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医学见能
医学见能
新产之初,腹痛晕头等症者,瘀血相攻冲也。宜加味失笑散。
当归(三钱) 川芎(二钱) 灵脂(二钱) 蒲黄(一钱五分) 童便(一杯)
歌曰:新产之初瘀要行,归芎灵脂急须烹。
蒲黄童便还加入,痛晕烦迷更莫惊。
产后瘀尽,诸虚百损并见者,气血大亏损也。宜十全大补汤。
生地(三钱) 白芍(二钱) 川芎(一钱) 党参(三钱) 白术(三钱) 云苓(三钱) 当归(二钱) 甘草(八分) 安桂(三分) 黄 (三钱)
歌曰:产后瘀行气血亏,归芎地芍术参医。
云苓甘草和 桂,调理精神体不疲。
卷三 证治
小儿外证
[总诀]小儿外证求太阳,三字方中明训彰。究与大人同治法,不须科别擅偏长。
小儿发热,兼见恶寒头痛者,太阳经伤寒也。宜人参败毒散。
人参(二钱) 羌活(二钱) 独活(二钱) 柴胡(二钱) 前胡(三钱) 川芎(一钱) 桔梗(三钱) 云苓(三钱) 枳壳(一钱) 甘草(一钱) 葛根(二钱) 大枣(二枚) 葱白(一根) 生姜(三片)
歌曰:小儿发热系伤寒,败毒人参独与羌。
再用柴前芎枳桔,苓葱甘枣葛生姜。
(伯未按:用淡豆豉三钱、葱白五个,煎服亦好。)
小儿口噤,手足抽掣痰潮者,伤风动痰火也。宜羌活息风汤。
羌活(一钱) 竹沥(二钱) 半夏(二钱) 南星(一钱五分) 生地(三钱) 防风(一钱) 僵蚕(三钱) 姜汁(五滴) 天麻(一钱五分) 甘草(八分) 枯芩(一钱五分) 枳壳(一钱五分) 犀角(二分) 羚羊角(三分)
歌曰:小儿口噤又痰潮,夏沥羌星风火消。
芩地蚕麻姜枳草,羚防犀角力偏饶。
卷三 证治
小儿内证
[总诀]小儿内证求太阴,修园有语特叮咛。集中所列无他证,他证皆当即此寻。初生小儿,屈腰啼叫不休者,瘀血积腹内也。宜用下瘀汤。
桃仁(三钱) 灵脂(三钱) 木香(一钱) 浓朴(一钱) 枳壳(二钱) 丹皮(一钱五分)
歌曰:初生儿便哭无休,腰屈应知瘀血留。
灵脂桃仁丹枳壳,木香浓朴一方投。
小儿腹痛,以及胀满吐泻者,总责太阴经也。宜香砂六君汤。
木香(一钱) 砂仁(二钱) 白术(三钱) 云苓(三钱) 党参(三钱) 陈皮(三钱) 半夏(二钱) 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 大枣(二枚)
歌曰:小儿吐泻腹疼加,用药仍宜香与砂。
苓草参甘陈夏共,扶脾理气效堪夸。
小儿食积,手足热而腹痛者,脾胃不运化也。宜加减平胃散。
苍术(一钱) 浓朴(一钱) 甘草(八分) 陈皮(一钱五分) 神曲(三钱) 麦芽(三钱) 山楂(二钱) 黄连(三分) 生姜(二片) 白芍(二钱)
歌曰:腹痛知儿饮食停,草姜楂朴效殊灵。
苍陈麦曲连同芍,脾胃调和病即宁。
(伯未按:饭焦炒透,和砂仁研细,为消食妙品。)
小儿黄瘦,以及腹大潮热者,脾胃之疳疾也。宜已疳胡连汤。
枳壳(一钱五分) 山楂(一钱五分) 麦芽(三钱) 芜荑(一钱五分) 胡黄连(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 生姜(二片) 甘草(一钱) 腹皮(一钱) 银柴胡(二钱)
歌曰:小儿疳疾瘦兼黄,楂麦芜荑枳草详。
腹共胡连柴共芍,理脾仍要用生姜。
卷三 证治
外科疮证
[总诀]痈疽早治勿延迟,寒热相蒸已就时。初起急当消散法,成脓托毒是相宜。
疮痈初起,红肿而极痛痒者,风火血相结也。宜消散撤痈散。
归尾(三钱) 红花(八分) 银花(三钱) 赤芍(一钱五分) 黄连(二分) 杏仁(三钱)
甘草(一钱) 连翘(三钱) 紫苏(一钱五分) 花粉(三钱) 黄柏(一钱五分) 荆芥(一钱五分)
乳香(八分) 黄芩(一钱五分) 防己(二钱)
歌曰:疮痈初起痛兼红,归芍银连杏草攻。
苏芥红花翘黄柏,芩防花粉乳香通。
(伯未按:凡毒初起,欲其不大,用蜒蚰灰、生大黄各四两,五倍子、白芨各二两,生半夏、白蔹各二两,百草霜、矾红、生南星、陈小粉、草乌各一两,熊胆一钱,共研末,以广胶化烊,芙蓉叶绞汁,共量和捣成锭,醋磨围之,有效。)
痈疽初起,白陷而不痛痒者,气滞寒痰聚也。宜宣阳撤疽汤。
麻黄(八分) 乳香(八分) 没药(八分) 桂枝(一钱五分) 大枣(三枚) 黄 (三钱)
远志(一钱) 蔻壳(八分) 煨姜(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歌曰:疮疽色白要宣扬,没药麻黄及乳香。
远志黄 同蔻草,再加大枣桂枝姜。
凡疮初起,无论红白寒热者,当破血行气也。宜外敷百效散。
白芷(六分) 细辛(五分) 川乌(八分) 南星(一钱五分) 草乌(一钱) 陈皮(二钱)
姜黄(一钱) 黄连(三分) 大黄(一钱五分) 远志(一钱) 黄柏(一钱五分) 栀子(一钱五分)
雄黄(一钱) 五谷虫(三钱) 白矾(一钱) 白芨(一钱)
共为细末,醋酒合调,蒸热浓敷即散。已成者,留顶即穿。
歌曰:气血凝时疮始成,二乌辛芷伴南星。
军连雄柏姜黄入,栀芨虫矾敷上精。
凡疮已成,欲其化脓速溃者,当排脓内托也。宜黄 托里汤。
黄 (三钱) 当归(三钱) 远志(一钱) 皂刺(一钱五分) 银花(三钱)
花粉(三钱)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山甲(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歌曰:疮已成时欲化脓,黄 托里志归功。
银花皂甲同姜枣,花粉甘梢煮汁浓。
凡疮已溃,脓腐不能速去者,当化腐去毒也。宜消凝还肌丹。
巴豆(一钱) 雄黄(一钱) 共为末,炒至黑色,研细,纳疮孔中,化腐提脓。再用乳香、没药炒过,加麝香少许研末,提脓生肌。再加珍珠更妙、外贴万应膏。
歌曰:疮脓已溃腐难消,巴豆雄黄力最饶。
乳没珍珠同麝研,生肌专赖二方调。
疮后阳虚,食少体寒便滑者,卫气不充足也。宜十全大补汤。
茯苓(三钱) 甘草(二钱) 生地(二钱) 人参(一钱五分) 当归(三钱) 川芎(二钱)
白芍(二钱) 黄 (三钱) 安桂(四分) 生姜(二片) 大枣(四枚)
歌曰:疮后阳虚气不充,参 苓草四般同。
归芎术芍和安桂,大补仍资姜枣功。
疮后阴虚,烦渴便黄发热者,营血不滋养也。宜四物养营汤。
生地(三钱) 当归(三钱) 玉竹(二钱) 茯苓(三钱) 连翘(三钱) 川芎(一钱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 党参(二钱五分) 麦冬(一钱五分) 银花(三钱) 杏仁(三钱 ) 竹茹(一钱五分) 甘草(八分)
歌曰:疮后阴虚溺便黄,归芎四物养营汤。
地苓参芍银翘竹,玉竹甘冬杏子良。
卷三 证治
刀伤跌打
[总诀]跌打刀伤须急施,煎汤何似外敷宜。若云手术须灵捷,险症还延专此医。
刀伤亡血,口渴心烦气喘者,阴亡而阳越也。宜滋阴养阳汤。
人参(三钱) 黄 (三钱) 麦冬(三钱) 五味(一钱) 枣仁(三钱) 熟地(四钱)
白芍(二钱) 当归(二钱) 川芎(二钱) 茯苓(三钱) 甘草(一钱)
歌曰:刀伤渴喘并心烦,冬味参 急与吞。
地芍归芎苓共草,枣仁加入敛真元。
刀伤冒风,发肿发痉发抽者,血虚筋失养也。宜滋血养肝汤。
生地(三钱) 当归(三钱) 白芍(二钱) 竹茹(一钱五分) 续断(二钱) 秦艽(一钱五分)
元参(一钱五分) 麦冬(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五分) 花粉(三钱) 钩藤(三钱) 苏梗(一钱)
僵蚕(三钱) 甘草(一钱)
外用葱白、蝉蜕末炒热包伤口。
歌曰:刀伤变症为伤风,艽续参归地芍通。
冬竹蚕藤芩草梗,内兼花粉外蝉葱。
刀伤溃烂,成脓流水不止者,血瘀而化脓也。宜提脓化瘀散。
花蕊石(一钱五分) 乳香(一钱五分) 没药(一钱五分) 龙骨(二钱)
冰片为末纳入,外贴感应膏。
歌曰:刀伤溃烂水长流,乳没还同花蕊投。
冰片再加龙骨 ,五般细研口能收。
四肢头面,跌打损伤疼痛者,经络有死血也。宜通瘀达滞汤。
归尾(三钱) 红花(一钱) 荆芥(一钱) 桃仁(三钱) 续断(二钱) 紫苏(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 竹茹(一钱五分) 川芎(八分) 乳香(八分) 没药(八分)
蚯蚓(二条) 甘草(一钱)
如接骨,再加自然铜为末,重煎冲服。
歌曰:跌打伤头与四肢,红花归芍芥芎施。
桃苏乳没蚯丹续,童便然铜茹草医。
腰腹胸背,跌打损伤疼痛者,膜内有死血也。宜化瘀逐血汤。
蒲黄(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灵脂(一钱五分) 赤芍(一钱五分) 桃仁(二钱) 归尾(二钱) 牛膝(二钱) 续断(二钱) 白芍(二钱) 荆芥(一钱五分) 甘草(八分) 童便(半杯冲服)
歌曰:损伤腹背与腰胸,蒲炒丹皮归尾从。
二芍桃牛和续断,芥灵甘草便煎浓。
跌打损伤,无论何处肿痛者,当散血使消也。宜火煨酒调散。
官桂(四分) 丁香(十只) 小茴香(八分) 红米(八分) 火酒(一杯) 八角茴香(八分) 调加水少许,火煨热敷,用布包裹之。
歌曰:损伤总要血瘀消,官桂丁香外治饶。
八角茴香同米研,还加少许酒来调。
(伯未按:妇科最重胎产,小儿病症易变,外伤尤多危急,宜送当地医疗机构检查处理。本书所载,虽有可取,幸勿依靠自误。)
卷四 附录
救急
[总诀]世人救急最当详,命在须臾实可伤。因证施方莫疑忌,挽回造化致嘉祥。
误中菌毒,呕吐烦乱欲死者,胸伤而气逆也。宜清胸涤毒饮。
地浆水(一两) 绿豆(四钱) 甘草(三钱) 银花(三钱) 滑石(四钱)
歌曰:菌毒须当饮地浆,银花滑石煮成汤。
再加绿豆和甘草,甘缓调和体即康。
中一切毒,无论药石虫蛇者,皆风痰热毒也。宜解毒万应丹。
雄黄(一钱) 白矾(一钱) 犀角(四分) 连翘(三钱) 银花(三钱) 甘草(一钱) 滑石(三钱) 防风(一钱) 绿豆(四钱) 射干(一钱)
水煎,微冷服。
歌曰:百毒都须万应丹,雄矾犀角草防攒。
银翘滑石能清热,绿豆仍宜入射干。
(伯未按:蛇咬伤,捣蒜敷之。蜈蚣咬,蜒蚰捣涂。蜂螫,蚯蚓粪敷之。)
中煤烟毒,昏眩迷闷如死者,炭气闭肺窍也。宜清凉解热浆。
莱菔汁冷服,为第一方。又冷水自胸面灌服之,又置冷地风吹则解,后煎黄连石膏芒硝汤服之。
歌曰:瓦斯昏迷莱菔吞,风吹身冷即能言。
膏连加入芒硝服,一派清凉体不烦。
跌压猝死,血气伤损昏迷者,须曲拳坚抱也。宜热马溺灌之(如无马溺,用童便灌之。再用桃仁、红花、麝香、酒军、童便并服)。
歌曰:跌压昏迷抱要坚,热餐马溺治当痊。
桃仁军麝红花煮,童便加来效若仙。
梦魇猝死,僵卧呼叫不醒者,痰气闭窍道也。宜通关开窍丹。
皂角末(一钱) 半夏末(一钱五分)
歌曰:梦魇须将皂夏吹,通关开窍奏奇功。
只缘梦魇因痰闭,取嚏除痰此法宜。
凡汤火伤,不可冷水逼劫者,热气恐内攻也。宜黄连白虎汤。
石膏(四钱) 知母(三钱) 黄连(五分) 甘草(一钱五分) 花粉(三钱) 淡竹叶(二钱)
外用大黄末麻油调敷。
歌曰:汤火伤宜用石膏,知连甘草一锅熬。
蒌根淡竹均清热,黄共油调外治高。
投水溺死,水不得出,闭气者,当撬口通窍也。宜吹气吹药方。
用竹管吹两耳,用生半夏末吹鼻中,用皂角末吹下部中,水出则气回。
歌曰:溺死宜将两耳吹,复吹鼻内气能回。
再将牙皂捶成粉,下部吹来有转机。
救自缢死,恐其颈垂气泄者,当抵肛提发也。宜推拿按摩方。
不可断绳,当解下放平,一人提其发,使颈直。一人抵其肛,使气不泄。再用两人按摩推拿,曲折手足,复用竹管吹耳中,良久取嚏,进姜汤而活。
歌曰:缢死宜将顶发提,抵肛摩按漫推移。
再将竹管来吹耳,缓进姜汤气可回。
(伯未按:现下倘遇中毒等事情,宜急送医院救治,切勿自疗,以免耽误时机,至要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