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婴撮要

  一小儿腹内结块,小便不调,此肝经内疳也,用龙胆泻肝汤及大味芦荟丸而痊。
  一小儿自生后两目赤肿,或作痒,或生翳,此胎禀肝火,用芦荟丸、六味地黄丸而痊。
  一小儿患瘰 ,小便频数,两目连札,作呕少食,泄泻后重。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渐愈,佐以芦荟丸而痊。
  一小儿食泥土,困睡泄泻,遍身如疥,此脾经内外疳也,用六君子汤、肥儿丸而愈。
  一小儿面黄颊赤,发热作渴,睡中惊悸,此心经内外疳也,用秘旨安神丸而痊。
  一小儿患前症,兼掌心发热,遍身如疥,用安神、肥儿二丸而愈。
  一小儿咳嗽寒热,咽喉不利,鼻上有疮,久而不结痂,此肺经疳症也,用地黄清肺饮而痊。
  一小儿下疳溃痛,爪黑面黧,遍身生疥,此肝经内外疳也,用地黄、芦荟二丸而愈。
  史少参幼子二岁,项后结核,不时仰叫,或以为热疮内溃,用针决之,服消毒之药后,曲腰啼哭,余谓此名无辜疳,仰身而哭,外 症也;腰哭而啼,内 症也,元气败矣,果殁。
  一小儿四肢消瘦,肚腹渐大,寒热嗜卧,作渴引饮,此肝脾疳也。名丁奚哺露,用白术散为主,佐以十全丹,月余诸症渐愈,乃以异功散加当归及六味丸而痊。
  一小儿患疳,虚症悉具,热如火炙,病状不能尽述,朝用异功散,夕用四味肥儿丸,月余诸症稍愈,佐以九味地黄丸,自能行立。遂朝以六味地黄丸,夕以异功散及蚵蟆丸而痊。
  一小儿四肢消瘦,肚腹胀大,行步不能,作渴发热,去后臭秽,以十全丹数服,诸症渐愈,又用异功散、肥儿丸,调理渐愈。
  
  大芦荟丸
  治疳杀虫,和胃止泻。
  胡黄连 黄连 白芜荑(去扇) 芦荟 木香 青皮 白雷丸(破开,赤者不用) 鹤虱(微炒。各半两) 麝香(二钱,另研)上为末,粟米饭丸,绿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饮下。
  愚按:前方肝脾疳积,食积发热,目生云翳;或疳热,颈项结核;或耳内生疮,肌体消瘦,发热作渴,饮食少思,肚腹膨胀;或牙龈蚀落,项腮腐烂,阴囊、玉茎生疮;或胸胁小腹作痛,并效。内青皮以龙胆草代之,麝香不用尤效。
  
  六味肥儿丸
  消疳、化虫、退热。
  黄连 陈皮 川楝子(去核炒) 神曲(炒) 麦 (炒。各一两) 白芜荑(半两)上为末,糊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空心米饮吞下。
  愚按:前方又治脾疳,饮食少思,肌肉消瘦,肚大颈细,发稀成穗,项间结核,发热作渴,精神倦怠,大便酸臭,嗜食泥土;或口鼻头疮,肚见青筋,啮齿下痢,便白五疳。用此丸加干蟾一两,芜荑五钱尤妙。
  
  蚵蟆丸
  治无辜疳症,一服虚热退;二服烦渴止;三服泻痢住。
  蟾蜍(一枚,夏月沟渠中腹大、不跳、不鸣、身多癞 者)上取粪蛆一杓置桶中,以尿浸之,桶上要干,不令虫走出,却将蟾蜍扑死,投蛆中食一昼夜,以布袋盛置,浸急水中一宿,取出瓦上焙为末,入麝一字,粳米饭揉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
  愚按:前方又治无辜疳症,面黄壮热不食,舌下有虫;或脑后有核,软而不痛,中有粉虫,随气流散,侵蚀脏腑,便滑脓血,日渐黄瘦,头大发竖,手足细软,变生天 ;猢狲鹅口,木舌悬痈,重 着噤,脐风撮口重舌,龟背龟胸,一十二种败症。急用蟾蜍丸、大芜荑汤治之,多有生者。
  
  生熟地黄汤
  治疳眼闭合不开。
  生地黄 熟地黄(各半两) 川芎 赤茯苓 枳壳(制) 杏仁(去皮) 川黄连 半夏曲 天麻 地骨皮甘草(炙。各二钱五分)上每服二钱,黑豆十五粒、姜水煎服。
  
  嚏疳散
  治疳。
  芦荟 黄连(各一钱) 瓜蒂 猪牙皂角 虾蟆灰(各五分) 麝香(少许)上为末,吹入鼻,嚏则可疗。
  
  脂连丸
  治五疳潮热,腹胀发焦。
  胡黄连(半两) 五灵脂(一两)上为末, 猪胆汁丸,麻子大,米饮下。
  
  茯苓丸
  治心疳惊疳。
  茯神 芦荟 琥珀 川黄连(净) 赤茯苓(各三钱) 钩藤皮 远志肉 虾蟆灰(各三钱) 石菖蒲(一钱) 麝香(少许)上为末,粟米丸麻子大,薄荷汤下。
  
  神效换肌丸
  治脾疳肌瘦,潮热盗汗,泄泻糟粕,头大腹急。
  川黄连(炒) 鳖甲(酒炙) 肉豆蔻(煨) 使君子(面裹煨) 神曲(炒) 麦芽(炒。各半两) 诃子肉(一钱半)上为末,糊丸芥子大,米汤下。
  
  天麻丸
  治肝疳、风疳、疳眼。
  青黛 川黄连 天麻 五灵脂 夜明砂(微炒) 川芎 芦荟(各二钱) 龙胆草 防风 蝉蜕(去足,各一钱半) 全蝎(二枚,焙) 麝香(少许) 干蟾头(炙焦,三钱)上为末,猪胆汁浸糕丸麻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下。
  
  化 丸
  治诸疳生虫,不时啼哭,呕吐清水,肚腹胀痛,唇口紫黑,肠头湿 。
  芜荑 芦荟 青黛干 川芎 白芷稍 胡黄连 川黄连 虾蟆灰(各等分)上为末,猪胆汁浸糕糊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后临卧,杏仁煎汤下。其鼻常用熊胆煎汤,笔蘸洗,俟前药各进数服,却用青黛、当归、赤小豆、瓜蒂、地榆、黄连、芦荟、雄黄为末,入鼻疮敛。
  
  灵脂丸
  治脾疳、食疳。
  白豆蔻 麦芽(炒) 五灵脂 宿砂 蓬术(煨) 青皮 橘红 使君子(焙。各二钱) 虾蟆(炙焦,三钱)上为末,米糊丸,麻子大。每服十丸,米汤下。
  
  下虫丸
  治疳蛔诸虫新白苦楝根皮(酒浸焙) 绿包贯众 木香 桃仁(浸去皮焙) 芜荑(焙) 鸡心槟榔(各二钱) 鹤虱(炒,一钱) 轻粉(五分) 干虾蟆(炙焦,三钱) 使君子(五十,取肉煨)上为末,面糊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天明清肉汁下,内加当归、川连各二钱五分。
  
  龙胆丸
  治脑疳,脑热疮。
  龙胆草 升麻 苦楝根皮(焙) 赤茯苓 防风 芦荟 油发灰(各二钱) 青黛(干) 黄连(净。各三上为末,狁猪胆汁浸糕糊丸,麻子大,薄荷汤下,仍以芦荟末入鼻。
  
  黄连丸
  治疳劳。
  黄连(半两,净狁胆汁浸晒) 石莲 栝蒌根 杏仁(浸,去皮焙) 乌梅肉(各二钱)上为末,牛胆汁浸糕糊丸,麻子大,煎乌梅、姜、蜜汤下。
  
  香蔻丸
  治疳泻。
  黄连(三钱,炒) 肉豆蔻 木香 诃子肉(煨) 砂仁 茯苓(各二钱)上为末,饭丸麻子大,米饮下。
  
  木香丸
  治疳痢。
  黄连(净,三钱) 木香 紫浓朴(制) 夜明砂(隔纸炒。各二钱) 诃子肉(炒,一钱)上为末,饭丸麻子大,干艾生姜煎汤,食前下。
  
  十全丹
  治丁奚哺露。
  青皮 陈皮(各去白) 川芎 五灵脂 白豆蔻仁 鸡心槟榔 芦荟(各五钱) 木香 使君子(焙)虾蟆灰(各三分)上为末,猪胆汁浸糕糊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饮下;有热,薄荷汤下。
  
  汤氏十全丹
  治前症。
  槟榔 枳壳(汤浸去穣,麸炒) 青皮 陈皮(去白) 丁香 木香(炮,各二钱五分) 香附子(炒,一上为末,神曲糊丸黍米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米饮下。
  愚按:前症因乳哺不调,伤损脾胃,不思饮食,气血日损,四肢日瘦,肚腹渐大,是名丁奚。呼吸少气,汲汲苦热,谓之哺露。属形病俱虚,虽用前药,宜佐以异功散,壮脾胃以行药势。
  
  鳖血煎
  治疳劳。
  芜荑 柴胡 川芎(各二两) 人参(半两) 使君子(二十一个) 胡黄连 宣黄连上用鳖血一盏,吴茱萸一两和二黄连淹一宿,次早炒干,去茱萸并血,用二连入余药末,粟米糊丸麻子大,食前热水下。
  
  地黄清肺饮
  治肺热疳饮穿孔,或生 肉,或鼻外生疮。
  桑白皮(炒,半两) 紫苏 前胡 赤茯苓 防风 黄芩 当归 天门冬(去心) 连翘 桔梗 生地黄 甘草(炙。各二钱)上每服二钱,水煎服,次用化 丸。
  
  九味地黄丸
  治肾疳。
  熟地黄(四钱五分) 赤茯苓 山茱萸肉 川楝子 当归 川芎 牡丹皮 山药 使君子肉(二钱)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温酒下。
  
  东垣大芜荑汤
  (一名栀子茯苓汤) 治黄疳土色,为湿为热,当利小便,今反利(知黄色中为燥胃经热也),发黄脱落(知膀胱、肾俱受土邪乃大湿热之症)鼻下断作疮(上逆行营气伏火也)能乳(胃中有热也,寒则食不入)喜食土(胃不足也),面黑色(为寒为痹)大便清(寒也)褐色(热蓄血中)间黄色(肠胃有热)治当滋荣润燥,外致津液。
  山栀仁(三分) 黄柏 甘草(炙。各二分) 大芜荑(五分) 黄连 麻黄根(一分) 姜活(二分) 柴胡(三分) 防风(一分) 白术 茯苓(各五分) 当归(四分)上水煎服。
  
  朱砂安神丸
  治心疳怔忡,心中痞闷。
  朱砂(四钱) 黄连 生地黄(各半两) 生甘草(二钱半) 兰香叶(二钱,烧灰) 铜青 轻粉(各五分)上为末,干敷上。
  
  白粉散
  治疳疮。
  海螵蛸(三分) 白芨(二分) 轻粉(一分)上为末,先用浆水洗拭,干敷。
  
  六君子汤
  
  异功散
  (二方见内钓)
  六味丸
  (方见肾脏)
  四味肥儿丸
  (方见寒吐)
  泻青丸
  (方见肝脏)
  龙胆泻肝汤
  (方见疝气)
  补中益气汤
  (方见虚羸)
  白术散
  (方见积滞)
  卷八
  二便色白
  《秘旨》云:小儿便如米泔,或溺停,少顷变作泔浊者,此脾胃湿热也。若大便泔白色,或如鱼冻,或带红黄黑者,此湿热积滞也。宜理脾清滞,去湿热,节饮食。若忽然变青,此是变蒸也,不必用药。若久而不愈,用补脾制肝。若心膈伏热,则成疳矣。大抵多因乳哺失节,脾气有伤,元气下陷,或乳母饮食七情所致。小便如疳,或大便泔白者,用四味肥儿丸。
  积滞黄黑者,用四君子汤加黄连、木香。色青日久不复,或兼泄泻,或腹痛者,用六君子汤加木香、芍药。若小便小利,大便褐色,发黄脱落,鼻下疮痍,用栀子茯苓汤。乳食少思,胸腹膨胀,大便频数,用四味肥儿丸。仍审乳母饮食七情主之。
  治验一小儿每食停滞,大便色白而频,先用大安丸、异功散,少加炒黑黄连,一二服后,小水澄久如泔,发热体倦,用四味肥儿丸而愈。
  一小儿患前症,停食发热,先用大安丸而愈。后患腹胀,午时发热,用五味异功散而瘥。
  一小儿患前症,兼自痢,用异功散加升麻、柴胡而愈。但日晡微热倦怠,用补中益气汤、四味肥儿丸而愈。
  一小儿患前症,服驱逐之剂,手足并冷,作渴少食,此脾气复伤也,用六君、升麻、柴胡而泻止;又四味肥儿丸而愈。
  
  四君子汤
  
  六君子汤
  
  加味逍遥散
  
  五味异功散
  (四方见内钓)
  龙胆泻肝汤
  (方见疝气)
  补中益气汤
  
  大安丸
  (保和丸加白术,二方见虚羸)
  四味肥儿丸
  (方见寒吐)
  栀子茯苓汤
  (即大芜荑汤,方见疳症)
  卷九
  吐血
  经曰:清者为荣,浊者为卫,荣行脉中,卫行脉外。盖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故能入于脉。夫荣者,阴血也,所主在心,统化在脾,藏内在肝,宣布在肺,输泄在肾,灌溉一身,滋养百脉,诸经由此而生毓焉。然血之所统者气也,故曰:气主 之;血主濡之。是以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阳生阴长,夫唱妇随之道也。若气一伤,则变症百出,故妄行则吐衄,衰涸则虚劳,降下则便红,热陷则溺赤,渗于肠胃则为肠风,阳虚阴搏则为崩漏,此皆气有殄戾之乖,而血乃生渗溢之患也。然养阴者可不先知养阳之道乎?小儿患之,多因禀赋积热,或食膏粱浓味,或乳母七情郁火所致。治法:若气虚血弱,当以人参补之,阳旺则阴生血也。若四物汤者,独能主血分受伤,为气不虚也。若左寸关脉数而无力,血虚也,四物汤加参、术。浮而无力,气虚也,补中益气汤。尺脉数而无力,肾虚也,六味地黄丸。右寸关脉数而有力者,肺胃热也,犀角地黄汤;后用四物汤加参、苓、白术。尺脉数而无力,阴虚也,用六味地黄丸。若面黄目涩,眵多手麻者,脾肺虚也,用黄 芍药汤。
  治验一小儿年十余岁,鼻衄,肝脉弦数,肝藏血,此肝火血热而妄行,用小柴胡加山栀、龙胆草,四剂而血止;又用四物、芩、连、芦荟、山栀、甘草,作丸服;又以地黄丸滋肾水,生肝血而愈。
  一小儿久鼻衄,右腮鼻准微赤,此脾胃传热于肺而不能统也,先用六君、桔梗、当归、山栀而血止,次用人参黄 散,以调补脾肺而愈。
  一小儿壮热吐血,或兼衄血,右腮鼻准赤色,乃肺胃积热,用济生犀角地黄四剂而血并止。
  后因母饮酒复作,用清胃散,母子服之而愈。
  一小儿吐血不止,鼻准赤色,审其乳母有郁热,用加味归脾汤、加味逍遥散,母子并服各数剂血少止,又用八珍汤加柴胡、牡丹皮而愈。
  一小儿因母屡恚怒,发热吐血,或时衄,用加味小柴胡汤之类,治其母并愈。后其母因劳役兼怒气,致儿患惊搐,或用抱龙丸,又加吐血,予以加味逍遥散,母子并愈。厥后乳母仍劳役发热,此儿即惊搐,或吐血、或衄血,母用补中益气汤,子用犀角地黄汤顿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