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奉亲书


  医药扶持第三

  常见世人治高年之人疾患,将同年少,乱投汤药,妄行针灸,以攻其疾,务欲速愈。殊不知上寿之人,血气已衰,精神减耗,危若风烛,百疾易攻。至于视听不至聪明,手足举动不随;其身体劳倦,头目昏眩,风气不顺,宿疾时发;或秘或泄,或冷或热,此皆老人之常态也。不顺治之,紧用针药,务求痊瘥,往往因此别致危殆。

  且攻病之药,或吐或汗,或解、或利。缘衰老之人,不同年少真气壮盛,虽汗吐转利,未至危困。其老弱之人,若汗之,则阳气泄。吐之,则胃气逆;泻之,则元气脱,立致不虞。此养老之大忌也。

  大体老人药饵,止是扶持之法。只可用温平顺气,进食补虚、中和之药治之,不可用市肆、赎买、他人惠送、不知方味及野狼虎之药与之服饵,切宜审详。若身有宿疾,或时发动,则随其疾状,用中和汤药顺,三朝五日,自然无事。然后调停饮食,依食医之法,随食性变馔治之。此最为良也!

  性气好嗜第四

  眉寿之人,形气虽衰,心亦自壮,但不能随时、人、事遂其所欲。虽居处温给,亦常不足,故多咨煎背执,等闲喜怒,性气不定。止如小儿,全在承奉颜色,随其所欲,严戒婢使子孙,不令违背。若愤怒一作,血气虚弱,中气不顺,因而饮食,便成疾患。深宜体悉。

  常令人随侍左右,不可令孤坐独寝;缘老人孤僻,易于伤感。才觉孤寂,便生郁闷。养老之法,凡人平生为性,各有好嗜之事,见即喜之。有好书画者,有好琴棋者,有好赌扑者,有好珍奇者,有好禽鸟者,有好古物者,有好佛事者,有好丹灶者。人之僻好,不能备举。但以其平生偏嗜之物,时为寻求,择其精纯者,布于左右,使其喜爱、玩悦不已,老人衰倦,无所用心。若只令守家孤坐,自成滞闷。今见所好之物,自然用心于物上,日日看承戏玩,自以为乐;虽有劳倦,咨煎性气,自然减可。

  宴处起居第五

  凡人衰晚之年,心力倦怠,精神耗短,百事懒于施为,盖气血筋力之使然也。全藉子孙孝养,竭力将护,以免非横之虞。凡行住坐卧,宴处起居,皆须巧立制度,以助娱乐。

  栖息之室,必常洁雅。夏则虚敞,冬则温密。

  其寝寐床榻,不须高广。比常之制,三分减一,低,则易于升降;狭,则不容漫风。

  褥浓藉,务在软平;三面设屏,以防风冷。其枕,宜用夹熟色帛为之,实以菊花,制在低长:低,则寝无罅风;长则转不落枕。其所坐椅,宜作矮 床样,坐可垂足履地,易于兴居。左右置栏,面前设几,缘老人多困,坐则成眠,有所栏围,免闪侧之伤。

  其衣服制度,不须宽长。长,则多有蹴绊;宽,则衣服不着身。缘老人骨肉疏冷,风寒易中,若窄衣贴身,暖气着体,自然血气流利,四肢和畅。虽遇盛夏,亦不可令袒露。其颈后连项,常用紫软夹帛,自颈后巾帻中垂下着肉,入衣领中,至背甲间,以护腠理。尊年人肌肉瘦怯,腠理开疏,若风伤腠中,便成大患。深宜慎之。

  贫富祸福第六

  《经》曰: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人子以纯孝之心,竭力事亲,无终始不及之理。惟供养之有浓薄,由贫富之有分限。人居富贵,有浓于己而薄于亲者,人所不录,天所不容,虽处富贵而即贫贱也;人虽居贫贱,能约于己而丰于亲者,人所推仰,天所助与,虽处贫贱而即富贵也。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善,莫大于孝,孝感于天,故天与之福,所以虽贫贱而即富贵也;罪,莫大于不孝,不孝感于天,故天与之祸,所以虽富贵而即贫贱也。善恶之报,其犹影响,为人子者,可不信乎?奉亲之道,亦不在日用三牲,但能承顺父母颜色,尽其孝心,随其所有,此顺天之理也。其温浓之家,不可慢于老者。尽依养老之方,励力行之。其贫下阙乏之家,养老之法,虽有奉行之心,而无奉行之力者,但随家丰俭,竭力于亲,约礼设具,使老者知其罄力事奉而止。将见孝心感格,阴灵默佑,如姜诗之跃鲤,孟宗之泣笋,无非孝感所致。此行孝之验也!虑孝子顺孙,有窘乏不能依此法者,意有不足,故立此贫富祸福之说以齐之。

  戒忌保护第七

  人,万物中一物也,不能逃天地之数。若天癸数穷,则精血耗竭,神气浮弱,返同小儿,全假将护以助衰晚。

  若遇水火、兵寇、非横惊怖之事,必先扶持老人于安稳处避之,不可喧忙惊动。尊年之人,一遭大惊,便致冒昧,因生余疾。凡丧葬凶祸,不可令吊;疾病危困,不可令惊;悲哀忧愁,不可令人预报;秽恶臭败,不可令食;黏硬毒物,不可令餐;敝漏卑湿,不可令居;卒风暴寒,不可令冒;烦暑燠热,不可令中;动作行步,不可令劳;暮夜之食,不可令饱;阴雾晦暝,不可令饥;假借鞍马,不可令乘;偏僻药饵,不可令服;废宅 宇,不可令入;坟园荒墓,不可令游;危险之地,不可令行;涧渊之水,不可令渡;暗昧之室,不可令孤;凶祸远报,不可令知;轻薄婢使,不可令亲;家缘冗事,不可令管。

  若此事类颇多,不克备举。但人子悉意深虑,过为之防,稍有不便于老人者,皆宜忌之,以保长年。常宜游息精兰,崇尚佛事,使神识趣向,一归善道。此养老之奇术也。

  四时养老通用备疾药法第八

  《四气调神论》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春温以生之,夏热以长之,秋凉以收之,冬寒以藏之,若气反于时,则为疾疠,此天之常道也,顺之则生,逆之则病。《经》曰:观天之 道,执天之行,尽矣。

  人若能执天道生杀之理,法四时运用而行,自然疾病不生,长年可保。

  其黄发之人,五脏气虚,精神耗竭,若稍失节宣,即动成危瘵。盖老人倦惰,不能自调,在人资养,以延遐算。为人子者,深宜察其寒温,审其 药。依四时摄养之方,顺五行休旺之气,恭恪奉亲,慎无懈怠。今集老人四时通用备疾药法,具陈于下(此方多用寒药,盖北人所宜。凡用药者,宜参处之)。

  四时通用男女妇人方

  治老人风热上攻,头旋运闷,喜卧,怔悸,起即欲倒,背急身强。旋覆花散(女人通用)。

  旋覆花(半两) 前胡(一两) 麦门冬(一两,去心) 蔓荆子(半两) 白朮(二分) 枳壳(二分,去瓤,麸炒) 甘菊花(三分) 半夏(半两,姜汁煮) 防风(半两) 大黄(虚人者,用石膏) 独活(半两)

  甘草(半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姜半分,同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老人补壮筋骨,治风走注疼痛,并风气上攻下疰。羌活丸。

  羌活 牛膝(酒浴过,焙干) 川楝子 白附子 舶上茴香 黄 (去皮,锉) 青盐 巴戟(去心) 黑附子(炮制,去皮、脐) 沙苑白蒺藜上件等分,一处捣罗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临卧盐汤下。看老少,加减服。

  老人和脾胃气,进饮食,止痰逆,疗腹痛气,调中。木香人参散(男子女人通用)。

  木香(半两) 人参(去芦头,半两) 茯苓(去黑皮,一分) 白朮(半两,微炒) 肉豆蔻(去皮,一分) 枇杷叶(去毛,一分) 浓朴(去粗皮,姜汁制) 丁香(半两) 霍香叶(一分) 甘草(半两,炙)

  干姜(半两,炮) 陈皮(半两,汤浸,去瓤)

  上件一十二味,修事了,称分两,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入生姜钱一片,枣二枚,同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此药老人常服合吃。

  老人和脾胃气,治胸膈疰闷,心腹刺痛,不思饮食。枳壳木香散(男子女人通用)。

  木香(一两) 神曲(杵末,炒,四两) 荆三棱(四两,炮) 青橘皮(去瓤,三两) 甘草(三两,炮)

  益智(去皮,三两) 白芷(一两) 桂心(三两) 莪朮(三两,炮) 白朮(微炒,二两) 枳壳(麸炒,炮)

  上件药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盐各少许,同煎至七分,并滓热服。

  解老人四时伤寒。四顺散(男子女人通用)。

  麻黄(去节) 杏仁(去皮) 甘草(炙) 荆芥穗 以上各等分。

  上同杵为末。每服一钱,入盐汤点热服。

  治老人心脾积热,或流注,脚膝疼痛。黄 散(男子女人通用)。

  黄 赤芍药 牡丹皮 香白芷 沙参(炙) 甘草(炙) 肉桂(去皮) 柴胡(去苗) 当归(洗后炙)

  上件等分,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五分,日进二服。春季每煎时,入蜜蒸栝蒌煎半匙。忌黏食、炙爆等物。

  橘皮煮散 益元气,和脾胃,治伤寒。此名不换金散,但心腹诸疾,并用疗之(男子女人通用)。

  橘皮(一两,去瓤,称用) 人参 茯苓 白朮(各一两) 木香(一分) 干姜(炮) 官桂(半两,去皮,称) 槟榔(一两,鸡心者用) 草豆蔻(二个,去皮) 半夏(一分,麸炒) 浓朴(半两,入姜一分,同杵碎,炒干) 枳壳(半两,去瓤,麸炒) 诃黎勒(五个,煨熟,去核) 甘草(半两)

  上件捣罗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盏,姜枣同煎至七分,热吃。不问食前、食后,并宜服,忌如常。

  治老人脏腑冷热不调,里急后重,阑门不和。香白芷散(男子女人通用)。

  当归(三钱,洗) 香白芷(三钱,洗) 茯苓(三钱,去皮) 枳壳(三钱,麸炒) 木香(一钱)

  上件为末。每服一钱。水半盏,生姜少许,同煎至四分,温服。

  治老人大小便不通。匀气散(通用)。

  生姜(半两) 葱(一茎,和根、叶、泥用) 盐(一捻) 豉(三十粒)

  上件四味,捣烂。安脐中。良久,便通。

  治老人小便不通。地龙膏。

  白项地龙 茴香(用时看多少)

  上件杵汁。倾于脐内,自然便通。

  治老人脚膝疼痛,不能履地。七圣散。

  杜仲 续断 萆 防风 独活(各一两) 牛膝(一两酒浸一宿) 甘草(一两)

  上件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

  治老人脾胃一切病。温白丸。兼治脾不承受,吐逆、泻痢,及宿食不消(男子女人通用)。

  半夏(二两,汤洗,姜汁浸) 白朮(一两,炮) 丁香(一分)

  上件为末。用生姜自然汁,和飞面为糊,捣和前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浓煎生姜汤,下十丸,空心服。如腹疼并呕逆,食后服。

  本散 治妇人血气,丈夫筋骨风,四肢软弱,及卒中急风,并寸白虫,但长服,并皆攻治。或要出汗,解伤寒,汤使如后(此方是孟相公进过)。

  本 牛膝(酒浸一宿,焙干) 当归 麻黄(去节,以上各一两) 羌活 独活 防风 肉桂(去粗皮、称) 芍药 菊花 续断 五加皮 芎 甘草 赤箭 枳壳(麸炒,去瓤,以上各半两) 黑附子(大者,一个,炮制,去皮脐) 细辛(一分,去叶称)

  上件药一十八味,并须州土好者。使水洗过,细锉,焙干,捣罗为末。空心,温酒下二钱。如不饮酒,薄荷汤下。发汗,解伤寒热,葱白酒下二钱,并服三、五服为妙。

  治老人风冷,展筋骨。续断散方。

  续断(一两) 牛膝(二两) 川芎(一两) 木瓜(二两)

  上为细末。空心时,温酒调下一大钱。

  坠痰化涎,和脾胃。人参半夏丸。

  半夏(一两,生姜四两,取汁。先以汤洗半夏七遍,浸三日后,于日内煎干,切作饼子,焙干) 白矾(一两) 人参(一两) 茯苓(一两,去皮)

  上为末。以蒸饼水浸过,却用纸裹、煨熟,为丸,如绿豆大。每日空心,夜卧,用淡生姜汤下五十丸。开胃口,姜枣汤下。风涎,用皂角一条,姜三片,萝卜三片,同煎汤下。

  治老人暖食药。丁香丸。消食,治一切气闷,止醋心、腹胀,利胸膈,逐积滞方(男子妇人通用)。

  大乌梅(一个,须是有裙 者) 巴豆(一个,新肥者,和皮用) 香墨(末,炒,半钱先炒为末) 桂花(末炒,半钱。) 香墨(末炒,半钱。) 香墨,干漆、桂花(末三味研入。) 拣丁香(五个,须是新者用) 胡椒(五粒,须是黑者)

  上为末,用马尾罗子罗过,用醋、面糊为剂,臼中杵令匀,如绿豆大。温酒下五丸至七丸,茶下亦得。或入蜡茶末三钱,更妙。

  香草散 治妇人气羸,肠寒便白,食伤积滞,冷结肠不成。温脾肺,活荣生肌,进食,益冲任二经。

  闾茹 桔梗 白芷 当归 地榆 芍药 槟榔 白豆蔻(各半两) 麝香(称,一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枣同煎,至数沸,通口,食前,日进三分。

  香枳汤 治老人大肠秘涩。调风顺气(男子妇人通用)。

  枳壳(去瓤,麸炒) 防风(各一两) 甘草(半两,炙)

  上为末。每服二钱,百沸汤点服。空心、食前各一服。

  治妇人男子久积虚败。壮元补血,健胃暖脾,止痰逆,消饮食。北亭丸。

  北亭(二两,去除砂石) 阿魏(半两,同 砂研令细,醋化,去沙石) 川当归(净洗,去苗、稍用四两) 浓朴(去皮,姜汁炙令黄色四两) 陈橘皮(去瓤,用红四两) 官桂(去皮称四两) 干姜(炮) 甘草(炙) 川芎 胡椒(拣好者) 缩砂(去皮用) 大附子(炮,去皮脐,以上各称四两) 茯苓(二两) 青盐(二两,与 砂、阿魏同醋研,去沙土) 白朮(米泔水浸一宿,切作片子,焙干) 五味子(一两半,去沙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