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医心方
医心方
卷第四
治疣目方第二十二
《病源论》云:人手足边忽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裹,粗强于肉,谓《葛氏方》:以盐涂疣上,令牛舐之不过三。
又方:作艾炷如疣大,灸上三壮。
又方:以硫黄揩其上,二七过佳。
又方: 蒴赤子 坏,刮目上令赤,以涂之,即去。
《千金方》:每月十五日,月正中时,望月,以秃条帚扫二七遍,瘥。
又方:松、柏脂合和,涂之,一宿失矣。
又方:取牛涎数涂,自落。
《经心方》:苦酒,渍锻石六七日,滴取汁沾疣上小作疮即落。良验。
《范汪方》:月晦夜于厕前取取故草二七枚,枚二七过砭目上记祝曰:今日月晦,尤惊或明又方:杏仁烧令黑,研,涂,良。
《苏敬本草注》:捣马苋揩之。(今按:倍用赤苋,良。)
又方:以桑薪灰洗之。
又方:缠蜘蛛网七日,消烂,甚效。
《如意方》:取故拂床帚向青虹咒曰:某甲患疣子,就青虹乞瘥,青虹没,疣子脱。意仍送帚,置都路口又方:雷时以手 疣,掷与雷二七过,即脱。
《集验方》:七月七日,以大豆一合,拭疣目上,三过讫。使病疣目人种豆,着南向屋东头第三流中。
豆
卷第四
治疮瘢方第二十三
《刘涓子方》治诸伤灭瘢膏方:衣中白鱼 鸡尿 白蔹 夕药 白蜂 白鹰矢上六物分等,合乳汁,和以涂伤上,日三。良。
《极要方》:鹰矢白下筛,白蜜和,涂瘢上,日三。良。
《本草》:白瓷瓦水摩,涂之。
《新录方》:衣鱼摩上,日一。
又方:胡粉敷,日一。
又方:白疆蚕末,敷。
又方:单用蜜涂之。
又方:桑白汁和鸡子白,涂之。
又方:榆白皮灰敷之。
又方:涂鼠脂之。
《耆婆方》:胡粉和白蜜,敷之。
《范汪方》:以人精和鹰矢白敷之。(《医门方》云:瘥后不知疮处,神验。)
卷第四
治狐臭方第二十四
《病源论》云:人腋下臭如葱豉之气者,亦言如狐狸之气者。故谓之狐臭也,此皆血气不和《葛氏方》云:人身体及腋下状如狐 气,世谓之狐臭,治之方:正旦以小便洗腋下。
又方:炊甑饭及热,丸之,以拭腋下,仍与犬食之,七旦如此,即愈。
又方:青木香(一斤) 锻石(半斤) 合末恒以粉身。
《千金方》云:有天生狐臭,有为人所染臭者,天生臭者难治,有为人所染者,易治也。
凡水银胡粉和涂之,大良验。
又方:牛脂、胡粉各等分合煎,和,涂腋下。一宿即愈,不过两三《短剧方》云:治漏腋下及足心,手掌、阴下、股里恒如汗湿致臭者,六物胡粉膏方:干商陆(一两) 干枸杞 白皮(半两) 干姜(半两) 滑石(一两) 甘草(半两)
胡粉(一两)
上六物,冶末,以苦酒和涂腋下,微汗出,易衣复更着之,不过三便愈。或一岁复发,发复《灵奇方》:常以矾石熬末,敷两腋下。
《新录方》:取白马尿洗之。
又方:酢和胡粉涂腋下,日一。
《枕中方》治人气臭方:丑时取井华水,口含吐着厕中,良。
《经心方》:取白马蹄煮取汁,拭腋下,日二。
又方:苦酒和白灰涂,燥复易。
《本草云》:裹铁精以熨之。
又方:铁屑和酢封腋,铜屑又佳。
《效验方》治腋臭鸡舌散:鸡舌香(二两) 藿香(二两) 青木香(二两) 胡粉(一两)
凡四物,冶下筛,绵裹纳腋下押之,拊须着乃止。
《范汪方》治腋下臭方:干姜 白芷 胡粉 白灰凡四物分等,合粉腋下。
又方:青木香散:青木香(二两) 附子(一两) 白灰(一两) 矾石(半两)
凡四物,合捣,着粉中汁出,粉粉之愈。
《删繁论》治狐臭方:杜衡 本 辛夷 芎 细辛(各二分) 胡粉(十分)
凡六物, 咀,以苦酒二升渍,煎取三合,去滓,和胡粉临卧涂腋下。
《集验方》治狐臭方:辛夷 细辛 芎 青木香四物分等,捣筛为散,粉之。
《隋炀帝后宫诸香药方》治腋下臭方:雄黄(五分) 麝香(五分) 石硫黄(六分) 薰六香(五分) 青矾石(五分) 马齿草(一握)
上件药总和,捣熟出泔瓦上曝令干,更捣下筛为散。以酢浆洗臭处,以生布揩令破,以粉之本卷接纸凡十七叶,每叶有二草字,字体难辩识。或者尚翰苟用此为记号欤?是未可知也,医心方卷第四背记治白发令黑方:胡分(三两) 锻石(六两,绢下熬令黄。)
二味,以榆皮作汤,和之如粉粥,先以皂荚汤净洗发,令极净必好,于夜卧以药涂发上,令发。(秘
卷第五
治耳聋方第一
《病源论》云:耳聋者,肾(时忍反)为足少阴之精而藏精,其气通耳。耳,宗脉所聚也。若者则耳宗脉《养生方》云:勿塞故井及水渎,令人耳聋目盲。
《葛氏方》云:聋有五种:风聋者,挚痛;劳聋者,黄汁出;干聋者,耵聍生;虚聋者,萧鲤鱼脑,以竹筒盛蒸之,炊下熟,热气以灌耳,绵塞莫动,半日乃拔塞。用胆亦良,蒸毕塞裹塞良。)
又方:灸手掌后第二横纹中央,随聋左右,依年壮。
又方:伏翼血纳耳中甚良,脑中血尤妙。
又方:鼠脑绵裹纳中良。(今按:《博济安众方》云:取猫伤了鼠胆一枚,侧卧沥耳中,一《千金方》治耳聋方:绵裹蛇膏,塞耳,神良。
又方:雄黄,硫黄分等,绵裹,塞数日,闻。
又方:作泥饼,浓薄如馄饨皮,覆耳上四边,勿令泄气。当耳孔上,以草刺泥饼,穿作一小干,《短剧方》治耳聋方:巴豆(十四枚,去心皮) 松脂(半两,炼去滓)
凡二物,合捣,取如黍米粒大,着簪头,着耳中,风聋即愈。劳聋当汗出,痒后乃愈,数用又方:灸听会穴,在耳前陷中。
《范汪方》治耳聋方:鸡子一枚,渍苦酒七日,塞耳,当取其黄汁用注中。神良。
又方:以淳苦酒微煎附子五六宿,削令可入耳中,裹以絮,塞耳。
《新录方》云:治耳聋方:雀脑绵裹如杏仁,塞耳中,日一易。
又方:生地黄燠软,绵裹塞耳。
又方:燠石上菖蒲,塞耳。
《录验方》云:菖蒲散治耳聋方:菖蒲 附子(分等)
下筛,以酒和如枣核,绵裹,卧时塞耳,夜易之,十日愈。(今案:《博济安众方》:菖蒲《效验方》云:杏仁丸治耳聋方:杏仁(十分) 桂(二分)
和丸如鼠矢,绵裹塞耳中,日三。
又云:菖蒲丸方:菖蒲根(一寸) 巴豆(一枚,去心皮)
凡二物,捣合,分作七丸,绵裹如大豆,塞耳中,朝一夕一,良。
《极要方》疗三十年聋方:杏仁、葶苈、盐等分,以猪脂煎,绵裹塞耳,良验。
《救急单验方》疗耳聋方:捣鹅膏,沥耳中。数数着,瘥。
卷第五
治耳鸣方第二
《病源论》云:耳者,宗脉之所聚。宗脉虚,则风邪乘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故为耳鸣。
《千金方》治耳鸣如流水声不治久成聋方:生乌头,蒸削如枣核大,塞耳,日一夜一易,不过三日,愈。亦治痒及风聋。
《短剧方》治风聋耳中鸣方:但用鲤鱼脑竹筒盛,塞头蒸令烊,冷以灌耳,即愈。
又方:附子,菖蒲分等,捣,以绵裹,塞两耳,甚良。
《葛氏方》云:耳田中恒鸣方:生地黄切断,仍以塞耳之,日夜数十易。亦治聋。
又云:卒得风耳中吼吼者方:急取盐七升,甑中蒸使热,以耳枕盐上,冷易之。
卷第五
治耳卒痛方第三
《病源论》云:凡患耳中策策痛者,皆是风入于肾之经也。
《葛氏方》治耳疼痛方:蒸盐熨。 又云:痛有汁出者方:熬杏仁令赤黑,熟捣如膏,赤裹又云:耳卒肿出脓者方:末矾石,着管中吹入耳,三四过当愈。
《医门方》治耳痛方:菖蒲,附子分等,末,以乌麻油和如泥,取如豆灌耳中,立愈。(今按:《龙门方》:绵裹
卷第五
治耳方第四
《病源论》云:耳者,宗脉之所聚,肾气之所通。足少阴,肾之经也。劳伤血气,风热乘虚《葛氏方》 耳耳中痛脓血出方:釜月下灰吹满耳令深入,无苦即自丸出。
又方:捣桂,以鱼膏和塞耳,不过三四。
又方:桃仁熟捣,以赤 裹塞耳中。(今按:《博济安众方》:杏仁炒如膏塞之。)
《短剧方》治 耳出脓汁散方:矾石(三两,烧令汁出尽) 黄连(一两) 乌贼骨(一两)
上三物,捣,冶下筛如枣核大,绵裹塞耳,日二。
又云:耳中脓血出作 耳,治之不愈,是有虫也。治之方:鲤鱼肠一具,细锉之,以 三升,合捣布裹以塞两耳。食顷当闻痛,痛则者应有白虫出。
着《博济安众方》疗 耳出脓:杏仁炒令赤,捣如膏,绵裹塞耳。
又方:细辛末、附子末,以葱涕和,灌耳中。
又方:松脂为末,挑安耳中,再安极妙。
又方:石首鱼脑中枕子为末,安耳中。
《华佗方》治 耳方:雄黄,矾石分等,以绵缠箸头拭脓,如大豆着耳中,湿者以药敷之。
《广济方》疗 耳脓血出方:取车辖脂塞耳中,出脓血愈。
《极要方》疗 耳出脓水方:白矾(一分,烧令沸) 白龙骨(一分) 乌贼鱼骨(一分) 蒲黄(二分)
上为散,绵裹纳耳中,日夜五遍,于耳中着十日内必瘥。
《救急单验方》疗胝耳脓血出方:取成练白矾石如小豆纳耳中,不过三,瘥。
《录验方》治耳中痛脓血出菖蒲散方:椒(二两) 当归(二两) 姜(二两) 菖蒲(二两) 附子(二两)
凡五物,冶合下筛,绵裹塞耳孔,时时易之。
卷第五
治耳耵聍方第五
《病源论》云:耳耵聍者,是耳里津液结聚所成。人耳皆有之,轻者不能为患,若加以风热《葛氏方》治耵聍塞耳而强坚不可得挑出方:捣曲蚯蚓,取汁以灌耳中,不过数灌,摘之皆出。(《千金方》同之。)
卷第五
治百虫入耳方第六
《葛氏方》治百虫入耳方:以好苦酒渍椒灌之,以起行便出。
又方:绵裹猪肪塞耳,须臾虫死,出着绵。
又方:闭气,令人以芦管吹耳。
又方:捣生姜汁灌之,韭汁亦佳。
又方:以两刀于耳前相敲作声,虫即出。
又方:温汤令的的(都洒反)尔,以灌之。
又方:烧干鳝头屑,绵裹塞耳,立出。
又方:以草带钩草向耳孔,即诸虫皆出,勿令钓罗耳孔中,内虫即死耳中。
《短剧方》虫入耳者方:取椒一撮(七活反)末之,以半升酢浆渍取汁,温灌耳中,行十四步,虫则出。
又方:酱、苦酒、浆汁灌之。
又方:绵裹白膏塞耳,虫则死,着绵出。
又方:用车毂脂涂耳孔,虫则出。
《极要方》百虫入耳方:以苦酒灌之。
又方:生姜汁灌之。
又方:韭汁亦佳。
《千金方》虫入耳方:桃叶。塞耳,立出。
又方:以葱涕灌耳,即出,大验。
又方:车 脂涂耳孔,虫自出。
《范汪方》虫入耳方:水银如大豆置耳中,须臾令耳向下,以铜物击齿数十,即出。
又方:捣 (KT )菜,以汁灌之。
《新录方》治虫入耳方:干姜末吹耳中,出。
又方:绵裹铜屑塞耳。
《龙门方》疗百虫入耳方:熬胡麻,以疏布裹作枕,枕头即出。
又方:铜器近耳边打作声,即出。
卷第五
治蜈蚣入耳方第七
《葛氏方》蜈蚣入耳方:取新热豚肉若炙猪肉以当耳孔中安之,即出。
《医门方》治蜈蚣入耳方:炙猪肉令香,掩耳,立出。(《千金方》同之。)
《极要方》治蜈蚣入耳方:以椒叶裹盐,炙令热以掩耳,冷即易,立验。
卷第五
治蚰蜓入耳方第八
《葛氏方》云:蚰蜒者,世呼为土蛩,似蜈蚣,黄色而细长,治入耳方:以水银如大豆一枚,泻耳中。
又方:熬胡麻,以葛囊盛,枕之,虫闻香觉出,即瘥。(今按:《医门方》捣碎用之。)
《短剧方》治蚰蜒入耳方:炒麻子,葛囊盛之,倾耳枕之,虫闻香则出。
《极要方》治蚰蜒入耳方:灌油即出。
又方:桃叶汁灌之。
又方:铜器近耳边,即出。(今按:《医门方》:打作声。)
《千金方》治蚰蜒入耳方:牛乳灌之。
卷第五
治蚁入耳方第九
《葛氏方》治蚁入耳方:炙脂膏香物,安耳孔边,则自出。
又方:烧陵鲤甲末,水和灌耳中,出。
《龙门方》云:耳边炙肉,即出。
《医门方》云:以猪头炙令香,安孔边,立出。
卷第五
治飞蛾入耳中方第十
《葛氏方》治飞蛾入耳中方:以苇管吹之,立走出。
卷第五
治水入耳方第十一
《新录方》治水入耳方:取鱼目为灰,纳水中便出。
《龙门方》治水入耳方:取水银豆许,安耳边,水出。
卷第五
治耳中有物不出方第十二
《千金方》云:耳中有物不可出方:以麻 ,从一头令散,涂好胶柱,着耳中物令上,停之令相着,徐徐引之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