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心法


  如圣饮子 桔梗 甘草(生) 鼠粘子(炒,各二钱) 麦门冬(三钱)上末,竹叶煎二三钱。一方,加荆芥、防风。重者竹沥同煎。

  鼠粘子汤 鼠粘子(炒,四钱) 荆芥穗(二钱) 甘草(一钱) 防风(半钱)上为细末。沸汤点服。去防风,名消毒散。

  麻黄黄芩汤 麻黄(三钱) 赤芍 黄芩(各二钱半) 甘草(炙) 桂枝(各半钱)上为粗末煎。

  桔梗枳壳汤 枳壳 桔梗(各二两) 甘草(炙,半两)上锉。姜煎。

  甘草散 甘草(炙) 栝蒌根(等分)上为末。煎服一钱。

  乌梅汤 小黑豆 绿豆(各一合) 乌梅(二个)上 咀。新汲水一碗,煎取清汁,旋服。

  木香理中汤 见寒类。

  本方中加木香、甘草、干姜。

  独圣散 牛蒡子(炒,五钱) 白僵蚕(二钱半)上末,入紫草三茎煎。连进三服,其痘便出。

  又方 穿山甲汤洗净,炒焦黄为末。每服半钱,入麝少许,木香煎汤调下。或紫草煎汤,入红 犀角消毒饮 恶实(四两,炒) 甘草(炙,一两) 防风(半两) 荆芥穗(二两)上为末。煎紫草、糯米、园荽子汤调,食后临睡,日三。

  卷五

  论倒仓法九十六

  倒仓法,治瘫劳蛊癞等证,推陈致新,扶虚补损,可吐可下。用黄色肥牯牛腿精肉二十斤或十五斤,顺取长流急水于大锅内煮,候水耗少再添汤,不可用冷水,以肉烂渣为度。滤去渣不通风处,温服一钟,伺膈间药行,又续续服至七八钟。病患不欲服,强再与之。必身体皮毛皆痛,方见吐下。寒月则重汤温之。病在上,欲吐多者须疏服,又不可太紧,恐其不纳;极吐下,伺其上下积俱出尽,在大便中见如胡桃肉状无臭气则止。吐利后或渴,不得与汤,其小便必长,取以饮病者,名曰轮回酒,与一二碗。非惟可以止渴,抑且可以涤濯余垢。

  一二日,觉饥甚,乃与粥淡食之,待三日后,始与少菜羹自养。半月觉精神涣发,形体轻沉悉定矣。大概中间饮至七八钟时,药力经涉经络骨节,搜逐宿垢,正邪宁不闷,似痛非痛,自有恶况,此皆好消息。邪不胜正,将就擒耳,尤须宁耐忍受。又于欲吐未吐、欲泄未泄交作,皆有恼括意思,皆须欢喜乐受,一以静处之,此等有大半日景象,不先说知,使方寸了然,鲜有不张皇者矣。未行此法前一月,不可近妇人;已行此法,半年不可妇人。五年不可吃牛肉。性急好淫不守禁忌者,皆不可行此法。倒仓全在初起三钟慢饮最紧要,能行经隧中去。

  法曰:肠胃为市,以其无物不有,而谷为最多,故曰仓。仓,积谷之室也。倒者,倾去而涤濯使之洁净也。经曰:胃为受盛之官。故五味入口,即入于胃,留毒不散,积聚既久,致伤冲和,诸病生焉。今用黄牯牛肉,其义至矣。夫牛,坤土也,黄上之色也。以顺为,而效法乎健以为功者,牡之用也。肉者,胃之药也,熟而为液,无形之物也。横散入肉,由肠胃而渗透肌肤毛窍爪甲无不入也。积聚久则形质成,根据附肠胃,回薄曲折处,以为栖泊之窠旧,阻碍津液血,熏蒸燔灼成病。自非剖肠刮骨之神妙,孰能去之?又岂合勺铢之丸散,所能窍犯其藩墙户牖乎?夫牛肉全重浓和顺之性,润枯泽槁,岂有损也?其方出于西域之异人,人于中年后行一二次,亦却疾养寿之一助也。

  卷五

  论吐法九十七

  凡药能升动其气者,皆能吐。如防风、山栀、川芎、桔梗、芽茶,以生姜汁少许,醋少许,入齑汁捣服,以鹅翎勾引之。附子尖、桔梗芦、人参芦、瓜蒂、藜芦、砒茶,此皆自吐之法,不用手探,但药但汤皆可吐。吐时先以布答膊勒腰腹,于不通风处行此法。一法,用萝卜子五合擂,入浆水滤过,入清油白蜜少许,旋半温,用帛紧束肚皮然服,以鹅翎探吐。其鹅翎,平时用桐油浸,皂角水洗,晒干待用。又法,用虾带壳半斤,酱葱姜等料物煮汁,先吃 ,后饮汁,以鹅翎勾引即吐,必须紧勒肚腹。又法,苦参末、赤小豆末,各一钱,齑汁调,重则宜用三钱。吐法取逆流水。益元散吐湿痰。白汤入盐,方可吐。人参芦煎汤,吐虚病。凡吐,先饮二碗,隔宿煎桔梗半两,陈皮二钱,甘草二钱。凡吐不止,麝香解藜芦瓜蒂;葱白汤亦解瓜蒂;甘草总解诸药;白水总解。

  充按:三法中惟涌剂为难用,有轻重卷舒之机;汗下,则一定法也。故先生特注吐为详者,恐人不深造其理,徒仓皇颠倒,反有害于病耳。今总列诸法于此,使临病随机应变,披卷了然,不必搜检而便于施治也。

  卷五

  救急诸方九十八

  鱼骨鲠 用砂糖、白炭皮末、紫苏叶、滑石末和丸,含口中,津液咽下,骨自下 蕈毒 用木香、青皮等分,作汤饮之。

  众药毒 用五倍子二两重研细,用无灰酒调服。毒在上即吐,在下即泻。

  解一切毒 用粉草五两重细切,微炒捣细,量病患吃得多少酒,取无灰酒一处研,去渣,温服。须臾,大吐泻,毒亦随去。虽十分渴,不可饮水, 解九里蜂 用皂角钻孔,贴在蜂叮处,就皂荚孔上,用艾灸三五壮,即安。

  天蛇头 用落苏即金丝草、金银花藤、五叶紫葛、天荞麦切碎,用十分好醋浓煎,先熏后洗。

  又方 用人粪杂黄泥捣之,裹在患处,即安。

  又方 用扑蛇烧为炭存性,地上出火毒,研为细末,用香油调敷。如洗,只用井花水。

  天火带 用白鲜泥炒研细,香油敷之。

  又方 雉鸡毛及鹅毛烧灰敷之,用香油调。

  治蜈蚣全蝎伤 方同九里蜂灸法。

  治一切蛇咬 用金线重楼,水磨少许敷咬处。又为细末,酒调饮。

  又方 树叶、鱼胎草、皱面草、草决明,一处研细,敷咬处佳。

  中牛马肉毒 方同解一切毒法。

  狗咬 以紫苏口嚼碎涂之。

  风狗咬 取小儿胎发、炒新香附、野菊花,研细,酒调服,尽醉。

  卷五

  拾遗杂论九十九

  小便黄,用黄柏;涩者数者,或加泽泻。又云:小便不利,黄柏、知母为君,茯苓、泽泻为使。若湿热流注下焦,小便赤黄,兼之涩滞,用黄柏、泽泻甚当;若禀受甚壮,酒食过度,寡欲无虑之人,小便涩滞鹅翎探而入,呕吐数十声,其小便自通;若是下焦无血,小便涩数而赤,宜四物加黄柏、知母、牛膝、甘草梢。

  凡用引经药,正药六两,引经药只可用半两。白蜡属金,禀收敛坚凝之气,外科之要药,生肌止血,定痛接骨,续筋补虚,与合欢树皮同入长肌肉膏药,用之神效。

  凡制玄明粉,朴硝一斤,萝卜一斤,同煮,萝卜熟为度。取出,用白皮纸滤在瓷器中,露一宿收之,冬月可制。

  凡治上升之气,大概用香附、黄连、黄芩、山栀。

  凡补中气药,必多服而效迟;劫药必速效,如汗下之法。

  白芍药酒浸炒,与白术同用则补脾,与川芎同用则泻肝,与参术同用则补气。能治血虚腹痛,余腹痛皆不可用。

  凡面黑人,不可多服黄 ,以其气实而又补之也。面白人不可多发散,以其气虚而又亏之也。面白人不可饮酒,以酒耗血故也。气实人因服黄 过多喘者,用三拗汤以泄其气。

  用椒叶升起胃气之后,胸中满闷,旧有痰之故,以二陈加白术、香附、炒曲。

  二陈汤治浊,加升提之药,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

  腰曲不能伸者,针人中妙。

  恶寒久病,亦可解郁。

  中焦有食积与痰而生病者,胃气不虚,卒不便死。

  人有病,面皮上忽见红点者,多死。

  凡治病,必先问平日起居饮食如何。

  气属阳,无寒之理,上升之气觉恶寒者,亢则害,承乃制故也。

  人卧则气浮于肺。

  凡治病必先固正气。

  升降浮沉即顺之,此必先岁气,毋伐天和。

  寒热温凉则逆之,以寒治热之法。

  凡看脉,如得恶脉,当覆手取。如与正取同,乃元气绝,必难治矣;如与正取不同者,乃错综,未必死。弦坚之脉,虽是有积,亦带阴虚,脉无水不软之意。脉紧指者,其气大虚多死,峻补气,无水,参、术、归之类;形脱者,必补气,参、术;面白补气;肥人补气针法浑是泻而无补,妙在押死其血气则不痛,故下针随处皆可。

  灸法有补泻火,若补火,艾 至肉;若泻火,不要至点三里穴,随意根据古法点,但趺阳脉不应即是穴,盖三里属阳明经也。

  灸疮不收口 用黄连、甘草节、白芷、黄丹,香油煎膏贴。

  一妇人十九岁,气实,多怒事不发。一日,忽大叫而欲厥,盖痰闭于上,火起于下而上冲。始用香附五钱,生甘草三钱,川芎七钱,童便姜汁煎服;又用青黛、人中白、香附末为丸。稍愈,不除。后用大吐乃安。吐后用导痰汤加姜炒黄连、香附、生姜煎,下龙荟丸。

  狐臭 用 砂、蜜陀僧、明矾、铜青、白附子、辰砂为末,先以皂角水洗二三次,后敷上,,以蒸饼蘸药擦之。

  治赤游风 用二蚕砂炒研细,用剪刀草根、自然汁调匀,先涂腹了,却涂患处,须留一面出处。患处移动为效。剪刀草根即野茨菇。

  金钗石斛,每二钱洗净,生姜一片,擂细,水荡起,煎沸去渣食前饮之,补脾清肺甚妙。

  酒风多搐,用白术半两,人参二钱半,甘草三钱,陈皮、苍术、天麻细切,酒浸、白芍一钱酒浸,防风、川芎一钱半。若小便多,加五味子。上为末,作丸服。

  卷五

  秘方一百

  清六丸 治三焦湿止泄泻、产后腹痛并自利者,以补脾补血药送之。治血六一散(一料) 红曲(炒,半两)上为末,陈仓米饭丸。并不单用,与他丸同行。又加五灵脂一两,名灵脂丸,能行血。

  参萸丸 治湿而带气者,湿热甚者,用之为向导,上可治酸,下可治自利。

  六一散(一料) 吴茱萸(一两,制)上为末,饮丸。若去茱萸加干姜半两,名温清丸,治痢效。

  固肠丸 见妇人类。

  补脾丸 有脾虚而恶汤药者,制此丸,用汤吞,省口苦而易于从也。

  白术(半斤) 苍术(三两) 茯苓 陈皮(各三两) 芍药(半两)上为末,粥糊丸。加润下丸,可作催生用。上热甚者,加清金丸尤妙。与此药必无产患 白术丸 白术(一两) 芍药(半两)冬月不用芍药,加肉豆蔻,泄者炒丸服。上为末,粥丸。一方,枯矾、半夏各一钱半。

  润肠丸 能润血燥、大便不通。

  麻子仁 当归 桃仁 生地黄 枳壳(各一两)上为末,蜜丸。

  回令丸 泻肝火,行湿为之反佐,开痞结,治肝邪,可助补脾药。

  黄连(六两) 茱萸(一两)上为末,粥丸。一方名左金丸,治肺火,茱萸或半两,水丸,白汤下。

  抑青丸 泻肝火。方见胁痛类。

  龙荟丸 泻肝火,治胁痛。方见胁痛类。

  清金丸 泻肺火,热嗽。方见嗽类。

  清化丸 治热嗽。方见嗽类。

  咽酸方 方见吞酸类。

  黄连清化丸 黄连(一两) 吴茱萸(浸炒,一钱) 桃仁(二十四个,研) 陈皮(半两) 半夏(一两半)上为末,神曲糊丸绿豆大。每服百丸,姜汤下。

  加减补阴丸 熟地黄(八两) 菟丝子(四两,盐酒浸一宿) 当归(三两,酒浸) 白芍(三两,炒) 锁阳(三两,酥炙) 杜仲(二两,炒) 牛膝(四两,酒浸) 破故纸 枸杞(一两半) 虎骨(二两,酥炙) 龟板(一两酥炙) 黄柏(二两,炒) 山药 人参 黄 (各二两) 冬加干姜二两上为末,猪骨髓入蜜丸,桐子大。空心服一百丸,盐汤下。

  又方 白术 白芍 人参 莲肉 知母 黄柏(等分)上为末,糊丸,朱砂为衣。服法如前。

  清膈丸 黄芩(半斤,酒浸炒黄) 南星(四两,生用) 半夏(汤洗七次)上为末,姜糊丸。

  宽中丸 治胸膈痞闷停滞饮食。

  山楂(不以多少,蒸熟晒干)上为末,作丸服。

  温清丸 治翻胃,伐肝邪。

  干姜(一两) 滑石 甘草(各二两)上为末,丸服。

  大安丸 脾经消导之药。

  山楂(二两) 神曲(炒) 半夏 茯苓(各一两) 陈皮 萝卜子 连翘(各半两) 白术(二两)上为末,粥糊丸服。

  上丹溪秘撰方,已散于各类甚多,如阿魏丸、保和丸、小胃丹、越鞠丸、大补丸、参术饮、束胎丸、血、痰为主。凡病血虚,四物;气虚,四君子;有痰,二陈。酌量轻重,加入主病引经之药,一循活法,不执专方。学人推此求之,则达其蹊径矣。

  附录

  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

  丹溪先生既卒,宗属失其所倚藉,井邑失其所根据凭,嗜学之士失其所承事,莫不彷徨遥慕,至于洒涕!濂闻之,中心尤摧咽不自胜。盖自加布于首,辄相亲于几杖间,订义故忽濂门,以先生从弟无忌所为状,请为表以勒诸墓上。濂何敢辞!先生讳震亨,字彦修姓朱氏,其先出于汉槐里令云之后。居平陵,至晋永兴中,临海太守泛,始迁今婺之义乌。

  子孙蝉联,多发闻于世,郡志家乘载之为详。当宋之季,有东堂府君者,讳良 ,懿然君子人也,盖以六经为教,以弘其宗。府君生某,某生迪功郎桂,迪功生乡贡进士环,先生之大父也。父讳元,母某氏。先生受资爽朗,读书即了大义,为声律之赋,刻烛而成,长老咸器之,已而弃去。尚侠气,不肯出人下,乡之右族咸陵之,必风怒电激求直于有司,上下摇手相戒,莫或轻犯。时乡先生文懿许公,讲道东阳八华山中,公上承考亭朱子四传之学,授受分明,契证真切,担簦而从之者亡虑数百人。先生叹曰:“丈夫所学,不务闻道,而唯侠是尚,不亦惑乎?”乃抠衣往事焉。先生之年,盖已三十六矣。公为开明天命人心之秘,内圣外王先生闻之,自悔昔之沉冥颠济,汗下如雨。由是日有所悟,心扃融廓,体肤如觉增长,每宵挟朋坐至四鼓,潜验默察,必欲见诸实践,抑其疏豪,归于粹夷。理欲之关,诚伪之限,严辨确守,不以一毫苟且自恕。如是者数年,而其学坚定矣。岁当宾兴,先生应书秋闱,幸沾一命,以验其所施。再往,再不利,复叹曰:“不仕固无义,然得失则有命焉。苟推一家之政,以达于乡党州闾,宁非仕乎?”先是府君置祭田三十余亩,合为一区,嗣人递司穑事,以陈时荐,然有恒祭而无恒所。先生乃即适意亭遗址,建祠堂若干楹,以奉先世神主,岁时行事。复考朱子家礼而损益其仪文,少长咸在,执事有恪,深衣大带,以序就列,宴私洽比,不愆于礼。适意亭者,府君所造,以延徐文清公之地。先生弗忍其废,改创祠堂之南,俾诸子姓肄其中。包银之不下,州县承之,急如星火,一里之间,不下数十姓,民莫敢与辨。先生所居里,仅上富氓二人。郡守召先生,自临之曰:“此非常法,君不爱头乎?”先生笑曰:“守头固当惜,民不爱也。此害将毒子孙,必欲多及,民愿倍输吾产当之。”守虽怒,竟不能屈。县有暴丞,好谄渎鬼神,欲修岱宗祠以徼福,惧先生莫己与,以言尝之曰:“人之生死实司之,欲治其宫,孰敢干令?”先生曰:“吾受命于天,何庸媚土偶为生死计耶?且岳则已,使其有知,当此俭岁,民食糠核不饱,能振吾民者,然后降之福耳。”卒罢其事,无艺。胥史高下其手,以为民奸。先生集同里之人谓曰:“有田则科徭随之,君等人胥史护相倾,非策之上也,宜相率以义,契其力之 ,父子,议事必先集。若苛敛之至,先生即以身前,辞气恳款,上官多听,为之损裁。县大夫劝耕于乡,将有要于民。先生 其临境,邪幅扉屦,往迎于道左。大夫惊曰:“先生何事乃尔耶?”先生曰:“民有役于官,礼固应尔。”大夫曰:“劝耕善乎?”先生曰:“私田不烦官劝,第公田生青刍耳。”是时圭田赋重,种户多逃亡,故先生以此为风。大夫一笑而去。乡有蜀墅塘,周遭凡三千六百步,溉田至六千亩而嬴;堤坏而水竭,数以旱告。先生倡民兴筑,置坊庸,为三窦,时其深浅而舒泄之。民食其利。后十年,山水暴至,堤又坏,先生命再从子漳力其事,以嗣其成。县令长或问决狱得失,先生必尽心为之开导。东阳郭氏父子三人,虐殴小腹,逼使吞之。事移义乌鞠问,当其子父皆死。先生曰:“原其故杀之情,亦一人可偿尔。一子从父之令,宜从未减,若皆杀之,无乃已重乎?”事上从先生议。张甲径中,适李乙荷任器来,几中甲目,甲怒拳其耳而死。甲乙皆贫人,甲又有九十之亲。先生甲罪则废法,徇法甲必瘦死,亲无以养亦死。乙尸暴于道,孰为藏之?不若使竟其葬亲,徐来归狱,服中刑耳。”或曰:“甲或逃奈何?”先生曰:“若以诚待之,必不尔也言。后会赦免。细民有斩先生丘木者,先生讯之,民弗服。先生闻于县,将逮之。人交让曰:“汝奈何犯仁人耶?”民曰:“计将安出?”人曰:“先生,长者也。急舁木还之,当,先生果真而不问。先生客吴妙湛院,尼刻木作人形,以为厌蛊。馆客陈庚得之,欲发其事,尼惧甚。先生知之,以计 陈出,碎其木刻。陈归怒且詈。先生徐曰:“君乃士人,获此声于吴楚间,甚非君利。倘乏金,吾财可通用,勿忧也。”尼后辇金帛为谢,先生叱而去。方岳重臣及廉访使者,闻先生名,无不愿见;既见,无不欲交章荐之。先生皆力辞。唯瘼吏弊,必再三蹙额告之,不啻亲受其病者。覃怀郑公持节浙东,尤敬先生,以尊客礼礼之。众或不乐,竞短其行于公。公笑曰:“朱聘君盛举之长,而诸公顾反短之,何其量之悬隔耶?”皆惭不能退。初,先生壮龄时,以母夫人病脾,颇习医。后益研矿之,且曰:“吾既穷而在下,泽不,其可远者,非医将安务乎?”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一百九十七方,先生独,曰:“用药如持衡,随物重轻而为前却,古方新证,安能相值乎?”于是寻师而订其说走吴,又走宛陵,走建业,皆不能得。复回武林,有以罗司徒知悌为言者。知悌,字子敬,宋宝 中寺人,精于医,得金士刘元素之学,而旁参于李杲、张从正二家,然性倨甚。先生谒,君居江南而失此士,人将议君后矣。”罗遽修容见之,一见如故交。为言学医之要,必本于《素问》书详于内伤而日,度刻如岁,而欲自逸耶。”窭人求药,无不与,不求其偿,其困厄无告者,不待其招,注药往起之,虽百里之远弗惮也。江浙省臣往讨闽寇,深入瘴地,遂以病还钱塘,将北归。先生脉之曰:“二十日死。使道经三衢时召可使还燕,然亦不能生之也。”如期卒于姑苏驿。权贵人以微疾来召,危坐中庭,列三品于左右。先生脉已,不言而出。或追问之,先生曰:“三月后当为鬼”,犹有骄气耶。及死,其家神先生之医,载粟为寿,先生辞之。一少年病热,两颧火赤,不能自禁,躁走于庭,将蹈。先生曰:“此阴证也,制附子汤饮之”,众为之吐舌。饮已,其疾如失。先生治疗,其此甚多,门人类证有书,兹不详载。先生孤高如鹤,挺然不群,双目有小大轮,日出明,毅然之色不可凌犯。而清明坦夷,不事表 ,精神充满,接物和粹,人皆乐亲炙之。语言有精魄,金锵铁铿,使人侧耳耸听,有蹶然兴起之意。而于天人感应殃庆类至之说,尤竭力戒,反复不厌,故其教人也。人既易知昏明强弱,皆获其心。老者则爱慈祥,幼者则乐恭顺,莫不皆知忠信之为美。固未能一变至道,去泰去甚,有足观者。或有小过,深掩密覆,唯恐先生之知。凡先生杖屦所临,人随而化。浦阳郑太和,十世同居,先生为之喜动颜面,其家所讲冠婚丧祭之礼,每咨于先生而后定。盖先生之学,稽诸载籍,一以躬行为本,以一心同天之大,以耳目为礼乐之原,积养之久,内外一致。夜寐即平昼之为,暗室即康衢之见,汲汲孜孜,耄而弥笃。每见夸多斗靡之士,辄语之曰:“圣贤一言,终身行之弗尽矣。”以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