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悟


  芍药甘草汤

   (见腹痛。

  补中益气汤

   (见类中。

  卷三

  小便不禁

  经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所以不约者,其因有三。一曰肝热,肝气热则阴挺失职,书云:肝主疏泄是已,加味逍遥散主之。二曰气虚,中气虚则不能统摄,以致遗溺,十补汤主之。大抵老幼多见此症,悉属脬气不固。老人挟寒者多,婴儿挟热者众,挟寒者,用本方,挟热者,六味地黄丸。三曰肾败,狂言反目,溲便自遗者,此肾绝也。伤寒曰久见之,多难救。中症见之,随用大剂附子理中汤,频灌间有得生者,盖暴脱者可以暴复,若病势曰深则不可为也。然中症亦有阴虚而遗溺者,不宜偏用热药,治者详之。

  加味逍遥散

   (见类中。

  十全大补汤

   (见虚劳。

  六味地黄丸

   (见虚劳。

  附子理中汤

   (见中寒。

  卷三

  便血

  便血症,有肠风、有脏毒,有热、有寒。病患脏腑有热,风邪乘之,则下鲜血,此名肠风,清魂散主之。若肠胃不清,下如鱼肠,或如豆汁,此名脏毒,芍药汤主之。凡下血症,脉数有力,唇焦、口燥、喜冷、畏热,是为有火,宜用前方加黄芩、丹皮、生地之属。若脉细无力,唇淡、口和,喜热、畏寒,或四肢厥冷,是为有寒,宜用温药止之,理中加归、芍主之。若便久不止,气血大虚,宜用归脾、十全辈统血归经。血本属阴,生于阳气,治者宜

  卷三 便血

  清魂散

  荆芥(三钱) 当归(五钱水煎服。

  芍药汤

   (见腹痛。

  理中汤

   (见中寒。

  归脾汤、十全大补汤

   (俱见虚劳。

  卷三

  尿血

  心主血,心气热,则遗热于膀胱,阴血妄行而溺出焉。又肝主疏泄,肝火盛,亦令尿血。清心,阿胶散主之;平肝,加味逍遥散主之。若久病气血俱虚而见此症,八珍汤主之。

  凡治尿血,不可轻用止涩药,恐积瘀于阴茎,痛楚难当也。

  卷三 尿血

  阿胶散

  阿胶(水化开冲服,一钱) 丹参 生地(各二钱) 黑山栀 丹皮 血余(即乱发烧灰,存性)

  麦冬 当归(各八分水煎服。

  加味逍遥散

   (见类中。

  八珍汤

   (见虚劳。

  卷四

  遗精

  梦而遗者,谓之遗精;不梦而遗者,谓之精滑。大抵有梦者,由于相火之强;不梦者,由于心肾之虚。然今人体薄,火旺者,十中之一,虚弱者,十中之九。予因以二丸分主之,一曰清心丸,泻火止遗之法也;一曰十补丸,大补气血俾气旺则能摄精也。其有诵读劳心而得者,更宜补益,不可轻用凉药。复有因于湿热者,湿热伤肾,则水不清,法当导湿为先湿去水清,而精自固矣,秘精丸主之。

  卷四 遗精

  清心丸

  清心火,泻相火,安神定志,止梦泄。

  生地(酒洗,四两) 丹参(二两) 黄柏(五钱) 牡蛎 山药 枣仁(炒) 茯苓 茯神 麦冬(各一两五钱) 北五味 车前子 远志(各一两用金樱膏为丸,每服三钱,开水下。

  卷四 遗精

  十补丸

  大熟地(四两) 当归(二两) 白芍(二两) 黄 (四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茯苓(二两) 山药(三两) 枣仁(二两) 远志(一两) 山萸肉(三两) 杜仲(三两) 续断(二两) 北五味(一两) 龙骨(一两用石斛四两熬膏,和炼蜜为丸。每早开水下四钱。凡使煎剂,仿佛丸方。

  秘精丸

   (见虚证。

  卷四

  赤白浊

  浊之因有二种,一由肾虚败精流注;一由湿热渗入膀胱。肾气虚,补肾之中必兼利水,盖肾经有二窍,溺窍开则精窍闭也。湿热者,导湿之中必兼理脾,盖土旺则能胜湿,且土坚凝则水自澄清也。补肾,菟丝子丸主之;导湿,萆 厘清饮主之。或问:浊有赤者,何也?答曰:此浊液流多,不及变化也,又或心火盛,亦见赤色,宜加入莲子心、灯心、丹参等药

  卷四 赤白浊

  菟丝子丸

  菟丝子(四两) 茯苓 山药 沙苑蒺藜(蒸) 车前子 远志肉(去心甘草泡炒,各二两)

  牡蛎( 醋碎,一两用石斛四两,熬膏,量加炼蜜为丸。每服三四钱,开水下。

  卷四 赤白浊

  萆厘清饮

  川萆 (二钱) 黄柏(炒褐色) 石菖蒲(各五分) 茯苓 白术(各一钱) 莲子心(七分) 丹参车前子(各一钱五分水煎服。

  卷四

  黄疸

  黄胆者,目珠黄,渐及皮肤,皆见黄色也。此湿热壅遏所致,如 曲相似,湿蒸热郁而黄色成矣。然湿热之黄,黄如橘子、柏皮,因火气而光彩,此名阳黄。又有寒湿之黄,黄如熏黄色,暗而不明,或手脚厥冷,脉沉细,此名阴黄。阳黄者,栀子柏皮汤,若便闭不通,宜用茵陈大黄汤。阴黄者,茵陈五苓散,如不应,用茵陈姜附汤。其间有伤食者,名曰谷疸,伤酒者,名曰酒疸,出汗染衣名曰黄汗,皆阳黄之类也。谷疸,胸膈满闷,嗳腐吞酸以加味枳术汤,加茵陈治之,应手辄效。酒疸,更加葛根。黄汗,用栀子柏皮汤加白术。

  其间有女劳疸,乃阴黄之类,宜用姜附汤加参、术补之。复有久病之人,及老年人,脾胃亏损,面目发黄,其色黑暗而不明,此脏腑之真气泄露于外,多为难治,宜用六君子汤主之。

  栀子柏皮汤 茵陈大黄汤 茵陈五苓散 茵陈姜附汤

  (俱见伤寒发黄。

  卷四 黄疸

  加味枳术汤

  白术(二钱) 枳实 陈皮 麦芽 山楂 茯苓 神曲 连翘(各一钱) 茵陈 荷叶(各一钱五分) 泽泻(五分水煎服。

  如兼伤酒,加葛根一钱;若便闭,去白术,加卜子、黄芩。

  六君子汤

  (见类中。

  卷四

  不能食

  有风寒食不消者,病气退而食自进。有积滞食不消者,祛其积而食自消。古方神术散、保和汤、枳术丸,皆消积进食之法也。然有脾气虚弱不能消化者,有命门火衰,不能生脾土而食不消者。东垣云: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衰,则不能食而瘦。坤土虚弱不能消食,岂可更行克伐,宜用六君子、补中益气汤补之。许学士云:不能食者,未可专责之脾,肾经元阳不足,不能熏蒸腐化,譬如釜中水谷底下无火,其何能熟?火为土母,虚则补其母,庶元气蒸腾,饮食增益,八味丸主之。世俗每见不能食症,辄用枳、朴、黄连,实者当之犹可,虚人得之,祸不旋踵矣。大凡不能食而吞酸嗳腐,胸膈满闷,未必尽属积食也,多有脾虚、肾弱而致此者,治者详之。

  神术散

  (见类中。

  保和汤

  (见心痛。

  枳术丸

  (见鼓胀。

  六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 八味丸

  (俱见类中。

  卷四

  不得卧

  有胃不和卧不安者,胃中胀闷疼痛,此食积也,保和汤主之。有心血空虚,卧不安者,皆由思虑太过,神不藏也,归脾汤主之。有风寒邪热传心,或暑热乘心,以致躁扰不安者,清之而神自定。有寒气在内而神不安者,温之而神自藏。有惊恐不安卧者,其人梦中惊跳怵惕是也,安神定志丸主之。有湿痰壅遏,神不安者,其证呕恶气闷,胸膈不利,用二陈汤导去其痰,其卧立至。更有被褥冷暖太过,天时寒热不匀,皆令不得安卧,非关于病,医家慎

  保和汤 归脾汤

  (俱见心痛。

  卷四 不得卧

  安神定志丸

  茯苓 茯神 人参 远志(各一两) 石菖蒲 龙齿(各五钱炼蜜为丸,如桐子大,辰砂为衣。每服二钱,开水下。

  二陈汤

  (见中风。

  卷四

  自汗盗汗

  自汗症,有风伤卫自汗出者、有热邪传里自汗出者、有中暑自汗出者、有中寒冷汗自出者,治法俱见本门。然风火暑热症,自汗太多,犹恐亡阳,尚当照顾元气,矧在虚寒者乎?是以人参、 、术,为敛汗之圣药。挟寒者,则以附子佐之。轻剂不应,则当重剂以投之,设仍不应,则以龙骨、牡蛎、北五味等收涩之品,辅助而行。或以人参养荣汤,相兼而用。

  盖补可去弱,涩可固脱,自然之理也。其盗汗症,伤寒邪客少阳则有之,外此悉属阴虚。古方当归六黄汤,药味过凉,不宜于阴虚之人,阴已虚而更伤其阳,能无损乎?宜用八珍汤加黄、麦冬、五味主之。方有参、 以气旺则能生阴也。

  人参养荣汤

   (见虚劳。

  卷四 自汗盗汗

  当归六黄汤

  当归 黄 黄芩 黄柏 黄连 甘草各等分

  八珍汤

   (见虚劳。

  卷四

  癫狂痫

  经云:重阴为癫,重阳为狂。而痫症,则痰涎聚于经络也。癫者,痴呆之状,或笑或泣如醉如梦,言语无序,秽洁不知,此志愿太高而不遂所欲者,多得之,安神定志丸主之。

  狂者,发作刚暴,骂詈不避亲疏,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此痰火结聚所致,或伤寒阳明邪热所发。痰火,生铁落饮、滚痰丸,并治之;伤寒邪热,大承气汤下之。痫者,忽然发作,眩仆倒地,不省高下,甚则螈 抽掣,目斜、口 ,痰涎直流,叫喊作畜声。医家听其五声,分为五脏,如犬吠者、肺也,羊嘶者、肝也,马鸣者、心也,牛吼者、脾也,猪叫者、肾也。虽有五脏之殊,而为痰涎则一,定痫丸主之。既愈之后,则用河车丸以断其根。以上三症,皆频治取验者也,若妄意求奇,失之远矣。

  安神定志丸

  (见不得卧。

  卷四 癫狂痫

  生铁落饮

  天冬(去心) 麦冬(去心) 贝母(各三钱) 胆星 橘红 远志肉 石菖蒲 连翘 茯苓茯神(各一钱) 元参 钩藤 丹参(各一钱五分) 辰砂(三分用生铁落、煎熬三炷线香,取此水煎药,服后安神静睡,不可惊骇叫醒,犯之则病复作难乎为力。凡狂症,服此药三十余剂而愈者多矣,若大便闭结,或先用滚痰丸下之。

  滚痰丸

  (见痰饮。

  大承气汤

  (见伤寒少阴证。

  卷四 癫狂痫

  定痫丸

  男、妇、小儿痫症,并皆治之。凡癫狂症,亦有服此药而愈者。

  明天麻(一两) 川贝母(一两) 胆南星(九制者,五钱) 半夏(姜汁炒,一两) 陈皮(洗去白,七钱) 茯苓(蒸,一两) 茯神(去木蒸,一两) 丹参(酒蒸,二两) 麦冬(去心,二两) 石菖蒲(石杵碎取粉,五钱) 远志(去心,甘草水泡,七钱) 全蝎(去尾、甘草水洗,五钱) 僵蚕(甘草水洗,去嘴炒,五钱) 真琥珀(腐煮灯草研,五钱) 辰砂(细研,水飞,三钱用竹沥一小碗,姜汁一杯,再用甘草四两熬膏,和药为丸,如弹子大,辰砂为衣,每服一丸,照五痫分引下。犬痫,杏仁五枚,煎汤化下。羊痫,薄菏三分,煎汤化下。马痫,麦冬二钱,煎汤化下。牛痫,大枣二枚,煎汤化下。猪痫,黑料豆三钱,煎汤化下。日再服。

  卷四 癫狂痫

  河车丸

  紫河车(一具) 茯苓 茯神 远志(各一两) 人参(五钱) 丹参(七钱炼蜜为丸。每早开水下三钱。

  卷四

  惊悸恐

  惊者,惊骇也。悸者,心动也。恐者,畏惧也。此三者皆发于心,而肝肾因之。方书分为三门,似可不必。经云:东方青色,入通乎肝,其病发惊骇。惊虽属肝,然心有主持则不惊矣。心惊然后胆怯,乃一定之理。心气热,朱砂安神丸主之。心气虚,安神定志丸主之。

  悸为心动,谓之怔忡,心筑筑而跳,摇摇而动也。皆由心虚挟痰所致,定志丸加半夏、橘红主之。恐为肾志,亦多由心虚而得,经云: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十全大补汤主之。若肾经真阳不足以致恐者,更佐以八味丸加鹿茸、人参之类。予尝治惊悸恐惧之症有用大补数十剂,或百余剂而后愈者,毋谓七情之病而忽视之也。

  卷四 惊悸恐

  朱砂安神丸

  黄连(酒炒,一钱五分) 朱砂(水飞,一钱) 甘草(五分) 生地黄(酒洗,五钱) 当归(酒拌,二钱蒸饼丸,绿豆大。每服十丸,开水下。

  安神定志丸

  (见不得卧。

  十全大补汤

  (见虚劳。

  八味丸

  (见类中。

  卷四

  眩晕

  眩,谓眼黑;晕者,头旋也。古称头旋眼花是也。其中有肝火内动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肝木是也,逍遥散主之。有湿痰壅遏者,书云: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有气虚挟痰者,书曰: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上重下轻也,六君子汤主之。亦有肾水不足,虚火上炎者,六味汤。亦有命门火衰,真阳上泛者,八味汤。此治眩晕之大法也。予尝治大虚之人,眩晕自汗,气短脉微,其间有用参数斤而愈者,有用参十数斤而愈者,有用附子二、三斤者,有用 、术熬膏近半石者,其所用方,总不离十全、八味、六君子等。惟时破格投剂,见者皆惊,坚守不移,闻者尽骇,及至事定功成,甫知非此不可。想因天时薄弱,人禀渐虚,至于如此。摄生者。可不知所慎欤!

  加味逍遥散

  (见类中。

  卷四 眩晕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一钱五分) 天麻 茯苓 橘红(各一钱) 白术(三钱) 甘草(五分生姜一片,大枣二枚,水煎服。

  六君子汤 六味汤 八味汤

  (俱见类中。

  十全大补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