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儒门事亲
儒门事亲
卷四
虚损二十八
夫病患多日虚损无力,补之以无比山药丸则愈矣。
卷四
上喘中满二十九
夫上喘中满,醋心腹胀,时时作声,痞气上下,不能宣畅。叔和云:气壅三焦不得昌是也。可用独圣散吐之;吐讫,次用导水禹功,轻泻药三、五行;不愈,更以利膈丸泻之,使上下宣通,不能壅滞;后服平胃散、五苓散、益元散、桂苓甘露散、三和散,分阴阳、利水道之药则愈。
卷四
一切涎嗽三十
夫富贵之人,一切涎嗽,是饮食浓味,热痰之致然也。先用独圣散吐之;吐讫,可服人参散、通圣散加半夏,以此止嗽;更服大人参半夏丸,以之化痰也。大忌酸咸油腻生硬热物也。
卷四
咳嗽三十一
夫贫难之人咳嗽,内外感风冷寒湿之致然也。《内经》曰: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可服宁神散宁肺散加白术之类则愈矣,忌法同前。
卷四
咳逆三十二
夫男子妇人咳逆,俗呼曰呃忒,乃阴阳不和也。乃伤寒亦有咳逆者,并可用既济散治之。忌寒热物,宜食温淡物,以养胃气耳。
卷四
风痰三十三
夫风痰酒痰,或热在膈上,头目不清,涕唾稠粘,或咳嗽上喘,时发潮热,可用独圣散吐之;吐讫,可服搜风丸、凉膈散之类。《内经》曰:流湿润燥是也。
卷四
咯血衄血嗽血三十四
夫男子妇人,咯血、衄血、嗽血、咳脓血,可服三黄丸、黄连解毒汤、凉膈散,加桔梗、当归,大煎剂料,时时呷之。《内经》曰:治心肺之病最近,药剂不厌频而少,时时呷之者是也。
卷四
消渴三十五
夫三消渴,《内经》曰:三消渴者,肺消、膈消、风消也。上以缫丝煮茧汤,澄清,顿服之则愈;或取生藕汁,顿服之亦愈矣。
卷四
雷头三十六
夫雷头懒于,乃俗之谬名也。此疾是胸中有寒痰,多沐之致然也。可以茶调散吐之;吐讫冷痰三二升;次用神芎丸,下三、五行;然后服愈风饼子则愈矣。雷头者,是头上赤、肿核,或如生姜片、酸枣之状,可用 针刺而出血,永除根本也。
卷四
头痛不止三十七
夫头痛不止,乃三阳之受病也。三阳者,各分部分:头与项痛者,是足太阳膀胱之经也;攒竹痛,俗呼为眉楞痛者是也;额角上痛,俗呼为偏头痛者,是少阳经也;如痛久不已,则令人丧目。以三阳受病,皆胸膈有宿痰之致然也。先以茶调散吐之;后以香薷饮、白虎汤投之则愈。然头痛不止,可将葱白须、豆豉汤吐之;吐讫,可服川芎、薄荷,辛凉清上,搜风丸、香芎散之类。仲景曰:葱根、豆豉,亦吐伤寒头痛。叔和云:寸脉急而头痛是也。
卷四
两目暴赤三十八
夫两目暴赤,发痛不止,可以长流水煎盐汤吐之;次服神芎丸、四物汤之类。《内经》曰:暴病皆属火也。又曰:治病有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者,赤肿也;本者,火热也。以草茎鼻中,出血最妙。
卷四
目肿三十九
夫目暴赤肿痛,不能开者,以清金散鼻内搐之,鼻内出血更捷。
卷四
病目经年四十
夫病赤目,经年不愈者,是头风所加之,令人头痛。可用独圣散、八正散之类。
赤目肿作,是足厥阴肝经有热。利小便,能去肝经风热也。
卷四
风冲泣下四十一
夫风冲泣下者,俗呼风冷泪者是也。《内经》曰:太阳经不禁固也。又曰:热则五液皆出。肝热,故泪出。风冲于外,火发于内,风火相搏,由此而泣下也。治之以贝母一枚,白腻者,胡椒七粒,不犯铜铁,研细,临卧点之,愈。
卷四
风蛀牙疼四十二
夫风蛀牙疼久不愈者,用针插巴豆一枚,于灯焰上燎,烟未尽急存性,于牙窝根盘上熏之则愈。
卷四
口疮四十三
夫大人小儿口疮唇紧,用酸浆水洗去白痂,临困点绿袍散。如或不愈,贴赴筵散。又不愈,贴铅白霜散则愈。
卷四
喉闭四十四
夫男子妇人,喉闭肿痛不能言,微刺两手大拇指去爪甲如韭叶,是少商穴。少商是肺金之井穴也,以 针刺,血出立愈。如不愈,以温白汤口中含漱,是以热导热也。
卷四
瘿四十五
夫瘿囊肿闷,稽叔夜《养生论》云:颈如险而瘿,水土之使然也。可用人参化瘿丹,服之则消也。又以海带、海藻、昆布三味,皆海中之物,但得三味,投之于水瓮中,常食,亦可消矣。
卷四
背疽四十六
夫背疮初发,便可用藏用丸、玉烛散,大作剂料,下脏腑一、二十行;次以针于肿 处乱刺血出,如此者三;后以阳起石散敷之。不可便服内托散,内犯官桂,更用酒煎。男子以背为阳,更以热投热,无乃太热乎?如疮少愈,或疮口未合,疮痂未敛,风痒时作,可服内托散,以辟风邪耳!
卷四
瘰四十七
夫人头目,有疮肿瘰 ,及胸臆 胁之间,或有疮痂肿核不消,及有脓水不止,可用沧盐一、二两炒过,以长流水一大碗煎,放温,作三、五次,顿服讫;候不多时,于咽喉中探引,吐涎三、二升;后服和血通经之药,如玉烛散、四物汤之类是也。《内经》曰:咸味涌泄为阴。涌者,吐也;泻者,泄也。《铜人》曰:少阳起于目锐 ,行耳后,下胁肋,过期门。瘰 结核,马刀挟瘿,是少阳胆经多气少血之病也。
卷四
便痈四十八
夫便痈者,乃男子之疝也,俗呼为便痈。言于大便处害一痈,故名便痈也。便痈者,谬名也,《难》《素》所不载也。然足厥阴肝之经络,是气血行流之道路也。冲、任、督脉,亦属肝经之旁络也。《难经》曰:男子有七疝是也。便痈者,血疝也。治之以导水丸、桃仁承气汤,或抵当汤投之,同瘀血不散而治,大作剂料,峻泻一、二十行;次以玉烛散,和气血,通经络之类则是也。世之多用大黄、牡蛎而已。间有不愈者,是不知和血通经之道也。
卷四
恶疮四十九
夫一切恶疮久不愈者,以木香槟榔散贴之则愈。
卷四
下疳五十
夫下疳久不愈者,俗呼曰臊疳是也。先以导水、禹功,先泻肝经,外以木香散敷之,日上三、两度,然后服淡粥,一、二日则止。
卷五
疮疖瘤肿五十一
夫大人疮疖,小儿赤瘤,肿发之时,疼痛不止。《内经》曰:夫诸痛痒疮疡,皆生于心火。可用一咒法禁之。法者,是心法。咒曰:龙鬼流兮诸毒肿,痈疮脓血甚被痛。
忘心称意大悲咒,三唾毒肿随手消。
上一气念咒三遍,望日月灯火取气一口,吹在疮肿丹瘤之上,右手在疮上虚收虚撮三次,左手不动,每一气念三遍,虚收虚摄三次,百无禁忌。如用之时心正为是。此法得于祖母韩氏。相传一百余年,用之救人,百发百中。若不食荤酒之人,其法更灵。病疮肿者,大忌鸡、猪、鱼、兔,发热动风之物。此法不得轻侮,无药处可用之。
卷五
疮肿丹毒五十二
夫大人小儿,疮肿丹毒,发热疼痛不止者,又有一法:面北端,想北海雪浪滔天,冰山无际,大寒严冷之气,取此气一口,吹在疮肿处立止。用法之人,大忌五辛之菜,五厌之肉。所病之人,切忌鸡、猪、鱼、兔、酒、醋、湿面等物。无药之处,可用此法救之。
卷五
冻疮五十三
夫冻疮者,因寒月行于冰雪中而得之。有经年不愈,用陂野中净土曝干,以大蒜捣如泥,和土捏作饼子,如大观钱浓簿,量疮口大小而贴之;泥饼子上,以火艾灸之,不计艾壮数多少,以泥干为度;去干饼,以换湿饼,贴定灸之,不问灸数多少,有灸一、二日者,直至疮痂内觉痒微痛,是冻疮活也;然后口含浆水澄清,用鸡翎一、二十茎,缚作刷子,于疮口上洗净,以此而洗之后,肌肤微痛也,用软帛拭干;次用木香槟榔散敷之。夏月医之大妙。
卷五
金疮五十四
夫一切刀箭所伤,有刀箭药。用风化锻石一斤,龙骨四两,二味为细末,先于端四日采下刺蓟菜,于端午日五更,合杵臼内,捣和得所,团作饼子,若酒曲,中心穿眼,悬于背阴处,阴干捣罗为细末,于疮口上掺贴。亦治里外 ,并诸疮肿大效。
又有咒法,咒曰:今日不祥,正被物伤。一禁不疼。
二禁不痛,三禁不脓不作血。
急急如律令,奉敕摄。
又每念一遍,以右手收一遍,收在左手中,如此七遍,则放手吹去。却望太阳取气一口,吹在所伤处。如阴晦夜间,望北斗取气亦得。所伤之人,大忌鸡、猪、鱼、兔、酒、醋、热面,动风之物。如食之,则疮必发。
又一法,默想东方日出,始取气一口,日出一半,取气一口,日大圆满,取气一口,吹在所伤之处,如此三次则止。用法之人,并无所忌。所伤之人,禁忌同前。可于无药之处用之。
卷五
误吞铜铁五十五
夫误吞铜铁,以至羸瘦者,宜用肥猪脂,与葵菜羹同飧数顿,则铜铁自然下也,神验。如不食荤腥者,宜以调胃承气汤,大作其剂,下之亦可也。
卷五
鱼刺麦芒五十六
夫鱼刺麦芒,一切竹木签刺咽喉,及须发惹伴,在咽嗌中不能下者,《内经》曰: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外。可用《道藏经》一咒法治之。
咒曰:吾请老君东流顺,老君奉敕摄摄,摄法毒水,吾托大帝尊,不到称吾者,各各现帝身,急急如律令,奉敕摄。
一气念遍,又以左手屈中指,无名指,作三山印,印上坐净水一盏。右手掏卯文作金枪印,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左手象地,右手象天,虚挽虚卓,九次为定。左足横,右足竖,作丁字立,如作法时,望日月灯火,取气一口,吹在盏内,此法百无禁忌。用法之时,以正神气是也。如所伤物下,不可便与米汤、米饭吃。恐米粒误入疮口中,溃作脓也。姑以拌面羹,养之数日可也。
卷五
蛇虫所伤五十七
夫犬咬蛇伤,不可便贴膏药及生肌散之类,谓毒瓦斯不出也。《内经》曰:先治内而后治外,可也。当先用导水丸、禹功散,或通经散,泻十余行,实时痛减肿消。然后用膏药生肌散敷贴,愈。此是先治内而后治外之法也。
卷五
杖疮五十八
夫一切虫兽所伤,及背疮肿毒,杖疮 发,或透入里者,可服木香槟榔丸七、八十丸至百丸,或百五十丸至二百丸,生姜汤下,过五、七行,量虚实加减则可矣。
卷五
禁蝎五十九
夫禁蝎有一咒法,咒曰:玉女传仙摄,敕斩 蜥灭。
上如有蝎螫之人来求治者,于蝎螫处望而取气一口,默念七遍,怒著作法,吹在蝎螫处。
《内经》曰,蜂虿之毒,皆属于火,可用新水一盆浸之,如浸不得处,速以手帛蘸水搭之,则痛止也。用法之人,大忌五厌肉。
卷五
落马坠井六十
夫一切男子妇人,落马坠井,因而打扑,便生心恙,是痰涎发于上也。《内经》曰: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外。可用三圣散,空心吐讫。如本人虚弱疲瘁,可用独圣散吐之;吐讫,可服安魂宁魄之药,定志丸、酸枣仁、茯神之类是也。
卷五
妇人月事沉滞六十一
夫妇人月事沉滞,数月不行,肌肉不减。《内经》曰:此名为瘕为沉也。沉者,月事沉滞不行也。急宜服桃仁承气汤加当归,大作剂料服,不过三服立愈。后用四物汤补之。更可用《宣明方》槟榔丸。
卷五
血崩六十二
夫妇人年及四十以上,或悲哀太甚。《内经》曰:悲哀太甚则心系急,心系急则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热气在中,故经血崩下。心系者,血山也。如久不愈,则面黄肌瘦,慎不可与燥热之药治之。岂不闻血得热而流散。先以黄连解毒汤,次以凉膈散、四物汤等药,治之而愈。四物者,是凉血也,乃妇人之仙药也。量虚实加减,以意消息用之。
卷五
腰胯疼痛六十三
夫妇人腰胯疼痛,两脚麻木,恶寒喜暖者。《内经》曰:乃是风、寒、湿痹。先可服除湿丹七、八十丸,量虚实以意加减;次以禹功散投之,泻十余行清冷积水、青黄涎沫为验;后以长流水,同生姜、枣煎五苓散服之,风湿散而血气和也。
卷五
头风眩运六十四
夫妇人头风眩运,登车乘船亦眩运眼涩,手麻发退,健忘喜怒,皆胸中有宿痰使然也。可用瓜蒂散吐之;吐讫,可用长流水煎五苓散、大人参半夏丸,兼常服愈风饼子则愈矣。
卷五
经血暴下六十五
夫妇人年及五十以上,经血暴下者。妇人经血,终于七七之数,数外暴下,《内经》曰:火主暴速。亦因暴喜暴怒,忧结惊恐之致然也。慎不可作冷病治之,如下峻热之药则死。止可用黄连解毒汤,以清于上;更用莲壳灰、棕毛以渗于下;然后用四物汤加玄胡散,凉血和经之药是也。
卷五
赤白带下六十六
夫妇人赤白带下,或出白物如脂,可服导水丸、禹功散,或单用无忧散,量虚实加减;泻讫,次用桂苓丸、五苓散、葶苈木香散,同治湿治泻法治之。或用独圣散上涌亦可也。室女亦可。
卷五
月事不来六十七
夫妇人月事不来,室女亦同。《内经》曰:月事不来者,是胞脉闭也。胞脉者,属火而络于脬中。令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可用茶调散吐之;吐讫,可用玉烛散、当归散,或三和汤、桂苓白术散、柴胡饮子,量虚实选而用之。降心火,益肾水,开胃进食,分阴阳,利水道之药是也。慎勿服峻热之药。若服之,则变成肺痿,骨蒸潮热,咳嗽咯脓,呕血而喘,小便涩滞,寝汗不已,渐至形瘦脉大,虽遇良医,亦成不救。呜呼!人之死者,岂为命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