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方


  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得快痢即瘥,慎生菜、热面、乔麦、蒜。

  卷第八(手足)

  香港脚胀满方第九

  苏徐 疗身体浮肿,心下胀满,短气小便涩,害饮食。方:大豆一斗,以水三斗,煮取一斗七升,去豆,纳清酒一斗和煎之,令得一斗七升许,调适寒温,一服一升,日三服,甚佳。(今按:《耆婆方》:大豆三升,酒一升,水无升数。)

  苏 桑根汤,主通身体满,小便涩,上气,心下痰水,不能食,食则胀满者方:桑根白皮(五升) 大豆(五升)

  上,以水三斗,煮取一升,去滓,分三服之。

  苏徐 疗肿已入 股至腹胀小便涩少者方:大麻子一斗,熬细研 赤小豆五升上,以水三斗,煮豆烂,饮汁食豆,日三,不食余食。不瘥更为之。

  又方云: 树白皮,切,一大斗,桑根白皮切一大斗入土深者。上以水五大斗,煮取二大斗烂,止徐唐 葶苈丸疗小便涩少腹满不下食饮方:葶苈子(五两,缓火熬令紫色) 杏仁(二两半,去皮尖,熬令紫色) 大枣(三十枚,去皮核取肉)

  先捣葶苈子一万杵,别取杏仁、枣肉,和捣一千杵,然后取葶苈子 和捣一万杵,为丸。平五丸,丸

  卷第八(手足)

  香港脚冷热方第十

  唐 治香港脚热烦,口干头面热闷。方:好香豉一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停冷去滓,顿服之。(《极要方》同之。)

  苏 治若觉飧气攻喉方:当食生茱萸五十粒,即散。

  徐 疗冷气非冷热亦兼治方:大蒜一升,去皮心,以酒三升,缓火煎汁一升许,去滓,每服一盏子,日三。大大去气,但唐云:已觉着香港脚,宜服此方:蒜(三升,去心,切,熬令黄色) 豉(一大升,熬令香) 桃仁(小一升,去皮,熬令紫色)

  上三味,合和,生绢袋盛,以酒一斗渍之,夏三日,冬七日,初服半升,渐加至二升。量增

  卷第八(手足)

  香港脚转筋方第十一

  论云:凡香港脚初转筋者,灸承筋承山二穴。

  《龙门方》疗脚转筋及入腹方:取木瓜子根茎煮汤服,并验。

  又云:疗转脚筋及入腹方:手构随所患脚大拇指,灸当脚心急筋上七壮。

  又云:筋已入腹者,令患人伏地,以绳绊两脚趺上踝下,两脚中间出系柱,去地稍高,患者《华佗方》治转筋方:以白戢煮粉令一沸,因以洗足腓,至足立愈。(《短剧方》同之。)

  卷第八(手足)

  香港脚灸法第十二

  苏唐云:凡香港脚发有阴阳表里,随状疗之。不可要依古方也,患阳疗阴,病表救里,皆为重先发下,足小泉、风摩之。若上下遍发,不知的处者,宜灸上廉、下廉、条口、三里,各灸一二处,以通泄之。

  其用药色赤者三里、阳陵泉二穴:在膝外侧骨下宛宛陷中是。(苏徐)。

  绝骨二穴:在外踝正上寻小骨头绝陷中是。(同前)。

  风市二穴:平立垂手当中指头 中两筋间是。(同前)。

  昆仑二穴:在外踝后跟骨上陷中是。(同前)。

  阳辅二穴:在绝骨前半寸少下是。(苏徐云:明堂无绝骨名,有阳辅)。

  上廉二穴:在三里下三寸是。(苏徐)。

  下廉二穴:在条口下一寸是。(苏徐)。

  条口二穴:在上廉下二寸是。(苏徐)。

  大冲二穴: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是。或云一寸半。(苏徐)。

  犊鼻二穴:在膝盖上外角宛宛中是。(苏徐)。

  膝目二穴:在膝盖下两边宛宛中是。(苏)。

  三里二穴:在膝盖骨头侧下骨外三寸下宛宛。

  曲泉二穴:在膝内屈纹头是。

  阴陵泉二穴:在伸脚膝内侧骨下宛宛中是。(苏徐)。

  中都二穴:在阴陵泉三交中间是。(苏)。

  三交二穴:在内踝上三寸是。(苏徐云:名大阴)。

  复留二穴:在内踝上三寸是。(苏徐云:名承命)。

  少阳二穴:在内踝后一寸,动筋中是。(徐)。

  三阴二穴:在内踝上八寸,骨下陷中是。(徐)。

  阴跷二穴:在内踝下向前宛宛中是。(徐)。

  委中二穴:在膝后屈中央是。(苏徐)。

  承筋二穴:在 当中心满中是。(苏徐)。

  承山二穴:在 肠下际分肉间陷中是。(苏徐)。

  涌泉二穴:在脚心是。(苏徐)。

  上件穴并要不 能灸,其最要有三里、绝骨、承筋、大冲、昆仑、涌泉。患者不可不灸。

  凡患香港脚,法皆是春发、夏甚、秋轻、冬歇,大法春秋宜灸,冬瘥可行,夏都不可。夏既疮灸一凡香港脚病大论毒从下上,亦从上向下者,或云灸上毒便止,误矣。比见毒瓦斯攻处,疼痛如刺凡所冲如贼欲出,得穴即出,岂在大门也。风气所攻,亦复如是,皆此经试,万不失一,必《葛氏方》云:其灸法,孔穴亦甚多,恐人不能悉知。处今止疏要者,必先从上始,若直灸大椎一穴(灸百壮),肩井二穴(各灸百壮),膻中一穴(灸五十壮),巨阙一穴(灸百壮)。

  凡灸此上部五穴,亦足以泄其气。若能灸百会、风府、胃脘及五藏俞亦佳。视病之宽急耳。

  次:风市二穴(灸百壮),三里二穴(灸二百壮),上廉二穴(灸百壮),下廉二穴(灸百壮),绝凡此下部十穴并至要,犹余伏菟、犊鼻耳。凡灸此壮数不必顿毕,三日中报之令竟。

  《千金方》云:凡病一脚,则灸一脚;病两脚,便灸两脚也。

  又云:初得脚弱便速灸之,并服竹沥汤,灸讫可服八风散,无不瘥者,唯急速治之。若人但灸而不服散,服散而不灸,如此者,有半瘥半死。虽得瘥者,或至一二年度复更发动。

  觉得便依此法速灸之。服散者,治十十愈。竹沥汤八风散在上。

  卷第八(手足)

  香港脚禁忌第十三

  苏唐论云:醉酒房室,久立冷湿地,船行水气,夏月屋中湿气,热蒸气,劳剧,哭泣忧愦,又云:不用乘马,若能步行劳动,其香港脚自然渐瘥。

  又云:昼日莫多卧,须力起遨游,舒畅情性,勿恣睡也。

  《千金方》云:凡香港脚之病,极须慎房室,又忌大怒。

  《极要方》云:凡患香港脚,尤不宜眠睡,宜数数行散浮肿气,不宜服补药,每月须宣泻佳。

  卷第八(手足)

  香港脚禁食第十四

  苏唐论云:不宜食面、羊肉、萝卜、葵、蔓菁、韭。

  又云:不得食酢饼。

  《千金方》云:羊肉、牛肉、鱼、蒜、蕺菜、菘菜、蔓菁、瓠子、酒、面、酥、油、乳糜、又云:不得食诸生果子、酸酢之食,犯之者皆不可瘥。

  卷第八(手足)

  香港脚宜食第十五

  苏唐云:常宜食犊肉、犊蹄、鲤鱼、鳢鱼、猪肉、兔肉、葱、芥、薤、韭等。及猪肝、肺。食法先汤中KT 使才熟,切作脔,以酱汁和水,并着一抄半葱、姜、椒煮令极熟。每食下饭大《千金方》云:唯得粳、粱、粟、米、酱、豉、葱、韭、薤、椒、姜、橘皮。

  《医门方》云:食生牛乳、生栗子,诸下气之物为佳。

  《陶景本草》注云:昔脚弱人往栗树下,生食数升,便能起行。

  《食经》云:昆布(崔禹云:治手脚疼痹),鹿肉(苏注云:主四肢不随),鲤(崔禹云:主脚

  卷第八(手足)

  治足肿方第十六

  《病源论》云:肿病者,自膝已下至踝及指,俱肿直是也,皆由血气虚弱,而邪伤之,经络痞涩而成。亦言江东诸山县人多病肿,云彼土有草,名肿草,人行误践触之,则令病肿之。

  《录验方》治脚肿方:掘坚实地坎,作可容脚深,没脚烧 坎令赤,以尿投坎中,以绳缠膝下,仍以甘刀遍披肿上《葛氏方》治足忽得痹病,腓胫暴大如吹,头痛寒热,筋急。不即治之,至老不愈方:随病痛所在左右足,对内踝直下白肉际,灸三壮即愈。后发更灸故处。

  又陶氏:初觉此病之始,股内间微有肿处;或大脉胀起;或胫中拘急。煎寒不决者,当检按若若数日不止,便以甘刀破足第四第五指间脉处,并踝下骨解,泄其恶血,血皆作赤色,去一令服大黄膏方:大黄、附子、细辛、连翘、巴豆、水蛭炙一两,苦酒淹一宿,以腊月猪膏煎三上白头公酒方:白头公(二两) 甘草(一两) 牛膝(二两) 海藻(二两) 石斛(一两) 干地黄十物,以酒二斗渍五日,服一合,稍至三四合。

  又,摩冶葛膏亦佳。

  《耆婆方》刺内踝上大脉,血出即瘥。

  又方:灸外踝尖。

  卷第八(手足)

  治尸脚方第十七

  《病源论》云:尸脚者,脚跟坼破也,亦是冬时触犯寒气,所以如然。又言脚踏死尸所卧地《葛氏方》治脚无冬夏恒坼裂者,名尸脚。踏死尸所致方:取鸡矢一升,水二升,煮数沸,渍洗之半日乃出,数作瘥。(《千金方》同之。)

  《新录方》治尸脚方:大麻子煮汤渍之。

  又方:捣马苋汁洗或煮渍之。

  又方:煮蔓菁根渍之。

  又方:车脂涂之。

  卷第八(手足)

  治肉刺方第十八

  《病源论》云:肉刺者,脚趾间生肉如刺,谓之肉刺。由着靴急小,趾相揩而生。

  《新录方》治肉刺方:数数涂酥也。

  又方:封糖稍刮也。

  又方:盐汤温渍之。

  又方:酢摩至消。

  又方:浆汁涂刮去。

  又方:烧金银钗烁之。

  又方:薰陆香、硫黄等分,合研量大小,可刺着烙之。

  《救急单验方》疗脚下肉刺方:削令头破血出,取丹如米许附讫,裹,瘥。

  又方:以刀子割去刺,即以书墨研之,数十回,永大瘥验。

  卷第八(手足)

  治手足冻肿疮方第十九

  《病源论》云:冻烂肿疮,严冬之月,触冒风雪寒毒之气,伤于肌肤,血气壅涩,因即瘃冻《葛氏方》治手足中寒雪冻肿疮烂方:车膏,温,令热以灌之,洋腊杂蜜亦佳。

  又方:温咸菹汁渍之。

  又方:热煮小便以渍之。

  又方:烧黍粟若麦 ,作灰,以水和煮,令热穿器,盛于筒中,滴疮上半日中为之。

  《千金方》云:若冬月冒涉冻冰,面目手足缘坏,及始热痛欲瘃者:取麦叶,令煮浓,汁,热洗之。

  又云:冻指欲堕方:马矢三升,水三升,煮令沸,渍半日,愈。(《经心方》同之。)

  《新录方》:熬曲散粉上。

  又方:煮松叶洗之。

  《集验方》治冻疮方以腊洋灌之。

  卷第八(手足)

  治手足皲裂方第二十

  《病源论》云:皲裂者,肌肉破也。言冬时触冒风寒,手足破,故谓之皲裂也。

  《葛氏方》治冬天手足皲裂血出及瘃冻方:取麦苗煮令浓热的的尔,以洗渍之。

  《千金方》治手足皴劈破裂血出疼痛方:猪脂着热酒以洗之,即瘥。

  《集验方》手足瘃坏方:蜀椒四合。以水一斗,煮三沸,去滓,以洗渍之。

  《苏敬本草经》注:嚼白芨,以填之,效。

  《范汪方》:取葱叶萎黄叶,煮以渍,洗之良。

  《新录方》:咋蒜封之。

  又方:车 脂涂之。

  卷第八(手足)

  治手足发胝方第二十一

  《病源论》云:人手足忽然皮浓涩而圆强如茧者,谓之胼(步田反)胝。此由血气沉行,不荣《葛氏方》手足忽发胝方:取粢米粉,铁枪熬令赤,以众人唾和之以涂上,浓一寸,即消。(《范汪方》同之。)

  玉箸葙方:以盐涂胝上,令牛舐之不过三。

  又方:作艾炷灸其上三壮。

  《新录方》:以温尿渍,瘥。

  卷第八(手足)

  治手足逆胪方第二十二

  《病源论》云:逆胪者,手足爪甲际皮剥起,谓之逆胪。风邪入于腠理,血气不和故也。

  《千金方》手足逆胪方:亚青珠(一分) 干姜(二分)

  捣,以粉疮上,日三。〔今按(一本无):《葛氏方》是名琅 者,非真珠,亦以猪脂和涂之《枕中方》治人手足粗理方:取榆树孔中水洗,即细如指。

  卷第八(手足)

  治代指方第二十三

  《病源论》云:代指者,其指先肿, 热痛,其色不黯,然后方缘爪甲边结脓,剧者爪甲故肿《短剧方》治代指法:单煮甘草KT 之,若无甘草,纳芒硝汁渍之,但卤得一种冷药药草菜汁KT 渍之。〔今按:(本《葛氏方》代指方:煮地榆根作汤,渍之半日,甚良。

  又方:以指刺炊饭中二七遍,良。(以上《千金方》同之。)

  又方:以泥泥指,令通匝浓一寸许,以纳热灰中炮之,泥燥候视,指皮绉者即愈也;不绉者《千金方》代指方:麻沸汤渍之,即愈。

  又方:先刺去脓血,灸 皮令温,以缠裹周匝,痛止便愈。

  又方:取萎黄葱叶煮沸,渍之。

  又云:割甲侵肉成漏不瘥方:敷矾石末,裹之,以瘥为限。

  又方:捣鼠粘草根,和腊月猪脂敷,取瘥止。

  《新录方》代指方:酢和热气灰封,日二三。

  又方:盐汤渍之,良。

  《集验方》代指方:单煮甘草渍之。

  又方:用芒硝汁渍之。

  《僧深方》代指方:作艾炷正灸痛上七壮。

  卷第八(手足)

  治指掣痛方第二十四

  《葛氏方》指忽掣痛不可堪转上入方:灸病指头七壮,立瘥。(《千金方》同之。)

  又云:指端忽发疮方:烧铁令赤,以灼之。

  又云:卒五指筋挛急不得屈伸方:灸手踝骨上数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