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妙谛



  医学妙谛 清 何其伟

  序

  医者意也,意之所注,往往如期而中。夫医之书多矣,自神农尝百草疗病,而后歧伯之刀圭,伊芳尹之汤液,暨乎汉唐,历宋元明,以迄于今,医书增至千百余种。神明变通,悉可随机而应。第卷帙繁多,学人限于知识,如何口诵心维,此医书之所以难得佳本也。青浦何书田先生,本儒者,精于轩歧,手着《医学妙谛》一书,分门别款,计七十六章,每章弓《内经》、《灵枢》、《素问》及诸名家各种方书,论证根柢、精审不磨之言为宗旨焉。病因治法编为七言歌括,词意秩然有序。后列各症条款,应用方药,加之参论,朗若列眉,为家塾读本也。嘉定陈墨荪少尉,医承世业,学有渊源,更师事先生之嗣平翁同游讲贯,精通《灵》、《素》百家,今三折肱矣。此书经咸丰庚申兵燹,已多散佚,墨荪参互考证,缺者补之,复完全帙数。十年来凭此编为人治病,历历中肯,百不失一,真枕中秘也。不欲自秘,将付剞劂氏而邮书问序于余。余素昧医理,公余退圃,翻阅各种方书,略知梗概。今观是书,简而不遗,要而不繁,初学之士熟习而深思之,于以上溯源流,进观堂奥,不难契灵兰之妙谛而参金匮之鸿文也,是为序。

  光绪十有八年岁次王辰仲秋之月赐进士出身诰授光录大夫头品顶戴军机大臣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云贵总督使者浙江仁和王文韶序于云南节署

  序

  古之人有言: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故夫察乎天地,通乎神明,调阴阳四时,序得其正,使太和之气翔洽乎寰区,以扶持国家之元运,而攸遂群伦者,相之职也。惟医亦然,此其精蕴,夫岂易言哉。虽然,其理固可推而知也。吾尝涉夫大海矣,波涛极天,弥望无际,然徐而察之,长风一吹,水纹如彀,极之万里,其致同也。而后乃知,至微者固寓乎极大,而极大者实至微所积而成者也。

  相与医之业,不犹是哉?抉其精则意自有,相忘乎无形而成治者也。今我陈墨荪先生,以《医学妙谛》一书相示,且嘱为序。余受而读之,青浦何公书田之所着也,公名在缙绅间昭昭藉甚,今读其书,乃益悦然于神明之妙。中分为三卷,举凡病情、脉理、治法、药品,悉以韵语括之,而附方于后,驱遗《灵枢》,启发《金匮》,即论文笔,已有风水相遭之奇,而况乎有极大者固寓乎其中哉!神灵在手,造化因心,不刊之作也。今先生将为付梓,公诸海内,先生固公子之门人也,渊源澄澈,故艺精而道明。亟传此书,吾知其实有康济之怀,将使人人登诸寿域,无疾病夭札之虞,功同良相也。又岂特为医家之指南而已哉!钦响不已,爰为之序焉。

  光绪癸巳秋七月蒙自杨文斌质公甫书于FS 山官庙之餐柏轩

  卷上例言

  一何书田太夫子世居青浦北竿山,本儒术,通轩岐之学,临证着手成春,日日远近就诊者,门庭如市,时或舟车往来,吴会士大夫莫不争先延致。在嘉道间为吴下名医之冠。

  一先生成功后不复进取,着述甚富,曾刻《竿山草堂诗文集》行世,暨江浙水利等书,为林文忠公器识,文章经济推重当时,实为医名所掩耳。

  一《医学妙谛》,先生手辑书也。仿《金匮要略》分门别款,每章之前专宗《内经》、《灵枢》《素问》及采诸大家千古不磨之论为引证焉。并列各症条款,宜用汤剂,皆出先生平时阅历手定者也。其病因治法,编为歌括,童而习之,以便口诵心维,为家塾读本也。

  一予家世传幼科松承庭训,咸丰癸丑,奉家君命,业医须习大方脉,调理诸症,方称成技。于是命松负笈,从平子夫子授业在门下,甫十月,适家君病足疾,书来促余辞归,临岐分袂,蒙夫子执手殷殷论曰:同事砚席未久,遽唱骊驹,未免耿耿。因袖出一编,语云:此书我家习医秘术,即以赠行。松老矣,回首师门,乌能自已!光绪十九年岁次癸巳秋八月上浣谷旦小门人嘉定陈松谨识于四明需次

  卷上 杂症

  中风章

  (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肌肉微掣,即为中风之先兆)

  中风之症治须思,审其所中善治之。中腑风邪四肢着,恶寒拘急脉浮迟。中脏唇缓滞九窍,鼻塞便闭不语时。若中血脉口眼歪,又有中经亦要知。六经无病溺调和,口不能言肢不持。中脏当下腑当汗,中经补血养筋宜。中血脉者无他治,养血通气效最奇。若中脏而兼中腑,伤寒两感症同危。东垣大率主气虚(中风虽缘外中之风,亦因内气之虚也。虚则气多不贯,一为风所入而肢体于是乎废矣),河间肾虚兼火治(肾息失宜,心火盛而肾水亏,故热郁而生痰,痰甚而发热,热痿相因而风生)。丹溪主湿内生痰,总是类中分明注。治之先用开关法,皂半辛黎俱为未,和以麝香吹鼻中,有嚏则生无不活。醒后先投三合汤,陈甘茯半应相当,南蒌归桔芩连术,竹沥姜汁共一汤。左瘫属血痪属气,血虚加芍芎生地(四物恐泥痰,宜用姜汁炒)。瘀血桃仁与红花(瘀血症小便利,大便黑,或腹中怀痛),气弱参 也同剂。遗尿盗汗亦如之,小便不通不可利。僵蚕全蝎闭塞加,钩藤可治牙关闭。肥人乌附以引经(乌头、附子、童便煮用),气实人参亦须忌(脉右寸有力,用参恐痰涎瘀经络)。

  风盛自汗身体痛,羌活防风并薄桂。头目不利或头痛,芎芷蔓荆辛芥穗。无汗身疼加芷羌,穹防苍术秦艽配。心血内亏神恍惚,茯神远志菖蒲合。或心动摇惊悸者,竹茹酸枣辰砂益。风痰炽甚须胆星,防枳牙皂栝蒌仁。食伤曲麦山楂枳,便闭还须三化行(三化汤用枳实、川朴、大黄、羌活)。

  肝肾虚内风动胡麻 天麻 桂圆 黄 甘草 熟地 萸肉 远志 五味 苁蓉 当归 杞子 首乌 牡蛎 甘菊蒺黎 虎骨 女贞 牛膝阳虚卫疏人参 当归 附子 桑叶 黄 天麻 于术 或玉屏风加减卫虚络痹桂枝 黄 附子 羌活 远志 姜黄气虚人参 黄 白术 炙草 当归 陈皮 天麻 姜枣肝肾同治人参 茯苓 蒺藜 甘菊 陈皮 半夏 枸杞 天麻 钩藤风湿中脾络六君子汤加南星 附子肾阴虚肝风动熟地 苁蓉 杞子 首乌 菊花 菖蒲痰火阻窍羚角 胆星 竹沥 钩藤 连翘 花粉 橘红 丹皮 菖蒲液虚风动复脉汤去姜桂,固本汤去熟地加龟版、五味,加虎骨、苁蓉、杞子、淮膝、黄柏。

  包络热邪阻窍至宝丹 犀角 朱砂 雄黄 琥珀 玳瑁 西黄 麝香 龙脑 金箔 安息痰火上实,清窍为蒙,下虚上实,多致颠顶之痰。

  陈曰:凡中风症有肢体缓纵不收者,皆属阳明气虚,当以人参为主,附子、 、草之类佐之。若短缩牵挛,则以逐邪为急。

  朱丹溪曰:麻为气虚,木是湿痰散血。

  卷上 杂症

  伤风章

  (风能兼寒,寒不兼风)

  伤风元气本素虚,乘虚而入风邪居。鼻塞身重头亦病,恶风发热汗有余。脉来浮缓且无力,参苏饮服旋当祛法。

  咳嗽去参加桑杏,内有痰热芩连进。痰吐如胶旋复花,胸满痰多贝篓顺。冬间自汗桂枝添,若还无汗麻黄令。

  伤食麦芽曲朴须,中酒乌梅寇仁定。头痛芎卷不可无,气喘杏苏亦莫剩。

  风伤卫苏梗 豆豉 杏仁 川朴 桔梗 连翘 木通 滑石体虚感风参归桂枝汤加陈皮

  卷上 杂症

  中寒章

  太阳脉行由背抵腰,外来风寒先伤阳经,经气逆斯病发中寒伤寒症非一,伤则渐深中直入。初起怖冷四肢寒,无热不渴身战栗。脉来无力又沉迟,加味理中汤有益。参甘白术并干姜,加桂陈皮功妙极。寒甚吴萸及川附(用童便炒),半夏茯苓吐有力,生姜煎就须冷服(伏其所主,治其所因也),无脉麝香猪胆吃。泄泻不止加 升,姜汁三匙呕吐入。舌卷囊缩指甲青,脉绝蒸脐法当习(用麝香、半夏、皂角为末,纳入脐中,生姜一片贴脐上,放大艾丸于上灸之)。

  寒邪客肺苏梗 桔梗 杏仁 连翘 川朴 枳壳 豆豉 橘红 桑皮风寒伤卫桂枝汤加杏仁寒邪兼湿淡豆豉 苏梗 杏仁 防己 茯苓皮 木通 川朴寒客太阳,膀胱经气逆五苓散劳倦阳虚感寒杏仁 茯苓皮 生姜 川朴 川桂枝 广皮

  卷上 杂症

  暑病章

  暑与湿为熏蒸粘腻之邪,治不中窍,暑热从阳上蒸而伤阴化燥。湿邪从阴下沉而伤阳变浊,六气伤人因人而化夏月盛暑气注人,令人病热生暑症。总由阴虚挟痰火,脉虚身热症可认。腹痛泄泻兼呕吐,恶心头晕冒暑病。伤暑身热兼头痛,身如针刺躁难静。中暑寒热自汗多,咳嗽倦怠不知性。动而得之病属阳,加味香薷汤可定。香薷麦味茯甘陈,豆朴木瓜次第寻。川连灯心姜枣服,气虚白术与参 ,寒热柴芩为要药,呕吐藿半法尤精。泻用泽猪功最速(去麦味),渴增知粉效如神;绵绵腹痛伤水冷,干姜滑石法从心。小水不利或短赤,泽泻山栀并滑石。搐拢加羌辨暑风,胸满枳槟消食积。自汗不止用 参,水泻木通泽有益。头痛川芎并石膏,痰闷栝蒌及枳实(以上阳症治法)。若居凉馆喜风凉,恶寒头痛头项强。身形拘急热无汗,静而得之阴寒伤。宜用羌活与茅术,川朴干姜及藿香。柴苏等分姜三片,水煎热服号升阳,兼食神曲滑石妙,内伤冰冷用炮姜。

  陈曰:六气伤人,因人而化,阴虚者火旺,邪归营分为多,阳虚者湿胜,邪伤气分为多。

  暑伤气分上焦开郁杏仁 通草 象贝 郁金 射于 石膏半夏 山栀 豆豉 滑石 豆卷 橘皮 竹茹 苡仁 川朴 元参 香薷 犀角 芦根 丹皮 甘草 赤芍 连翘竹沥 细生地 益元散 石菖蒲 西瓜翠以上药皆可参用之。

  何源长先生家制定中丸方,计十九味陈香薷(三两) 宣木瓜(二两) 公丁香(一两) 法半夏(二两) 广木香(一两) 紫川朴(一两)

  白檀香(一两) 建泽泻(二两) 广藿香(四两) 陈枳壳(一两) 紫苏叶(二两) 飞滑石(四两) 软柴胡(一两) 茅山术(二两) 山楂肉(四两) 川羌活(一两五钱) 赤茯苓(二两) 粉甘草(二两)

  生葛根(二两)

  右药研末蜜丸,每丸重二钱,朱砂为衣,开水送服。孕妇及血症忌之。

  暑风伤肺石膏 连翘 竹叶 杏仁 六一散 苡仁 橘红 甘草 桑皮暑厥中恶暑热,必先伤气分,故舌发燥,口渴身痛(陈注)

  苍术白虎汤加滑石暑热阻气,中痞不运半夏泻心汤去干姜、甘草,加杏仁、枳实、竹心、广皮、茯苓、知母、广藿、半夏、黄芩、白芍、山桅、川朴、麦芽、白蔻仁,生脉四君汤,清暑益气汤。

  烦劳伤暑胃虚《金匮》麦门冬汤。如脉左关大,木瓜、麦冬、沙参、乌梅、甘草。

  暑入心营鲜生地 元参 银花 川连 竹心 石菖蒲 丹参 连翘 犀角暑病久延伤液生脉散 三才汤 熟地 人参 天冬 茯苓 白芍 辰砂暑热深入劫阴阿胶 门冬 川连 生地 人参 乌梅暑瘵寒热。舌白不渴,吐血西瓜 翠竹芯 苡仁 鲜荷叶 杏仁 滑石暑邪人厥阴(危症,消渴吐蛔,舌缩,肺气阻塞。若逆传腔中,必致昏厥。心之下有膈膜,与脊胁周遭相着,所谓腔中也。暑病必挟湿。陈注)

  川连 黄芩 干姜 人参 杨梅 川椒 白芍 枳实暑兼血症鲜生地 绿豆皮 通草 石膏 川贝枇杷叶 白蔻仁 知母 苡仁 丹皮 连翘郁金 桑叶 元参 竹心 杏仁 橘红 六一散 六味丸加阿胶 麦冬 沙参陈曰:《内经》云,病自上受者治其上,上受者以辛凉微苦,如竹叶、杏仁、连翘、薄荷。在中者以苦辛宣通,如半夏泻心汤法。在下者以温行,寒性质重开下,如河间桂苓甘露饮之类,乃治三焦之大意。

  暑病用苦辛味自能泄降也(陈注)

  桂苓甘露饮(肉桂、云苓、膏、滑石、术,甘寒水泻猪芩)

  张司农集诸贤论暑病,谓入肝则麻痹,入肾为消渴。瘦人之病虑涸其阴,肥人之病虑虚其阳,胃中湿热,得燥热锢闭下痢稀水,即协热下痢。

  热病之瘀热留络而为遗,毒注肠腑而为溺痢,皆属棘手。

  卷上 杂症

  注夏章

  湿热蒸人夏日长,气虚体弱热因伤。胸中气促四肢倦,心烦食少不如常。好卧口干或泄泻,清暑益气法无忌。若还盗汗不时出,煎服可加浮小麦。便赤山桅滑石宜,口渴乌梅花粉吃。头痛川芎与石膏,嗽加杏石升苍细(用杏仁、石膏而去升麻、苍术)。木香砂仁胸不舒,泻可茯苓肉蔻益。

  卷上 杂症

  湿症章

  东南地卑恒多湿,居民感受病非一。或涉水中雨露蒸,或过饮冷因而得。小便短赤身体重,骨肉酸麻行不疾。渐加浮肿及身黄,燥土渗湿汤可则。茯苓香附半陈皮,川朴泽猪苍白术。引用砂仁并枣姜,临服半匙盐可入(炒飞盐)。外湿寒热身肿痛,羌活防通加有力。内湿胸满兼呕吐,喘胀腹膨用枳实。川连山楂炒菔子,溺闭车前木通益。湿热发黄仗茵陈,山栀车前兼滑石。丹溪云湿得燥收,苍术为先不可却。湿从风散独羌须,湿久生热连栀吃。麻黄可用不宜多,汗甚变端恐莫测。

  陈曰:湿阻上焦宜开肺气,佐淡渗通膀胱,即启上闸,开支河,导水势下行之理。《内经》云:脾窍在舌,邪滞窍必少灵致,语言欲謇,法当分利,佐辛香以默运坤阳,是太阴里症治法。

  仲景云:湿家大忌发散,汗之则变痉厥。切记。

  脾阳不运,湿滞中焦,宜用术朴姜半以温通之,苓泽腹皮滑石以淡渗之(陈又注)。

  卷上 杂症

  火症章

  相火命门君火心,二火一水难相均(惟青属水,《内经》所谓一水不能胜二火)。五脏气升皆是火(气有余便是火),须知妄动炼真阴(《内经》又云:一水不胜五火也)。心火亢枉阳强病,人壮气实咸冷进。癫狂便闭承气汤,大便如常解毒应(治火热错语,呻吟不眠,烦躁脉数,干作呕恶)。实火可泻从上方,随经调治须更定。饮食劳倦身发热,元气不足内伤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