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医学心悟
医学心悟
消暑丸、益元散
(见类中。
白虎汤
(见阳明腑病)
卷三 伤暑(霍乱、搅肠痧
四味香薷饮
治风寒闭暑之证,头痛发热,烦心口渴,或呕吐泄泻,发为霍乱,或两足转筋。凡闭暑而不能发越者,非香薷不可。香薷乃消暑之要药,而方书称为散剂。俗称为夏月之禁剂,夏即禁用,则当用于何时乎?此不经之说,致令良药受屈,殊可扼腕,故辩之香薷 扁豆 浓朴(姜汁炒,各一钱五分) 甘草(炙,五分水煎服。
若兼风寒,本方加荆芥、秦艽、蔓荆子;若兼霍乱吐泻,烦心口渴,本方加黄连。若两足转筋,本方加木瓜、茯苓;木瓜治转筋之神剂。若风暑相搏,而发搐搦者,本方加羌活、钩藤;凡暑症不宜发汗,今用风药者,因其暑中挟风也。若暑湿相搏,名曰湿温,误汗则名重、多难治,宜用苍术白虎汤。时医不论暑湿,概行发散,伤生匪浅。
卷三 伤暑(霍乱、搅肠痧
藿香正气散
治暑月贪凉饮冷,发为霍乱,腹痛吐泻,憎寒壮热。
藿香 砂仁 浓朴 茯苓 紫苏 陈皮(各一钱) 白术(土炒) 半夏 桔梗 白芷(各七分甘草(炙,五分) 生姜(三片)
水煎服。
卷三 伤暑(霍乱、搅肠痧
清暑益气汤
预服此药,以防暑气。
黄 (一钱五分) 白术(一钱) 人参 当归 陈皮 麦冬(去心) 炙甘草(各五分) 扁豆(二钱茯苓(七分) 升麻 柴胡 北五味(各三分) 神曲(四分) 黄柏 泽兰(各二分水煎服。
卷三
疫疠
疫论已见首卷,分来路两条,去路三条,治法五条,详且尽矣。大法,天行之气,从经络入,其证头痛发热,宜微散,香苏散散之。病气传染,从口鼻入,其证呕恶胸满,宜解秽神术散和之。若两路之邪,归并于里,腹胀满闷,谵语发狂,唇焦口渴者,治疫清凉散清之。便闭不通者,加大黄下之。其清凉散内,人中黄一味,乃退热之要药,解秽之灵丹,医家缺而不备,安能取效?复有虚人患疫,或病患变虚,或妄治变虚者,须用人参、白术、当归等药,加入清凉药内,以扶助正气。如或病气渐退,正气大虚,更宜补益正气为主。夫发散、解秽、清中、攻下四法外而以补法驾驭其间,此收效万全之策也。予尝用麦冬、生地各一两,加人参二三钱,以救津液。又尝用人参汤,送下加味枳术丸,以治虚人郁热便闭之症病气退而元气安,遂恃为囊中活法,谨告同志,各自存神。又有头面肿大,名曰大头瘟者颈项粗肿,名曰虾蟆瘟者,古方普济消毒饮并主之。但头肿之极,须用针砭,若医者不究其理,患者畏而不行,多致溃裂腐烂而难救。若颈肿之极,须用橘红、淡盐汤吐去其痰,再用前方倍甘桔主之,须宜早治,不可忽也。
香苏散
(见太阳证。
神术散
(见类中。
卷三 疫疠
治疫清凉散
秦艽 赤芍 知母 贝母 连翘(各一钱) 荷叶(七分) 丹参(五钱) 柴胡(一钱五分) 人中黄水煎服。
如伤食胸满,加麦芽,山楂、萝卜子、陈皮;胁下痞,加鳖甲,枳壳;昏愦,谵语,加黄连。热甚大渴,能消水者,加石膏、天花粉、人参。便闭不通,腹中胀痛者,加大黄下之。虚人自汗多,倍加人参。津液枯少,更加麦冬,生地。若时行寒疫,不可轻用凉药,宜斟
普济消毒饮、针砭法
(并见头痛。
加味枳术丸
(见腹痛。
制人中黄法 用竹筒两头留节,刮去青皮,开一孔,将甘草装满,仍用木屑塞口,融松香封固,用绳扎定,于腊月初一日,投厕缸中,一月足,取起,用水濯洗,然后劈开竹筒,将甘草晒干,收藏听用。
或问:香苏散、神术散,芳香药也,人中黄,有秽气者也,而皆以之解疫毒,消秽气,何也?不知邪客上焦,乃清虚之所,故用芳香以解之。邪客中、下二焦,乃浊阴之所,疫毒至此,结而为秽,则非芳香所能解,必须以秽攻秽而秽气始除,此人中黄之用,所以切当也夫病有先后,有部位,有更改,而用药随之,方为活法。医家常须识此,不只治疫一端而
卷三
虚劳
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此言气虚之候也。东垣宗其说,发补中益气之论,卓立千古。朱丹溪从而广之,以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人之劳心好色,内损肾元者,多属真阴亏损,宜用六味汤加知母,黄柏,补其阴而火自降,此又以血虚为言也。后人论补气者,则宗东垣,论补血者,则宗丹溪。且曰水为天一之元,土为万物之母,其说至为有理。然而阳虚易补,阴虚难疗。治虚损者,当就其阴血未枯之时而早补之。患虚损者,当就其真阴未槁之时而重养之,亦庶平其可矣。凡虚劳之证,多见吐血、痰涌、发热、梦遗、经闭,以及肺痿、肺疽、咽痛、音哑,侧卧,传尸、鬼注诸疾,今照葛仙翁《十药神书》例,增损方法胪列于下,以便观览。
卷三 虚劳
甲字号方
止咳嗽为主。余见虚损之成,多由于吐血。吐血之因,多由于咳嗽,咳嗽之原,多起于风寒。仲景云: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吐血者,用麻黄汤。东垣师其意,改用人参麻黄芍药汤可见咳嗽吐红之症,多由于外感者,不可不察也。余治外感咳嗽,用止嗽散加荆、防、苏梗以散之。散后肺虚,即用五味异功散,补脾土以生肺金。虚中挟邪,则用团鱼丸解之。虚损渐成,咳嗽不止,乃用紫菀散、月华丸,清而补之。此治虚咳之要诀也。余详本门。
止嗽散
(见后咳嗽门。
五味异功散
(即四君子汤加陈皮,方见后。
卷三 虚劳
甲字号方
治久咳不止,恐成劳瘵贝母(去心) 知母 前胡 柴胡 杏仁(去皮尖及双仁者,各四钱) 大团鱼(重十二两以上者,去肠,一个)
上药与鱼同煮熟,取肉连汁食之,将药渣焙干为末,用鱼骨煮汁一盏,和药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麦冬汤下,日三服。
卷三 虚劳
甲字号方
润肺止嗽,并治肺痿。
人参(五分) 紫菀 知母(蒸) 贝母(去心) 桔梗 茯苓 真阿胶(蛤粉炒成珠,各一钱)
五味子 甘草(炙,各三分水煎服。
卷三 虚劳
甲字号方
滋阴降火,消痰,祛瘀,止咳,定喘,保肺,平肝,消风热,杀尸虫,此阴虚天冬(去心蒸) 麦冬(去心蒸) 生地(酒洗) 熟地(九蒸晒) 山药(乳蒸) 百部(蒸)
沙参(蒸) 川贝母(去心蒸) 真阿胶(各一两) 茯苓(乳蒸) 獭肝 广三七(各五钱)
用白菊花二两,去蒂,桑叶二两(经霜者)熬膏,将阿胶化入膏内,和药稍加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噙化,日三服。
卷三 虚劳
乙字号方
血虚火旺,加以醇酒炙爆之物,此乃热气腾沸,迫血妄行,名曰阳乘阴。法当清降,四生丸等主之。吐止后,则用六味地黄丸补之。又如脉细沉迟,口舌清润,平素体质虚寒,或兼受风冷之气,此谓天寒地冻,水凝成冰,名曰阴乘阳。法当温散,理中汤主之。凡治血症不论阴阳,俱以照顾脾胃为收功良策。诚以脾胃者,吉凶之关也。书云:自上损下者,一损、损于肺,二损、损于肝,三损、损于脾,过于脾,则不可治。自下损上者,一损、损于肾,二损、损于心,三损、损于胃,过于胃,则不可治。所谓过于脾胃者,吐泻是也。古人有言,不问阴阳与冷热,先将脾胃与安和。丹溪云:凡血症,须用四君子之类以收功。其言深有至理。然而补脾养胃,不专在药,而在饮食之得宜。《难经》曰: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诚以饮食之补,远胜于药耳。世之治损者,亦可恍惚悟矣。
卷三 虚劳
乙字号方
治阳盛阴虚,热迫血而妄行,以致吐血、咯血、衄血,法当清降。
生地黄 生荷叶 生侧柏叶 生艾叶(各等分细切,同捣极烂为丸,如鸡子大。每服一丸,水煎,去渣服。
吐甚者,用此丸煎汤,调下花蕊散一、二钱,尤佳。
卷三 虚劳
乙字号方
能化瘀血为水,而不动脏腑,真神药也。
花蕊石(一斤) 明硫黄(四两入瓦罐内,封口,铁线紧扎,盐泥包裹,晒干,硬炭围定,炼二炷香,研细,筛过,每服二三钱,童便、热酒调服。
卷三 虚劳
乙字号方
生地(三钱) 牛膝 丹皮 黑山栀(各一钱) 丹参 元参 麦冬 白芍(各一钱五分) 郁金广三七 荷叶(各七分水煎,加陈墨汁、清童便各半杯,和服。
六味地黄丸
滋益先天,生肾水,制虚火,乃医门要药,尤红症之灵丹也。见类中。
理中汤
(见中寒门)
治阴盛阳虚,不能统血,以致阴血走散,法当温补。
卷三 虚劳
乙字号方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各一钱大枣二枚,生姜一片,水煎服。
卷三 虚劳
丙字号方
治大吐血,成升斗者。先用花蕊散止之,随用独参汤补之,所谓血脱益气,阳生阴长之理。贫者以归脾汤代之。
人参(去芦,一两)
水煎服,听其熟睡,切勿惊醒,则阴血复生矣。
卷三 虚劳
丙字号方
白术 人参 当归 枣仁(炒) 白芍(各一钱) 黄 (一钱五分) 远志(去心泡,七分) 甘草(炙,五分) 元眼肉(五枚水煎服。
卷三 虚劳
丁字号方
治咳嗽吐红,渐成骨蒸劳热之症。如人胃强气盛,大便结,脉有力,此阳盛生热,法当清凉,清骨散主之。若胃虚脾弱,大便溏,脉虚细,此阴虚发热,法当养阴,逍遥散、四物汤主之。若气血两虚而发热者,八珍汤补之。若元气大虚,变症百出,难以名状,不问其脉不论其病,但用人参养荣汤,诸症自退。经云:甘温能除大热,如或误用寒凉,反伐生气多致不救。
卷三 虚劳
丁字号方
柴胡 白芍(各一钱) 秦艽(七分) 甘草(五分) 丹皮 地骨皮 青蒿 鳖甲(各一钱二分) 知母黄芩 胡黄连(各四分水煎服。
加童便尤妙,凡逍遥、四物、八珍方内,皆可加入。
逍遥散
(方见类中)
治肝经血虚,烦躁,口渴,胸胁刺痛,头眩,心悸,颊赤,口苦发热盗汗,食少嗜卧。又治女人经血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并治室女经闭,痰嗽潮热,肌瘦劳热等证。
卷三 虚劳
丁字号方
大熟地(自制) 当归 白芍(各一钱五分) 川芎(五分水煎服。
加丹皮、麦冬、玉竹、山药、茯苓,退虚热至效。
卷三 虚劳
丁字号方
治气血虚,发热、潮热。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炙) 熟地 当归 白芍(各一钱) 川芎(五分枣二枚,水煎服。
本方加黄 、肉桂,名十全大补汤。加丹皮、黑山栀、柴胡,名加味八珍汤。
卷三 虚劳
丁字号方
白芍(炒,二钱) 人参 黄 (蜜) 当归 白术 熟地(各一钱五分) 甘草(炙) 茯苓远志(去心泡,各七分) 北五味 桂心 陈皮(各四分姜一片,枣二枚,水煎服。
卷三 虚劳
戊字号方
治肺痿肺痈。久咳不止,时吐白沫,如米粥者,名曰肺痿,此火盛金伤,肺热而金化也保和汤主之。咳嗽吐脓血,咳引胸中痛,此肺内生毒也,名曰肺痈,加味桔梗汤主之。
卷三 虚劳
戊字号方
治肺痿。
知母(蒸,五分) 贝母(二钱) 天冬(去心) 麦冬(去心,一钱) 苡仁(五钱) 北五味(十粒) 甘草桔梗 马兜铃 百合 阿胶(蛤粉炒成珠,各八分) 薄荷(二分水煎,入饴糖一匙,温服。虚者,加人参。
卷三 虚劳
戊字号方
治肺痈。
桔梗(去芦) 白芨 橘红 甜葶苈(微炒,各八分) 甘草节 贝母(各一钱五分) 苡仁 金银花(各五钱)
水煎服。
初起,加荆芥、防风各一钱;溃后,加人参、黄 各一钱。
卷三 虚劳
己字号方
治咽痛音哑喉疮。夫劳症至此,乃真阴枯涸,虚阳上泛之危症,多属难起。宜用六味丸滋肾水,而以治标之法佐之可也。
卷三 虚劳
己字号方
治咽痛。
百药煎(五钱) 硼砂(一钱五分) 甘草(二钱为末。每服一钱,米饮调,食后细细咽之。
卷三 虚劳
己字号方
治音哑。
白蜜(一斤) 川贝母(去心,为末,一两) 款冬花(去梗为末,二两) 胡桃肉(去衣研烂,十二上四味和匀。饭后蒸熟,不拘时,开水点服。
卷三 虚劳
己字号方
治喉疮,并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诸症。
真青黛 蒲黄(炒) 黄柏(炒) 人中白(各一两) 冰片(三分) 硼砂(五钱共为细末。吹喉极效。
卷三 虚劳
庚字号方
治男子梦遗精滑。其梦而遗者,相火之强也。不梦而遗者,心肾之衰也。宜分别之。
卷三 虚劳
庚字号方
有相火,必生湿热,则水不清,不清则不固,故本方以理脾导湿为先,湿祛水清,而精自止矣。治浊之法亦然。
白术 山药 茯苓 茯神 莲子肉(去心蒸,各二两) 芡实(四两) 莲花须 牡蛎(各一两五钱) 黄柏(五钱) 车前子(三两共为末,金樱膏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开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