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


  枣水煎。古方有蜣螂二枚,去足、翅,除桔梗。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噤风风噤口噤(胎症)

  急救汤

  治脐风。

  猴狲粪山中者,良,不拘多少,煎汤喂之。家畜者,不用。

  治撮口。

  用牛黄一分,研,竹沥调匀,滴入口中。

  又方 取蝎虎一个,江南名壁虎,装瓶内,用朱砂细末,亦入瓶内,封口月余,令食砂取出,其身赤色,阴干为末,每服二分,酒下。

  一方

  治撮口。

  穿山甲用尾上甲三片,羊油炙黄色,蝎梢七个,共为细未,人乳汁调涂乳上,令儿吮之,用浓衣包裹,须臾汗出即愈。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噤风风噤口噤(胎症)

  保生汤

  治胎风,锁肚,口噤。

  防风(七分) 枳壳(炒,五分) 橘红(四分) 茯神(三分) 荆芥穗(三分)

  远志(去心,四分) 南星(姜炒,五分) 桔梗(三分) 甘草(二分) 加灯心,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噤风风噤口噤(胎症)

  定命散

  治噤口不乳。

  蝉脱嘴足(二十七枚) 全蝎(去毒,二十七枚)

  为末,入轻粉少许,和匀,乳汁调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噤风风噤口噤(胎症)

  二豆散

  治脐突肿。

  赤小豆 淡豆豉 天南星(去皮、脐) 白蔹(各一钱)

  为末,用芭蕉自然汁调敷脐四旁,得小便自下即愈。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噤风风噤口噤(胎症)

  龙骨散

  治脐内疮。

  龙骨 (一钱) 轻粉(五分) 黄连(一钱) 白矾 (五分) 为末,干掺脐中。

  一方

  用大红羊绒,烧灰为末,单敷效。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鼻塞鼻涕鼻鼻干(儿科)

  鼻塞者,盖肺气通鼻,于气为阳,若气受风热,则鼻间停滞而塞矣。若寒客皮肤或肺中风,及乳母夜睡,吹儿囟门,则寒停囟户,津液不收而多涕。若冷久不散,则浓涕结聚,使鼻不闻香臭而鼻 。若挟热,则鼻干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鼻塞鼻涕鼻鼻干(儿科)

  开关散

  香附子 川芎 荆芥穗 细辛叶 猪牙 皂角 僵蚕(各五钱)

  为末,入葱白捣成膏,用红帛虚夜贴囟门。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鼻塞鼻涕鼻鼻干(儿科)

  川芎膏

  治婴孩鼻塞。

  川芎 细辛 蒿本 川白芷 麻黄 甘草 杏仁 龙脑 麝香(少许) 羌活为末,蜜丸桐子大,用新棉裹一丸,塞鼻孔中,男左女右。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鼻塞鼻涕鼻鼻干(儿科)

  牛黄犀角丸

  治婴孩肺雍鼻干。

  牛黄 犀角 川芎 升麻 细辛 麻黄 甘草 朱砂 龙脑 麝香为末,蜜丸,芡实大。荆芥煎汤,研化,食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眼闭症胎赤眼血眼(胎症。)

  初生眼团者,因母过食热毒之物,使儿五脏蕴热于内也。若畏明眼团者,是禀精华不足也。胎赤眼看,因初生洗浴不洁,秽汁浸眼 中,使睑亦赤烂,至长不痊,名胎赤眼。宜勿食毒物,内服清解,外煎洗净可也。更有血眼者,因儿将分降,胞囊已破,其儿既降,血即送下,瘀压目 ,重则贯渍其睛,不见瞳人,轻则外HT 肿赤,上下眩烂。若投凉药,必寒脏腑,当用生地黄汤,流行气血。如红赤者,以熊胆点之。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眼闭症胎赤眼血眼(胎症。)

  生地黄汤

  治初生儿眼不开,并血眼。

  赤芍药 川芎 当归 栝蒌根 甘草(各一钱)

  为细末,用少许,以灯心汤调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眼闭症胎赤眼血眼(胎症。)

  山茵陈汤

  治眼闭,用此酿乳。

  山茵陈叶 泽泻 栝蒌根 猪苓 生甘草 生地黄。

  水煎,其母食后服。凡服一二剂,且捏去旧乳,第三服后,却令儿饮。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眼闭症胎赤眼血眼(胎症。)

  真金散

  治胎赤眼。

  黄连 黄柏 当归 赤芍药 杏仁上用乳汁浸一宿晒干,为极细末,用生地黄汁调一字,频频点眼,更用荆芥煎汤,温时洗净。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眼闭症胎赤眼血眼(胎症。)

  辟尘膏

  治尘埃入目,揩成肿热,作痛啼哭。

  上以油烟细墨,新汲并水浓磨,入玄明粉半钱,和匀为膏,用笔点目内四五次。忌酒热物。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脑冷脑热(儿科)

  有脑浆水溜从鼻孔中出,日久不瘥,气息甚恶者,此脑冷也。若脑枕骨疼,闭目不开,或太阳穴寒痛,攒眉啼哭,两目赤肿者,此脑热也。然脑由于髓,髓由于精,况上病治下,脑冷者,温补其精血;脑热者,清其头目,凉其肝胆,所谓寒者温之,温之者补之也。热者凉之,凉之者泻之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脑冷脑热(儿科)

  神仙二妙散

  治小儿脑冷。

  硫黄 黄丹(炒) 川白芷(各等分)

  为细末,用少许,吹鼻中十余次,即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脑冷脑热(儿科)

  透顶散

  治小儿脑热。

  川芎末 薄荷末 朴硝(各等分)

  研匀,用少许吹鼻中。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不尿(胎症)

  初生不尿者,因在胎之时,母食糟酒等毒,热气入胎,是以生下肚腹膨胀,脐肾皆肿。如脐四旁色见青黑及口撮者,皆死候也。如止不尿而不饮乳者,可与道塞行窍。

  更有二便不通,腹胀欲绝者,此因窍塞气凝,宜令母含温水,吸儿六心并及脐下,以红赤为度,须臾自通,此疏壅导塞之验也。然小肠为心之府,水气窦行,随气而利。心气若壅,小便小通;心气若冷,小便洒晰;心气若寒,小便多旋;心气若热,小便艰泄;心气积热,小便必先赤而后白。又肾主水,而膀胱为腑,水满膀胱,则通泄于小肠。小肠又上应于心,盖阴不可无阳,水不可无火,水火既济,则上下相交荣卫流行,水道得所。若心肾不调,故内外关格,而水道塞,传送失常,而水道滑热则不通,冷则不禁。若七日之内而肾缩者,亦初生受寒所致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不尿(胎症)

  葱乳汤

  治不尿,用大葱白二三茎,每茎切作四片,用乳汁半小盏,同煎片时,分作四次服,即通。如不饮乳者,服之即饮乳。

  一方

  治小便秘涩。

  赤茯苓 麦门冬 灯心 车前子 水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不尿(胎症)

  掩脐法

  治婴孩大小便不通,用莲根葱白一茎,去土,生姜一块,淡豆豉二十一粒,盐一小匙,同研烂作饼,烘热掩脐,用帛扎定,良久气透自通,不通再用一饼。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不尿(胎症)

  导小赤散

  治小儿心经内虚,邪热相乘,烦躁闷乱,传流下部,小便赤涩淋闭,肝下病痛。

  生地黄 木通 甘草(一方加黄芩)竹叶为引,水煎温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大便秘塞(儿科)

  夫五味之精华而清者,乃养五脏,五味之糟粕而浊者,乃归大肠。有数日不便,腹胀闷痛,胸痞欲呕,咽燥秘塞,热气烦灼者,此热邪聚内,津液中干,大肠枯涩而气滞也。当即下之,否则内热久郁,气不行而滞不化,必变风侯矣。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大便秘塞(儿科)

  葱蜜汤

  治婴孩虚秘,用葱白三茎,水煎去葱,入炒阿胶及生蜜溶化,食前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大便秘塞(儿科)

  甘枳汤

  治婴孩虚秘。

  甘草 枳壳(各一钱) 水煎,食前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大便秘塞(儿科)

  三黄犀角散

  治脏腑热秘。

  犀角屑 大黄(酒蒸) 钩藤 栀子仁 甘草 黄芩(各等分) 为末,热汤调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啼哭无声(胎症)

  声音者,虽出于肺,实根于肾。凡儿初生,声清响亮,神怡睡稳者,此禀赋充实,心肾不亏,水火既济者也。若发声不出,郁郁而为,呃呃而作,上下气不相乘者,此胎气不足,虽日投药饵,然根本已萎,无大益耳。惟有热伤风感而音哑者,非关胎元,亦宜急治,久则金水并伤,子母俱困矣。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咽瘀症(胎症)

  咽瘀者,是因产际艰难,生下浴迟,以致胃寒,瘀而咽下,其候四肢寒 ,啼声不出,面脸青紫,舌上白苔,牙关紧急,手足牵拘,频哕多啼者是也。宜用淡豆豉、生姜、葱头之类,温胃疏解为主。若日久不痊,乳噎不下,手足时搐者,死。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鬼胎(胎症)

  鬼胎者,因父精不足,母气衰弱,护养不调,神虚气怯,有七八月而生,或过十月而产,所言鬼者,即胎气怯弱。荣卫不充,萎削猥亵,禀赋不足,恒多夭死谓耳。岂言纳鬼气而成胎耶!间有形虽不足,筋骨坚强者,得善乳哺,亦有成人。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口麋七星疮(胎症附马牙)

  满口生疮者,是名口麋。若白细点子,生于上 者,名七星疮也。总不外乎心。

  肺、胃三经之蕴热,随所经而清利之。间有泄泻,脾元衰弱,不能按纳下焦阴火,是以土乘为口疮麋烂者,不可误投凉剂,宜用六君子理中汤之类。

  小儿生下啼哭不乳,宜看牙龈之上,有白点如粞大者,名为马牙,急以银针挑去,即血出不妨。磨京墨浓搽,间日再看,再生再挑即安,否则脾元中气败绝,面青口撮而死。

  一方

  治口麋。

  青黛(二钱) 芒硝(一钱) 为末,用少许敷口中,吐咽俱宜。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口麋七星疮(胎症附马牙)

  大连翘饮

  治三焦积热,二便不利,眼目赤肿,胎毒口疮,重舌木舌,咽痛疮疡蕴热等症。

  连翘 瞿麦穗 滑石 牛蒡子 车前子 木通 防风 山栀子 黄芩 荆芥穗 川当归 柴胡 赤芍 甘草 蝉蜕 竹叶(十片) 灯心(十茎) 水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口麋七星疮(胎症附马牙)

  五福化毒丹

  治胎热蕴毒,胎毒口疮。

  玄参 桔梗(各五分) 人参 青黛(各一分) 赤茯苓(一分) 甘草(二分)

  马牙硝 为末,另研马牙硝二分,麝香三厘,和匀前药,蜜丸,薄荷汤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斗睛(胎症)

  斗睛者,因失误筑打,触着头面额角,兼或倒扑,令儿肝中惊风,遂使两目斗睛。

  或太阳受寒,筋寒则挛,故两 牵引进急,为睛斗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斗睛(胎症)

  牛黄膏

  治被惊斗睛诸症。

  牛黄(五厘) 白附子(炮) 桂枝(去皮) 全蝎(去毒) 川芎藿香叶 白芷 辰砂(水飞各一分) 麝香(少许)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锁肚症(胎症)

  为末,蜜丸芡实大,薄荷煎汤,食后化服。

  锁肚者,由儿在胎中,母食诸热,令儿热毒壅盛于内,结于肛门闭而不通。若至三日不通,急令其母温水漱口,汲儿前后六心,并及脐下,红赤为度。如再不通,必是肛门内合,当用对象透之,金钗为上,玉簪次之,须刺入二寸许。次将苏合香丸,纳入孔中,内用蜜丸,轻粉五分,温水化服,以粪出为快。若腹肚膨胀,不能乳食,作呻吟声,至于一匕,难可生矣。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乳(儿科)

  乳者,有因寒热不调,停留胸膈,结聚成痰者;有因过冷过饱者;有哺后即乳,乃成食癖等症者;亦有胃溢多次,导虚胃气者。然久 不已,则神困气怯,渐虚成痫。总由乳母起居不调,乳哺不节所致,宜分寒热虚实以调之。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乳(儿科)

  盐豉丸

  治婴孩 乳不止。

  盐豉七粒,口内含去皮,腻粉一钱,为末,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丸或五丸,藿香叶煎汤,食前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护持调治诸法(儿科)

  凡儿在胎,口有秽恶。若生下速乘,啼声未出,用棉包指,拭去口中恶汁。若一作啼声,恶即入腹,伏之于心。若遇天行时气,则热乘心,出而为斑,伏之于胃,出为疮疹;伏之于肝,则出水泡;伏之在肺,则出脓泡。一或感冒,其毒随发,故有用甘草、朱砂、牛黄,以下胎毒。然不若初生拭云秽汁,尤为有益无损也。

  初诞之时,有于头额之前,发际中间灸之,益取其能截风路也。故诸风笃症,昏迷沉绝,药力所不及者,于此灼艾,每有扶危之功。更有百会一穴,在项中旋毛之间,陷者是穴。若惊痫等候。灸之亦济危困,然书曰夫灸者,本因河洛地土多寒,故儿生三日,灸囟以防惊。有东南湿土多温,新生芽儿无病,万万勿宜逆灸。

  凡浴时,须调和汤水,探看冷热。若不得所,令儿水惊,况冬久浴则伤风,夏久浴则伤热,其浴时当护儿背,盖风寒皆自此而入,成痫、成风。然浴水而煮以金银丹砂虎头骨之类,则除惊痫客忤;煮以铜铁等器,则辟恶气;煮以李楮桃根、黄连,则不生疮丹毒;煮以麦门冬子、荆芥、铅锡,则安心气。至第三日,用桃、柳、梅、桑、槐树等根,煎汤沼之,亦除恶气疮毒之患,兼辟不祥。

  凡小儿平常无病,忌服药饵,否则遇疾无效。

  古人有忌客一腊者,盖恐外客所触,致有客忤、发热等候。忌入庙堂者,恐神情闪烁,致生怖畏。更有令儿佩真降香者,盖以最能辟诸邪恶也。

  凡一周之内,遍处娇嫩,筋血未因,谓之芽儿,切忌洗浴,以致湿热之气,郁聚不散,身生赤游丹毒,如胭脂涂染,肿而壮热,毒一入腹,则腹胀哽气,以致杀儿。更有洗后包裹失护,风邪所伤,以致身生白流肿而壮热增寒,鼻塞脑间,痰喘咳逆,故儿切忌频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