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婴撮要

  
  竹叶石膏汤
  治痘疮胸中烦热,小便赤涩,口干作渴,兼有赤 者,亦宜服犀角散。(方见顶陷心烦)
  七味白术散
  即人参白术散,方见后)
  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
  
  十一味木香散
  
  十二味异功散
  (四方见痘灰白色)
  托里散
  (方见痘痈)
  五味异功散
  (方见寒战切牙)
  前胡枳壳散
  (方见涕唾稠粘)
  卷十七
  痘疮发热属阴属阳之异
  陈文宿先生云:痘疮之症,有阳盛阴虚,有阴盛阳虚。阳盛者饮冰雪而不知寒;阴盛者饮沸汤而不知热。阳盛则补阴,用木香散加丁香、官桂;阴盛则补阳,用异功散加木香、当归。窃谓:经云大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当壮水之主以镇阳光。若前症发热作渴,手足并冷,大便自利,喜饮热汤,此阴盛也,宜用十二味异功散、八味丸。若发热作渴,大便秘结,手足并热,喜饮冷水,此阳盛也,宜用四顺散、六味丸。若烦热作渴,面赤睛白,此为肾经虚热,宜用地黄丸之类,治之及时,亦有生者。京师小儿出痘或作渴,喜饮冷水者,恣与饮之,再不服药,如期而愈,亦无痘毒之患。盖北方人卧火炕,饮烧酒,有热与水相构而然也。小儿面色目睛多白者,乃禀肾气虚也,出痘必作渴,用地黄丸煎与恣饮,多有生者。
  一小儿痘寒战切牙,泻渴腹胀,手足并冷,时当仲夏,饮沸汤而不知热,此脾胃虚寒之热也,先用十二味异功散一剂顿安,又用六君、附子一剂,后用五味异功散而愈。
  一男子出痘,色紫作渴饮水,腰痛足热耳聋,此禀肾气不足,用加减八味丸料煎与恣饮,热渴顿止,佐以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麦门冬,滋其化源而愈。
  一小儿十四岁,出痘色黯,两足及腰热痛,便秘咽干、口渴引饮,先君谓禀肾不足,用加减八味丸料作大剂,煎与恣饮,至二斤,诸症悉退,又佐以益气汤及八珍汤,各十余剂而痊。
  一小儿痘疮发热作渴,腹胀寒战切牙,饮冰雪而不知寒,悉似火症,但两足并冷,此阳气虚寒也,先用十二味异功散一剂,随用五味异功散加姜、桂渐愈,乃去桂,又二剂而痊。
  
  六味地黄丸
  治肾虚痘疮发热作渴等症。
  熟地黄(八两杵膏) 干山药 山茱萸(肉,各四两) 泽泻 白茯苓 牡丹皮(各三两)上为末,入地黄膏量加米糊丸如小豆大,煎服尤好。
  
  七味白术散
  (一名人参白术散) 治胃气虚弱,或因克伐,或因吐泻,口干作渴,饮食少思。如饮冷者去木香。
  藿香 白术 木香 白茯苓 甘草(炒) 人参 干葛上每服五钱,水煎,徐徐服。
  
  八珍汤
  
  十一味木香散
  
  十二味异功散
  (三方见痘灰白色)
  补中益气汤
  
  五味异功散
  (二方见寒战切牙)
  加减八味丸
  (即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肉桂)
  清凉饮
  (方见大便不通)
  卷十七
  痘疮大便不通之症
  陈文宿先生云:痘疹四五日不大便,以肥猪 白水煮熟,切豆大五七块与食之,滋润脏腑,疮痂易落,切不可妄投宣利之药,恐真气内虚,疮毒入里。如六七日身壮热不大便,其脉紧盛,与三味消毒饮微利之。窃谓:前症若毒在肌肉而未能尽发,脉浮而紧者,最宜此药疏解其毒。若脉沉而紧者,宜用前胡枳壳散疏通毒瓦斯,以绝其源。若口舌咽喉肿痛,疮毒甚也,用射干鼠粘子汤。若大便既通,作渴饮汤,脾胃气虚也,用人参白术散。凡燥粪在直肠不能下者,宜用猪胆汁导之,忌用疏利之剂,恐复伤胃气,则疮未出者不能发出,已出者不能贯靥。大抵分辨虚实,当以手足冷热,或饮水饮汤验之。
  一小儿大便不通,痘赤作痛,发热作渴,手足并热,此余毒内作,用前胡枳壳散一剂,大便随通,诸症顿退;又与六味活血散而愈。
  一小儿痘疮发热作渴, 赤胀痛,大便秘结,此热毒在内,先用清凉饮一剂,诸症稍退;又用鼠粘子汤一剂,诸症全退;再用紫草快 汤而贯脓,更用消毒饮而痘靥。
  一小儿痘赤狂喘,大便不利,此胃经有热,先君治以犀角地黄汤芹莱汁而痊。
  
  四顺清凉饮
  治积热颊赤作渴,四肢惊掣,大便秘涩。
  赤芍药 当归 甘草 大黄(各等分)上每服一钱,水煎。
  按:清凉饮乃苦甘疏泻内热之剂。若热毒在内,大便不通,表无他症,宜用之。连翘饮乃苦寒发表内疏之剂,若表里实热,烦渴饮冷,大便不通,小便秘结者宜用之,不可过剂。恐妄发则成 烂,妄下则成虚脱也。
  
  消毒饮
  荆芥(二钱) 防风 牛蒡子(各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上水煎,量服之。
  
  射干鼠粘子汤
  (方见痘咽痛)
  三味消毒饮
  
  人参白术散
  (二方见靥发热)
  前胡枳壳散
  (方见涕唾稠粘)
  六味活血散
  (方见痘痈)
  紫草快 汤
  
  清凉饮
  
  消毒饮
  (三方见大便不通)
  犀角地黄汤
  (方见顶陷心烦)
  卷十七
  欲靥不靥欲落不落之症
  陈文宿先生云:痘疮自始出至十三日当忌外人。恐有卒暴风寒秽恶或狐臭之气触之,父母仍忌房事。若痘欲靥不靥,其痂欲落不落,若腹胀烦躁,忌食水蜜生冷之物,若食之,转渴而死,急与木香散救之。如身热烦渴者,宜服人参麦门冬散。身热大渴,人参白术散,如不愈,仍服木香散。窃谓前症乃脾胃气虚,津液不足所致,非实热为患也。如身热烦躁,手足发热,脾胃有热也,用人参麦门冬散。身热作渴,手足微冷者,脾胃气虚也,用人参白术散。腹胀泄泻,或寒战切牙,脾胃虚寒也,用十一味木香散。泄泻气促,手足并冷,脾气脱陷也,用十二味异功散。凡疮结痂作靥,皆由元气充实而内融也。若审见虚弱,便与滋补,血气无亏,可保终吉。若见不靥而投补剂,恐不及而误矣。
  一小儿十二岁,出痘不靥,腹胀泄泻不食,手足并冷。先君谓脾气虚寒。用十一味木香散一剂,诸症顿愈,再剂不时索食,但恶寒,此脾气犹虚也,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及六君子汤,而诸症愈;又用参 内托散而痂脱。
  一男子三十岁,遍身发热作痛,有赤颗旬余,始知为痘,用参 四圣散、托里散各四剂,欲靥不靥,用十全大补汤数剂而痂脱。
  一妊妇出痘月余,欲靥不靥,面赤晡热,此肝脾血虚而有热也,先用加味逍遥散热退,又用八珍、牡丹皮而热止。
  但气血皆虚,用十全大补汤而痂脱。
  一小儿出痘,贯脓不靥,症如实热,余谓血气虚甚之假热也,用十全大补汤数剂渐愈,忽又恶寒,余又曰此邪气退而真气遂见虚象也,仍用前药内参、 各五钱,数剂而愈。
  
  十全大补汤
  治禀赋不足,寒热自汗,食少体瘦,发热作渴,头痛眩晕。(方见气促)
  逍遥散
  (即加味逍遥散去牡丹皮、山栀) 治乳母肝脾有热,致痘疮欲靥不靥,欲落不落。
  当归 甘草(炙) 芍药(酒炒) 茯苓 白术(炒) 柴胡(各一钱)上水煎,母子同服。
  
  十一味木香散
  
  十二味异功散
  (二方见痘灰白色)
  六君子汤
  (方见痘灰白色)
  五味异功散
  (方见寒战切牙)
  人参麦门冬散
  (方见发热口渴烦躁不止)
  人参白术散
  (方见靥发热)
  参 托里散
  
  托里散
  (二方见痘痈)
  卷十七
  涕唾稠粘大便坚实之症
  陈文宿先生云:痘疮涕唾稠粘,身热鼻干,大便如常,小便黄赤,用人参清膈散。如痰实壮热,胸中烦闷,大便坚实,卧则喘息,用前胡枳壳散。窃谓前症若肺胃实热,气郁痰滞,或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烦渴饮冷,宜用人参清膈散,表散外邪,疏通内热,使邪不壅滞。若毒蕴脏腑,大便秘结,用前胡枳壳散,疏导其里,调和荣卫,使邪自解散。若痰嗽涕唾,鼻塞不利,宜用惺惺散或参苏饮,发散外邪,庶元气不伤,痘疮轻而易愈。
  一小儿痘疮涕唾稠粘,鼻塞不利,此风邪所伤肺,用参苏散一剂稍愈,又用惺惺散而痊。
  一小儿痘赤壮热痰甚,烦躁饮冷,此脾肺实热,用人参清膈散顿退,又用芹菜汁而靥。
  一小儿痘疮作渴饮冷,痰涎不利,此上焦热毒所致,先君用人参清膈散、犀角地黄汤各一剂,热退痰清;又用四圣散而痘起浆贯,用参 四圣散浆回痂脱。
  一小儿涕唾稠粘,大便黑屎,此胃经热毒,先君用圣济犀角地黄汤、芹菜汁而痊。
  一小儿痘愈后,涕唾口干,饮汤腹胀。此胃气虚热而津液不足也,先用人参白术散二剂,后用五味异功散而愈;又用参 四圣散、参 内托散而痊。
  一小儿涕唾稠粘,痰喘作渴,大便不利,此热毒蕴于内,用前胡枳壳散一剂,诸症顿退,又用济生犀角地黄汤二剂而愈。
  
  前胡枳壳散
  治涕唾稠涎,痰实壮热,胸中烦闷,大便坚实,卧则喘急。
  前胡 枳壳(麸炒) 赤茯苓 大黄(炒) 甘草(炙。各等分)上每服三钱,水煎,如身温脉微并泻者不可服。
  按:前方若肺实胃热,气郁痰滞,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烦渴饮冷脉数,宜用此方。以表散外邪,疏通五内,使邪气不壅滞,且痘疮轻而易愈。
  
  紫草四圣散
  治痘疮出迟倒靥,或小便赤涩发热。
  紫草 木通 甘草(炒) 黄 (炒,各等分)上每服二三钱,水煎服。加款冬花、桔梗等分,名仙圣散。
  
  参苏饮
  治时气伤风,发热恶寒咳嗽,未明痘疹,疑似之间,此药甚为稳当。
  前胡 人参 紫苏叶 干葛 半夏 茯苓(各三分) 枳壳 陈皮 甘草(炙) 桔梗(各二分)上水煎服。
  
  人参白术散
  治胃气虚弱,涕唾稠涎,或因克伐吐泻,口干作渴,饮食少思。(方见属阴属阳,即七味白术散)
  五味异功散
  (方见寒战切牙)
  人参清膈散
  (即十六味清膈散)
  犀角地黄汤
  (二方见顶陷心烦)
  四圣散
  (方见发热属阴属阳)
  参 四圣散
  
  参 内托散
  (二方见腹胀气促)
  惺惺散
  (方见 症)
  卷十七
  顶陷灰白泻渴之症
  陈文宿先生云:痘疮出二三日,始出如粟米状,或绿豆大,似水珠光泽明净,根窠红者,不须服药。若四五日大小不等,根窠光泽明净者,亦不须服药。如陷顶灰白泻渴者,服木香散。丹溪先生云:痘疮灰白色,静者、怯者作寒看,躁者、勇者、 发者作热看。若初出之时色白者,便须大补气血,参、 、芎、归、术、芍、甘草、升麻、木香、丁香;泻者加诃子、肉豆蔻。若白色将靥如豆壳者,盖因初起,饮水过多,其靥不齐,俗呼倒靥,不妨,但须实表之剂自愈。
  如毒郁于里,大小便秘者,随通利之。窃谓:前症不起发,不红活者,此因脾胃气虚,用参 四圣散。顶陷灰白泻渴者,脾肺虚寒,用木香散、异功散。若灰白色或痒而脓不贯,用紫草、四君、木香。色赤或痒而脓不贯,用紫草木通汤。贯而脓清稀,用参 内托散;不应,加附子,缓则不救。已出危症,如出赠痘,多有生者。
  一小儿色淡白痒塌,此脾肺气虚血弱也,用紫草快 汤、参、术各三钱二剂,稍应,又二剂,红活起发;又用托里散、参、术各三钱,贯脓而愈。
  一小儿九岁,痘色白,手足冷,此脾胃虚弱,用六君子汤加木香、当归、紫草四剂,又用参 四圣散加参、 各三钱而靥。至十七日发热烦渴,脉洪大而虚,用八珍汤而愈。
  一小儿十六岁,痘色白,脉虚浮,按之甚微而短,形气倦怠,饮食少思,此血气虚弱,用紫草木香散,内人参五钱十剂,色微赤;又用独参汤而贯。乃用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共享参二斤余而靥。随入科举毕,发热痕痒淡赤,昏倦不食,急灌以独参汤而苏,又用斤余,却用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而安。
  一小儿痘疮七日,变灰白色,手足并冷,腹痛泻渴,先君谓阳气虚寒,用十二味异功散。不信,已而饮沸汤不知热,始投前药二剂,阳气顿复,却用独参汤、参 四圣散而愈。
  一小儿十五岁,因科举劳伤元气,出痘色白,贯脓不靥,眼闭昏愦,饮食与之则食,手指轻捏不冷,重按良久则冷,其脉轻诊而浮,重按如无,不及两寸,此阳气虚弱而无邪耳。用人参一两,干姜一钱,枣五枚,二日进四剂,结靥眼开。又二剂其眼常开,呻吟不绝。再剂却佐以补中益气汤,二十一日始言,但气短,云遍身痛如锥,索食,月余而靥。始末悉用前二汤,更无他饵。
  一孕妇发热坠胎昏愦,遍身见痘灰白色,饮食药饵,到口即作呕,惟灌热汤则饮之,乃择壮年妇乳灌之不辍,日灌数碗,旬余省索食,云胸腹胀满,此脾气虚而乳食壅滞,令细呷浓茶半钟,胸满即宽,四十余日而靥。后因劳心发热如炙,用四君、参、 、炮姜而痊。
  一男子年三十,发热头痛,四肢拘急。服解表之药热益甚,遍身红点,渐成脓,窠已灰白,此痘疮因气虚耳。用参四圣散、托里散,色赤脓贯而靥。
  一小儿第十日不红活,浆不满,先君谓气血虚弱,用参 托里散数剂出赠痘,红活起发,又用十全大补汤而愈。
  
  十一味木香散
  木香 大腹皮 人参 桂心 赤茯苓 青皮 前胡 诃黎勒(去核) 半夏 丁香 甘草(炙。各三钱)上每服三钱,生姜三片,水煎,量大小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