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儒门事亲
儒门事亲
卷九 杂记九门
误中涌法
焦百善,偶感风寒,壮热头痛。其巷人点蜜茶一碗,使啜之。焦因热服之讫,偶思戴人语曰:凡苦味皆能涌。百善兼头痛,是病在上,试以箸探之毕,其痛立解。
卷九 杂记九门
误中寒凉
一妇人年二十余岁,病经闭不行,寒热往来,咳嗽潮热。庸医禁,切无物可食。
一日当暑出门,忽见卖凉粉者,以冰水和饮,大为一食,顿觉神清骨健,数月经水自下。
卷九 杂记九门
误中寒凉
一男子脏毒下血,当六月间,热不可堪,自甘于死。忽思冰蜜水,猛舍性命,饮一大盂,痛止血住。
卷九 杂记九门
误中寒凉
一男子病脓血恶痢,痛不可忍。忽见水浸甜瓜,心酷喜之,连皮食数枚,脓血皆已。
人言下痢无正形,是何言也?人止知痢是虚冷,温之、燥之、涩之、截之,此外无术矣。岂知风、暑、火、湿、燥、寒六者,皆为痢。此冰蜜甜瓜所以效也。
卷九 杂记九门
临变不惑
戴人在西华夏公宅,其仆郑驴病,法当吐。命女僮下药,药失不制,又用之太多,涌之不出,反闷乱不醒,乃告戴人。戴人令以薪实马糟,既平,舁郑驴卧其上,倒垂其头。须臾大吐,吐讫而快。戴人曰:先宜少进,不涌旋加。
西华一老夫病,法当吐。令门人栾景先下药。景先初学,其人不吐,反下走二行,乃告戴人。戴人令取温齑汁,饮二碗,再下涌药一钱,以鸡翎探之乃吐,既药行,方大吐。吐讫又安。戴人曰:凡用吐药,先以齑汁一碗横截之。药既咽下,待少倾,其鸡翎勿令离口。酸苦咸虽能吐人,然不撩何由出也?李仲安宅四妇人病同,日下涌剂,置燠室中火两盆,其一妇人发昏,众人皆惊。戴人笑曰:内火见外火故然。舁之门外,使饮冰雪水立醒。时正雪晴。戴人曰:热见寒则醒。众由是皆服。非老手谙练,必不能镇众人之惊也。
卷九 杂记九门
临变不惑
杨寿之妻,病嗽十余年,法当吐之。一日不止,以麝香汤止之;夜半犹不定,再止之;明旦,颇觉恶心,更以人参汤止之,二日稍宁。自下药凡三,来问戴人。罔顾,谓栾景先曰:病久嗽,药已擒病,自然迟解。涌后调理,数日乃止。戴人常言:涌后有顿快者;有徐快者;有反困闷者,病未尽也;有反热者,不可不下也。大抵三日后无不快者。凡下不止者,以冰水解之。凡药热则行,寒则止矣。
卷九 杂记九门
当禁不禁病愈后犯禁而死
孟太亨,病肿既平,当节食及盐血房室等。不慎病再,适戴人归家,无救之者,乃死。
郾城董德固,病劳嗽。戴人曰:愈后当戒房事。其病愈,恃其安,触禁而死。死后妻生一子,正当病瘥之日也。董初坚讳,至是乃彰。
一宦家小儿病痢,自郾头车载至朱葛寺,入门而死。戴人曰:有病远行,不可车载马驮。
病已扰矣,又以车马动摇之,是为重扰,其即死。
阳夏韩氏,为犬所啮,大痛不可忍,偏痒燥,自庄头载至家,二十里,一夕而死。时人皆不知车之误也。戴人常言:伤寒之后,忌荤肉、房事、劳;水肿之后,禁房及油盐滋味等三年;滑泄之后,忌油腻。此三者,决不可不禁也。戴人常曰:病久痞闭,忽得涌泄,气血冲和,心肾交媾,阳事必举,尤切戒房室,元气新至。犯之则病再作,恐罪于涌泄。
卷九 杂记九门
不忌反忌不忌口得愈
一男子,病泄十余年。豆蔻、阿胶、诃子、龙骨、枯矾,皆用之矣。中脘、脐下、三里,岁岁灸之。皮肉皴槁,神昏足肿,泄如泔水,日夜无度。戴人诊其两手脉,沉且微,曰:生也。病患忽曰:羊肝生可食乎?戴人应声曰:羊肝止泄,尤宜服。病患悦而食一小盏许,可以浆粥送之。病患饮粥数口,几半升,续又食羊肝(生)一盏许,次日泄几七分。如此月余安。此皆忌口太过之罪也。
戴人常曰:胃为水谷之海,不可虚怯,虚怯则百邪皆入矣。或思荤茹,虽与病相反,亦令少食,图引浆粥,此权变之道也。若专以淡粥责之,则病患不悦而食减,久则病增损命,世俗误人矣。
卷九 杂记九门
不忌反忌不忌口得愈
戴人常曰:脏毒酒毒;下血呕血;妇人三十以下血闭;六月七月间脓血恶痢,疼痛不止;妇人初得孕择食者,以上皆不忌口。
卷九 杂记九门
不忌反忌不忌口得愈
戴人常曰:人言我不接众工。戴人曰:余岂不欲接人,但道不同,不相为谋。医之善,惟《素问》一经为祖。有平生不识其面者,有看其文,不知其义者,此等虽曰相亲,欲何说?止不过求一、二药方而已矣。大凡药方,前人所以立法,病有百变,岂可执方?设于富贵之家病者,数工同治,戴人必不能从众工,众工亦不能从戴人,以此常孤。惟书生高士,推者复来,日不离门。戴人又曰:我之术,止可以教,书生不能受医者忽授老书生曰:我是书生,岂不知书生?书生固多许可,以易慢。戴人问之,曰:彼未尝见予治病,故有是言。若亲见予治病数十人,自反思矣。凡谤我者,皆望风取信于群医之口也。孔子曰:浸润之谮,肤之HT ,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卷九 杂记九门
群言难正
或言:人有病,不可吐,人身骨节间皆有涎,若吐出骨节间涎,令人偏枯。戴人闻之曰:我之药,止是吐肠胃间久积,或膜盲间宿沫,皆是胃膈中溢出者,天下与吐一理也。但病有上下,故用药有逆顺耳。
卷九 杂记九门
群言难正
或言:戴人汗、下、吐三法,欲该天下之医者,非也。夫古人医法未备,故立此三法。后世医法皆备,自有成说,岂可废后世之法,而从远古?譬犹上古结绳,今日可废书契而从结绳乎?戴人问之曰:易之法虽多,不离八卦五行;刑章虽多,不过笞杖徒流。岐伯知其要者,一言而终。然则岐伯亦诳人乎?大抵举纲则简,计目则繁。
卷九 杂记九门
群言难正
或言:戴人用药皆峻激,乃《本草》中下品药也,岂可服哉?戴人曰:甚矣。人之不读书!《本草》言上药为君,中品为臣,下品为佐使者,所以辩其性刚柔也。《内经》言:所谓君臣佐使者,非本草中三品之谓也。主治之为君,次君之谓臣,应臣之为佐使。假如大黄能治此病,则大黄为君;甘遂能治此病,则甘遂为君矣。若专以人参、黄 治人之邪气,此庸工所以常误人命也。
李嗣荣言:京中闲人云:戴人医杀二妇,遂辞太医之职而去。又有人云:昔曾医杀颖守,私遁而去。麻知几初闻亦疑之,乃载见戴人于颖阳。观其用药,百发百中,论议该赡,应变无穷。其所治之疾,则不三、二十年,即十年,或五、六年,应手辄愈。群医之领袖,无以养生。及其归也,谤言满市,皆曰:戴人医杀仓使、耿四而去。时仓使以病卒,与余未尝通姓名。耿四病嗽咯血,曾问戴人。戴人曰:公病消困,不可峻攻,宜以调养。戴人已去,后而卒矣。麻先生乃肖李嗣荣所言,皆诬也,凡余所治之病,皆众坏之证,将危且死而治之,死则当怨于戴人。又戴人所论按经切理,众误皆露,以是嫉之。又戴人治病,多用峻激之药,将愈未愈之间,适戴人去。群医毁之曰:病为戴人攻损,急补之。遂用相反之药。如病愈,则我药可久服,攻疾之药可暂用。我方攻疾,岂欲常服哉?疾去则止药。若果欲养气,五谷、五肉、五菜,非上药耶?亦安在枯草死木之根核哉?
卷九 杂记九门
群言难正
南乡刀镊工卫氏病风,半身无汗,已再中矣。戴人以三法疗之,寻愈。恐其求报,乃 曰:余夜梦一长髯人,针余左耳,故愈。
巫者武媪,年四十,病劳三年,羸瘦不足观,诸医技绝。适五、六月间求治,愿奉白金五两。戴人治之,五、六日而安。止答曰:白金三两。乃曰:一道士投我一符,焚而吞之,乃痊。如此等人,不可胜计。若病再作,何以求治?至有耻前言,而不敢复求治疗,而杀其身者。此所以世之庸工,当正病时,以犀、珠、龙、麝、丁、沉、木、乳,乘其急而巧取之。然君子博爱,贤愚亦不当效若辈也。
卷九 杂记九门
群言难正
有扶救之功,如死,我则有攻击之罪,明者不可不察也。麻先生常见他医言戴人能治奇病,不能治常病;能治杂病,不能治伤寒。他日见戴人,问以伤寒事。超然独出仲景言外之意,谓余曰:公慎勿 仲景纸上语,惑杀世人。
余他日再读仲景,方省其旨。戴人云:人常见伤寒疫气动时辄避,曰:夫伤寒多变,须朝夕再视。若十人病,已不能给,况阖郡之中,皆亲故人乎?其死生常在六、七日之间,稍不往视,别变矣。以此他医咸诮之,以为不能治伤寒。盖未常窥其涯
卷十
撮要图
摄要图 天地六位藏象之图 外有风寒暑湿,属天之四令,无形也。
内有饥饱劳逸,属天之四令,有形也。
一者,始因气动而内有所成者,谓积聚、 瘕、瘤气、瘿起、结核、狂瞀癫痫。疏曰: ,坚也,积也;瘕,气血也。
二者,始因气动而外有所成三者,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内者,谓留饮、癖食、饥饱、劳损、宿食、霍乱、悲、恐、喜、怒、想慕、忧结之类是也。
四者、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外者,谓瘴气、贼魅、虫蛇、蛊毒、伏尸、鬼击、冲搏、坠堕、风、寒、暑、湿、斫、射、割刺之类是也。
卷十
风木郁之病
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四肢、两胁、咽膈不通,饮食不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僵仆,筋骨强直而不用,卒倒而无所知也。
卷十
暑火郁之病
故民病少气、疮疡、痈肿,胁肋、胸背、首面、四肢胪胀,疡痱呕逆,螈 ,骨痛节疼,及有动泄注下,温疟,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衰少,目赤心热,甚则瞀闷,懊恼
卷十
湿土郁之病
故民病心腹胀,腹鸣而为数后,甚则心痛胁
卷十
燥金郁之病
故民病咳逆,心腹满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色恶,金胜而木病也。
卷十
寒水郁之病
故民病寒客心痛,腰椎痛,大关节不利,屈伸不便,善厥,痞坚腹满,阴乘阳故也。
卷十
初之气
自大寒至立春、春分,厥阴风木之位,阳用事而气微。故曰:少阳得甲子,元头常准,以大寒交初之气,分以六周,甲子以应六气,下傲一月。正月、二月少阳,三阴三阳亦同。
卷十
二之气
春分至小满,少阴君火之位。阳气清明之间,又阳明之位。
卷十
三之气
小满至大暑,少阳相火之位。阳气发,万物俱成,故亦云太阳旺。其脉洪大而长,天气并万物,人脉盛衰。造物造化亦同。
卷十
四之气
大暑至秋分,太阴湿土之位。天气吉感,夏后阴已用事,故曰:太阴旺。此三阴三阳,与天气标本阴阳异矣。脉缓大而长。燥金旺,紧细短涩。以万物干燥,明可见矣。
卷十
五之气
秋分至小雪,阳明燥金之位。气衰阴盛,故云金气旺,其脉细而微。
卷十
终之气
小雪至大寒,太阳寒水之位。阴极而尽,天气所收,故曰:厥阴旺。厥者,尽也
卷十
风木肝酸达针
与胆为表里,东方木也,色青,外应目,主治血。芍药味酸微寒,泽泻咸平,乌梅酸热。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木主动。治法曰:达者,吐也。其高者,因而越之。可刺大敦,灸亦同。
卷十
暑火心苦发汗
与小肠为表里,南方火色,外应舌,主血运诸经。大黄苦寒,木香苦温,黄连苦凉,没药苦热。
诸痛痒疮疡,皆属于心火。治法曰:热者汗之,令其疏散也。可刺少冲,灸之亦同。
卷十
湿土脾甘夺针
与胃为表里,中央土也,色黄应唇,主肌肉,应四时。蜜甘凉,甘草甘平。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土。治法曰:夺者,泻也。分阴阳,利水道。可刺隐白,灸亦同。
卷十
燥金肺辛清针
与大肠为表里,西方金也,色白,外应皮毛、鼻,亦行气。干姜辛热,生姜辛温,薄荷辛凉。
诸气 郁,皆属于肺金。治法曰:清者,清膈、利小便、解表。可刺少商,灸亦同。
卷十
寒水肾咸折针
与膀胱为表里,北方水也,色黑,外应耳,主骨髓。牡蛎咸寒,水蛭咸寒。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水。治法曰:折之,谓抑之,制其冲逆。可刺涌泉,灸亦同。
卷十
大寒子上初之气
初之气为病,多发咳嗽、风痰、风厥、涎潮痹塞、口 、半身不遂、失音、风癫、风中、妇人胸中留饮、两脐腹微痛、呕逆恶心、旋运惊悸、狂惕、心风、搐搦、颤掉。初之气病,宜以瓜蒂散吐之,在下泄之。
卷十
春分上脾二之气
二之气为病,多发风温、风热。经曰:风伤于阳,湿伤于阴。微头痛身热,发作风温之候。风伤于卫气也,湿伤于脾气也。是以风温为病,阴阳俱自浮,汗出,身重,多眠,鼻息,语言难出。此以上二证,不宜下。若与巴豆大毒丸药,热证并生,重者必死。二之气病,宜以桂枝麻黄汤,发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