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奉亲书


  治老人乘秋,脏腑虚冷,滑泄不定。摄脾丸。

  木香 诃子(炮,去核) 浓朴(生姜汁炙) 五倍子 白朮(各等分)

  上为末,用烧粟米饭为丸,桐子大。每服十丸,米饮送下。

  治老人秋肺壅滞,涎嗽间作,胃脘痰滞,塞闷不快。威灵仙丸。

  干薄荷(取末,一两) 皂角(一斤,不蛀,肥者。以河水浸洗,去黑皮,用银石器内,用河水软揉,去滓,绢滤去粗,熬成膏) 威灵仙(洗择去土,焙干为末四两)

  上入前膏,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临卧,生姜汤吞下。

  治老人脾脏泄泻,中心气不和,精神倦怠,不思饮食。神授高青丸。

  高良姜 青木香(各一两)

  上二味为末,煮枣肉为丸,桐子大。干姜汤下十五丸至二十丸。

  治老人秋后多发嗽,远年一切嗽疾,并劳嗽痰壅。保救丹。

  蛤蚧(一个,如是丈夫患,取雄者腰前一截用之。女人患,取雌者腰后一截用之) 不蛀皂角(二挺,涂酥炙,去黑皮并子) 干地黄(一分,熟蒸如饧) 五味子(一分) 杏仁(一分,去皮尖,用童子小便浸一伏时,入蜜,炒黄色) 半夏(一分,水煮三七遍) 丁香(少许)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日食前一服,五丸,姜汤下。

  治老人膈滞,肺疾痰嗽。生姜汤。

  杏仁(四两,去皮尖) 生姜(六两,去皮,细横切之) 甘草(三分) 桃仁(半两,去皮尖) 盐花(三两)

  上以杏仁、桃仁、姜、湿纸同裹煨,沙盆内研极细后,入甘草、盐再研,洁器贮之。汤点服。

  治诸般泄泻不止,及年高久泻。健脾散。

  川乌头(炮,去皮脐,三分) 浓朴(去皮,姜汁制一两) 甘草(炙) 干姜(炮,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三合,生姜二片,煎至二合,热服。并进二服,立止。

  冬时摄养第十二

  冬属水,主于敛藏。冬,肾气旺,属水,味属咸。水克火,火属心,心主苦。当冬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咸而增苦,以养心气。肾气盛者,调吹气以平之。顺之,则安;逆之,则少阴不藏,肾之水独沉。

  三冬之月,最宜居处密室,温暖衾服,调其饮食,适其寒温。大寒之日,山药酒、肉酒,时进一杯,以扶衰弱,以御寒气,不可轻出,触冒寒风。缘老人血气虚怯,真阳气少,若感寒邪,便成疾患,多为嗽、吐逆、麻痹、昏眩之疾。冬燥煎炉之物,尤宜少食。

  冬月,阳气在内,阴气在外,池沼之中,冰坚如石,地裂横璺,寒从下起,人亦如是。

  故盛冬月,人多患膈气满急之疾,老人多有上热下冷之患。如冬月阳气在内,虚阳上攻,若食炙爆燥热之物,故多有壅、噎、痰嗽、眼目之疾。亦不宜澡沐。阳气内蕴之时,若加汤火所逼,须出大汗。高年阳气发泄,骨肉疏薄,易于伤动,多感外疾,惟早眠晚起,以避霜威。晨朝宜饮少醇酒,然后进粥。临卧,宜服微凉膈化痰之药一服。

  今列冬时汤药如后。

  冬时用药诸方

  治老人大肠风燥气秘。陈橘丸(霍大使与冯尚药同定此方)。

  陈橘皮(去瓤,一两) 槟榔(细锉,半两) 木香(一分) 羌活(去芦头,半两) 防风(去芦头,半两) 青皮(去瓤,半两) 枳壳(麸炒,去瓤,半两) 不蛀皂角(两挺,去黑皮,酥炙黄) 郁李仁(一两,去皮尖,炒黄) 牵牛(微炒,杵细,罗,取末,二两)

  上为末,郁李仁、牵牛同研拌匀,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姜汤下。未利,渐加三十丸,以利为度。

  老人有热,壅滞不快,大肠时秘结,诸热毒生疮。搜风顺气牵牛丸。

  牵牛(二两,饭甑蒸过) 木通(一两) 青橘(一两,去瓤) 桑白皮(一两) 赤芍药(一两) 木香(半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丈夫酒下;妇人血气,醋汤下。

  解老人热秘方。

  大附子一个,烧过存性,研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

  简妙老人备急方

  治一切伤损血出,消肿毒。秦王背指散。

  宣连 槟榔(各等分)

  上为末。伤扑,干贴。消肿,冷水调,鸡翎扫,妙。

  治失音。回声饮子。

  皂角(一挺,刮去黑皮并子) 萝卜(二个,切作片)

  上以水二碗,同煎至半碗以下。服之。不过三服,便语。吃却萝卜,更妙。

  治鼻衄。醍醐酒。

  上以萝卜自然汁半盏,热酒半盏,相和令匀。再用汤温过,服之,立验。

  补下元,乌髭须,壮脚膝,进食,悦颜色,治腰疼。杜仲丸。

  杜仲(一两,炙,令黄为度) 补骨脂(一两,炒令香熟,为末) 胡桃仁(一两,汤浸,去皮,细研)

  上件三味,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三十丸。

  治一切眼,洗眼药。

  胆矾(一两, 令白,去火毒用) 滑石(一两,研) 秦皮(半两) 腻粉(二钱七)

  上每用一字。汤泡,候温,闭目,洗两 头,以冷为度。

  补益疗眼有黑花。明目川椒丸。

  川椒(一斤,每用盐一斤,拌淹一宿,三度换盐,淹三夜,取出晒干,去盐用) 黑参(半斤,锉)

  上二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盐汤下三十丸,食后,临卧服之。

  治肾脏虚冷,肝膈浮热,上冲两目,生翳、黑花、风毒,久不治者。

  青盐(一两,生研) 苍朮(一两,先用米泔水浸洗三日,焙干,切) 木贼草(一两,小便浸三日,焙干)

  上为末。空心,熟水调下一钱。如大段青白,不见物者,不过十服。小可,只三二服。

  治眼有冷泪,木贼散。

  木贼(一两,为末) 木耳(一两,烧为黑灰)

  上件二味,同研令匀。每用二钱,以清米泔煎熟,放温调下。食后、临卧各一服。

  治肠风泻血,当日止方。

  附子(一两,炮去皮脐,为末) 绿矾(四两,用瓶子盛之,火 ,食顷候冷,取食盐一合,硫黄一两,同矾研,依前入瓶子内烧,食久候冷取出,研细用之)

  上二味,一处研令匀,粟米粥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用生地黄汁下三十丸,当日止。一月除根,亦可久服。助下元,除风气,补益脏腑。

  治泻痢。乳香散。和气,止藏毒泻血,腹内疼痛等。

  乳香(少许) 诃子皮(一分) 当归(半两) 木香(半分)

  上细锉,与乳香微炒,候当归干为度,杵为末。每服二钱,用陈米第三度泔,六分一盏,煎至五分。空心,午前服。此方最妙,患及百余日者,服之皆愈。

  芸香丸治风血留滞,下成肠风,痔疾。

  鹿角(一两,烧令红,候冷研) 芸苔子(半两,微炒)

  上二味,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饭饮下,温酒下亦得。空心、食前服。

  白香散 治一切恶疮,疼痛不可忍者。

  枫香(一分,纸衬于地上,食顷令脆,细研) 腻粉(一分)

  上二味,同细研令匀。每有患者,先用口内含浆水令暖,吐出洗疮令净后,以药末干敷之,疼痛立止,贴至瘥为度。

  治金疮,水毒,及木签刺、痈疽、热毒等,刻圣散方。金疮,此药最妙。

  糯米三升,拣去粳米,入瓷盆内,于端午日前四十九日,以冷水浸之,以一日两度换水,轻轻以手淘,转,沥去水,勿令搅碎,浸至端午日取出。用干生绢裹,挂于通风处收之。

  上,旋取少许,炒令焦黑,碾为末,冷水调如膏药大小,裹定疮口外,以绢布包定,更不要动着,候疮愈。若金疮误犯生水,疮口作脓,烘渐甚者,急以药膏裹定三食时,肿处已消,更不作脓,直至疮合。若痈疽、毒疮初发,才觉 肿赤热,急以膏药贴之,一宿便消。喉闭及咽喉肿痛,咤腮,并用药贴项下及肿处。若竹木签刺入肉者,临卧贴之,明日揭看,其刺出在药内。若贴肿毒,干即换之,常令湿为妙。惟金疮水毒不可换,恐伤疮口。

  治手臂疼痛,冷重无力,虎骨散。虎骨二钱,为粗末,炒黄。羚羊角屑二两。芍药二两。

  上,一处酒浸一宿,焙杵为末。每服二钱,食前暖酒调下。

  治上焦风,热毒、疮肿。黄 散。并治发背热毒。

  黄 (二两) 防风(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上为末。如茶点,服一钱。

  治风气。神白散。

  白芷(二两) 甘草(一两)

  上锉成骰子大。慢火一处炒,令深紫色,勿令焦黑。放地上,出火毒,杵为末。每服一钱半,水八分一盏,姜二片、枣二个,同煎至六分,通口服。如伤寒时疾,去枣姜,却入葱白三寸,豉五十粒,依前服。如人行五七里以来,更服,汗出为妙。

  治一切心腹刺痛,应痛丸。

  乳香(一两) 五灵脂(一两) 没药(一两) 川乌头(二两去皮脐)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熟水吞下二十丸。

  治赤白痢方黄连(半两) 汉椒(一两)

  上同炒,令黄色,去火毒,为末,以多年水梅肉,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盐汤下。

  小儿加减用之。

  养老奉亲书续添

  一、年老丰肥之人,承暑冒热,腹内火烧,遍身汗流,心中焦渴。忽遇冰雪冷浆,尽力而饮,承凉而睡,久而停滞。秋来,不疟则痢。

  一、年老丰肥之人,不可骑马,恐有坠堕。宜别置乘座器具,稳当无失。

  一、老人目暗耳聋,肾水衰而心火盛也。若峻补之,则肾水弥涸,心火弥茂。

  一、老人肾虚无力,夜多小溲。肾主足,肾水虚而火不下,故足痿。心火上乘肺而不入脬囊,故夜多小溲。若峻补之,则火益上行,脬囊亦寒矣。

  一、老人喘嗽,火乘肺也。若温补之,则甚。峻补之,则危。

  一、老人脏腑结燥,大便秘涩,可频服猪羊血,或葵菜血脏羹,皆能疏利。

  一、老人,可常服杏汤;杏仁板儿,炒熟,麻子、芝麻作汤服之。亦能通利。

  附篇

  贫富祸福第六

  《经》曰: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人子以纯孝之心,竭力事亲,无终始不及之理,惟供养之有浓薄,由贫富之有分限。人居富贵,有浓于己而薄于亲者,人所不录,天所不容,虽处富贵而即贫贱也。人虽居贫贱,能约于己而丰于亲者,人所推仰,天所助与,虽处贫贱而即富贵也。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善莫大于孝,孝感于天,故天与之福,所以虽贫贱而即富贵也。罪莫大于不孝,不孝感于天,故天与之祸,所以虽富贵而即贫贱也。善恶之报,其犹影响,为人子者,可不信乎?奉亲之道,亦不在日用三牲,但能承顺父母颜色,尽其孝心,随其所有,此顺天之理也。其温浓之家,不可慢于老者,尽依养老之方,励力行之。其贫下阙乏之家,养老之法,虽有奉行之心,而无奉行之力者,但随家丰俭,竭力于亲,约礼设具,使老者知其罄力事奉而止。将见孝心感格,阴灵默佑,如姜诗之跃鲤,孟宗之泣笋,无非孝感所致,此行孝之验也。

  虑孝子顺孙,有窘乏不能依此法者,意有不足,故立此贫富祸福之说以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