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婴撮要

  一小儿臂外侧患毒,此属肺经部分,先用神效解毒散加桔梗二剂,肿痛顿减;次用托里消毒散,而脓溃将愈。因母食炙 之味,患处复肿,兼发热咳嗽,子服泻白散,母服清胃散而痊。
  一小儿臂腕漫肿,敷寒凉药,又常以冷水润之,肿热以上至肩,两月余而溃,四月余不敛,脓出清稀,面色痿黄。
  余曰:此气血虚不能充荣于肌肉也。先用异功散、加升麻、柴胡,脾胃渐健,又用托里散而愈。
  一小儿臂患痈,久不愈,手足时冷,用异功散加木香,佐以八珍汤。手足温和,乃用托里散,将敛,因饮食停滞伤脾,患处肿硬,用六君、木香及托里散而愈。
  一小儿臀痈,久不愈,溃出碎骨,饮食少思,不时寒热,脓水清稀,此气血俱虚也,用八珍散加肉桂、桔梗渐消,又用托里散加肉桂及豆豉而愈。
  一小儿臂膊赤肿,发热作渴饮冷。症属胃火,先用加味清胃散而愈。后因母食浓味,复肿痛,先用泻黄散二服,再用清胃散,母子服之并愈。
  一女子臂疮,肿 作痛,用仙方活命饮,痛止成脓;用加味八珍汤,而脓溃渐敛;用加味逍遥散与母服而痊。
  一小儿因母食膏粱,臂疮溃而作痛,脉洪数有力,用清胃散与母服,子服泻黄散渐愈;又用加味逍遥散,母子俱服而愈。
  一小儿臂疮,服败毒散呕吐腹胀作痛,手足并冷,用六君、姜、桂,诸症渐退,饮食渐进;次用五味异功散而愈。
  一小儿臂痈,肿硬色白,寒热倦怠,此血气虚弱而不能溃散,先用五味异功散加干姜,其肿渐退,饮食渐进;又用托里散、如圣饼,脓溃而愈。
  一小儿臂患痈,肿硬不消,食少自汗,此脾肺气虚而不能溃,先用六君子汤而汗止,乃佐以葱熨法而脓成,又用八珍汤而脓溃,用托里散而疮敛。
  一小儿臂患疮,敷寒凉之药,肿硬不消,用补中益气汤加木香、薄、桂、及如圣饼,助其阳气而消。
  一小儿臂患疮,肿硬作呕,面色痿黄,饮食少思,此脾气虚也,用六君子汤呕止食进,又用五味异功散、如圣饼而消。
  一小儿臂疮,作痛不止,肌肉不生,先用托里消毒散而痛止,用五味异功散、托里散而肉生。
  一小儿臂患疮,久而不敛,肌肉消瘦,日晡体热,此脾气虚而不能生肌肉也,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五味异功散,诸症渐愈;又用托里散、如圣饼而愈。
  一小儿臂疮肿痛 赤,右腮赤色,敷服皆败毒之药,余谓此肺胃二经之症也,当用泻黄、泻白二散主之。不信,恪用前药泛扰诸经,虚症蜂起而殁。
  
  神效解毒散
  治一切疮疡初起,肿者即消,已溃仍肿者即散,已溃毒不解者即愈。
  金银花(一两) 甘草节(五钱) 黄 皂角刺(炒) 当归(各三钱) 乳香 没药(各二钱)上为散,每服二钱,酒煎。温酒调服亦可。婴儿病,乳母亦服。如疮已溃,肿痛已止者,去乳、没、金银花,倍加黄、甘草。
  
  白芷升麻汤
  治手阳明经分臂上生疮。
  白芷 升麻 桔梗(各一钱) 黄 (炒) 黄芩(酒炒。各二钱) 生黄芩(五分) 红花 甘草(炙。各五分)上水酒半钟煎,食后温服。
  
  泻白散
  治肺经有热生疮,又化痰止嗽,治气进食。
  地骨皮 桑白皮(炒。各一两) 甘草(炙,五钱)上为末,每服一二钱,入粳米百粒,水煎。
  
  泻心散
  治心经实热,生疮作渴,发热饮冷,手足并热者。(详见心脏泻心汤)
  导赤散
  治小肠实热生疮,作渴发热,小便秘赤。
  生地黄 木通 甘草(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入淡竹叶水煎。
  
  大连翘饮
  即大连翘汤,治肺热生疮。
  连翘 瞿麦 荆芥 木通 赤芍药 当归 防风 柴胡 滑石 蝉壳 甘草(炒) 山栀子 黄芩(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加紫草水煎服之。大便不通,量加大黄。
  
  补中益气汤
  (方见肌肉不生)
  加味逍遥散
  
  六味地黄丸
  (二方见发热不止)
  十全大补汤
  (方见便痈)
  四味肥儿丸
  (方见贴骨痈)
  九味芦荟丸
  (方见喉痹)
  柴胡栀子散
  (方见腹痈)
  东垣清胃散
  (方见腹痈)
  五味异功散
  (方见败毒之药)
  托里消毒散
  
  托里散
  (二方见热毒疮疡)
  卷十三
  腋痈
  (谓痈生于胁之前肤之傍白者五下皆是也)腋痈属足少阳、手少阴、手厥阴三经。小儿患之,多禀赋肝火所致,初起先用活命饮,次用柴胡栀子散,五七日间作脓, 肿作痛者,亦用活命饮杀其大势,虽溃亦轻而易敛。若脓已成,用托里消毒散。已出,用托里散。如有变症,当随症治之。
  一小儿患前症,肿痛,用仙方活命饮而痛止,用托里消毒散而溃。因母饮酒,后加肿痛,母服清胃散,儿服活命饮、托里散而愈。
  一小儿患之,因乳母恚怒所致,子用仙方活命饮,母用柴胡栀子散、加味逍遥散并愈。后复患,令母仍服前药,子服托里消毒散而脓溃,用托里散而敛。
  一小儿腋下常患一枚,此禀肝胆怒火也,用牛黄解毒丸,母服柴胡栀子散、逍遥散而愈。后每发即服前药而愈,或用荆防败毒散,外敷铁箍散,以杜后患,几至不救。
  一小儿十四岁患之,内外皆用寒凉败毒之药,肿硬作痛,上连肩胛,脓成不溃,或用针之,脓仍不出。余曰:此气血虚甚,当峻补之。不信,半载后,肩骨溃解,惟皮相连,沥尽气血而殁。
  一小儿患之,恪服败毒之药,久不溃,色不变,肿硬如石,余用葱熨之法,及托里散二十余剂,患处微赤作痛,又数剂,肿起,针出秽脓,气息奄奄,用人参一两、干姜一钱、枣子十枚四剂,仍用前散寻愈。
  一小儿患之,脓内溃,久不出,色不变,亦不痛,余谓气血虚甚,当先大补而用火针。不信,或用冷针,脓果不出;更气喘自汗,余用独参汤二剂,喘汗少止,脓仍未出,又二剂,脓出甚多,喘汗大作,又用前汤四剂,诸症悉退,乃用八珍汤渐愈。后因伤风咳嗽,误用表散之药,烦躁自汗,面目赤色,脉洪大无伦,按之如无,此血脱发躁也,先用当归补血汤,诸症顿愈,再用八珍汤而安。又饮食过多发厥,手足并冷,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柴胡、生姜,一剂而愈。
  一小儿患之,色黯不敛,三年不愈,用十全大补汤及豆豉饼,三月余将愈;后劳倦怒气,腋下肿痛,以加味逍遥散、十全大补汤,相间服之,月余而愈。
  
  豆豉饼
  治疮疡肿痛,硬而不溃,及溃而不敛,并一切顽疮恶疮。用江西豆豉为末,唾津和成饼,大如铜钱,浓如三四钱,置患处,以艾壮于饼上灸之,灸干则再易。如疮大,作大饼覆患处,以艾铺饼上灸之。疮未成者即消,已成者祛毒。间有不效者,乃气血虚败之症也,参疔疮类灸法用之。(方见腋痈)
  四物汤
  治疮疡血虚,发热,日晡益甚,或烦躁不寐。
  当归 熟地黄(各二钱) 芍药(炒) 川芎(各一钱)上水煎服。
  
  参术柴苓汤
  治疮疡脾气虚弱,肝气内动,肢体抽动者。
  人参 白术 茯苓 陈皮(各一钱) 山栀(炒) 钩藤钩子(各七分) 甘草(炒五分) 柴胡 升麻(各三分)上每服一二钱,姜、枣水煎,婴儿用,大剂与母服,子少服之。
  
  黄连安神丸
  治心经血热发热,惊悸不安。
  黄连(五分) 生甘草(二钱五分) 生地黄(五钱) 当归 朱砂(三钱)上为末,饭糊丸,小豆大。每服十五丸,滚汤下。如二三服不应,当服归脾汤,婴儿乳母并服。
  
  柴胡栀子散
  (方见胁痈,一名柴胡清肝散)
  托里消毒散
  
  托里散
  (二方见热毒疮疡)
  清胃散
  (方见腹痈)
  加味逍遥散
  (方见发热不止)
  牛黄解毒散
  (方见胎毒疮疥)
  十全大补汤
  (方见便痈)
  卷十三
  胁痈
  胁肋者,足厥阴少阳之经,相火之司也,乃木之主。肝胆之气不平,则风火内搏,荣逆血郁,热聚为脓,而痈肿之所由生也。亦有禀赋母气肝胆之热,恚怒之火而致。然初患 肿作痛者,宜用柴胡栀子散。未消者,用仙方活命饮。其热既杀而肿不消者,则必成脓也,乃用托里消毒散。其脓既成,以代针膏决之,仍用托里散,自愈。若脓出,而痛止肿消,则不必用药也。
  一小儿四岁,胁间漫肿一块甚痛,色如故,服流气败毒等药,加寒热作呕,食少作泻,此禀肝脾气滞之症,元气复伤而甚耳,乃择乳母气血壮盛者,与加味归脾汤、加味逍遥散服之,儿饮其乳半载而消。
  一小儿左胁生疮,寒热作呕,右关脉弦数,此肝症传于脾也,先用柴胡清肝散,次用五味异功散,又用托里散,疮敛而愈。其时同患是症,专用败毒者,俱致不起。
  一小儿左胁下生疮,漫肿色赤,此肝胆经形伤气也,先用托里散、消毒散、加味小柴胡汤间服,肿渐减;又用托里消毒散、加味小柴胡汤,疮溃而愈。
  一小儿四岁,患胁痈,色赤肿痛,肝脉弦而迟。此肝胆经血虚有热,先用加味逍遥散数剂,大势已消,中间成脓,又用托里消毒散加柴胡、山栀,脓溃而敛。
  一小儿肩患痈,痛甚肿至背,乃膀胱经部分,血瘀滞也,先用仙方活命饮,毒解痛止。又用加味小柴胡汤加连翘、山栀、金银花,其势渐退,乃用加味逍遥散加金银花、黄 ,漫肿悉消,但中间不退,此欲作脓也,用托里消毒散,脓成而溃;又用托里散、地黄丸,补气血,滋肾水而痊。
  一小儿患之,久不愈,左关脉弦数,右尺脉按之而弱。此禀肾虚而然也,用地黄丸为主,佐以八珍汤、托里散而愈。
  一小儿未期,胁间赤肿。此禀肝火所致,用加味逍遥散数剂,与母服,子日服数匙,漫肿悉退,佐以托里消毒散加山栀、柴胡,疮溃而愈。后因母恚怒劳役,子胁复肿赤,用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母子服之并愈。
  一小儿胁痈,服伐脾之药,脓清不敛,呵欠呀咬,饮食少思,仍用伐脾。余曰:此脾虚之症也,胃为五脏之主,当补脾胃,则肝不侮而肌肉自生矣。不信,乃伐肝木,遂致不救。
  
  加味归脾汤
  治小儿因乳母忧思郁怒,胸胁作痛;或肝脾经分患疮疡之症;或寒热惊悸无寐;或便血盗汗,疮口不敛等症。
  人参 黄 (炒) 茯神(去木。各二两) 甘草(炒) 白术(炒,一两) 木香(五分) 远志(去心) 酸枣仁 龙眼肉 当归 牡丹皮 山栀(炒。各一钱)上水煎,乳母服,儿亦服之。
  
  小柴胡汤
  治肝胆经分一切疮疡,发热潮热;或饮食少思,加山栀、牡丹皮,名加味小柴胡汤。
  柴胡(一钱五分) 人参(五分) 黄芩(七分) 半夏(五分) 甘草(炒,三分)上作二三服,姜枣水煎。
  
  柴胡清肝散
  治肝经风热,或乳母怒火,患一切疮疡。
  柴胡 黄芩(炒) 人参 川芎(各一钱) 山栀(炒,一钱五分) 连翘 甘草(各五分) 桔梗(炒八分)上水煎,母子服之。
  
  栀子清肝散
  (一名栀子柴胡散) 治三焦及足少阳经风热生疮,或发热,耳内生疮作痒,或出水疼痛。
  柴胡 栀子(炒) 牡丹皮 茯苓 川芎 芍药(炒) 当归 牛蒡子(炒。各七分) 甘草(二分)上水煎,母子并服。
  
  龙胆泻肝汤
  治肝胆经有热,小腹胁间患疮疡;或玉茎便毒,悬痈、囊痈肿痛;或溃烂作痛,小便涩滞,或睾丸悬挂。(方见下疳阴痿)
  加味逍遥散
  治小儿肝脾血虚内热,胁腹作痛,头目昏黑,怔忡颊赤,口燥咽干;或发热盗汗,食少不寐;或口舌生疮,胸乳膨胀,小便不利;或女子患前症,经候不调,发热咳嗽,寒热往来等症。(方见发热不止)
  六味地黄丸
  治肝经血虚发热,或风客淫气瘰 结核;或四肢发搐,眼目抽动,痰涎上涌;或伤损出血,发热抽搐等症。(方见作渴不止)
  仙方活命饮
  
  托里消毒散
  
  托里散
  (三方见热毒疮疡)
  八珍汤
  (方见发热不止)
  卷十三
  腹痈
  腹痈者,患于脐下或傍二寸许属脾经,近胁属胆经。盖因脾经阴虚,气滞血凝,或因脾虚,饮食积热所患。若 肿作痛者,泻黄散。坚硬肿痛者,清胃散。肿痛便秘者,清凉饮。如此而仍痛者,瘀血凝滞也,活命饮。既用此药而不消,则内欲作脓也,用托里消毒散。若脓出而痛不减者,毒未解也,亦用前药。若脓出而反加痛,及脓水清稀者,气血虚也,用参 托里散。若食少体倦者,脾气虚也,用五味异功散加当归、柴胡、升麻。哺热内热者,脾血虚也,用四君、当归、丹皮。如有他症,当随症治之。
  一小儿患此,漫肿微痛,肉色不变,面色痿黄,饮食少思,此脾气虚而食积内热也。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当归,及如圣饼,其肿渐消;又用托里散而愈。
  一小儿患此,肿痛寒热,活命饮未二服肿痛顿止,用托里散、如圣饼,而肿渐消,又用神效散及托里消毒散,数剂而痊。
  一小儿患之,内溃作渴,饮食少思,属元气虚弱,先用托里消毒散,四剂脓溃,而发热恶寒,肢体倦怠,此邪气去而真气虚也。用八珍、升麻补之稍愈,又用托里散、异功散,间服而痊。
  一小儿腹疮,大便秘结,发热饮冷,此热蓄于里也,用内疏黄连汤一剂,大便通而痛止;又用清热消毒散,内热退而疮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