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医得效方


  茯苓(去皮,一两) 神曲(微炒,一分) 甘草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肥枣二枚,同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

  及疗如膈四君子汤治脾胃不调,不思饮食。

  人参(去芦) 甘草(炙) 白茯苓(去皮) 白术(去芦。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不拘时服。一方,加橘红,名异功散。又方,加陈附子建中汤治脾气虚寒,腹胁胀满,身体沉重,面色萎黄,呕吐不食,水谷不化,大腑肉豆蔻(面裹煨) 白豆蔻仁 附子(炮,去皮脐) 浓朴(去皮,姜汁拌炒) 白术(去芦)

  干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参苓白术散理心脾气弱,神昏体倦,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忪,上喘,呕吐人参 白茯苓(去皮) 白术(去芦) 山药 甘草(各一两) 缩砂仁 桔梗(去芦)

  薏苡仁上为末。每服二钱,枣汤下。小儿量岁数与之。此药中和不热,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千金养脾丸治脾胃虚弱,停寒留饮,膈气噎塞,反胃吐食,心胸痞满,胁肋虚胀,胸腹刺背膂,食少易伤,言微气短,口苦舌涩,恶心呕哕,喜唾咽酸。久病泄利,肠胃虚气不复常,饮食无味,形容憔悴。酒后痰多。

  人参 白术 白茯苓(去皮) 甘草 山药(炒) 木香 丁香 白扁豆(炒) 缩砂仁薏苡仁曲(炒)

  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白汤下,温酒亦得,空心食前。常服温养脾元治中汤治脾胃不和,呕逆霍乱,中满虚痞,或致泄泻(方见伤寒阴证类。)

  平胃散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并宜服之。

  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一斤二两) 浓朴(去粗皮,姜汁拌炒) 陈皮(去白。

  各一两二上为末。每服二钱,以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汤调服,或盐汤调,空心,食前热服。

  常服胃丹朱砂禀太阴之精,不经火 ,以丁、附等脾药,阴炼成丹,平补不僭。善治真阳衰虚,心火怯弱,不养脾土,冲和失布,中州虚寒,饮食不进,胸膈痞塞,或不食而胀满,食而不消,痰逆恶心,翻胃吐食,脏气虚寒,米谷不化,心腹绞痛,泄利不止,应是一切脾胃诸疾,不问男子妇人,皆可服。

  朱砂(大块不夹石者,十二两半) 罗参(去芦) 缩砂(去壳) 肉豆蔻(面裹煨) 荜澄茄白皮,姜汁拌智仁 麦门冬上将人参等二十味,各如法修制,锉如豆大。以银锅一口,用白砂蜜二十两,将药一半同沙十补真丸大抵不进饮食,以脾胃之药治之多不效者,亦有谓为。人之有生,不善摄养,房劳真阳衰弱,坎火不温,不能上蒸脾土,冲和失布,中州不运,是致饮食不进,胸膈痞不食而胀满,或已食而不消,大腑溏泄,此皆真火衰虚,不能蒸蕴脾土而然。古云补肾补脾,予谓补脾不若补肾。肾气若壮,丹田火经上蒸脾土,脾土温和,中焦自治,膈食矣。

  葫芦巴(炒) 附子(炮,去皮脐) 阳起石( ) 川乌(炮,去皮) 菟丝子(淘净,酒蒸) 沉鹿茸上为末,用羊腰子二对,治如食法,葱、椒、酒煮烂,入少酒糊,杵和为丸如梧子大。

  每服进食散理脾元虚冷,不思饮食,久病脾虚,全不食者。及胃虚有风不食,只三服便效。

  甘草(炙,一两) 肉桂(去粗皮) 良姜(炒) 陈皮(去白) 青皮(去穣。各一分) 诃子(五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生姜二片,煎七分,空心服。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脾胃

  泻黄散治脾胃壅实,口内生疮,烦闷多渴,颊痛心烦,唇口干燥,壅滞不食。

  藿香叶(去土,七钱) 石膏( ) 缩砂(去壳) 山栀子(去壳) 甘草(炙。各半两) 防风(上锉碎,同蜜、酒炒香,焙,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

  枳壳丸治脾实心腹壅滞,四肢疼闷,两胁胀满,大小便不利。(方见秘结类。)

  橘皮竹茹汤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

  赤茯苓(去皮) 陈皮(去白) 枇杷叶(拭去毛) 麦门冬(去心) 青竹茹 半夏(汤泡七次。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脾胃

  安脾散治胃气先逆,饮食过伤。或忧思蓄怒,宿食痼癖,积聚冷痰,动扰脾胃,不能消磨谷食,致成斯疾。

  女人得之,多由血气虚损;男子得之,多因下元冷惫。有食罢即吐,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所吐酸臭可畏,或吐黄水。凡有斯疾,乃有脾败,惟当速疗,迟则发烦渴,大便秘,水饮高良姜(一两,以百年壁上土三合,敲碎,用水二碗煮干,薄切成片) 南木香 草果(面裹煨,去壳) 胡椒 白茯苓 白术 丁香(怀干) 陈橘皮(汤洗,去穣) 人参(去芦,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二大钱,食前米饮入盐点服。盐、酒亦得。

  薤白粥治翻胃,无问久远冷热。

  人参(一两,细切,以水一大升,煎取三合) 鸡子(三个,去黄) 薤白(二茎) 熟稀粟米粥限早晚。服无忌,当时便定,准前服,万不失一。如思食,即与粟米粥饮,渐渐加粳米和之。

  熟水草果饮法:乌梅肉(四两) 草果 干姜(炮。各三两) 赤茯苓(二两) 甘草(炙,半两)

  上锉散。每服用半两,水一碗半,煎至一碗,去滓,瓷器盛,如熟水随意服之。

  桂苓散治翻胃,发渴。

  半夏(四钱) 桂心 甘草(各三钱) 赤茯苓(四两) 泽泻(四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生姜煎服。

  三棱煎丸治宿食积聚,翻吐酸秽。(方见诸气类。)

  正胃散治翻胃呕逆,药食俱不下,结肠三五日至七八日来,大便不通。如此者,必死之疾白水牛喉(一条,去两头节并筋膜脂肉,节节取下如阿胶片。黑牛不可用。须就宰牛人买下上用喉节,以好米醋一大盏浸,频翻令匀,微火炙干。再蘸再炙,醋尽为度。存性,不得见每服一钱,食用前用陈米饮调下。轻者一服见效。

  粉灵砂治脾疼翻胃。

  灵砂(一两) 蚌粉(同炒,略变色,二两) 丁香 胡椒(各四十九粒)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煮半夏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翻胃,煨生姜汤吞下;虚人脾痛,青金丹治一切吐逆。

  水银(八钱) 生硫黄(一两)

  上二件,入无油铫内,用慢火化开,以柳木篦子拨炒,或有烟焰,以醋洒之。结成砂子,再大掌中金治翻胃,服水药不得者。大绵附一个,生姜自然汁一碗,煮干为度,母丁香一个为末,以少许安掌中舐吃,立效。

  丁附散治翻胃。

  大附子(一个,切去盖,刳中使拣丁香四十九粒,以盖覆之,线缚着,置银器中,浸以生姜上为末。用一钱匕掺舌上,漱津下。若烦渴,徐徐食糜粥。忌油腻生冷。

  大仓丸治脾胃虚弱,不进饮食。翻胃不食,亦宜服之。

  陈仓米(一升,用黄土炒米熟,去土不用) 白豆蔻(二两) 沉香(一两) 缩砂仁(二两)

  上为末,用生姜自然汁法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食后,用淡姜汤送下。

  小半夏丸治翻胃及不欲饮食。

  半夏(汤洗十次) 胡椒上等分,为末,姜汁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下。

  六丁丸治翻胃如神。

  五灵脂(醋炙) 生辰砂(一钱) 母丁香(一两,不见火)

  上为末,入黄狗胆,糯米粽子尖为丸如鸡头大。每用姜汤化下。

  牛香饮治哽噎翻胃吐食,神效。先以羯牛,用绳挂开牛口,以净布抹令口舌净,却拖牛舌候有涎出,以碗盛之。每服用八分盏为一服。研好麝香末一捻打匀,却以银盏荡令温。先以绢帛束缚中脘胃口,令极紧,候气喘,乘热解开,随气喘一二口便服。药时先对病患粥恼烦之。并煎丁香汁和粥,服药罢,随与粥吃。

  盐滚丸治翻胃膈气。

  丁香 木香 肉豆蔻 缩砂 青皮 陈皮 胡椒 荜茇 沉香(各半两)

  上为末,以大蒜瓣子不拘多少,每瓣作二瓣,入去壳巴豆一粒,用饼药调面裹蒜片,慢火煨盐内温胃散治翻胃。

  真附子(一个,去皮脐,分作四块,生姜一两研水一碗,慢火同煮至水尽,取附子切,焙)上为末。每服一钱,空腹,盐汤下。

  治翻胃呕吐,大便秘结,虚冷者,用灵砂或养正丹温而利之。又苏合香丸用四分,感应丸用纳道。

  荡身又方治翻胃。

  真蚌粉上每服二钱,姜汁米饮调下。

  治吐逆不止:真黄丹(四两,研细,用米醋半升入铫内煎令干,更以火 通红,令研细为末)

  粟米饭为丸如梧子大。醋酵汤吞七丸。不以时,一时住。

  灸法:两乳下各一寸,以瘥为度。又灸脐上一寸二十壮。又灸内踝下三指稍斜向前三壮。

  中导引方除腹肚冷风宿疾,积胃口冷,食欲进退,吐逆不下。正坐,两手向后捉腕,反拓席势使腹弦弦上下七,左右换手亦然。

  干食方惟食干饭饼饵,尽去羹饮水浆,药亦用丸,自不反动,调理旬日,奇效。有人三世死于胃反,至孙收效此方。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咳嗽

  神术散治四时瘟疫,头痛项强,发热增寒,身体疼痛。及伤寒鼻塞声重,咳嗽头昏,并皆苍术(五两,米泔浸一宿,切,焙) 香白芷 细辛(去叶土) 羌活(去芦) 川芎 甘草(炙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葱白三寸,煎七分,温服,不拘时候。如觉伤风鼻三拗汤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目痛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满短气。(方见伤寒阳证类。)

  杏苏汤治伤风,身热,有汗,恶风。病证挟热,服杏子汤不得者,此药稳当也。

  橘红 紫苏叶 杏仁(去皮尖) 五味子 半夏(汤泡七次) 桑白皮(蜜略炙) 贝母(去皮)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人参荆芥汤治肺感风邪,上壅咳嗽,头目不清,语言不出,咽干项强,鼻流清涕。

  荆芥穗 麻黄(去根节) 细辛(去土洗) 桔梗(去芦,炒) 陈皮(去白) 半夏(汤洗七次)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八分,食后温服。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咳嗽

  金沸草散治肺感寒邪,鼻塞声重,咳嗽不已,增寒发热,无汗恶寒,烦躁。或风热壅在膈间,唾黄浊水,甚者吐血。(方见伤寒阳证类。)

  小青龙汤治表有寒邪,喘,水饮,咳嗽急,不得睡卧。(方见伤寒通治类。)

  华盖散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气,胸膈烦满,项背拘急,声重鼻塞。头目眩,痰气不利,呀呷有声。

  紫苏子(炒) 赤茯苓(去皮) 陈皮(去白) 桑白皮(炙) 杏仁(去皮尖) 麻黄(去根节。各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食后温服。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咳嗽

  六和汤治伤暑痰生,咳嗽喘满。加麦门冬、乌梅煎,就吞消暑丸。(方见伤暑、中暑类。)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咳嗽

  白术散治五脏伤湿,咳嗽痰涎,增寒发热,上气喘急。

  白术(二两) 五味子 茯苓(各一两) 甘草(一钱) 半夏(四个,洗去滑,破作十六片)

  上锉散,分作十六服。每服水一盏半,姜五片,红枣二枚,煎至七分,空腹服。

  不换金正气散治伤湿,四肢重着,骨节疼痛,洒淅咳嗽。

  浓朴(去皮,姜汁制) 藿香(去枝、土) 甘草( ) 半夏(煮) 苍术(米泔浸)

  陈皮(去白)

  上等分,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二枚,煎至八分,去滓,食前稍热服伤寒阴证,用之亦效。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咳嗽

  团参饮子治因抑郁忧思,喜怒饥饱,病失节,至脏气不平,咳嗽脓血,渐成肺痿。增寒壮热,羸瘦困顿,将成痨瘵。

  人参 紫菀茸(洗) 阿胶(蛤粉炒) 百合(蒸) 细辛(洗去叶土) 款冬花 杏仁(去皮尖,炒) 天门冬(汤洗七次) 半夏(汤泡七次) 经霜桑叶 五味子(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大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因气而咳者,宜加木香。咳而吐血有热,加生地黄。咳而唾血有寒者,加钟乳粉。因疲极而咳嗽者,加黄。因损而吐血者,加没药、藕节。咳而呕逆,腹满不食者,加白术,倍加生姜。咳而小便多分心气饮 治忧郁得咳,每服三钱。加枳壳去穣一钱,北五味十粒,生姜三片煎。(方见诸气类。)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咳嗽

  枳壳半夏汤治上焦有热,咳嗽黄痰,痞满阻食,加防己、甜葶苈、马兜铃、薄荷叶各半两,每服姜三片,桑白皮三寸煎。(方见痰饮类。)

  贝母散治热咳嗽,辰时吃,酉时可安。兼治痰喘。

  知母(新瓦上焙) 贝母(巴豆七粒,同贝母炒,略热,去巴豆不用,各一两)

  上锉散,饧糖一块同煎服。一方,以二母为末,入巴豆霜少许,临卧用生姜二片,蘸药夹定紫菀膏治同上。

  枇杷叶 木通 款冬花 紫菀 杏仁 桑白皮(各等分) 大黄(减半)