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养生导引法
养生导引法
用右手从头上向下牵引左手。能治疗项部不能反转回视的疾患。
坐在地上,伸展左手,用右手指牵引左肩。可以治疗身体偏侧,膝部、腰部不通利,小便不通。
面向东坐,向着太阳。左手遮目旁,抬头望北斗,心中存想月亮的光华。可以强壮身体,使得诸邪气不能侵入,并能治疗头痛难以抬举转动。
右手反转弯曲,左手与右手用力交替进行,姿势如开弓状。此功法兼能补养五脏气虚亏损,使正气恢复。
坐在地上,以两手抱两膝尽量用力贴胸。这种功法经常进行,能使丹田的元气回还,有补脑的功效。
坐在地上,伸直两脚,用两手捏住脚腕,将头下弯到地。这种功法可调理各节脊椎,通利头发根部,使头发长而美。
坐在地上,交叉两脚,将两手从脚弯中伸入,低头把手交叉放在项上。能治疗久寒不能自己转温,耳朵听不见比正常声音加倍响的声音。
行不息行气的功法,用意念把“内气”从头引达足心为止。可治愈疽、 疝气、大风、半身不遂和多种风痹证。
极力振动左右两臂,闭气不息,连续作九遍。可治疗臂痛、过劳疲倦、风气不遂等症。
小结:
《云笈七签》“卷三十四·杂修摄篇”说:“日初出、日中、日入时,向日正立,不息九通,仰头吸日精光,九咽之,益精百倍。若入火,垂两臂不息,即不伤。”《规中指南》说:“神是火, 是药。”《金仙正论》说:“火者神也。曰汞、曰日、曰鸟、曰龙,皆我之真意也。”可见古人所说练功中的“火”就是用意,用意来掌握呼吸,就是火候。如果只知道发功猛练,用意大过,一味追求发动内气,就必然会影响体内的“阴阳平衡,水火既济”,引起所谓“走火”症。轻则气冲胸腹,胸闷腹胀;重则火冲头目,致头痛目痛,胀重如箍;有的甚至周身气窜,外动不已,癫狂躁越,“入魔”成疾。纠正的方法就是息火、退火、散火,使火降水升,“阴平阳秘”。“入火法”承接于吸日精光之后,可以认为就是为了防止入火后火候太过,使火盛阳亢,火水不济,故以垂两臂不息,以息过盛之火,所以又叫做“不伤火”法。所谓不伤火就是不要被火所伤,引起阳亢而走火。至于吸日精的具体练习法见“十二、积聚门”。
本篇以“入火,垂两臂不息。即不伤火法”为纲,意在强调练气入火后,即应注意息火、退火,勿使太过而伤火。垂两臂者,意在引气向下,降火平阳,和下面的“入水,举两手臂不息”正相反,后者举两手臂是为了引火向上,其义详见入水法解说。
本篇后面各段功法,各自成段,与“入火法”似无特殊联系。
十四、补益门
(四)龟鳖行气法
〔原文〕龟鳖行气法,以衣覆口鼻,不息九通,正卧。微微由鼻出纳气。愈鼻塞不通。
东向坐,仰头不息五通。以舌撩口中沫满二七咽,愈口干舌苦。
〔解说〕龟鳖行气法,以衣被覆盖口鼻,不息九通,采用正卧位,呼吸要匀细深长由鼻出气和吸气。可治疗鼻塞不通气。
面向东坐,仰头向日,不息九通,然后用舌头舐上 ,使口中产生唾液,咽下十四次,可治口干舌燥和口苦。
小结:
本篇龟鳖行气法和雁行气法、龙行气法、虾蟆行气法等,都是古人仿生而创立的导引吐纳法。龟鳖是长寿动物,古人常以“鹤寿龟龄”祝福人们长寿。应用于气功则有“龟纳鼻息,鹿运尾 ,以通任、督”等,龟鳖的呼吸极细极微,纳出无声,绵续如缕,似动非动,承先启后,因此能步步永继,长寿百数年。仿效龟鳖行气,当亦能使人长寿。仿效方法有二:一是仿龟鳖形态,以衣被覆盖口鼻,如龟鳖缩颈壳中,二是仿效龟鳖呼吸,使呼吸由鼻出入,匀细深长,直入丹田,以养生延年。以后称此功为龟息。强调以仿效龟鳖吸呼为主,不必拘泥于以衣被覆口鼻。
本篇第二段讲的是吸日精和咽唾液法,如能和龟鳖行气法结合,则收效更好。将本段放在龟鳖行气法后可能还有取龟鳖行气,常面东朝日吸日精华,并以唾液养阴之义。
十四、补益门
(五)雁行气法
〔原文〕雁行气法,低头倚壁,不息十二通。以意排留饮宿食从下部出自愈。
〔解说〕雁行气法,将背靠于墙壁,低头,不息十二通。以意念引气入胃中,以内气排除停留的痰饮和宿食,使从肛门排出体外,则自可痊愈。
小结:
《诸病源候论》“卷二十·痰饮病诸候”说:“ 行气者,身直颈曲,排气下行而一通,愈宿食。” 就是鸭子,因是仿效鸭子,直身低头曲颈,不息行气,故名 行气法。
其方法是背靠墙壁,身站直,低头、曲颈,进行不息呼吸,以意行气,排除胃肠痰饮、宿食。但本书及《云笈七签》此节前均名为雁行气法。近代有“大雁功”,亦从仿生角度命名,故仍用雁行气法。
十四、补益门
(六)龙行气法
〔原文〕龙行气法,低(叩)头下视,不息十二通。愈风疥恶疮,热不能入。
咽可候病者,以向阳明以达,卧。
以手摩腹至足,以手持引足,低臂十二通,不息十二通。愈脚足虚痹不任行,腰脊痛。
以手着项相叉。治毒。不愈,腹中大气即吐之。
月初出、月中、日入时,向月正立,不息八通,仰头吸月光精入咽之。令阴气长,妇人吸之,阴精益盛,子道通。
〔解说〕龙行气法,叩头向下视,不息十二通。可治疗风疥恶疮,使热邪不能入人体。
“咽可候病者”应为“咽喉病”,“以向阳明以达,卧。”此句似有短文。存疑待考。
用手按摩腹部到足部,到足后以手握足拉引,然后将臂低垂,如此行十二遍,不息行气十二通。可治脚病,虚软痹痛不能行走,腰脊疼痛。
用两手交叉握固颈项,可治毒邪。不愈时,由腹中行气,使气大量吐出,即愈。
月亮初出时、月亮正中时、月亮将落时,面向月端正站立,不息八通,仰头以意念想象将月光精华之气吸入口内,咽入体内,可使阴气补长。
妇人吸之,可使阴精更加旺盛充实,月经调和,生殖机能旺盛,易于怀孕。
小结:
龙行气法,是仿效苍龙由天空向下低头注视式,故名龙行气法。要点是“低头下视,不息十二通。”最后一段是“ 月精法”。古代养生家认为“阴精所奉其人寿”,月为阴,月光为阴华,吸之可补人阴精,阴精增长可使人长寿。妇人属阴,吸之可使阴气更加旺盛,月经通调,易于怀孕。所以“吸月精法”和“吸日精法”是补人阴精阳气的两大功法。吸月精法练法是:仰头两眼注视月亮,眼不要睁大,一边望月,一边呼吸。眼疲劳时,可轻轻闭目,记住月亮形状,如将消失,可睁眼再望。以意念想象将月光吸入口内,再咽入体内,久行即可出现“皎洁银光”进入体五内腑,使遍体清凉,烦躁渐去,进入“清静境界”,甚至见一团白色光辉,悬照当前,荡漾体中。
十四、补益门
(七)入水法
〔原文〕入水,举两手臂不息,不没法。
、向北方箕踞,以手掩(挽)足五指,愈伏兔痿尻筋急。
、箕踞,以两手从曲脚入据地,曲脚加其手,举尻。其可用行气。愈淋沥、乳痛。
、举脚交叉项,以两手据地,举尻持任,息极,交脚项上。愈腹中愁满,去三虫,利五脏,快神气。
、蹲踞,以两手举足,蹲极横。治气冲肿痛、寒(疝)疾入上下,致肾气。
、蹲踞,以两手举足五指,低头自极。则五脏气总至,治耳不闻、目不明,久为之,则令人发白复黑。
、正偃卧,卷两手即握,不息,顺脚跟,据床。治阴结,筋脉麻痿累(拘急)。
、以两手还,踞着腋下,治胸中满,眩、手枯。
、反两手据膝上,仰头象鳖取气,致大黄元气至丹田,令腰脊不知痛。
、手大拇指急捻鼻孔,不息,即气上行致泥丸脑中,令阴阳从数,至不倦。
、以左手急捉发,右手还项出,所谓血脉气各流其根,闭巨阳之气,使阴不溢,信明皆利阴阳之道也。
、正坐,以两手交背后,名曰带缚。愈不能大便,利腹,愈虚羸。坐地,以两手交叉其下,愈阴满。
、以两手捉绳辘轳倒悬,令脚反在其上,见愈头眩风颠。以两手牵反着背上挽绳自悬。
愈中不转,精食不得下。以一手上牵绳,下手自持脚,愈尻久痔及有肿。
、坐地,直舒两脚,以两手叉挽两足,自极。愈肠胃不能受食,吐逆。
〔解说〕入水法,练功时需举两手臂,不息行气,此即所谓不伤水的功法,“不没法”参照入火法,按“不伤法”解释。
、面向北方,箕踞而坐,用两手拉两脚的五趾,可治疗大腿痿软,腰 部筋脉拘急。
、采用屈膝张脚踞坐势,用两手从腿弯处伸入按地,把脚放在手上,抬起臀部。还可以同时配合行气。能治愈小便淋漓,乳痛。
举脚交叉向项后,用两手按地,举臀使臀高抬起,达到最大限度,交两脚于项上。能治疗腹中胀满不适,除三虫,疏通五内,畅快神气。
、采用下蹲势,下蹲时使两脚尽量近似成为一条直线,即所谓的尽力横蹲;并用两手握住两脚趾,尽力向上提,使脚趾离地。这种功法能治疗气冲腹肿痛,寒疝上下出入,使肾气通畅。
、采用屈膝如坐的蹲踞势,用两手搬起两脚的五趾,尽力低头,使五脏之气都达到头上。可治疗耳听不聪,目昏视物不明。长施这种功法,可使白发重新变黑。
、正仰卧,两手卷成握式,闭气不息,行气沿腿至脚跟止,两腿足根据在床上。可治阴结,筋脉麻木,痿软、或拘挛。将两手松开,按在腋下,治胸中胀满,头眩,手枯萎不用。
、反翻两手按在膝上,仰头仿鳖仰天引颈吸气那样吸气,引气到中丹田,使中丹田元气到下丹田,可使腰脊疼痛消失。大黄元气即中丹田元气。
、用手大拇指很快地捻鼻孔,闭气不息,引气上行达泥丸脑中,可使阴阳顺从其数,收到强壮健身令人不易疲倦的效果。
、用左手很快地握住头发,右手环绕从后项出,这就是所谓的血、脉、气各流其根,闭藏太阳经脉之气,使阴气不外流。此功法的确是通调阴阳的有效方法。
、正坐位,用两手交叉在背后,名为带缚。能治疗大便困难,通利腹部,并可治疗虚劳羸瘕。
、坐在地上,用手交叉放在脐下,能治疗会阴胀满不适。
、用两手抓住绳子,倒悬在辘轳上。辘轳是汲取井水的起重置备。本功法可利用此设备,使脚在上,头在下,令身离地,用以治疗头晕风癫病。用两手反牵绳于背上,拉绳自悬于空中。可治愈中焦脾气不能健运,食欲不佳的病症。用一只手在上面牵拉绳,另一只手在下面拉住脚,可治愈久痔及尾 部肿痛。
、坐在地上,伸直两脚,用两只手交叉挽拉两脚,尽量用力,能治疗肠胃不能受纳饮食,呕吐气逆。
小结:
、入水法探讨《云笈七签》:“ 月精法: 月精,凡月初时、月中时、月入时,向月正立,不息八通,仰头 月精,八咽之,令阴气长。妇人 之,阴精益盛,子道通。凡入水,举两手臂不息,没。”《悟真篇注疏》曰:“息火谓之沐浴”,沐浴就是入水洁身。
这里“凡入水”可以理解为:吸月精太过,致使阴气偏胜,人身如水被浴,或似入于水中,肢体发冷。此时当举两手臂不息,以引火升阳,消散阴气,不使阴气淹没阳气,使火灭息。王冰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是此意。本篇“入水法:入水,举两手臂不息,不没法”,就是说练功补阴如入水沐浴后,当举两手臂不息以引阳升火,使水不要淹没火。入水和入火都是练功中的两大注意事项和原则,故本书独立设题以引人注意。
、鳖取气法其功法见“龟行气法”。本段强调此功也可用“反两手据膝,仰头像鳖取气,致大黄元气至丹田”,而前法主张衣被盖口鼻,各有所仿效之处。土位中央,其色正黄,色黄而体大,故名大黄。此处的大黄即中丹田,鳖息深长细匀,仿效纳之,则应力求深长,使气由中丹田直至下丹田。
十四、补益门
(八)宁先生导引行气法
〔原文〕宁先生导引行气之法,以除百病,令年不老者。
常心念一,以还丹田。夫生人者丹,救人者还,全则延年,去则衰朽,所以导引者,令人肢体骨节中诸邪气皆去,正气存处。有能精诚勤习履行,动作言语之间,昼夜行之,则骨节坚强,以愈百病。若卒得中风病,宿固,痹疽不随,耳聋不闻,头眩颠疾,逆上气,腰脊苦痛,皆可按图视像,随疾所在,行气导引,以意排除去之。
行气者,则可补于里,导引者,则可治于四肢,自然之道,但能勤行,与天地相保。
〔解说〕宁先生的导引行气法,可以消除百病,延年益寿,使人长寿而不早衰。
该功法的核心是:要经常使精神内守,使真元之气归还于丹田。这是因为“丹”(生成人的精气)是生成长养人体的根本,而“丹”的消耗又是使人早衰夭折的源由。要想把人体从早衰中挽救出来,就要通过修练精、神、气,使三者合一。还归于丹田,保全“丹”气则延年益寿,消损“丹”气则早衰夭折。导引术,能使人肢体骨节中的各种邪气都消除,而正气内存。如能精心诚意地勤奋学习,身体力行,动作言语之间,白天夜晚都抽空练习,就可使骨节坚强,百病痊愈。如果卒然患了中风病,病邪宿留,引起痹阻半身不遂,耳聋不能闻声,头眩,癫疾,咳嗽气逆,腰背疼痛,均可按导引图的绘像,根据自己的疾病所在,选择合适的功法,行气导引,并以意念引内气至疾病所在之处排除其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