬(六两) 附子(三两) 茯苓(三两) 甘草(五凡七物,下筛作散,临病者三合,白汤和方寸匕,一服不效,又服常将者,蜜丸酒服如梧子又云:霍乱吐下汗出,肉冷转筋,呕逆烦闷,欲得冷水者方:可与浓朴葛根饮进,沾喉中而又方:取藿香一把,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立愈。

  (今按:《本草》云:一把重二两为正。)

  又方:煮青木香汁饮,至佳。

  又云:治卒道中得霍乱,无有方药,危急方:芦蓬茸大把,煮令味浓,顿服二升即瘥,有效《医门方》治霍乱吐下不止者方:煮百沸汤,细细添生水,热饮之。(今按:《删繁论》云又方:或煮高良姜或煮木瓜汁饮之。

  《通玄经》云:治霍乱方:木瓜煮作饮服之(今按:《本草陶注》云:若子并枝煮饮。)

  《救急单验方》疗霍乱方:桂三两,煮汁取一盏顿服,验。

  《陶景本草注》云:霍乱吐下方:楠材削作 煮服之。

  卷第十一

  治霍乱心腹痛方第二

  《病源论》云:霍乱而心腹痛者,是风冷之气客于腑脏之间,冷气与真气相击,或上攻心,《葛氏方》治霍乱若心腹痛、急似中恶者方:捣生菖蒲根饮汁,少少令下咽即瘥。

  又云:卒得霍乱先腹痛者方:灸脐上一夫十四壮,名太仓。若绕脐痛者,灸脐下三寸四壮,《极要方》疗霍乱心腹激痛方:当归(三两) 桂心(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一两)

  上,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短剧方》治心腹暴痛,及宿食不消,或宿冷烦满成霍乱方:作盐汤三升,使极咸,热饮一《又云:霍乱腹痛吐下方:取桃叶,冬天用皮,绞取汁,一服一杯,立愈。亦可浓煮,饮三升《耆婆方》治霍乱先腹痛方:煮生姜热饮之。

  又方:浓朴汁饮之。

  《僧深方》治霍乱腹痛而烦方:高良姜四两,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苏敬本草注》霍乱绞痛方:粟米泔汁,饮数升,立瘥。

  《广济方》疗霍乱心腹痛烦呕不止方:浓朴(四两) 橘皮(二两) 人参(二两) 当归(二两) 藿香(一两) 高良姜(四两,切)

  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分温三服,忌生冷、粘食。

  《通玄方》治霍乱先腹痛方:好验酢细细饮一盏许。

  又方:用火灸腹及背,得汗即愈。

  卷第十一

  治霍乱心腹胀满方第三

  《病源论》云:霍乱而心腹胀满者,是寒气与脏气相搏,真邪相攻,不得吐利,故令心腹胀《葛氏方》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方:生姜若干,姜一二升,以水五六升,煮三沸,顿服,若不即愈,更可作。

  又方:桂屑半升,以暖饮和之,尽服。

  又方:以盐纳脐中,灸上二七壮。

  又云:治苦烦闷腠满者方:灸心二七壮。

  又云:治烦呕腹胀浓朴汤方:浓朴(四两) 桂(二两) 枳实(五枚) 生姜(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