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丹溪心法
丹溪心法
治经事过期不行。
玄胡索(一钱) 香附 枳壳(各半钱)上为末,杜牛膝捣汁半钟,空心调服。
交加地黄丸 治经水不调,血块气痞,肚腹疼痛。
生地黄(一斤) 老生姜(一斤) 玄胡索 当归 川芎 白芍(二两) 没药 木香(各一两) 桃仁(去皮尖) 人参(各一两半)香附子(半斤)上先将地黄、生姜各捣汁,以姜汁浸地黄渣,地黄汁浸渣,皆以汁尽为度,次将余药为末,共作一处,日干,同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空心服五十丸,姜汤下。
当归散 治经脉不通。
当归 穿山甲(灰炒) 蒲黄(各半两,炒) 辰砂(一钱) 麝香(少许)上为末。酒调服二钱。
琥珀散 治月水不通,心膈迷闷,腹脏撮痛。
台乌(二两) 当归 莪术(各一两)上为末。空心温酒调二钱,以食压之。产后诸疾,炒姜酒调下。
通经丸 治妇人室女,经候不通,脐腹疼痛,或成血瘕。
川椒(炒) 莪术 干漆(炒烟尽) 当归 青皮 干姜 大黄(煨) 桃仁(去皮尖,炒)川乌(炮) 桂心(各等分)上为末,将一半用米醋熬成膏子,和余药成剂,臼中杵之,丸如桐子,阴干。每服三五十丸,醋汤下。严氏方无川乌,有红花。
红花当归散 治妇人血脏虚竭,或积瘀血,经候不行,时作痛腰胯重疼,小腹坚硬,及室女经水不行。
红花 当归尾 紫葳(即凌霄花) 牛膝 甘草(炙) 苏木(各三两) 白芷 桂心(一两半)赤芍(九两) 刘寄奴(五两)上为末。空心热酒调三钱服。一名凌霄花散。
导痰汤 见痰类。
三补丸 见诸虚类。
苍莎丸 见咳嗽类。
越鞠丸 见六郁类。
卷五
崩漏八十九
血崩,东垣有治法,但不言热,其主在寒。学人宜寻思之。急则治其标,用白汤调百草霜末,甚者用棕榈灰。后用四物汤加炒干姜调理。因劳者,用参 带升补药;因者,用干姜;因热者,黄芩;崩过多者,先用五灵脂末一服,当分寒热。盖五灵脂能行能止,紫色成块者热,以四物汤加黄连之类。妇人血崩,用香附白芷丸服。气虚血虚者,皆以四物汤加参、 。漏下乃热而虚,四物加黄连。崩中白带,用椒目末,又用白芷、锻石炒去灰末,茜草少许,粥丸服。一方,用生狗头骨烧灰存性,或酒调服,或入药服。一方,五灵脂半生半炒为末酒调服。经血逆行,或血腥,或吐血,或唾血,用韭菜汁服效。夫妇人崩中者由脏腑伤损,冲任二脉,血气俱虚故也。二脉为经脉之海,血气之行,外循经络,内荣脏。若气血调适,经下根据时。若劳动过极,脏腑俱伤,冲任之气虚,不能约制其经血,故忽然而下,谓之崩中暴下。治宜当大补气血之药,举养脾胃,微加镇坠心火之药,治其心,补阴泻阳,经自止矣。
附方 小蓟汤 治崩中不止。
小蓟茎叶(研取汁,一盏) 生地黄汁(一盏) 白术(半两)上三件,入水一盏煎,温服。
荆芥散 治妇人崩中,连日不止。
用荆芥穗,于灯盏多着灯心,好麻油点灯,就上烧荆芥焦色。
上为末。每服三钱,童便调下。
又方 芥叶(如鸡子大) 阿胶(半两) 干姜(一钱)上为粗末。用水五盏,先煮艾姜,后入胶烊消,分作二服,空心。
如圣散 治妇人血出崩。
棕榈灰 乌梅(各一两) 干姜(一两五分,并烧灰存性)上为末。每服二钱,乌梅酒调下,空心。
凉血地黄汤 治妇人血崩,是肾水月虚,不能镇守包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
黄芩 荆芥 蔓荆子(各一分) 黄柏 知母 本 细辛 川芎(各二分) 黄连 羌活 柴胡升麻 防风(各三分) 生地黄 当归(各五分) 甘草(一钱) 红花(炒,少许)上作一服,水煎,空心稍热服。
卷五
带下九十
带下,赤属血,白属气。主治燥湿为先。漏与带,俱是胃中痰积流下,渗入膀胱,无人知此。只宜升提,甚者上必用吐以提其气,下用二陈汤加苍术、白术,仍用丸子(一本作瓦楞子)。又云:赤白带下皆属血,出于大肠小肠之分。肥人多是湿痰,海石、半夏、炒黄柏、滑石、椿皮、川芎、海石如无海石,以蛤粉亦可。一方,有青黛作丸子服。赤白带下,炒黄荆子为末,酒调下二钱,或米汤亦可,又治心痛。罗先生法,或十枣汤,或神佑,或玉烛散,皆可服。实者可行,虚者不可峻攻。血虚者,加减四物汤;气虚者,参、术陈皮间与之;湿胜者,用固肠丸;相火动者,于诸药中少加黄柏;滑者,加龙骨、赤石脂;滞者,加葵花(葵花白者治白带,赤者治赤带;)性燥者,加黄连;痰气带下者,苍术、香附、滑石、蛤粉、半夏、茯苓丸服。寒月少加干姜,临机应变。必须断浓味。
入方 良姜 芍药 黄柏(二钱,各炒成灰) 椿树根皮(一两半)上为末,粥丸。每服四五十丸,空心。
又方 一妇人白带兼风痛。
半夏 茯苓 川芎 陈皮 甘草 苍术 黄柏(酒炒) 南星 牛膝(酒洗)治妇人上有头风鼻涕,下有白带。
南星 苍术 柏皮(炒) 滑石 半夏 川芎 辛夷 牡蛎粉(炒) 酒芩上 咀。水煎,去渣 又方 治白带。
龟板(炙) 枳子(各二两) 黄柏(炒,一两) 白芍药(七钱半) 香附(半两) 干姜(炒,二钱半山茱萸 苦参 椿根皮(各半两) 贝母上为末,酒糊丸桐子大。空心米汤下,五十丸。
又方 治赤白带下,或时腹痛。
龟板(酒炙,二两) 黄柏(炒,一两) 干姜(炒,二钱) 枳子(二钱半)上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日服二次。
又方 治妇人有孕,白带。
苍术(三钱) 白芷(二钱) 黄连(炒,二钱) 黄芩(炒,三钱) 黄柏(炒,一钱半) 白芍(二钱半)椿根皮(炒,一钱半) 山茱萸(二钱半)上为末,糊丸。空心温酒下,五十丸。
治结痰白带 先以小胃丹,半饥半饱,津液下数丸。候郁积开,却宜服补药。
白术(二两) 黄芩(半两) 红白葵花(二钱半) 白芍(七钱半)上为末,蒸饼丸。空心煎四物汤下,三五十丸。
固肠丸 治湿气下利,大便血,白带,去脾胃陈积之疾。用此以燥其湿,亦不可单用,须看病作汤使。
椿根白皮(性凉而燥须炒用)上为末,酒糊丸服。
又方 椿根皮(四两) 滑石(二两)上为末,粥丸桐子大。空心白汤下,一百丸。
又方 治白带,因七情所伤而脉数者。
黄连(炒) 扁柏(酒蒸) 黄柏(炒,各半两) 香附(醋炒) 白芍 白术(各一两) 椿根皮(炒,三两) 白芷(烧存性,三钱)上为末,粥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米饮下。
又方 治赤白带,因湿胜而下者。
苍术(盐炒) 白芍 滑石(炒,各一两) 枳壳(炒) 甘草(各三钱) 椿根皮(炒,二两) 干姜(炮,二钱) 地榆(半两)上为末,粥丸。空心米饮下一百丸。
〔附录〕赤白带者,皆因七情内伤,或下元虚惫,感非一端。叔和云:“崩中日久为白带,漏海将枯,津液复亡,枯干不能滋养筋骨。执剂之法,须以本部行经药为引用,为使。大辛甘油腻之药,润其枯燥,而滋益津液,以大卒热之气味药,补其阳道,生其血脉。以寒苦之药,泄其肺而救上热伤气。以人参补之。以微苦温之药为佐,而益元气。此治之大法也。
附方 戴人玉烛散 治经候不通,腹胀或痛。
当归 芍药 川芎 熟地黄 芒硝 大黄 甘草上 咀。生姜三片,煎服。
十枣汤 见胁痛类。
神佑丸 见中湿类。
卷五
产前九十一
产前当清热产血。产妇因火动胎,逆上作喘急者,急用条芩、香附之类为末调下。条芩,水中取沉者为佳。堕胎,乃气虚、血虚、血热。黄芩,安胎,乃上中二焦药,能降火下行。益母草,即茺蔚子,治产前产后诸病,能行血养血。难产可煎作膏,地黄膏、膝膏,皆可用。怀妊爱物,乃一脏之虚。假如肝脏之虚,肝气止能生胎,无余用也。又云:不能荣其肝,肝虚故爱酸物。产前安胎,白术、黄芩为妙药也。条芩,安胎圣药也。俗人知,以为害而不敢用,反谓温热之药可养胎。殊不知产前宜清热,令血循经而不妄行,故养胎。胎热将临月,以三补丸加炒香附、炒白芍,蒸饼丸服。抑热,以三补丸,用地黄膏。有孕八九个月,必顺气,须用枳壳、紫苏梗。凡妊妇脉细匀,易产;大浮缓,火气散,难产。生产如抱舡过坝一般。
入方 固胎。
地黄(半钱) 归身 人参 白芍(各二钱) 白术(一钱半) 川芎(五分) 陈皮(一钱) 黄芩(半钱甘草(三分) 黄连(少许) 黄柏(少许) 桑上羊儿藤(七叶圆者) 一本无芩上 咀。每二钱,入糯米二十四粒,煎服。血虚不安者,用阿胶;痛者,用砂仁止痛,安胎行气故也。
束胎丸 第八个月可服。
炒黄芩(夏一两,春秋七钱半,冬半两) 白术(一两,不见火) 茯苓(七钱半,不见火) 陈皮(三两,忌火)上为末,粥丸服。
达生散 又名束胎散。
大腹皮(三钱) 人参 陈皮(各半钱) 白术 芍药(各一钱) 紫苏(茎叶,半钱) 甘草(炙,二钱归身尾(一钱)上作一服,入青葱五叶,黄杨脑七个,此即黄杨树叶梢儿也。或加枳壳、砂仁,以水煎,食后服。于八九个月,服十数帖,甚得力。夏月加黄芩,冬不必加,春加川芎。或有别证,以意消息于后。
气虚,加参、术;气实,倍香附、陈皮;血虚,倍当归,加地黄;形实,倍紫苏;性急加黄连;有热,加黄芩;湿痰,加滑石、半夏;食积,加山楂;食后易饥,倍黄杨脑;有痰,加半夏;腹痛,加木香、桂。
又方 第九个月服。
黄芩(一两,酒炒,不宜凉药,怯弱者减半) 白术(一两) 枳壳(炒,七钱半)滑石(七钱半,临月十日前小便多者减此一昧)上为末,粥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热汤下。多则恐损元气,气实人宜服。
又方 安胎 白术 黄芩 炒曲上为末,粥丸服。一本云:用条芩一二两为末,每一钱或半钱,浓煎白术汤调下。每次用白术五七钱煎汤。
恶阻从痰治,多用二陈汤。
戴云:恶阻者,谓妇人有孕恶心,阻其饮食者是也。肥者有痰,瘦者有热,须用二陈汤 入方 白术(不拘多少)上为末,水丸。随所好,或汤或水下。
子肿,湿多。
戴云:子肿者,谓妇人手足或头面通身浮肿者是也。
入方 山栀子(炒,用一合)上为末。米饮吞下;或丸服。
《三因》 鲤鱼汤 治妊娠腹大,胎间有水气。
白术(五两) 茯苓(四两) 当归 芍药(各三两)上细锉,以鲤鱼一头,修事如食法,煮取汁,去鱼不用。每服四钱,入鱼汁一盏半,姜七片,陈皮少许,煎至七分,去渣胎漏,气虚、血虚、血热,可服固孕之药。
戴云:胎漏者,谓妇人有胎而血漏下者。
参术饮 治妊娠转胞。
四物汤加人参 白术 半夏(制) 陈皮 甘草上 咀。入生姜煎,空心服。
附方 治胎动不安,已有所见。
艾叶 阿胶 当归 川芎(各三两) 甘草(一两)上每服五钱,水煎熟,下胶令烊,温服。
胶艾汤 损动胎,去血腹痛。
艾叶 阿胶上二味,水煎服。
难产,气血虚故也。此盖九月十月之际,不谨守者有之,亦有气血凝滞而不能转运者。
临月时,服野天麻熬膏,白汤调下,油、蜜、小便和极匀,治难产。
入方 砂仁 香附(醋煮) 枳壳 甘草上为末。汤调,又以香油、蜜、小便和匀各半盏,调益母草末。
催生 白芷(灰) 百草霜 滑石上为末。用芎归煎汤调下,或姜汁服。
天麻丸 易产。
天麻(即益母草六月间连根采阴干)上为末,不拘多少,炼蜜丸如圆眼大。临产时,温酒或白汤化一丸,能除产后百病。
附方 催生如圣散 黄葵花(不以多少,焙干)上为末。热汤调下二钱,神妙。或有漏血,胎脏干涩,难产痛剧者,并进三服。良久,腹中气宽胎滑,实时产下。如无花,只以蜀葵子烂研小半合,以酒调,尤妙。亦治打扑伤损。如胎死不下,煎红花,温酒调下。经验方:用子四十九或三十粒。歌曰:黄金内子三十粒,细研酒调能备急,命若悬丝在须臾,即令眷属不悲泣。
又方 蛇蜕(一条,全者) 蚕蜕纸(一张,一方无)上入新瓮中,盐泥固济,烧存性为末。煎榆白皮调下一钱,三服,觉痛便产。
又方 治产难,兼治胞衣不下并死胎。
蓖麻子七粒去壳,研细成膏,涂脚心,胞衣即下,速洗去。不洗肠出,却用此膏涂顶上,肠自缩入,如神之妙。
又方 月兔头(一枚,烧灰)上为末。葱白汤调二钱,立生。
又方 治难产三日不下。
伏龙肝细研。每服一钱,酒调服之。又或吞鸡子黄三个,并少苦酒服之,立生。又或用赤小豆二升,水九升,煮取一升汁,入炙了明黄胶一两,同煎少时,一服五合。又用槐子十四又方:当归为末,酒调方寸匕服。
胞衣不下取皂屋黑尘,研为细末。酒调方寸匕。
卷五
产后九十二
产后无得令虚,当大补气血为先。虽有杂证,以末治之。一切病多是血虚,皆不可发表。产后不可用芍药,以其酸寒伐生发之气故也。产后血晕,因虚火载血上行,渐渐晕以韭叶细切,盛于有觜瓶中,以热醋沃之,急封其口,以觜塞产妇鼻中,可愈眩冒。产后中风,切不可作风治,必大补气血为主,然后治痰,当以左右手之脉,分其气血多少而治。产后中风,口眼 斜,切不可服小续命汤。产后水肿,必用大补气血为主,小佐苍术、茯苓,使水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